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也无法插入缝隙,马丘比丘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一张纸也无法插入缝隙,马丘比丘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马丘比丘为何是“奇迹”?

每一个来到马丘比丘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答案,但对于建筑爱好者来说,亲手摸一摸马丘比丘的石墙一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没有粘合剂、没有现代化工具,在完全依靠人力的印加时代,石与石之间连一张纸也无法插入,甚至石墙在这百年间还经历了数次大地震和水土流失,也依然严丝合缝。

马丘比丘的建造之谜吸引了无数学者前来一探究竟。然而,由于印加人没有文字留存于世,印加文明也早已失落在时间长河,现代人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遗迹来进行推测。马丘比丘是如何建造的?也许,再也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

为了让你在漫步这座“天空之城”时更有体悟,秘鲁君为你整理了一些当今学界颇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即便不能完全解析印加人的鬼斧神工,但也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为何建造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的来历要追溯到一位传奇人物——印加王帕查库蒂Pachacutec,作为统治者,他带领印加人打败侵略者、四处征战、大获全胜,一手缔造了美洲有史以来第一大帝国,被历史学家称为“安第斯山脉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正是他下令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脊上,建造马丘比丘。

在不少资料中,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一座贵族的行宫,或是印加人在殖民时期的避难所,但更多历史学家认为,帕查库蒂建造它是为了更接近印加人的信仰——太阳神Inti,并通过一些仪式,与神对话。

梯田的奥秘

刚一进入马丘比丘,从左手边的小路登上警卫室的途中,你就可以看到大片的印加梯田。这些梯田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雨水冲刷也依然规整,秘密就在于梯田之下的结构:位于地表以下的地基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堆成,体量甚至可能大于地表之外的部分,且石块尺寸越往下越大,这种设计可以降低梯田的重心,稳固土壤,并且石块可以保存热量,为农作物提供夜间的保护。

在多雨季节,雨水在渗透的过程中均匀分散、放缓速度,避免局部坍塌。同时,配合石墙中总计130个的排水孔和梯田外部的排水沟疏导表层水,雨水被引至山脚,你将永远都不会看到马丘比丘积水。

我们不知道印加人是如何习得这项建筑技巧的,也许是他们其实早已拥有发达的建筑工程学,又或者是长年累月的恶劣条件下不断摸索出的方法。但这些“看不见的工程”,实实在在让马丘比丘保留至今。

石墙缝隙之谜

说到石墙,我们有必要先从石块搬运说起。在马丘比丘的采石场,你可以看到未加工的石料散落,仿佛工程正在进行一般。在没有起重机的条件下,重达几十吨的石料是如何搬运到位的呢?这时候就要请出那根撬动地球的杠杆了。

学者认为,印加人会分别为石料和路径制作梯子形状的枕轨,然后用木头顶住枕轨的空隙,这样只需前后摆动木头,就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让巨石移动到位。而对于小一点、可以被拖动的石料,印加人为了避免越拖越往土里沉陷,他们会把地面的凸起削成类似船舶的底部,同时在地上铺上石子作为滚动轴承,大大降低拖动所需的力气。

石料到位后,下一步就是磨合了。学者在研究后发现,印加人其实并不会将石头磨平,他们反而是将石头磨成“凹凸不平”,这种独特的施工方法是利用尘土粉末作为标记,在不断地试装后,不断打磨粉末标记的区域,最终两块石头完美契合。你可以一些在一些石块的一角看到缺口,就是工匠用木棍顶起石块反复试装的证据。

当然,只有“高级”的建筑才拥有这样的待遇,民居的石墙就肉眼可见地粗糙许多。

运转至今的水利系统

据研究,为了满足仪式和日常生活,马丘比丘在巅峰时需要容纳近千人居住,生活起居用水在2350米海拔的地区就尤为重要。这一次,印加人再次显现出了他们在水利系统上不可思议的智慧。

也许是太阳神的恩赐,马丘比丘的建造地正巧夹在两个山体断层之间,片状的断层山壁上所蓄的雨水汇聚成了天然泉水,为了收集这些珍贵的水资源,工匠在距离城池750米处建造了一个至今仍在工作的蓄水池。

由于梯田地势很高,水渠流量达到150升/分钟,水流不急不缓,环绕农田、仓库和16座喷水池,完全能够满足整个城市的需要。更为神奇的是它至今已经运转了五百多年,今天依然能看到潺潺流水从水槽中流出。

唯一的缺憾

整座马丘比丘就像一台设计精妙的仪器,然而就在主殿东墙,你会发现一个非常不“印加”的部分——半座已经下陷坍塌的石墙。学者认为这是由于没有建造在基岩上,水土流失造成了塌陷,也就是说,印加人在建造此处是匆匆完工,只追求表面上的完整,并没有让它长久保存的意思。

这样的做法似乎暗示着,在建造这部分建筑时,印加人已经很清楚即将面临的命运,于是很多人猜测这是由于工匠受到了西班牙侵略者的压迫。不论如何,马丘比丘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石场堆积的未打磨石块一起,之后再也没等到完工的那一天。

马丘比丘,这个撼动凡人、对话诸神的天空之城,消失了400年后再现世间,它蕴含着我们恐怕永远无法想象的智慧和汗水。你永远不知道印加人遇到了多少困难,你只知道他们成功了,成功地在山脊上建造了一座城市,因为这座城就是明证。

发布于 2020-10-08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