西沙群岛有种红脚鸟,只要沾上了“人气”,同伴就不再理睬它

海南三沙市的东岛位于中国西沙群岛的东部,岛上原始植物保持得非常好,热带植物丛生、树林茂密。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这样的一个小岛竟然还有一个淡水湖泊。我们这次来到东岛上,光着脚丫,轻轻踩着绵软的银沙,走进了西沙这一静谧的天堂。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沙滩上四处蔓延的厚藤,与厚藤同样常见,但比它更魁梧的是一种直白避霜花。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的褐鲣鸟、小军舰鸟、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暗绿绣眼等鸟类前来栖息,常年约有10万只红脚鲣鸟在这里繁衍生息,它美丽可爱,逗人喜欢。

登上东岛的瞭望塔,羽毛洁白的红脚鲣鸟密密麻麻聚集于树顶,更有上万只幼鸟蹲在鸟巢中,嗷嗷待哺,东岛就像一片巨大的“棉花田”,在湛蓝的海水之上盛开了成片成簇洁白的“棉花”。

01西沙群岛长年飞翔着数万只鲣鸟,为何红脚鲣鸟生有一双红色的脚?

西沙群岛的红脚鲣鸟属白色型,体色既清新典雅,又鲜艳夺目,除了狭长的嘴以外,外形与鸭子相似。成鸟体长约为60-75厘米,双翼展开约有150厘米长,体重仅有1公斤左右。

羽毛洁白无瑕,仅有部分飞羽是黑色的,翅膀狭窄,尾羽14枚呈楔形。让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羽毛会随着其长大而变化,幼鸟的羽毛为白色,待出飞前后又变成褐色,长大后又变为白色。

它的头部和颈部有黄色的光泽,头顶上点缀着一点红色。嘴粗壮,长而尖,近似圆锥形,上下嘴缘呈锯齿状,喙的颜色多为淡蓝色,嘴基部分却为红色。眼睛是黑色的,眼周、脸部和喉部裸露没有羽毛,其中眼周和脸部为淡蓝色,喉囊是肉色的。

奇怪的是,脚爪的配色统一为鲜艳的红色,一双红色的脚上,具有发达的脚蹼,在水中畅游时得心应手。

虽然红脚鲣鸟以其鲜红的脚蹼而闻名,但雏鸟的脚蹼为白色,只有在其长成成鸟后,才会变成鲜红的脚蹼。

至于它的脚,为何从白色变成红色,很多动物学家分析,这跟它们的饮食有关。红脚鲣鸟经常吃的鱼类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在红脚鲣鸟体内会以类胡萝卜素蛋白复合体的形式沉淀在足部,形成红色的外观。

02太不近“人情”,沾上了“人气”的红脚鲣鸟,同伴为何不再理睬它?

西沙群岛向来是一个多台风地区,每年途经此地的热带风暴和热带低气压多达二三十次。台风过境,树上的鸟巢顷刻间被风刮得无影无踪,雏鸟也被刮得掉落林中,这时大家把那些受伤的雏鸟带回房内救治。

治好后再送回林中的窝里去,但是大家惊奇发现,这些被救治的红脚鲣鸟回家后却一个个死了。

常年从事鸟类研究的曹垒博士解释了原因,红脚鲣鸟有个生活习性,那就它们的身体一旦被人触摸,沾上了“人气”,同类就会不再理睬它了。原来,这些雏鸟就是因为沾上大家身上的“人气”,鸟妈妈不再理它,活活被饿死了。

至于红脚鲣鸟为何有这种“陋习”,至今是个谜,还有待动物学家去研究。

03渔民追捕鱼群的“侦察鸟”,为何成为海上迷失航向返航的“导航鸟”?

红脚鲣鸟的飞翔能力极强,也擅长游泳、潜水以及在陆地上行走。红脚鲣鸟的方位感非常强,无论它飞出去多远,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它们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白天,它们在海面上觅食鱼虾,成为渔民追捕鱼群的“侦察鸟”,渔民可以根据它飞行的方向和集群的场所,来寻找鱼群的位置,然后开船去撒网捕鱼。

傍晚,红脚鲣鸟成群飞回岛上安歇,成为渔民返航的“导航鸟”。当渔民在海上迷失航向时,就沿着它飞行的路线来确定返航的方向。

在渔民眼里,红脚鲣鸟之所以从不迷失方向,是因为鸟巢中有嗷嗷待哺的幼崽,它们必须赶回去喂食巢中的孩子,一旦回不去了,幼鸟就会被饿死。

04红脚鲣鸟捕鱼能力强,它们为何要到巢居地以外150千米的地方去觅食?

红脚鲣鸟以鱼类为食,特别好鲅鲛鱼,飞鱼和鱿鱼也比较喜欢,有时也吃乌贼和甲壳类,它们长长的喙部,可以轻易撬开甲壳类动物的硬壳,将肥美的肉吞进囊袋里去。

它们捕鱼能力实在太强了,不仅能够捕捉许多常见的海鱼,而且还会捕捉乌贼和甲壳类动物来吃。其喉部肌肉特别松弛,呈囊袋状,不怕鱼骨哽喉,可吞食体形较大的鱼,并把它长时间贮存起来。

红脚鲣鸟很少在自己栖息地附近觅食,通常会出现在巢居地为中心到周边150千米的海域内觅食。飞在天空时,颈部伸直,脚仰向后方,头部微微朝下弯,很专注地侦察海面鱼群活动情况,伺机猎捕。

一旦发现鱼群,就将双翅向身体收拢,从离海面4-20米高处的空中,以迅猛的姿态扎入水中,将猎物在水下捕获,然后再次飞回空中。

每当台风袭来,红脚鲣鸟无法再到海上去觅食,不用担心它,它忍耐饥饿的本领很强,可以15天左右不进食,这段时间就依靠喉囊中贮存的食物来维持生活。

05军舰鸟总趁机拦路打劫红脚鲣鸟,红脚鲣鸟何为怕军舰鸟?

很多时候红脚鲣鸟衔着捕获的鱼类在天空中飞的时候,却常常遭到军舰鸟等掠夺性鸟类的突然袭击,被迫放弃自己的猎获物,以至于形成了受惊之后便将喉部贮存的食物吐出来的习惯。

为了躲避军舰鸟的袭击,红脚鲣鸟只好成群结队地去海上觅食。在返回时,正常的飞行途中突然来个“急刹车”,刹那间回到自己的巢中,从而来迷惑追逐它们的“强盗”,军舰鸟这时可傻了眼。

论实力,红脚鲣鸟其实并不逊色军舰鸟,体格上相差不大,真正打一架,军舰鸟也不见得捞到多大好处。

但是在面对军舰鸟这种强盗时,红脚鲣鸟大多数情况会选择妥协,不与它见识,更何况,赶走一只军舰鸟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重新去捕捉猎物。

06一夫一妻制,夫妻齐心协力搭建鸟巢,为何喜欢把窝建在白避霜花树上?

红脚鲣鸟是守卫在西沙上空的精灵,与之生生相伴的白避霜花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精灵守护神”。红脚鲣鸟喜欢在海岸和海岛上繁殖,常常从3月开始,一直到初秋才结束。经常筑巢于白避霜花树上,有时在同一棵树上就有好几个巢。

它们的巢很大,但非常简陋,呈平台或盘状,由一些树枝、杂草等铺垫而成,直径约70厘米,离地面的高度不到60厘米。

红脚鲣鸟是一种非常恩爱、合作精神很强的鸟儿,实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齐心协力搭建鸟巢、共同哺育后代。

雄鸟主要负责材料的搬运,雌鸟则主要负责营建。红脚鲣鸟从配对开始到营巢成功一般需要持续1-3周不等,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和体力,它们也会选择利用旧巢产卵。

红脚鲣鸟之所以把窝搭在白避霜花树上,一是它那高大茂密的树冠为鲣鸟提供了最安稳的栖息地,而鲣鸟的粪便又成为感谢它悉心呵护的最好馈赠。二是树的树枝很柔韧,也不粗,适合鲣鸟在海风中抓握。也就是俗话常说的,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三是因为脚较为短小,所以在海滩或礁岩上行走时显得笨拙。

07别的鸟伏卧在蛋上孵卵,为何红脚鲣鸟却把卵踩在脚下进行孵化?

通常情况下,一只性成熟的雌性红脚鲣鸟,一年仅能产下1枚鸟卵,偶尔也有产2枚的。卵为白色,表面粗糙,如同覆盖着一层石灰。

红脚鲣鸟的孵化期为42-46天,在繁育的过程中,雌性红脚鲣鸟主要负责孵化和照顾幼鸟,而雄性则负责捕捉鱼来养家。

红脚鲣鸟的孵卵方式十分有趣,不像一般的鸟那样伏卧在卵上,雌鸟将它的一双大蹼足放在卵上,将卵踩在脚下,通过脚上脉管化的皮肤向卵传递体温,身体的重量主要靠跗跖来支撑。

当然,天热时,雌鸟则不孵卵,而是站在卵的旁边,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强烈的阳光,以保持恒定的温度。孵卵期间,如果遇到敌人来偷食,雌鸟就会迅速起飞,向着来犯者猛冲过去,同时将粪便象雨点一般喷射开来。

08捕来的鱼不直接喂幼鸟,为何先把鱼吞食消化成肉糜后再反刍哺喂?

红脚鲣鸟哺育幼鸟的方法也较特别,不是把捕来的鱼直接喂幼鸟,而是自己把鱼吞食消化成肉糜后,再把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反刍出来喂养。

为何会这样呢,雪灵谷请教了相关专家,据他介绍,红脚鲣鸟每天捕鱼都要飞很远,如果每次捕到鱼就送回来,这样会饿死宝宝,在生物的进化中,就形成了嗉囊,这里就能贮存大量食物,有个这个嗉囊,红脚鲣鸟就不用每次来来回回飞了。

雏鸟需要经过父母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喂养才能长大,3周以后就能同父母一起到海上去飞翔,5个月后就能飞到大海深处,独立生活。

刚出生的幼鸟完全依靠亲鸟提供食物,一旦具备捕食能力,幼鸟就会被赶出鸟巢,开始独立生活,因为母亲需要生弟弟妹妹了。

09海南有许多珍稀鸟类,专家为何独独提议把红脚鲣鸟作为省鸟?

目前,我国已有18个省确定了自己的“省鸟”,其中不乏美丽而独特的珍禽,但也有喜鹊、海鸥等老百姓喜爱的常见鸟。一个叫傅映柏的专家提议把生活在南海西沙群岛的红脚鲣鸟作为海南省的省鸟,他的理由是这样的:

其一,红脚鲣鸟是一种大型海鸟,体态优美,雪白,绿嘴红脚,是极其珍贵的观赏鸟。

其二,众所周知,红脚鲣鸟有许多优良品质,体魄强健,抗风暴,适应性极强。

其三,红脚鲣鸟也是爱的楷模,夫妻恩爱,共同哺育雏鸟。

其四,红脚鲣鸟是渔民的知己,其生活极有规律,经训练可为渔民“导行”。

结语

生有一双红色脚,看起来活泼可爱的红脚鲣鸟,你觉得它适合做海南省的省鸟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动物志、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