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有感而发
一场关于体罚的探讨

一场关于体罚的探讨

去年年末的时候,受到知乎视频的邀请和张英锋老师一起联合创作了两期关于体罚的视频,在为自己答疑解惑的同时也收到不少爸爸妈妈们的正面反馈。昨天我收到一位知乎答主非常认真地质疑,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态度,我们进行了非常多的探讨,这位答主的发问很有代表性,也很有意义,鉴于评论的字数有限,我把讨论的第一版放在这里,我全文引用了这位知友的评论,包括语气,但是隐去了这位知友的名字,希望借此和大家进行友善地探讨,也欢迎各位爸爸妈妈以及答主们加入讨论,毕竟疫情期间是体罚出现的高峰期。详情请见香港大学的研究Impact of COVID-19 on Child Maltreatment: Income Instability and Parenting Issues 。

因为时间关系,我暂时不把问题按照逻辑关系列出。我工作中常会采用逐条回复的方法,应对政府的审图,在这里我借用一下,并以颜色作为区分。

来自一位知友的质疑:

幸存者偏差?拉倒吧,早年私塾哪有不挨揍的孩子。都反社会了?抑郁了?我不认为体罚值得提倡,但是也不能把体罚就妖魔化。成才本来就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就算不体罚也没机会成才。有幸存者本身就很能说明体罚具备一定合理性。

我认真思考了“妖魔化”这个词,我觉得您大概没有看完这个视频的其他部分,就愤怒地划走了,其实这个视频后面讲的是体罚为什么有效果,有效果的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可以替代的方式。真正谈得上妖魔化的只有最后一点点,因为它涉及了不易察觉的危害。其实我的视频是层层递进的,这个视频的上,才是真正的“妖魔化”,因为我查阅了很多研究,包括去年四月的最新的关于体罚引起大脑响应机制改变的科学研究, 有空可以看看指出不足。

来自一位知友的质疑:

是这样,以科学的角度,首先你要定义体罚,其次你需要量化体罚,再次你需要设计实验,大量的实验,而后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最后评估体罚对孩子的影响。目前为止,尚无一个严格符合科学设计的实验。因为人类不是动物没法随便设计实验,此外个体跟个体差异性极大,极难评估实际影响。所以其实目前只有科学假设,并没有严格的被证明。

我的回复:

您说的很对,社会科学最大的问题是实验难度,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实验,第一它不道德,伦理上不可能允许这样的实验,第二难以剔除变量,因为它的影响并不是当下就出现的,然而成长过程中的变量基本不可控,所以即便哈佛大学的研究三次测量实验组的大脑响应机制改变,最后也没有能够建立因果关系。但是对于体罚的研究并不能说只是假设,短期的调查,心理测评,对过去研究的荟萃分析,可以说社会科学家一直在努力证明这件事。与此同时,现代教育也在发展,成功的体罚起作用的其实是背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而今天实现权威型教养有更好的方式和手段。我甚至包括研究者都没有说绝对不能体罚,而是因为这些潜在伤害的存在,让它成为最后的保底选择吧,并记得一定要弥补。

来自一位知友的质疑:

潜在伤害这种东西如果不能量化,那么任何东西都有潜在伤害。不体罚就没有潜在伤害了?不被体罚的人如果在成年遭受了羞辱或体罚,也有可能因为没有经验就心理崩塌。女权也好,环保也罢,不能体罚也好,听着都不错。但本质上都需要物质保障。体罚孩子的家长缺少的是时间,精力和金钱。你可以用耐心,学习和宽容来形容,但本质上是一回事儿。极少哪个家长在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情况下还会去体罚孩子。因此很多东西不能教条化,一旦教条政治正确就成了嫌贫爱富。好比发达国家把环保教条化,就是断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小上私教的富豪把素质教育,是非化,把应试教育妖魔化,这本质上是断了穷孩子升学的可能性。简而言之,这个逻辑就是就是何不食肉糜。或者是只有食肉糜才配活着

我的回复:

您的回复在理性和不理性之间反复跳跃,我先来理性的回复,潜在伤害不能被量化,无法建立因果关系,但是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是存在的,而且短期、中期、长期研究里这种统计学的显著差异都是存在的。所以这个潜在伤害并没有那么潜在,只是因为建立不了因果关系所以被称为潜在。现在是不理性的回复,如果认为没有时间、精力、金钱教孩子,就必须使用体罚,那么这个体罚的频度,程度就很难得到控制,它的影响很可能就不是潜在的了。我们努力把问题讲清楚,把利弊分析清楚,至于怎么选择是自己家的事,家庭教育本来就是极其私人的事。如果您真的想和我认真讨论,请把上下视频看全,了解我们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至于环保嘛,为了发展而破环,那发展好了花钱弥补就是了,所有有长期影响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为了短期利益做出的不合适选择就需要长期弥补,体罚是这样,环保也是这样,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类比。而我们作为其中的人一旦选择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并不会因为你看不见就不存在,而看见的更多了解得更多,能有助于做出更理智的选择,我们努力的目的仅此而已。

来自一位知友的质疑

既然谈理性,我就跟你说一说吧!你这个视频里对体罚的正面作用描述太少了!好像体罚就真的只有见效快这么一个优点一样。为什么我用“妖魔化”这个词,因为你并没有公允地去讨论体罚正反两面的意义,而是先入为主的就否定它。体罚之所以在人类存在的上百万年都存在,其正面意义绝对不仅仅是只有见效快那么简单。举个例子,看过《霸王别姬》吧,唱戏的,杂技,武术,从小几乎无人不挨打。因为肌肉记忆有时候不讲道理,需要一定疼痛感才能改掉一些已经形成的坏习惯。除此以外,所有需要打下坚实基础,进行大量重复枯燥训练的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无聊无趣难以坚持的,因此许多所谓的大师,童年期间都有一个体罚的师父或者父亲,逼着他们把基础打得结结实实。这都是体罚的正面意义。

我的回复:

短平快,见效好,已经是我研究之后认为可以给体罚的最公允的评价了。我并没有先入为主,为了对得起客观这个词,我很认真的查阅了体罚积极的方面,然而很遗憾的是,研究它的人说好的寥寥无几,他们的观点我也都一一引述了。

我们来逐一讨论吧,唱戏、杂耍、武术,从小几乎没有不挨打,成角的有几个,那么其他被打了没成角的,就是不够有天赋和机缘对吧,所以成角与否不取决于是不是被打。但是因为过去从事唱戏、杂耍、武术的人身份地位太低了,没有人不被打,所以没有对照组证明他们不打能不能成角对不对?但是按照您的逻辑,今天不打是不是就没办法成才了呢,肌肉记忆也是可以通过重复正确的动作建立的呀。我和您谈幸存者偏差,您对此嗤之以鼻,然而您所讲的例子都是幸存者偏差,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到底倒下了多少呢,过去的戏班在不在乎呢,养成了一个角就够了,他们才不关心那些没天赋的穷孩子呢,这难道不是悲剧,他们的养成如何能做今天教育的例子。体罚存在了上百万年,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儿童心理学,没有人做社会学调查,所以人们只看得到它的短平快,疗效好,所以都觉得它好,觉得它是最优解。

来自一位知友的质疑

你视频里说,未来社会需要更多自主性 创新性。但我要指出,创新不是胡思乱想,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扎实的基础!你无法想象连词汇量都不够的人能够在科研上有多大建树,因为一流的文献都是英语写的。你无法想象,练习曲都弹不利索的人能做出什么伟大的音乐,你也无法相信三角函数公式都搞混的人能搞出什么理论创新。新时代最缺的不是想象力而是扎实的基础!因为科技给了我们一种错觉,觉得用计算器,翻译机,MATLAB,Google就能替代扎实的基础!错了!你看网上夸夸其谈的人何其多,能做成事业的人何其少?这中间的差距就是词汇量,就是背诵量,就是体能训练,就是分毫不差的几百个基础动作。未来最不缺的就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最稀缺的就是能把想法落实的能力。这里补充一点知识,人的大脑是一个神经网络,其工作原理跟电脑不同,电脑是把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分成两个部分,而人脑的神经网络记忆和存储是一种结构,也即是记忆器就是存储器。这就是为什么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记忆量才能有效创新的原因。也即是熟能生巧的生化基础。
而扎实的基础,大量重复的训练,必定要恩威并施。没有任何人喜欢这种单调乏味的训练,成年人也一样。没有一定的压力,孩子不可能主动去一遍一遍地练习,而太多东西过了五岁再开始就已经晚了。过了十岁再开始就几乎没有机会。
总之,如果你本着否定一个事物的态度去研究就只能看到它的黑暗面。没有多少科学家去研究体罚的好处,因为背后有一套政治正确在运作。然而合理的东西不以口水的论述为转移。在人类只要还需要用人脑来创新,只要还需要用海量大脑记忆作为创新的源泉,体罚就不可能从教育中被剔除。因为增加有序记忆量从来都是痛苦无聊的,只要有得选,只要有退路,人们就不会去这样做。
最后,许多人无法减肥成功,背后也是缺乏体罚。你看有一个当兵的人过度肥胖吗?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其实都需要适度体罚以改掉不良习惯。自由是一个好东西,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准备好了拥有它。

重复训练,夯实基础,打是唯一的途径么,是一个好的途径么,因为您谈了大脑,所以我认为您应该没有看过这个视频的上,我来补充吧,脑科学目前的研究发现体罚可能会改变大脑的相应机制。打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恐惧,这点您认可吧,那我给您举个例子,你引导孩子去学习,孩子会专注于学习,而如果你通过打孩子让他去学习,他的关注点是不学习会被打,正常情况下激活的神经网络应该是和处理运算分析或者处理文字的部分,而因为被打去学习的孩子先激活的是应对危机的反应机制,这个反应机制被激活意味着他的大脑进入最高警戒等级,学习的内容靠边站吧,一个专注于琴谱的孩子,和一个想着弹错就会被打的孩子谁练习的效率更高不言而喻吧。

视频引用来自

今年四月份哈佛大学发表了一项研究[1],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观察被打过孩子的大脑和没有被打过孩子的大脑在面对同样程度的外界刺激的反应,发现了打孩子对孩子大脑发育的可能存在的影响,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

研究发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实验方法和设计经过了认真的考量,面对家庭教育差异性这一巨大的无法剔除的变量,这个实验仍然无法得出体罚和大脑发育受到影响的直接因果关系。

来自知友的质疑,

你看,依然没有量化体罚。打,骂,罚站,打手板,罚坐,什么算体罚?这个问题没有说清楚就没法谈正面效果或者负面效果。改变脑结构?改变的是哪里?多大程度能改变?说不清楚,这就是问题。如果你要谈科学,文献要列出来,实验方法要拿出来,不是你说脑结构会改变就改变了的。科学是非常谨慎的,在没有严格的证明之前,不能拿来当做真理。你在视频里反复强调,体罚必然给孩子带来损害。我绝不相信任何科学严肃期刊的学术论文会有这种结论!论文最多就是说二者很可能有因果性,还需更多论证。或者说有多大概率上存在因果性。
你可以把你所谓的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发给我,咱们一块儿研读一下。我看过美国对儿童问题的研究论文,很多实验设计本身就有大问题,毋宁说结论。
此外回到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体罚?打还分为打手心,打屁股,打脸,力道还分为示意打,轻轻打,狠狠打,往死里打。罚站算不算体罚,罚坐算不算体罚,关禁闭算不算体罚?
你举例子说,体罚孩子只会怕脑子不转了,那是不是控制好力度让他不那么怕就行了?
细节才是魔鬼,教育不是喊口号。中间很多灰色地带根本说不清楚。
我认为你要谈科学就老老实实看论文,讲明白它的实验方法,数据可靠性,适用范围,局限性。如果谈自己的看法就说是自己的看法。不要扯着科学的大旗输出自己的东西。不服气,把你所谓的研究文献发给我,我可以好好给你解读一下,这些文章局限性在哪里,以及你理解的偏差在哪里。
科研圈也许你不了解我这么跟你说吧,研究咖啡,红酒有益健康的文章远远多于研究咖啡红酒有害健康的文章。可是,咖啡,红酒是不是真的那么健康呢?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我之所以让你想一想体罚是不是有好处,是因为当前没有人会资助科学家研究这个课题。因为它政治不正确。就像没有论文去研究黄种人和黑种人智商差距一样。很多东西是社会学禁忌。
但是,真实的世界往往遵循着这些禁忌的规则。世界本来就有黑暗力量和光明力量两种力量。二者往往是势均力敌。只去谈光明力量,会让人自动丧失一半的力量。这几乎等于是自废武功。

白天我工作忙,我和您谈逻辑,您和我谈大道理,我和您谈问题,您和我谈科研,虽然我给您私信了我阅读的文献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真的有爸爸妈妈看到这里,我没有回复,会认为我的结论经不起检验,我是扯着科学大旗输出自己的东西,我熬两个星期的夜并不是为了换这么多顶帽子的。

我对科研圈并不陌生,我先生是脑科学家。赞助烟、酒、咖啡研究的是商业人士,那么赞助研究体罚的是什么人NIH吧,这些问题是放到国家公共卫生层面来探讨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尽管研究是压倒性的多数,然而实施体罚的家庭也是多数,这就是为什么这是国家公共卫生层面的决策,因为它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政治正确是什么,如果我们把对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行为称为政治正确,那么我无话可说。

百度百科的解释:体罚,指对未成年人身体进行错误的责罚,特别是造成身体上的疼痛,具体可以表现为打屁股、打手心、罚站、罚跪等。
wiki的解释:A corporal punishment or a physical punishment is a punishment which is intended to cause physical pain to a person. When it is inflicted on minors, especially in home and school settings, its methods may include spanking or paddling.

体罚之后不修复必然给孩子带来损害,这点很好解释,看定义就好了,你不要孩子疼,不要孩子怕,你罚他干什么,一个人给你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心理上的惧怕,不是伤害是什么?

好,我们再来聊体罚的研究。体罚的危害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它的局限性在于,
第一它无法通过定义什么是体罚来帮助研究,是的我们可以用打哪里,分力道来区分体罚的程度,然而却没有实际意义,更无助于建立因果关系,因为体罚的伤害是一个综合因素,它的最后伤害值是由家庭整体教育方式决定的,也和孩子的自身特质息息相关,打一下对于一个敏感的孩子来说伤害值比不敏感的孩子大,打后获得安抚和补偿的孩子影响会比被忽视的孩子小。

第二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同于实验科学的研究,它很难实现单因子变量或者变量可控的研究,只能够通过统计分析筛除变量。体罚更是如此,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同时涉及到影响周期长以及家庭教育充满未知变量的问题,根本不具备严谨的科学实验条件。因此它的实验多是通过调查,反向推导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样本的选取就非常值得商榷,够不够随机,是不是真实,样本的差异是否能用统计学方法筛除,比如有一项研究是电话调查特定年龄段的孩子,上个星期有没有被打,被打得程度和频度如何,然后请他们来参与抑郁的心理调查问卷,发现多数孩子抑郁指数很高,和没怎么被打的孩子的抑郁情况有显著差异,可是这个里面充满了变数,抑郁到底是什么导致的,体罚么,还是家庭环境,反过来说又怎么证明抑郁和体罚无关呢。反过来做的也有,抑郁指数高的人,成年以后在各方面有问题的人一查体罚方面的遭遇显著的相似。可是体罚背后同样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所以尽管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筛除大量的明显差异,仍然离建立因果关系相差甚远。

第三,体罚的量化问题是研究中非常难以控制的。如果需要量化体罚,那么光分位置,力道,类型还不够,还要分频度,是否具有过激的言语,是否有事后安慰和补偿以及整体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等,这些即便抛去伦理道德的因素,是否具有可实验性?我们是否可以筛选出一组样本足够有代表性的家庭,跟踪十年以上,这十年里只要求这些家庭每次体罚孩子只能打屁股十下,教育过程中只能说同样的台词,如果真有这样的一组家庭能够参选,我表示惊奇,然而即使如此,你还有孩子这个最大的变量,那么仍然没有因果关系。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家长们真的需要这样的量化研究三思而后行么,社会科学家的努力是在国家公共卫生层面禁止体罚,所以他们才需要不断地趋近因果关系,而于家长而言,这么多的实验数据,显著差异足够让我们理解到体罚,是一场危机四伏的养育大冒险了。

张老师说得好教育至今都不是科学,是一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实践学科,所以体罚问题连科学假设都不算,完全是糊涂账!

它经不起来自实验科学的严肃质疑,绝大多数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结论都经不起,但是他们是错误的么?

我终于由失眠到把自己写困了,随后补充参考文献和视频文本。

参考

  1.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Elevated Neural Response to Threat in Children https://src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cdev.13565
编辑于 2022-04-09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