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TIGER笔记
摄影大师|一人一张代表作

摄影大师|一人一张代表作

第一部分(欧美)

安塞尔·亚当斯

美国人,1902-1984,风光摄影师。区域曝光理论。

《月亮与半圆山》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法国人,1908-2004。决定性瞬间理论。新闻摄影之父。

《男孩》


爱德华·韦斯顿

美国人,1886-1958。

《人体》


萨巴斯蒂安·萨尔加多

巴西犹太人。1944-?苦难片以及《创世纪》。

《马里女人》


尤金·史密斯

美国人。1918-1978。拍摄战争苦难。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设立“尤金·史密斯”奖。

《智子出浴》


查尔斯·艾贝茨

《摩天大楼上的午餐》


理查德·埃韦顿

美国人。1923-2004。时尚和肖像摄影大师。名著有《已故者的欢乐记忆》。

《多维玛与大象》


威廉·克莱因

美国人。1928-?狂乱的摄影风格。

《枪》


阿尔弗莱德·艾森塔斯特

德国犹太人。1898-1995。名言:“保持简单”。

《胜利之吻》


凯文·卡特

南非人。1960-1994。获普利策奖后自杀。

《饥饿的苏丹》


约瑟夫·卡什

亚美尼亚。1908-2002。肖像大师。著名作品:爱因斯坦、肯尼迪总统、海明威、毕加索、赫本、戴高乐、克林顿等。

《愤怒的丘吉尔》


菲利普·哈尔斯曼

美国,1906-1979。超现实肖像摄影大师。

《七女裸体骷髅头》


马克·吕布

法国。1923-2016。拍摄了中国大量档案级照片。

《埃菲尔铁塔上漆工人》


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

瑞典,1813-1875。画意派摄影绕不开的人。

《人生两条路》


马丁·芒卡西

匈牙利,1896-1963。善于拍摄让人精神振奋的照片。布列松的启蒙者。

《奔向大海的黑孩子》


伦纳特·尼尔森

瑞典。1922-2017。科技摄影,生命诞生的记录者。

《人体胚胎》


艾德沃德—丹尼斯·巴尔杜斯

(1813~1889),法国著名建筑摄影师。

《四角神殿》


麦克·马库

捷克。1963-?后现代摄影大师。发明“革拉吉”摄影技术。

《被灵魂拷打的遍体鳞伤》


乔·罗森塔尔

美国。1911-2006。

《国旗插在硫磺岛上》


南·戈尔丁

美国,女,私摄影鼻祖。

相似的还有日本的荒木经惟《伤感的旅程》《性依赖的叙事曲》


第二部分(日本)

森山大道

日本。在亞洲地區,每當提及街拍就會引用到森山大道,其日本街頭對比強烈的黑白照片是一個象徵。

《野狗》


细江英公

日本。鬼才摄影师。

《蔷薇刑》


荒木經惟

聞名於探索情色藝術攝影和他與已故太太的親密照。


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是當今最具價值,展覽和收藏的亞洲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在於探索攝影媒介的本質,並結合東西方的哲學與美學,被喻為「最後的現代主義者」。


東松照明

有些人認為他改變了日本攝影,和細江英公一樣是日本戰後攝影師。拍攝一張張經典照片,紀錄日本戰後的變化。


中平卓馬

東松照明和森山大道的好友,攝影集《為了該有的語言》(来たるべき言葉のために)被評為是還原論的傑作。


川內倫子

2001 年木村伊兵衛賞的得主川內倫子,作品寧靜而富有詩意,也是不少人心目中「日系攝影」的代表人物。她是亞洲區少數著名的女攝影師,同時亦以她在作品集上創新和豐富的表達手法而聞名。


第三部分(中国)

郑景康

广东。1904-1978。

《画家齐白石》


江波

《黎明钟声》


解海龙

1951-?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

《大眼睛的希望》


袁毅平

《东方红》


李晓斌

《上访者》


李英杰

《稻子和稗子》


邱晓明

《希望》


吴家林

云南。走上国际影坛的摄影大师。

《拉家常》


王庆松

《老栗夜宴图》(局部)


何潘

大概是香港獲獎最多的攝影師,拍攝了很多經典香港的街頭攝影。

《靠近阴影的人》


榮榮

和他的妻子映里 (日本) 在北京成立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是中國的第一家也是唯一私人經營致力於攝影和錄像的非牟利藝術中心。


張照堂 (台灣)

台灣知名攝影家,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獲獎無數;除此之外,也成就於其彙整編輯、促成台灣攝影相關書籍的出版。


呂楠

呂楠花費了 15 年時間拍攝的「呂楠三部曲」︰《被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廣受好評。


盧廣

其中一位最受重視的中國紀實攝影師,致力於中國當代社會和經濟問題,特別是國家工業化和污染情況。(更多精彩作品詳看《盧廣: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式污染》


張乾琦 (台灣)

另一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極少數的亞洲攝影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拍攝台灣精神病院龍發堂的系列《The Chain》。


李振盛

李振盛為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拍攝了最有說服力的照片。他的新書《紅色新聞兵》是一本叫好又叫座的著作。


王福春

以北京為主的攝影師王福春,最著名的是長達幾十年的長篇紀實《火車上的中國人》


張才 (台灣)

30 年代到 50 年代三劍客之一的台灣攝影師(另外兩位為鄧南光和李鳴鵰)。他的名言是「我沒有高學歷。我只是用我的相機來觀察人與事。它不必表現藝術」


第四部分(东亚)

黃公崴 (越南)

Nick Ut 出生於越南龍安。他拍攝了在越戰中最具爭議亦是最經典的照片。


Dayanita Singh

(印度)

著名於拍攝印度中產和上層階級,她形容她的工作是「以攝影作博彩工作」。在 2013 年,她成為第一個在倫敦 Hayward Gallery 有個人展覽的印度人。


Raghubir Singh (印度)

印度前衛彩色攝影大師,著名於拍攝他家鄉鮮艷的色彩與豐富的層次。


Raghu Rai (印度)

既布列松的門生,也是 Magnum Photos 少數亞洲攝影師之一。Rai 記錄了印度超過 40 年,從大壺節苦行僧到甘地夫人和德蘭修女,還有博帕爾事件受害者。


Pablo Bartholomew (印度)

在 1975 年,Pablo Bartholomew 是第一個贏得世界新聞攝影(WPP)的南亞人,他當時只有 19歲。


Shahidul Alam (孟加拉)

孟加拉的攝影教父,他創辦了 Drik Picture Agency 和 Chobi Mela,是亞洲首屈一指的攝影節。同時他亦創辦 Majority World,為當地攝影師建立平台。


Prabuddha Dasgupta (印度)

在印度拍攝商業時裝和藝術攝影超過 30 年,2013 年德里攝影節主題 “Grace” 就是對 Prabuddha Dasgupta 致敬。


Manit Sriwanichpoom (泰國)

Manit Sriwanichpoom 最著名的是在 90 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時的《Pink Man》系列。



Oscar Motuloh (印尼)

印尼 Antara Gallery 的新聞攝影創辦人,它是該國最重要的一個攝影策展、教育和展覽的組織。


John Clang (新加坡)

John Clang 無疑是新加坡最成功的攝影師和藝術家之一。無論在當地還是國際上,他在商業和藝術之間成功取得平衡。最新系列《Being Together》使他享負盛名,並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中展出。


Tay Kay Chin (新加坡)

最著名的是其新加坡全景紀錄片,和與其他攝影師共同創立的新加坡攝影組織 PLATFORM 上的教學影片。



Erik Prasetya (印尼)

Erik Prasetya 最著名在雅加達累積超過 15 年的新聞紀錄片和即興的街頭攝影。


Che’ Ahmad Azhar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攝影教育工作者 Che’ Ahmad Azhar 是當地最有影響力的街頭攝影師,最著名於首都吉隆坡的長期攝影項目《Walk of Life》


Alex Baluyut (菲律賓)

出色的新聞攝影師,同時是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的新聞攝影文憑的始創成員。

发布于 2020-04-03 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