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手記/太子參:補益脾肺 益氣生津\嚴麗明

  右圖:太子參植株。左圖:太子參藥材。
  右圖:太子參植株。左圖:太子參藥材。

  春季萬物生發、乍暖還寒、濕氣回南,若人體陽氣不足,氣機升發不暢,易產生「春眠不覺曉」的春困倦怠、忽寒忽熱的不適。尤其對於一些感染新冠病毒發熱咳嗽陽康後仍覺身體乏力明顯、精神不佳、心慌,不時作咳難斷尾的患者,由於疾病損傷氣陰,此時若要選擇中藥材日常調補,一定要注重平和溫潤、養陽護陰,切忌補益過猛助熱傷陰。這時候,使用太子參是一個好選擇。

  太子參,又名孩兒參,是石竹科草本植物孩兒參的乾燥根塊,其藥性平,味甘微苦,有補益脾肺、益氣生津之功效。此藥最早見載於清代1757年吳儀洛所著的《本草從新》一書。據傳最早發現此藥,是長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故名太子參。

  太子參臨床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慾不振、氣陰不足、熱病後虛弱易汗、口渴咽乾、肺虛咳嗽、心悸失眠等症。太子參健脾補氣的藥力雖較弱,但勝在藥性益氣不升提、生津不助濕、扶正不戀邪、補虛不峻猛,屬補益藥中的平和清補之品。尤宜小兒、老人和體虛不受補之脾肺氣陰兩虛的患者,在廣東天氣清涼收斂之氣不足,臨床遇到這類患者,我基本選用太子參,而少用人參北芪類,患者服藥後自覺舒服,身體的不適也會有很好的改善。

  雖然太子參史載的藥用歷史才幾百年,但由於其藥用功效良好,營養價值高,使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據有關對太子參的現代藥理學實驗研究分析,其化學成分主要含有:揮發油類、多種氨基酸類、多糖類、脂肪酸類、甾醇類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具有保護心肌作用,以及免疫調節、抗氧化、抗炎、降血脂血糖、促進受損的呼吸道組織修復、止咳等作用。而且動物實驗發現,太子參對生殖腺發育沒什麼影響,避免了兒童因治療疾病需要使用黨參、人參、北芪等藥物可能出現性早熟的弊端,不愧其「孩兒參」之名。

  太子參的平和清補之性,使其在食療中也廣受歡迎,日常可以做茶飲或入饌煮湯,佐以陳皮、蓮子、淮山、瘦肉或雞肉等,美味又有益。但要注意口苦口臭、便秘尿黃、脾氣暴躁陽熱旺者,以及外感疾病熱盛邪者不宜。

  作者為註冊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