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英语》这套书是怎么诞生的?

《新概念英语》这套书是怎么诞生的?

《新概念英语》第一版是1967年出版的,当时亚历山大20多岁,这是他给德国学生编写的一套书,后来开始在欧洲使用。20世纪90年代香港朗文公司决定将它引进到大陆来,跟外研社谈了比较长的时间。1995年正式决定合作,外研社给亚历山大推荐了三个中方的合作者,亚历山大选中了我,因为当时三个人中我最年轻。1995年12月,我们在北京第一次见面,他给我讲了他的编写理念。我们就开始讨论新版的编写方案。我和亚历山大,还有朗文的一位英文编辑、外研社的一位英文编辑,就我们四个人讨论,从第一册书讨论起。出第一版的时候,有四本学生用书、四本教师用书。后来的新版有四本学生用书、四本教师用书、四本练习册,其中练习册是新编的。新版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和原来第一版相比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因为从1967年到1995年,语言有不少变化。比如.原来都用“have you”这个英国的说法,后来就开始接受了“doyou have”这个相对固定的说法。另外,每一本书基本上都换了5~8篇新的课文。我和亚历山大在北京工作了几天,上午我们在一起讨论,下午他和夫人去旅游,我就在办公室里根据上午讨论的内容把样课做出来。样课做好后交给出版社去排版。第二天讨论的时候把样课摆在面前,看怎么改。第一册定好,开始讨论第二册,保持一天一课这个速度。随后我又陪他们去西安,也是这种工作程序,上午讨论,下午我制作样课,他们出去玩。合作几天下来,亚历山大很高兴,因为他自己是个“工作狂”,他说发现了另一个“工作狂”。

学生用书是四本,原版也配有教师用书。但合编的时候,新版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在每册的课文总数上保持不变,第一册还是144课,第二册96课,这些没有变。但是课文内容换了一批,语言变了一些,主要是每一课后的一些练习作了改动。


现在不太可能再有这样的教材了。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翻看过影印版的《新概念英语》,但是直到跟亚历山大合作编写的时候才体会到它是如何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比如说第二册共96课,它把这96课分成四个单元,每个单元24课。亚历山大认为英语的主要语法现象和语言现象可以分24种,比如说在第二册第一课讲wordorder,就是语序,是简单句中的语序;第25课讲的还是语序,是并列句中的语序;第49课还是语序,是复合句中的语序;第73课是语序的总复习。也就是说,每24课会重复这个议题,但是难度会加大,就是用滚雪球的方法去不断地复习巩固,这其实是语言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很佩服亚历山大,他确实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作者。他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但是这个思路他是严格执行的。实际上前三册都贯穿了这个思想,几乎所有的课文都是他自己写的。但第四册不是亚历山大写的,第四册实际上是为当时参加英国那种A level 和O level 的考试而准备的,是他从报刊上摘的文章。他也提醒中国读者,把前三册学好就行了。


好多学生把前三册背下来就能通过研究生英语考试。当然不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但是对付考研英语没问题。我觉得这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起码到目前为止,我国编写英语教材需要借鉴。我与亚历山大合作编写的新版《新概念英语》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中的《序》很重要,但很少人看,这个《序》是亚历山大费了很大工夫写的,把他的思路全部贯彻在《序》里头。所以我提醒学生,学这本书要先看《序》,硬着头皮也要看,学完一段你就能体会到《序》的纲领性。学生用书是对学生讲的,教师用书是对教师讲的,在课堂怎么用这个教材。


1995年亚历山大来北京,12 月我们开始合作,1997年11月他再次来到中国,从北京出发,我们两个一起去武汉、上海参加了大型的读者见面会。不幸的是,11月回国以后不到两个月他就患上了白血病。为什么这套书不再版?因为有版权问题,新版《新概念英语》是我和他两个人共同的版权,另一个人不在了,我不能独自做决定。


致敬《新概念英语》作者L.G.Alexander(L.G.亚历山大_百度百科)和何其莘博士(何其莘_百度百科

L.G.亚历山大


何其莘教授

感谢朗文公司和外研社

摘自-----《当代外语研究》

2009年5月文章

黄心炎对何其莘教授访谈录

文章声明:新概念英语爱好者分享本文,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编辑于 2020-04-10 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