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2008100222:48



聖彼得大教堂 被建築史家公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極重要的建築物。歷經一百二十年,在許多教皇的支配下,經無數建築師集體創作而成。此大教堂共經歷了十二位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名建築家之手。


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內部的地板面積達兩萬多平方公尺,沿著教堂外圍走上一圈也有近一千八百公尺,本堂高有 四十公尺 、主圓頂高也有一百多公尺,包括貝尼尼的聖體傘等主要的裝飾在內,共有四十四個祭壇、十一個圓頂、七百多根立柱、近四百尊的雕塑和一百多面馬賽克鑲嵌畫,可以說是金碧輝煌華美致極,無論就天國或俗世的角度來看,它都是最偉大的建築。


進門靠左是貝爾尼尼雕塑的《聖水缽》,缽呈貝殼狀,

兩個稚嫩頑皮的小天使各捧一邊,用雲母石雕刻而成。

 

如此偉大的教堂,雖有幾扇巨大前門,但教堂真正入口是大師貝爾尼尼設計的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此廣場由兩個半圓形的柱廊所形成,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橢圓形平面,莊嚴巨大、四柱並排的多里克柱式圓柱共計二百八十四根,其上並有九十六座雕像。


教堂正面為巴洛克式,共分兩層,上有耶穌,聖約翰、及十二使徒像。上層兩旁置有二座鐘。


下層有八座圓柱,四支方柱,共有五座大門聖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整棟建築呈現出拉丁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且神聖,它同時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對於來到這裡觀光的旅客來說,大圓頂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它幾乎是羅馬的地標之一,也是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也正是這個圓頂,讓大教堂更穩固了它名列世界偉大建築之一的地位。因為圓頂的造型十分的典雅,內部有五百多級的樓梯,可以通往最高處,從頂部可以俯瞰聖彼得廣場,是也非常的極佳。



還有那在教堂的左翼 最受到人們注目的便是教宗紀念碑,它也是旅客指定要到的景光之一,它是新古典風格的雕刻家卡諾瓦所做,教宗做祈禱跪姿,兩頭獅子馴服地伏於紀念碑的階梯上,左側雕像代表著宗教,又側則是代表著死亡。


每一位參與教堂工程的偉大建築師,都給予它不朽的建築諾言和風格,布拉曼特給予教堂感性的裝飾,而文藝復興的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則加以結構化,貝尼尼則將宗教的神聖性昇華至極致,可以說聖彼得大教堂由裡面到外面充滿了建築上的奇蹟。



聖彼德大教堂的圓頂,是米開朗基羅最後的作品,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圓頂,它的高度比足球場的長度還大,
值得爬一段香汗淋漓的樓梯,俯瞰羅馬、梵諦崗地區的美景。


建築與雕刻藝術家米開蘭基羅,完成了著名的「聖殤圖」,也就是耶穌母親抱著去世的耶穌軀體的雕刻;並在他七十二歲時擔任聖彼得大教堂的首席建築師,在此教堂十字型平面的中心點,設計了一高貴的半球形的穹窿拱頂。

不過到他逝世前只完成部份拱頂,由後繼之建築師依照米氏的模型建造完成


耶穌受難時 為耶穌擦臉的大方巾上 隱約可看見耶穌的面容


拉丁十字型平面的禮拜堂。寬達 一百五十公尺 ,長達 兩百公尺 ,室內面積,多達 二萬零一百米 平方,華麗的拱頂,建築全高接近 一百四十公尺 。教堂內共有十一個大小不同的禮拜堂,四十五座祭壇。



牆面巨柱與天花板到處充滿大理石雕刻鑲嵌,這些文藝復興晚期與巴洛克式的雕刻,有許多是貝爾尼尼的作品。


廣場中央豎立一方尖碑,更強化了信徒朝聖的空間軸線感,兩旁的噴泉則是廣場內最受歡迎的空間焦點。 


教堂正面為巴洛克式,共分兩層,上有耶穌,聖約翰、及十二使徒像。上層兩旁置有二座鐘。下層有八座圓柱,四支方柱,共有五座大門。更前為石階,階前即為聖彼得廣場,廣場中央矗立高與寺之埃及華表,旁邊有二座大噴水池,教堂兩旁則環繞著四行式石柱之弧形長廊。


上面都是雕像


排隊的人龍很長 大太陽下 排了40分鐘




由瑞士軍隊 在此駐守


這些長柱子 前後都交錯


只有從這個角度看 所有柱子都重疊起來 只能看到一支



P.S~最近有點小忙、小累 、小病
本篇內容介紹部分 來自網路
我自己要寫的部分 等我得空…再容補上!
抱歉ㄋ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