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艺术星球
维也纳不只有音乐 | 奥地利 · 目的地

维也纳不只有音乐 | 奥地利 · 目的地

作者:Double Happiness

小时候住在上海的虹口,每次去提篮桥,总会经过一家“维也纳”童鞋店。当时还是小朋友的我,只知道这是个欧洲的城市名称,却不知道提篮桥附近曾经聚居过一群二战期间的犹太难民。长大之后,再次听到“维也纳”,通常都是和关键词“音乐”一起出现。


曾经德语圈的最大城市

维也纳是欧洲著名的国际都市之一,因市内古典音乐气氛浓厚,引来各国音乐家聚集于此,具“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维也纳是领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奥匈帝国首都;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语圈最大的城市;今天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柏林。

维也纳也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时代的辉煌为维也纳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雄伟建筑。而作为“音乐之都”则吸引了贝多芬、莫扎特和马勒等众多音乐家,继承了他们的古典主义音乐作品和文化遗产,使得维也纳成为一座远近闻名和深受欢迎的旅游城市。

游客可以乘坐具有维也纳特色的马车行走在维也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这里有奥地利最繁华的步行街克恩滕大街,最有名的蛋糕店和旅馆,还有各式各样的酒馆、爵士酒吧、舞厅和艺术画廊等。

克恩滕大街旧景

克恩滕大街现景

维也纳的大部分旅游景点常年开放,比如artvoi以前写到过的美泉宫、美景宫、霍夫堡宫和圣斯德望主教座堂。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美景宫曾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将领萨伏依的欧根亲王的宫殿。在欧根亲王去世后,美景宫于1752年被卖给玛丽-泰蕾莎。现在的美景宫是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的所在地。美景宫的收藏中,克里姆特和席勒的绘画作品占很重要的一块。
美景宫中克里姆特的作品收藏
美景宫中席勒的作品收藏

霍夫堡宫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夏宫是美泉宫),今日的霍夫堡宫则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

圣斯德望主教座堂是天主教维也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常被选作奥地利商议国家大事的地点。


环城大道戒指路

在维也纳的老城,有一条富丽堂皇的戒指路(环城大道)。环城大道的所在原是兴建于13世纪的城墙,用释放英格兰理查一世的赎金修建,1529年土耳其围攻维也纳时进行了加固,并修筑了大约500米宽的壕沟。到18世纪后期,这样的防御工事已经过时,但是直到1848年革命才引发了根本性的改变。

1850年,Vorstädte(今天维也纳的第二区到第六区)被并入维也纳市,城墙成了交通的障碍。1857年,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颁布诏书《这是我的意志》,下令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并规定了大道的精确尺寸,以及地理位置和新建筑的功能。环城大道和规划的建筑是为了展示哈布斯堡王朝的显赫和奥匈帝国的荣耀。由于环城大道主要用于展示,于是在过去的壕沟以外又修建了一条平行的货运道路Lastenstraße,在随后年代中,大道两侧兴建了大量公用和私人建筑,贵族和富豪们都竞相沿街修建豪华的府第。
据说弗洛伊德每天都在环城大道散步。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

因为维也纳的“世界音乐之都”的缘故,戒指路沿线的地标中,我们第一个要介绍的是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是欧洲最重要的歌剧院之一。

原有的建筑是一座新浪漫主义的建筑,刚建成时受到了严厉的批评。1869年5月25日,这里首场表演为莫扎特的唐·乔望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舞台被盟军炸毁,整栋建筑也在1945年3月12日被火烧毁。重建的歌剧院有超过2200个座位,于1955年11月5日第一次演出,剧目是贝多芬的费德里奥,由卡尔·伯姆指挥。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一直是维也纳歌剧院舞会的举办场地。歌剧院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因为维也纳爱乐的乐手都是从歌剧院乐团里选拔的。
左侧是歌剧院的后台,右侧是歌剧院的主厅


奥地利国会大厦

接下来讲的奥地利国会大厦是奥地利国会两院的所在地。这座建筑靠近霍夫堡宫。国会大厦占地面积超过13500平方米,使之成为戒指路沿线最为庞大的建筑物之一。兴建这座建筑是为了容纳奥地利帝国议会的两院,奥匈帝国奥地利部分(内莱塔尼亚)的立法机关。

奥地利国会大厦兴建于1874年至1883年,负责建造的建筑师是特奥菲尔·冯·汉森男爵。他将这座建筑设计为希腊复兴式,包括了协调一致的几部分组成。他还负责室内装饰,如雕像,绘画,家具,吊灯等。该大厦最著名的特色之一是雅典娜雕像和喷泉,都成为维也纳知名的旅游景点。
虽然国会大厦在二战期间严重受损,但是大部分已恢复了原貌。今天,奥地利国会大厦是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所在地。

这座建筑还设有图书馆、餐厅、酒吧和健身房。这是重要的国家典礼场地,最引人注目的是奥地利总统宣誓就职仪式和每年10月26日国庆节发表国会演讲。

维也纳市政厅

国会大厦是奥地利的行政机构,那么维也纳也有自己的城市行政机构,这就是维也纳市政厅,维也纳市长和市议会的驻地,修建于1872年到1883年。

市政厅正中的高塔98米,是维也纳的城市象征。
相传,当时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市政厅塔楼的建造计划遂遭到教会的反对。
于是设计者施密特就将塔本身限制在98米,却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显示了人们向旧势力的挑战,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
Rathausmann 市政厅铁人


市政厅是是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其拱廊、凉廊、阳台、尖头窗、豪华的雕刻都体现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风格。

维也纳大学

每天在环城大道散步的弗洛伊德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弗洛伊德


维也纳大学始建于公元1365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德语大学,也是中欧最大的学校之一,目前最大的德语大学。

维也纳大学的雏形最初在1365年3月12日由公爵鲁道夫四世和他的兄弟阿尔伯莱希特三世及利奥波德三世创建。这是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二所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所德语大学(第一所是布拉格大学),最初开办时是仿照巴黎大学的模式。

1383年维也纳大学经营不佳,由鲁道夫四世的弟弟和阿尔伯莱希特三世捐款,改革校内行政,遂成为东部德语地区一流的大学。

沃蒂夫教堂

圣斯德望主教座堂不在戒指路区域,但该区域内另有一座新哥特式的罗马天主教教堂。

沃蒂夫教堂的起源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遇刺事件有关。1853年2月18日,皇帝正在城墙散步时,匈牙利民族主义者János Libényi用刀刺中皇帝的颈项,皇帝受伤流血,但是他坚固的高衣领挽救了他的性命。遇刺事件发生后,弗兰茨·约瑟夫的兄弟马克西米利安(日后的墨西哥皇帝)呼吁捐资在皇帝遇刺地点新建一座教堂,以感谢天主护佑弗兰茨·约瑟夫死里逃生,是一座“爱国主义和帝国臣民忠于皇室的丰碑”。

1854年4月,对这座教堂的设计进行了竞赛,总共提交了来自奥匈帝国、德意志、英国和法国的75项计划。最初的计划包括了毗邻的维也纳综合医院,模仿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园,另一项计划是兴建一座代表帝国所有民族的国家主教座堂。不过由于费用不断上升以及政局改变,这一计划被缩减。委员会选中了时年26岁的费斯特的新哥特式教堂方案,借鉴了法国哥特式主教座堂的建筑风格。

建筑工程开始于1856年,1879年4月24日,在皇帝夫妇银婚庆典之际举行了祝圣典礼。


金色大厅

一篇“音乐之都”的帖子,既然从歌剧院开始,好像也应该从音乐厅结束。更何况有人等着最著名的金色大厅,看到最后都没有出现,不免会有遗憾。

其实“金色大厅”并不是一幢独立的表演建筑,它只是由T·冯·汉森于1867年至1869年建造的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中多个表演空间中最大的“大厅”,被昵称为金色大厅,或称黄金厅、维也纳爱乐厅。当然,它也的确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
音乐协会大楼共有六个主要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玻璃厅(大礼堂)、金属厅、石头厅(霍斯特·哈夏克厅)和木头厅,以及办公室。

金色大厅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虽然建造当时“声学”还未被提倡,但建筑师对共鸣与传声的独到研究心得,高台木制地板下挖空一个空间,仔细计算楼上包厢的分割与墙面女神柱的排列,天花板和墙壁使用防止静电干扰的建材,令厅内的听众不论坐于远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水准的音乐演奏。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之一,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

编辑于 2016-11-08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