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郄穴—— 应急穴

十六郄穴—— 应急穴

郄穴是人体急救强穴,人体急救大药。“郄有空隙意,临床能救急”,郄穴适用于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经脉的急性病证

郄与隙相通,孔隙之意。郄穴是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俞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而奇经八脉中的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共计十六郄穴。

阴经郄穴多调理血症,如咯血时用孔最(肺经郄穴)。阳经郄穴多调理急性疼痛,如胃痛时用梁丘(胃经郄穴)。

十六郄穴

1、手太阴肺经——孔最

孔最,孔代指毛孔,最是最佳,意思是身体所有跟孔有关的问题(上至鼻窍、下至肛门)都归它管。位于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孔最具有清热解表、润肺利咽的作用。孔最穴可治疗咳血、吐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取孔最穴。孔最还治痔疾。

2、手厥阴心包经——郄门

郄门,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

心脏病突发病,心动过速、心绞痛等,马上取郄门穴,穴位较深,按摩时要大力,另配合按摩内关穴。

3、手少阴心经——阴郄

阴郄,腕部四穴之一(灵道、通里、阴郄、神门),阴郄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0.5寸,神门穴下方。

心痛、惊悸、暴喑(急性失音)取阴郄穴,平时经常按压此穴还可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阴郄、后溪治盗汗。恐惧的镇心丸。

4、足太阴脾经——地机

地机穴,大地的机关,胫骨内侧缘,阴陵泉下3寸,四横指。

具有健脾、理血、行水的作用。可治疗腹胀、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脾主少腹)。

5、足厥阴肝经——中都

中都,位于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急性肋骨痛、急性肝区痛、急性眼睛胀痛、崩漏、遗精、月经不调,可取中都。

6、足少阴肾经——水泉

水泉,位于足内踝尖和足跟尖连线的中点。

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前列腺痛、痛经、阴挺、月经不调。水泉是利水大药,专门消水肿,治疗小便不利、尿频。当有尿血症时,也要用水泉穴。

7、手阳明大肠经——温溜

温溜,温是温暖,溜通留,寒症的克星。取穴:屈肘时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和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祛瘀止痛的功效。消化道溃疡穿孔、头疼、咽喉肿痛、肠鸣、腹疼取温溜穴。

8、手少阳三焦经——会宗

会宗,位于腕背部横纹上3寸,与支沟穴紧临且平齐,支沟穴的尺侧。

具有清利三焦、安神定志、疏通经络之功。可治疗耳鸣耳聋、癫痫、前臂外侧痛等症。

9、手太阳小肠经——养老

养老,位于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处,立掌才能取到。

急性腰扭伤(同侧)、落枕(对侧取)时可取养老穴。老年人的宝藏穴,专治各种老年病。另养老穴对眼睛疲劳有奇效。

10、足阳明胃经——梁丘

梁丘,髌骨外上缘为一方角,直上2寸,3指宽。

具有调胃降逆、祛风化湿的作用。急性胃痛可按压梁丘。

11、足少阳胆经——外丘

外丘,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具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的功效。胆囊疼痛、胆经线路上的急性头痛、乳腺痛、坐骨神经痛可取外丘穴。

12、足太阳膀胱经——金门

金门,金指肺性之气,位于足外侧部,外踝前缘直下,股骨下缘处。

具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的作用。主治急性腰痛、急性头痛、外踝痛、下肢痹痛。

13、阴跷脉——交信(肾经)

交信,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具有益肾调经、调理二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癃闭症(输尿管疼痛、持续性尿蛋白、无痛性尿血)、阴痒、阴挺、大便难、疝气等。

14、阳跷脉——跗阳(膀胱经)

跗阳,位于昆仑穴直上3寸。

具有吸热化湿、舒筋活络的功效。治疗头痛、腰骶痛、外踝肿痛、三叉神经痛。

15、阴维脉——筑宾(肾经)

筑宾,太溪和阴谷连线上,太溪上5寸。

具有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筑宾是排毒要穴。治疗癫痫(配合鸠尾、中脘)、脚软无力、肾炎、膀胱炎、腓肠肌痉挛等症。

16、阳维脉——阳交(胆经)

阳交,位于外踝尖上7寸。

具有疏肝利胆、通经活血、定惊安神的功效。治急性头痛、胸肋胀痛、膝股痛、坐骨神经痛、癫痫。

分布规律:除足阳明胃经的梁丘外,都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郄穴除了治疗作用以外,还可以帮助诊断,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辅助检查。

编辑于 2023-12-16 22:39・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