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力哥说
股市,正在走向绝望

股市,正在走向绝望

昨天文章《破了,底裤不要了》的留言(很多你们看不到,我能看到),我能明显感受到:这一波,感到绝望的人,明显增加了。



作为前理财博主,现扯淡博主,我学理财做理财17年,教理财写理财16年,做理财自媒体9年。

这么多年来,因有缘认识我而赚到意外之财的人,不下六位数;因不幸了解我而亏掉意外之财的人,也不下六位数。

如今年近40,白发与赘肉齐飞,智慧与烦恼一色。

我爱理财,但不只爱理财,希望下半辈子不再围绕“理财”打转,但看到大家伙的留言,又唤起了我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

有佛教徒说我对佛的理解不浅,可惜和佛还缺点缘分。

也有基督徒劝我少关注杂七杂八的世界,“犹太人要神迹,希腊人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XX架的XX”,学问再多又如何?别像希腊人那样只求智慧增长,要多向内心求平安,关注属灵生命成长。

或许是我年龄还不到,虽积累了些许知识,领悟到点滴智慧,还是贪恋这花花世界的精彩,暂时还只能做个爱恨交织,情欲挣扎的俗人吧。

作为俗人,难免还得聊我们俗人最关心的那个东西——钱~

智慧有三个来源:经验、理性、信仰。

经验无需坐在课堂里刻意学习,生活就会教导我们。

只要悟性够高,没读过书的人,也能靠经验积累,逐渐成为智者,所以古人才说“姜还是老的辣”。

但现代社会,知识大爆炸,人类不断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境遇、新挑战。

简单问题上,经验或许还比较管用,稍复杂点的问题,迷信经验,可能反让我们做出误判。

这时,就需要通过刻意学习大量知识(内容),以及正确组织、消化这些知识的方法(理性、逻辑),透过现象看本质,构建更完整的认知大厦。

更相信直观的经验,还是更相信抽象的理性,也是中医粉和中医黑认知世界的本质区别。

但有了足够丰富的经验,比如力哥入市17年,亲身经历过多轮牛熊转换,也有足够多的专业知识积淀,能理性看待问题,就够我们应付这个世界了吗?

不够。

无知者无畏,无知者傻乐,智慧和烦恼是一体两面,比翼齐飞。

很多人都能看出来,今年力哥一直比较emo。

因为在很多人还没看明白当下发生的点滴,究竟预示着未来我们会面对什么时,我已通过经验和理性,推测出未来极有可能面临的更糟的局面,而我又无能为力,甚至连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也做不到。

这种“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做不了”的状态,会让经验显得幼稚,理性呈现苍白,难免影响到心情。

所以我们还需要拥抱智慧的最高层次——信仰

信仰和迷信,都是无条件的信,但一字之差,本质不同。

迷信,是直接从事物表象上升为信念。

大部分时候,和经验相符,从而让人信服。

有时甚至和经验不符,但强权强制洗脑,你即使心生怀疑,也不得不继续相信。

信仰,是由长期的经验上升到理性,再经理性长期的探索和挣扎,最后再上升到信仰。

力哥日常写的文章,大家看到的新闻,孩子在学校里受的教育,最多只是基于数据和逻辑的理性分析和结论。

但数据很可能不全面甚至造假,逻辑大多是因果线性推论,但真实世界并非理想状态,有大量理论模型之外的因素干扰。

要在人脑中做到逻辑闭环,理论自洽很容易,但要完全符合客观世界,却难于上青天。

这就是为啥很难准确预测普京是否会发动战争,也无法准确预测口罩何时才能摘掉。

迷信是直接从“看山是山”的表象,得出结论,显然不靠谱的概率远大于靠谱。

理性是透过“看山是山”,走到“看山不是山”的更高层次,靠谱的概率更大。

信仰是经过“看山不是山”的洗礼,回到“看山还是山”的起点。

那是知识背后的知识(元知识),本质背后的本质(元本质),是“道”。

因为理性不一定完全可靠,从理性升华上来的信仰也不一定完全可靠,但作为不完美的人,要在不完美的世界继续生存下去,我们能做到的智慧极限,就是左手理性,右手信仰。

回到保罗那句名言:“犹太人要神迹,希腊人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XX架的XX”。

“神迹”象征经验,只有30%可信度,“智慧”象征理性,有60%可信度,而“XX”则象征信仰,可信度能提高到90%。

最聪明的人,会放弃预测思维,拥抱概率思维。

俄乌冲突,新冷战,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大通胀、芯片博弈,口罩……这些都是理性层面探讨的具体问题,执迷于这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会让人感到绝望抓狂,最后emo。

基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唯一答案,就是乐观



知识大厦构建得越完整,越容易得出这个最根本的结论。

具体到股市投资,假如这一波就是世界末日,或中国经济永无再起之时,或人类科技永无重大突破,人类不会再有更美好的明天,你投到股市里的血汗钱,会全部打水漂。

既然这世界要凉凉了,钱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呢?打水漂或翻十倍又有什么区别?

可如果这一波不是世界末日,中国经济还会再有复苏之时,人类科技还能有新的突破,经过周期性的痛苦低潮,人类还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那现在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既如此,你的最优选择,不还是应该坚定持有,甚至抓住机会,加码入场吗?

但为啥更多人感到绝望了呢?

这就要说到股市投资的元知识、元本质,最高智慧和信仰——逆人性

昨天文章留言,史无前例的比例都在问:怕了,定投还要不要继续?

一是宏观背景,我们的确遭遇到30年未遇的重大挑战,内部是口罩,外部是俄乌,且都看不到未来情况转好的希望。

二是股市本身,经历过18年大底,19-20年总算涨回来了,熬出头了,没想到今年4月又跌了回去。

原以为4月就是谷底了,没想到半年后,又回到起点,兜兜转转还在3000点,很多人坚持定投3、4年的努力,到现在白忙一场空,觉得感情受到欺骗。

这就是不完美的世界呈现的不完美状况,让大脑不够完美的我们,呈现出绝望的情绪。

如果不是绝大多数人对未来感到绝望,越跌越卖,你又怎么可能买到超便宜的股票?

如果不是绝大多数人对未来满怀信心,越涨越买,你又怎么可能在泡沫严重时抛售股票,获得暴利呢?

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本质,投资的本质,说穿了,都是这么回事。

这时,只有超越理性,相信信仰,才能让我们坚持下去~

具体到技术层面,最好不预测,只应对

应对策略,必须提前设计好。

首先,留出至少2年家庭生活开支和房贷,放到100%安全的纯活期理财中,避免突如其来的失业或疾病,打乱正常生活。

其次,留出2年内要买房、买车、结婚等重大开支的钱,这钱经不起股市折腾。

第三,留出买保障型保险的钱,优先级别为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寿险

第四,根据当前家庭资产状况和未来收入预期,做好投资规划。

家庭资产越多、收入越高的人,比如金融资产有个几百万,家庭年收入有个大几十万的,输不起,特别需要多元配置,配置多一些理财型保险和其他固收理财。

保险的本质,是把未来一切不确定性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把确定性留给自己。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拥抱确定性,就要付出代价。

代价是保障险支付的保费,很可能打水漂,理财险支付的保费,收益率不会高。

如果资产不多,收入也不高,那就要减少甚至放弃固定期限的固收理财配比,保证充分的流动性,通过智能定投的方法,逐渐把资金打入股市。


发布于 2022-10-17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