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泥塑镇墓兽:谲诡奇特?我是威严不是梦魇

2023-11-30 17:17:10    来源: 天山网

  近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联合文物交流智库等机构,正式对外发布《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入选综合影响力前100名榜单。

  在新疆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着几尊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彩绘泥塑镇墓兽,它们以面目狰狞的造型、怪诞抽象的形象、谲诡奇特的构思,让观众连连称奇。

  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镇墓兽

  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随葬俑像种类较多,镇墓兽中最有特色的是彩绘狮首豹身镇墓兽及两件人首兽身镇墓兽。它们造型生动,色彩绚烂,具有很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史和民俗风情的珍贵实物资料。

彩绘狮首豹身镇墓兽。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狮首豹身镇墓兽于1972年发现于阿斯塔那216号墓地,高75厘米,彩绘泥塑,面目威严凶猛,狮口大开,獠牙外漏,怒目圆睁。整个造型狰狞威猛,令人望而生畏。

人首兽身镇墓兽。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这尊人面兽身镇墓兽于1960年出土于阿斯塔那336号墓葬。只见它面目狰狞,鼻子高耸,双目圆睁,双眉弯曲倒立,一对猪耳左右侧立,面部表情夸张而扭曲。比较独特的是,这件泥塑身体没有涂施色彩,但整体造型依然形神兼备,特别是头上的发式,呈螺旋状高高耸立,到顶部呈尖顶状,螺旋纹间施黑彩,十分引人注目。

人首兽身镇墓兽。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另一尊人面兽身镇墓兽于1972年出土于阿斯塔那224号墓,高86厘米,整体为头戴兜鏊的武士形象,国字脸,扁耳耸立,粗眉弯曲,两眼圆睁,鼻梁高耸,鼻上翘露出鼻孔,口鼻间夹有浓密的“一”字形棕色胡须,下颌上络腮髯须微微上翘,是一位面带笑容的胡人武士。

  这几尊镇墓兽形象高大,前者与中原出土的镇墓兽在艺术风格上十分相似,后两尊则表现出新疆地方特色。

  古代富家大户墓室的守卫者

  镇墓兽的起源,在《周礼》中这样记载,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人们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所以有学者认为,使用镇墓兽的丧葬习俗,就是从“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

  这种丧葬习俗主要流传在中原地区,后来才慢慢传到了西域。

  古人为什么会在墓中使用镇墓兽?难道他们真的相信墓葬里有吃人脑干的妖怪?

  很多学者认为,这一丧葬习俗的流传应该和早期的原始图腾有关,早期人们心目中神的形象,大部分是人首兽身或兽首人身。

  《秘葬经》记载,这种丧葬习俗一般都在富家大户,他们在丧葬时会以镇墓兽和镇墓俑一起随葬,从丧葬习俗上看,他们深信死后地下亡魂会受到其他鬼魂或怪物的侵扰,所以,他们要把面目狰狞、不可战胜的神物, 放在墓中守护死去的亲人。

  承袭中原文化的俑像精品

  从目前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镇墓兽一般置于墓门内的两侧,镇守着墓门,旨在保护墓主人的安宁。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墓葬中的木雕漆绘镇墓兽。晋至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现的木镇墓神兽及随葬习俗,是由河西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的。而泥镇墓神兽及其随葬习俗,主要是在唐灭高昌置西州后,由唐代中原地区逐渐传入的,都承袭于中原地区的文化。

  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兽首兽身镇墓兽,以威严凶猛的狮子作为头部,反映了狮子这种外来物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中国不产狮子,汉代以后由西域传入中原。狮子长得威武雄壮,形象霸气,成为权势的象征,被历代帝王视为神兽、祥瑞。在古代,狮子与佛教关系密切,狮子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被当作灵兽,有着护法辟邪的作用。所以,狮子也成为古代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守护神,被夸张地运用在镇墓兽当中绝非偶然。

  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泥塑镇墓兽,身体上的纹饰也十分引人瞩目,通体用黄、白、蓝和橘黄等色绘出豹纹,增添了镇墓兽的神秘感,这在中原出土的镇墓兽中是比较少见的。豹子作为一种猫科动物,身形比狮子略小,但集威武、勇敢、矫健、敏捷于一身。1994年,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了一件石豹镇墓兽,以青色大理石雕成。这只豹子系了贝带,而且项圈上有用以系绳的钮。考古专家由此判断,此豹是当时王室豢养之宠物。而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狮面豹身镇墓兽,应该是从中原传播而来的,是中原丧葬习俗流传至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重要例证。

  另外,国内其他省份出土的镇墓兽大多为陶质,而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则用泥土制作,即先用草秸捆扎兽身的骨架,用木杆作前腿,再在外面用细泥堆塑成坯体,然后在泥胎上精雕细刻,最后精心施以彩绘。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包括镇墓兽在内的彩绘泥俑,之所以可以保存上千年,是因为气候炎热、干燥少雨,泥俑一直保持坚硬,色彩也鲜艳如初,这种保存完好的泥塑艺术作品,形象生动,非常少见,是中国俑像中的精品。

  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这些文化宝藏,在继承本地区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原艺术文化成分,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对研究古代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研究古代丧葬史、艺术史、交流史、民族史的珍贵史料。

  延伸阅读:泥塑镇墓兽是如何制作的?

  新疆泥塑的制作工艺可以概括为制作骨架、上泥塑形、彩绘装饰等三道工序。

  制作骨架:

  先用草秸捆扎兽身的骨架,选取坚硬而有韧性的木材,采用榫卯结构连接起来,用芨芨草、麻布等材料来捆扎骨架。

  上泥塑形:

  在外面用细泥堆塑成坯体,上泥时一般先上大泥,也就是上粗泥,粗泥中一般掺有较多的碎草,这样就有较高的强度,粗泥一般塑到泥塑体积的八九分即可,接下来就是塑形了,塑形时一般使用掺有泥、棉花、细沙的细泥,采用顶、堆、压、捏及局部贴片等技巧,塑造出泥塑的形态。

  彩绘装饰:

  对于塑形完毕的泥塑首先要打磨光洁,一般用白粉和胶水涂刷一层,干燥后轻轻打磨光滑,形成素白的泥塑形态。

  最后即为上彩,彩绘所用的颜料一般以矿物质颜料为主,其中朱砂、石青、石绿等为常用色。上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彩塑的平面上画出眉眼、胡须等细部,另外一种是在已经塑出的各部位上敷彩,具有填彩的性质。

  (整合:王东升 资料来源:央广网、中国民族报、929文化旅游广播微信公众号、吐鲁番广播电视台、吐鲁番零距离)

[责任编辑: 罗玲 范国斌 魏江涛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