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篇(6)·软体动物门(上)

动物篇(6)·软体动物门(上)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无脊椎动物中第二大的门类——软体动物门,约有13万种占10%(前面那几个门都在1万种左右)。

顾名思义,软体动物就是软趴趴的,其代表就是蜗牛、扇贝、章鱼、乌贼。

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体柔软,不分节(和环节动物区别开),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分。

比如我们熟悉的乌贼、章鱼,眼睛附近才是它们的头,而后面那一大坨其实就是它们的内脏团(下图红色区域),被外套膜包裹着。


由于从环节动物开始,动物的主要系统都已略具雏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所以就有个有趣的说法——比较懒的环节动物,进化成了软体动物;而比较好动的环节动物,就进化成了节肢动物。

事实上并非是这样的演化关系,但的确是个很形象的例子

不过有时候,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看起来的确比较相似,一时间不容易分辨。

比如蛞蝓,和蚂蟥类似都是软趴趴的一坨,有时候也不容易看出它们身上是不是分节的。

香蕉蛞蝓

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百试百灵的分辨方法!

一刀下去,两边都能活的,就是环节动物,死了的就是软体动物……


咳,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软体动物中三个比较大的门类: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


腹足纲

在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纲是最大的一个分类,占了85%。

顾名思义,它们的特征就是“用肚子在地上爬”,代表动物就是我们熟悉的蜗牛、蛞蝓以及各种螺类。

腹足纲的移动方式和环节动物有些相似,不过它们没有体表的刚毛辅助,而是纯靠……强大的“腹肌”。


此外,腹足纲虽然看着人畜无害,但它们却是拥有牙齿最多的动物(数万颗)。

以蜗牛为例,它的牙齿就长在舌头上,像电锯一样,称作“齿舌”。

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就是这样的。


但腹足纲最为奇特的,则是它们完全不对称的身体结构

大多数动物,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无脊椎动物中,也有一些呈中轴辐射对称的,比如海星。

但由于腹足纲往往背上长有一个螺旋形的壳,导致它们的内脏也是在里面卷曲生长的,所以就成为了极少数完全不对称的动物。

大家吃螺肉的时候应该发现了

当然腹足纲也并非一开始就这么“扭曲”。

进化过程中,由于它们的腹部承担了承重、移动的作用,内脏团就不断向上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内脏团不断扭曲,并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针对这个现象,目前推测的说法是——最初直线生长的状态对壳内空间利用率较低,如果内脏要变得更大就会导致壳的尺寸增加,对移动会有较大负担,所以就采用了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

当然,也有一些腹足纲看起来不符合这个推测,比如蛞蝓(俗称“鼻涕虫”)。

它们既没有身体上面的壳,看起来也好像是左右对称的。

但它们的内脏,也已经在身体里七扭八拐的。

与蛞蝓类似的,还有宝螺。

它们在幼体时的壳部还是螺旋生长的,但在成体时就基本消失了。

栗子宝螺

但如果仔细观察它们的壳,还是能发现扭转的痕迹的。


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一下海蛞蝓

海蛞蝓和蛞蝓其实没啥关系,蛞蝓属于“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蛞蝓科”,而海蛞蝓属于“腹足纲→后鳃亚纲→后鳃目→海兔科”。

这是因为它们的造型和蛞蝓类似,头上的触角又很像兔子的耳朵,所以得名。

这几年海蛞蝓在网上很火,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其中堪比网红的,就是这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俗称蓝龙。

虽然长得很可爱,但它们可不是吃素的。

这玩意主要以水母为食,即使是含有剧毒的僧帽水母也不在话下。

而且它们吃完还会把僧帽水母的刺细胞储存在自己的露鳃中(身体周围看起来像“触手”的部分),所以如果用手接触到它们也会被蛰到。

它们身上艳丽的颜色,就是和毒蛇类似的警戒色。

有时候当食物短缺的时候,它们也会同类相食……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吃水母


要论颜值,其实很多种海蛞蝓都未必输给蓝龙。

比如“叶羊”。

它们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习性——可以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通过进食藻类,就可以获取其中的叶绿素,然后只要晒晒太阳就可以活着了。

不过叶绿素也会被逐渐消耗掉,到时候叶羊还需要再吃海藻补充一下。

叶羊出生时是透明的,吃了海藻后变成绿色

和叶羊类似的,还有“绿叶海蛞蝓”,它们同样拥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但二者不同的是,叶羊是夺取叶绿素储存在细胞里,而绿叶海蛞蝓则是将海藻的基因合入自己的染色体中。

而且……这种基因的改变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没错,科学家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个用到人身上了,细思极恐。

此外,还有被称作“西班牙披肩”的妖艳贱货。

一看这颜色就很危险。没错,它们也吃僧帽水母

堪称小清新的“莴笋海蛞蝓”。

以及看起来好像很美味的……“橘皮多里思”。

不过呢……也有一些拉低颜值的,比如“黑海兔”。

它们不止长得黑,而且丑……而且还特别大,最多能长到1米长(海蛞蝓一般不超过巴掌大小)。


接下来,就要进入交配的季节了。

海蛞蝓之所以被称作海兔,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造型相似,另一方面我认为是它们都有着非常牛逼的交配力

花花公子Logo的根源,就是兔子旺盛的繁殖力

和很多无脊椎动物类似,海蛞蝓也是雌性同体。

但在交配的时候,除非实在找不到配偶时会进行自体交配,否则还是会找个同类的。

而交配的场面,往往是这样的。

哦……不好意思,是这张。

如果聚集的海蛞蝓足够多的时候,它们就会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但有些品种的海蛞蝓,更喜欢一对一的交配,这时候它们就会选择和蚯蚓相同的69式。

不过最奇特的,还是某些管羽属的海蛞蝓。

交配时,它们会把丁丁直接刺入对方体内,并尽量避免被对方刺中,俗称“丁丁击剑”。

高手过招,只在瞬息之间

这是由于,受精的一方作为雌性在繁殖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双方可攻可守的情况下是比较亏的一方。

所以它们会尽量争取让自己作为雄性,来让对方受精。这样不但节省了能量,接下来还可以找另外的同类再战一场,直至输掉为止(很适合画成脑洞漫)。

而至于交配中刺入对方体内的丁丁,也是“日抛型”的,它们很快会再长出一段新的……

看日文也能明白是啥意思了吧
顺便,扁形动物门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交配,比如涡虫


相比来说,蛞蝓就比它们海里的同类文明、优雅多了。

不是互相伤害,而是一起攀登身体与心灵的巅峰……

豹纹蛞蝓(俗称鼻涕虫)有意思的交配过程_趣味科普人文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


这篇就说到这里,下次我们再说双壳纲和头足纲。

喜欢的话,不妨点个赞~

编辑于 2017-11-12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