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中的泉州開元寺東西塔
●泉州市一處街道的夜景
●遊客在泉州晉江古石橋安平橋上遊覽。
●真武廟
●遊客參觀泉州清淨寺。
●遊客在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觀看木偶戲。

早前,「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在福建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泉州是古老的,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如今的泉州,正是在愈來愈豐富的「多面」生活之間,煥發着古典和現代的雙重光芒。漫步在這座千年古城之中,一千個人有一千種體會--紅磚古厝之間,「半城煙火半城仙」是歲月沉澱後的暖暖人情;人來人往之中,「愛拚才會贏」是海洋文化種下的獨特氣質。 ●文︰雨文、綜合新華社及中新社報道 圖︰新華社、中新社

泉州古稱「刺桐」,是一座寫滿海洋記憶的港口城市,已有1300多年歷史。在10至14世紀,泉州在繁榮的國際海洋貿易中蓬勃發展,成為各國商旅雲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東方第一大港」。其多元、開放、包容是這座城市的傳統與特質,也是激發愛拼敢贏、開拓進取的泉州人書寫歷史、締造今日、開創未來的精神源泉。

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

作為中國最新的第56項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顯示了強大的包容性,佛教、道教、儒教、伊斯蘭教、民間媽祖信仰,自是不必多說;摩尼教乃至印度教的遺存,都能在泉州有一席之地,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今天的泉州,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開元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天后宮、泉州文廟及學宮、老君岩造像等遺產點,都實證了當時各種宗教等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傳播。

例如,開元寺始建於唐,規模宏大,中軸線上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藏經閣,東部有鎮國塔、檀越祠,西部有仁壽塔、功德堂、尊聖院、桑蓮古蹟等。開元寺東西兩側各有一塔,與大雄寶殿成「品」字形布局,兩塔均為仿木構八角五層樓閣式石塔。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

真武廟又稱上帝公宮,坐落於古泉州港邊的小山丘(名為武當山)上,始建於宋代,廟坐東朝西,主要建築有山門、拜亭、真武殿。山門為四柱三間三層牌樓,門左側有古井一口,名為「三蟹龍泉」。進門後有22級石階,盡頭有巨石,石上有明嘉靖十二年晉江知縣韓岳立「吞海」石碑一通。石旁為拜亭,亭重修於清同治九年,重檐攢尖頂,下檐四角,上檐八角,內飾藻井。

而泉州天后宮始建於南宋慶元二年,坐北朝南,是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中軸線上為照壁、山門、正殿、寢殿、梳妝樓等主體建築,中軸兩側分布着東西闕(鐘鼓樓)、東西廊、東西軒、涼亭、齋館等建築。其中寢殿、東廊和涼亭為明代建築,正殿、石刻為清代物件。至於六勝塔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為八角五級仿木樓閣式石塔,高36.06米。塔座為雙層須彌座,塔身各層均有四門、四龕,有浮雕金剛和菩薩立像。

歷代傳承的文化面貌

而且,向海而生、開放融合的傳統基因,塑造着泉州生動多彩、充滿活力的社會風格和文化面貌。其豐富多樣的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傳統工藝、文化藝術、鄉土飲食等,歷代傳承,其中列入世界級「非遺」名錄的有4項(南音、木偶戲、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