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真的只是一部简单的“宠物”电影吗?

你被《小Q》暖哭了吗?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宠物电影。

作为一名养狗人士,很早就读过日本作家石黑谦吾有关导盲犬的传记小说《再见了,可鲁》。本书作者通过采访狗狗不同时期的主人及相关人士,用了15年的时间记录了一只名叫可鲁的聪明、忠诚的导盲犬的一生。

凭借客观、真实、诚挚的叙述,小说在日本出版后短短8个月内即创下了再版13次的惊人纪录,如今已感动了亚洲整整三亿人。

【经典小说《再见了,可鲁》】

鉴于小说的影响力与商业价值,2004年朝鲜裔日本导演崔洋联合日本男演员小林薰将其搬上大荧幕,这便是《导盲犬小Q》。影片上映后,热度不减,席卷亚洲,再次感动了无数观众。

【《导盲犬小Q》海报】

时隔十五年后,小说跨越国际,被我国电影人再次改编,并于今年9月20日上映,这便是由任达华主演的热门电影《小Q》。

【《小Q》】

截至24日,据猫眼数据统计,《小Q》日票房斩获四连冠,累计票房突破7800万,预估票房破一亿,刷新了国内宠物电影的最高票房。更令人惊喜的是,统共5.6万人在猫眼上参与评分,其中,4.5万人给出五星好评——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一部宠物电影如此受欢迎?

【《小Q》猫眼口碑很好】

下面就说道说道这部电影:

一、影片对原著情节进行改编,很好地本地化

故事发生在香港,影片的男主角李宝庭(任达华饰演)是名高级糕点师,年近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视障,脾气变得孤僻而暴躁。为了方便他的生活,妹妹李宝儿(梁咏琪饰演)与朋友商议决定为他配备一只导盲犬。

一开始,李宝庭对于导盲犬是拒绝的:“我才不要让一只狗牵着我走!”。为了表达抗议,他不给这只名叫小Q的导盲犬喂食、将小Q赶出家门,尽管如此,小Q都没有离开他的想法,忠诚地陪在李先生左右。

【小Q对主人不离不弃】

失去光明的生活让李宝庭产生自杀的冲动,他走到大街中央,想被车流撞死,但就在车要撞到他的一刹那,小Q奋不顾身推了他一把,使他免于一死,从此,李宝庭对小Q的态度产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小Q与主人朝夕相伴】

而后,一人一狗成为最亲近的伙伴,在小Q的帮助下,李先生获得了快乐与新生。在经过陪伴、分离、重逢等一系列事件后,年龄越来越大的小Q体力渐渐不支,不得不提前离开主人,先一步去往天堂……

二、影片有很多亮点及现实意义

1、国内首部反映导盲犬的电影,较完整地还原了导盲犬的一生。

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宠物”电影,更通过电影还原了导盲犬的一生,让很多不了解导盲犬的观众认识了导盲犬的工作职能及对视障人士的伟大贡献,从而对导盲犬产生敬重之情。

比如,影片除了讲述小Q与李先生之间互相陪伴的感人故事外,也相对完整地介绍了小Q成为导盲犬艰难的受训过程:首先被送到寄养家庭,接受一年的社会化适应训练,然后,被送回导盲犬训练中心接受专业的导盲技能训练,通过考核后,再被送到盲人手中,接受人与犬配对训练。直到磨合成功之后,才算正式成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

【导盲犬接受训练】

在《小Q》之前,国内尚未有一部如此完整介绍导盲犬行业的电影,对导盲犬相关常识的普及使影片充满人文关怀,具有了区别于普通宠物电影的现实意义。

2、影帝任达华与小Q配合默契,走心演绎盲人世界的悲欢苦乐

想拍和宠物有关的电影,演员与狗的配合一定要默契。影片中盲人由任达华扮演,作为出道32年的老戏骨,任达华可以胜任不同类型的影片,无论是警匪片里的警察、黑社会大哥,还是像《岁月神偷》这种剧情片中的普通鞋匠都拿捏得当,驾轻就熟。

《小Q》中任达华扮演的盲人依旧没让人失望,这得益于演员的用心。为了表现盲人的恐惧、无奈、无助、无方向感,任达华特意去盲人学校学习了一个月,观察刚刚失明的盲人,以期演好男主中年突然失明的状态。

【任达华饰演的盲人】

为了更好表现看不见东西的感觉,任达华拒绝导演提出的佩戴能见度20%的隐形眼镜,而采用完全看不见的隐形眼镜。通过这些前期准备,任达华不仅用肢体语言塑造了以假乱真的盲人,更通过表情、动作展现出李宝庭失明后苦闷的内心世界。

影片最出彩的是人与狗的默契配合,这也是一点点磨出来的。为使狗演员配合拍戏,任达华特意带狗回家共处三个礼拜,为它冲凉、喂食、带它去方便、逛街等来增进彼此感情。拍片时为能让狗演员发挥得当,一条经常要NG超过20次,最多一次是48次。

【任达华与狗演员配合默契】

从成片效果看,这一系列努力没白费,这份用心与耐心也保证了影片质量。

3、影片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强了戏剧冲突与故事趣味性

看过影片,我们会发现:在人设上,李宝庭和原著中的盲人渡边先生很像,只不过换了姓名,并将故事背景移到了香港;

在情节上,原著对可鲁的一生进行朴素的记录:可鲁被导盲犬训练中心交给盲人渡边先生后,渡边仅与可鲁相处两年就因肾衰竭身亡,可鲁后半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导盲犬训练中心做示范犬,退役后,被第一位寄养主人仁井一家收养,直到患白血病而死。

【相比于原著改编后的《小Q》更有故事性】

而影片进行了戏剧化的改编,比如,小Q为救主人将他扑倒,躲过车祸的情节,狗贩子掳走小Q的情节,以及电影末尾主人治好病回来陪小Q直到它死去等都是经过加工改编的,这些改编使影片更具故事性,吸引读者带着悬念看下去。

三、影片的公益价值是其成功的关键

看得出制作团队是用了心的,影片不仅得到了香港导盲犬协会的支持,末尾还播放对盲人的相关采访,号召大家爱护导盲犬,这份诚意及社会意义足够令影片位于及格线以上。

如今,我国导盲犬事业尚且滞后:

一方面培养导盲犬的代价很大,据说,一只导盲犬的培养高达20万人民币左右,但成功率却极小,失败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据了解,我国目前约1731万视障人士,导盲犬仅70只。

我国港澳台地区导盲犬数量也不多,2016年统计出的数据是:17万视障人士,仅35只导盲犬。

【导盲犬】

仍有数以万计的盲人排队等候,需要导盲犬的帮助;

另一方面,人们不了解导盲犬,就连法律也没将它们进行特殊考虑,使导盲犬难以顺利工作,得不到良好的保护。

在我国内地极少有法律规定导盲犬可以自由出入公众场合,比如,很多城市一概不允许狗上地铁、坐公交车,而没有把导盲犬排除在外,为盲人出行制造困难。

【禁止携带宠物,而未将导盲犬排除在外】​

还有很多居民害怕导盲犬或者将导盲犬当成普通狗来看待,进行调戏,扰乱导盲犬的工作。

针对这些现状,《小Q》的出现无疑能纠正很多人对导盲犬的错误认识,促进相关部门的重视,完善法律制度,这就是影片最大的价值与意义。

当然,电影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小问题,拉低了影片评分,比如:男主家室背景交代不够细致,他既然已人到中年,为何没有妻儿,一个人孤零零居住?男主因失明想要撞车自杀,结果,导致车辆连环相撞,却没受到任何处罚,不仅令人质疑盲人是否有权因自己的痛苦而扰乱社会秩序,轻视他人的生命?好在这些小问题对影片主旨并没造成实质性干扰。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在表达方式上煽情过猛,有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感觉,这也是宠物电影的一个通病。如果看过原著《再见了,可鲁》以及《导盲犬小Q》就会发现它们成为爆款的原因是没有用力煽情,而是打破传统套路,用真挚朴素的手法,以真实的力量打动人心。

【《导盲犬小Q》用朴素的手法打动人心​】

有时,去掉套路或许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小Q》都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使观众对导盲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令相关部门对导盲犬保护产生重视,这便是无量功德。

此外,国内宠物电影并不多,《小Q》的出现丰富了国内宠物电影单元,也希望日后拍出更多优秀的宠物电影,使我们的电影类型更加多元。推荐大家看这部电影。

发布于 2019-09-25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