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究竟可怕在哪?如何防范隐翅虫?其实隐翅虫也是“背锅侠”

隐翅虫究竟可怕在哪?如何防范隐翅虫?其实隐翅虫也是“背锅侠”


夏秋两季是众多昆虫频繁活动的季节,在其中也不乏多种毒虫,蚊子、蜱虫等毒虫实在是让人不胜其烦。如果突然感觉脖子上出现一阵痛痒,普通人会怎么做?

大部分人都下意识地一巴掌拍过去,然后就是一抹,打死一只虫子还不简单?但有一种虫子除外,如果这么一拍一抹的话,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虫子就是隐翅虫。






曾经国外有一名男子不小心用食指将落在皮肤上的隐翅虫碾碎了,导致食指和皮肤灼伤刺痛,当时网上有关隐翅虫毒素的信息都被妖魔化,且配以许多恐怖的皮肤溃烂图片夸大其毒性。

这名男子担心隐翅虫毒素导致自己死亡,在恐惧和慌乱下竟然剁掉了自己的手指,幸运的是断指最终被医生接了回来。那隐翅虫到底是什么昆虫,毒性真的这么大吗?





隐翅虫其实是一类甲虫的统称,属于昆虫纲鞘翅目下的生物,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37000种隐翅虫,隐翅虫的身体狭长,体长0.4cm至3cm左右。

顾名思义,隐翅虫其实是有翅膀的,但经常隐藏起来,最大可以长到4厘米左右,延迟成功就叫养殖户,科学家借助每秒能拍摄400多张照片的高速摄像机,才看清了隐翅虫是如何展开翅膀起飞,降落,最后折叠翅膀的。

隐翅虫家族成员众多,但有毒的隐翅虫不过200多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有毒的隐翅虫,分别为黄足、黑足和奇异毒隐翅虫。





毒隐翅虫的体色鲜艳,黑黄两色相间,在秋季出现于潮湿的水源地,本身有向光性和向高性,它们昼出夜伏,经常在农作物及杂草上活动,以各种小型昆虫及腐烂的有机物为食。

人们对于隐翅虫的恐惧,主要来源于网络上的一些图片和文章,而这些图片和文章为了博取眼球几乎都夸大了隐翅虫的毒性,让人看后提心吊胆。实际上9成以上的隐翅虫都是没有毒性的,而毒隐翅虫的毒性也不足以致命。





那么网上关于隐翅虫的恐怖图片又出自哪里呢?其实多数情况下隐翅虫成了背锅侠,虽然大量接触隐翅虫毒素,也可导致疱疹和红斑,但绝没有网上图片中显得那么恐怖。网上图片的始作俑者其实源于一种植物:毒葛。

毒葛是一种可以攀爬的植物,主要分布于美洲地区,叶子长得和豆角叶子相近,虽然看上去并不危险,但是毒葛含有大量可使人过敏的物质漆酚。

漆酚是一种油状的有机物质,如果皮肤不慎接触到了漆酚就会引起过敏性皮炎,皮肤会出现疱疹和红斑,有灼热肿胀的痛感,对于那些过敏表现明显的人群,大量的漆酚甚至能致人死亡。





“背锅侠”隐翅虫确实也能导致疱疹和皮炎,但是症状较轻。这一系列症状并不是毒隐翅虫叮咬所致,毒隐翅虫体液外流后,与人类皮肤接触,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它们的毒液只是保护自己的武器,如果人类不伤害它们就不会出现过敏反应。

隐翅虫毒素侵蚀人类皮肤的途径共有三种:

首先是直接感染,人为将毒隐翅虫拍死在皮肤上导致过敏;间接感染,手指沾染了隐翅虫毒素,再用手指去摸身体的其他的部位引发感染;毒隐翅虫有时会藏在毛巾或衣物中,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揉碎引发感染。





隐翅虫中毒的程度其实和毒液的接触量有关,隐翅虫毒素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少量接触的话,皮肤只会出现片状红斑和痛痒感,而毒素量大时,可能会造成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医治疗后,七八天的时间就能恢复健康。

隐翅虫毒素有时会导致出现疱疹,可以用棉签轻轻挤破水泡,用碘伏或者生理盐水冲洗就可以,毒素也有可能导致接触的皮肤组织坏死,形成一道疤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痊愈。





所以当发现隐翅虫落在身上后,在不确定是否为毒隐翅虫前,不要盲目地去拍打,可以轻轻吹走,或者使用笔、书本一类的工具将其拨开,避免皮肤和隐翅虫的毒液直接接触。

虽然有的隐翅虫确实有毒,但是这种小虫子在广义上来说是对人类有益的,隐翅虫是名副其实的益虫。

在防治农业害虫方面,隐翅虫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是诸多害虫的天敌,可以捕捉危害玉米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的害虫,包括蚜虫、盲蝽、棉红蜘蛛等害虫都是隐翅虫的食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发布于 2022-05-25 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