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西部高原的宏观地形痕迹特征

北美西部高原的宏观地形痕迹特征

上图是北美西侧高原的地形特征图,北侧从阿拉斯加北湾布鲁克斯山脉转向马更些山脉—洛基山脉东侧外缘,南侧以爱达荷州南侧的斯内克河平原为界,西南侧以哥伦比亚盆地斯内克河口入太平洋(见图中蓝线所示),此部分陆块从宏观纹理上看,和北美西南侧陆块有明显不同,蓝线范围内的北美西北侧陆块从内部皱褶,东西部边缘特征等,都显示和西南侧有所不同,据此判断北美西北侧和西南侧陆块是从太平洋向东分开独立运行和北美东部陆块撞击挤压的。

当然,来自太平洋北美西北侧陆块和西南侧陆块原先是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不是分批次先后二次撞击形成,我们无从知晓。也倾向于认为来自太平洋的北美西侧陆块原先就是一个整体,是受到北美东北侧格陵兰岛陆块旋转撕裂向东粘性拉伸以及来自太平洋的北美西侧陆块在和北美东侧陆块撞击时,墨西哥以南受到东侧陆块阻挡很小,向东凸进,引起北美北侧陆块向南粘性拖拽拉伸,形成当前的地貌。

但是下图加拿大温哥华以西太平洋沿岸海底痕迹特征痕迹特征却无从解释。

如何理解加拿大温哥华以西太平洋沿岸海底痕迹特征(黄线所示)和指向福罗里达州北侧的太平洋上极为清晰的滑痕(红线所示)之间的时序关系?



单独看黄色痕迹的形成机制,可判断是温哥华附近陆块在跟随阿拉斯加陆块旋转到黄色线条位置后,缓慢分次向东北撕裂滑动过程中形成的痕迹。由于陆块在停滞过程中底层出现局部冷却,分次向东北步进,才会形成黄线所示痕迹。如果红线痕迹形成在先,则会被黄线附近陆块向东步进所扭曲,也就是说,红线痕迹要不就被黄线覆盖,要不就会扭曲。但是此处所见红线依旧是一条流畅的曲线,并且在红线以南,没有出现黄线所示的锯齿状痕迹特征,所以依据陆块痕迹形成逻辑判断,红色的陆块滑痕形成时序应该在黄色痕迹之后。

这就提示上图中红线和黄线的形成是由不同的造痕体陆块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对北美西侧陆块施加影响,北侧的阿拉斯加陆块形成在先,而南侧洛基山脉形成在后。

如果认为上图红线以南的北美西南陆块和西北侧陆块是不同的分离时序形成海底的痕迹,则这和太平洋皇帝海山、马绍尔群岛以东的痕迹起始位置能得到呼应,但是在北美西部陆块,无论是卫星视图还是地形视图,都看不出和红线位置相对应的北美西部陆块的独立陆块边界。那么北美地形细节是如何演变的?就必须从地形细节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在考虑北美地形的形成时,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北美西北侧和西南侧都是来自太平洋中北部的陆块和北美东侧陆块撞击挤压形成当前形态。但我们没法回放当初北美地形的形成过程,只能通过目前宏观地形痕迹特征进行推测,有以下几点是很令人困惑的:

1、 北美西北侧和西南侧陆块在从太平洋中北部分离后向东运动是不是一个整体?

2、 来自太平洋的北美西侧陆块在和北美东侧陆块撞击挤压时是不是一个整体?

3、 北美西侧太平洋的海底痕迹特征是来自太平洋的北美西侧陆块一次滑动形成的还是分批次滑动形成的?

4、 在和北美东侧陆块撞击挤压时如果不是整体,北美西北侧和西南侧陆块和北美东侧陆块撞击挤压的先后时序是什么?

5、 如果来自太平洋的北美西侧陆块在和北美东侧陆块撞击挤压时如果是一整体,撞击后是如何演变为当前北美西部高原地貌的?

我在前面对北美地形整体来源介绍的时候,是将北美西侧陆块分为两部分来描述的。但是来自太平洋的北美西北侧和西南侧陆块原先如果是一个整体?这样思考,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这需要更多的认可此理论的人参与到对此海陆演变的讨论和研究当中来,不能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

在考虑北美西侧地形的形成时,必须要考虑北美东北侧陆块的演变对西侧陆块的影响。

以格林兰岛为主体的北美东北侧陆块受蒙古高原撞击事件影响,是从北极位置旋转撕裂形成当前形态的(见下图)。



那么格林兰陆块在向大西洋东南旋转过程中,西侧,必然要牵拉拖动与之相连的北美西侧海岸,造成其向东北凸进。前面分析北美东北侧陆块演变的时候,介绍过其演变时序,提到阿拉斯加陆块对北极部分挤压的影响,即:格林兰岛从北极旋转撕裂要晚于北美西北侧阿拉斯加陆块对原先东北侧陆块的撞击。格林兰陆块在向大西洋东南旋转时,洛基山脉及北美西部高原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格林兰陆块的旋转牵拉与之相连的北美西侧海岸向西凸进,同时也带动北美西侧山系的扭曲变形。

除了要考虑格陵兰陆块的演变对北美西侧陆块的影响外,还要考虑来自太平洋的西部陆块在墨西哥以南受到陆块阻挡很小,向东凸进,引起北美北侧陆块向南粘性拖拽拉伸扭曲的影响。

北美陆块的形成宏观上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到具体微观地形分析的时候,就变得复杂起来。所以在下面分析北美西侧陆块地形细节时,我会将我所理解和推测的海陆演变机制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种未曾接触的有可能改变我们基础科学的理论体系。

如果考虑格陵兰陆块的演变对北美西侧陆块的影响,并且理解了洛基山脉及北美西部高原的初步形态形成于格陵兰陆块从北极部分撕裂之前,则下面的地形就可以理解:

(1) 从阿拉斯加湾东侧到温哥华一线太平洋西海岸的碎裂陆块地形是北美西部高原初步形态形成之后,受格陵兰陆块从北极部分撕裂的影响,陆块整体向东北运动,造成陆块冷却后的刚性压熔碎裂形成(下图紫色线条所示)。



(2) 阿拉斯加布鲁克斯山脉陆块弓向南侧的弯曲受北美西部高原初步形态形成之后,格陵兰陆块从北极部分撕裂的拖拽影响;

(3) 育空山脉东缘向东凸进,受格陵兰陆块拖拽影响;

(4) 育空河谷是受格陵兰陆块拖拽影响产生的压熔沟槽;

(5) 纵贯北美西部高原内部的其形成之初产生的皱褶凹陷受格陵兰陆块拖拽出现扭曲(下图绿线所示);

(6) 位于华盛顿州的哥伦比亚河谷盆地和位于爱达荷州南侧的月牙形盆地是受格陵兰陆块拖拽产生的凹陷(下图圆圈所示)。



(7) 温哥华岛陆块(下图黄色曲线所示范围)是受格陵兰陆块撕裂向东北提拉的影响,从黄色位置,向东北直线运动形成当前的状态。海底及陆块周边痕迹信息明确。受格陵兰陆块撕裂向东北提拉的影响,在温哥华岛东南和西北端的大陆架出现不同程度的挤压皱褶(红圈所示)。



(8) 遍布北美西部高原内部的深切峡谷沟槽,是由于北美太平洋陆块向东和北美西部撞击,表面局部冷却后,又受格陵兰陆块撕裂提拉的影响,形成的陆块表面深切熔融裂纹。相较于尼亚加拉瀑布裂纹而言,北美西部陆块表面的皱褶裂纹发育更为多样和成熟。理解陆块宏观受力特征后,我们会发现此处的河流河谷、峡谷等沟槽,非水流和冰川作用的结果。



(9) 北美太平洋陆块向东和北美西部撞击,表面局部冷却后,又受格陵兰陆块撕裂提拉的影响,北美南部陆块整体变形向东北提拉,导致北美西南侧呈现出复杂地形,但地表形态宏观上整体变形特征和陆块向东北提拉运动受力相协调。

下图北美西南侧陆块受力分析图,图中绿线标示了北美南侧陆块整体向东北的提拉受力。红色箭头显示陆块局部向东北运动方向,其中的加利福利亚湾是陆块向东北提拉运动过程中撕裂形成。粉红圆圈标示出陆块在向东北提拉运动过程中局部陆块表面的撕裂破损。蓝色箭头指示了加利福利亚湾北侧的两个较大的陆块表面粘性撕裂形成的喇叭状缺口。


发布于 2021-06-26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