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一河道出现大量巨型“鱤鱼”,这是一个什么信号?

原标题:江苏常州一河道出现大量巨型“鱤鱼”,这是一个什么信号?

自从长江禁渔之后,不少地方的河道中经常出现一些令人惊喜的鱼汛,诸如米级鱤鱼群游的画面,让不少人感到兴奋。

鱤鱼等掠食性鱼类大量出现,对长江生态到底有何影响?算不算是一个良性信号?

网友爆料:常州一河道巨型鱤鱼“泛滥”,大鱼体长近2米

近期,有垂钓爱好者爆料称江苏常州一处河道内鱤鱼泛滥,大鱤鱼体长接近2米,50斤重的鱤鱼都不算大。

一位垂钓大叔在垂钓草鱼的过程中,竟然意外钓获一条体长1米多的大鱤鱼。附近的路亚爱好者更是表示:这样大的鱤鱼很常见,尤其是这两年,鱤鱼的数量快速上升,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

前段时间,有网友在三峡坝区拍到鱤鱼群游的画面,确实让人感到震撼。

鱤鱼,又名黄箭、水老虎等,是一种肉食性淡水鱼。它的体型修长,头部尖锐,背部黄褐色,腹部白色,是水域中的顶级掠食者。鱤鱼生长比较迅速,一般3年就能达到1米左右的长度,最大体长可达2米以上,体重可超过100公斤。

这在内陆江河当中,算是一种“巨无霸”的存在。

类似大型掠食鱼类数量突然增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鱤鱼“泛滥”,是一个什么信号?

作为长江流域一种原始的淡水鱼类,鱤鱼对水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它曾是长江中很常见的鱼类之一,在长江流域广泛分布,从上游到下游都有其踪迹。它们不仅在长江干流和支流中出没,也常常出现在与长江相连的湖泊、河道、水库当中。

但由于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鱤鱼一度销声匿迹,难得一见。

自从长江流域全面禁渔以来,仅仅2-3年时间,已有多地出现鱤鱼“泛滥”的现象,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垂钓爱好者钓获上百斤重的大鱤鱼,兴奋得“三过家门而不入”。

鱤鱼数量的增多,对长江来说,是禁渔制度之下生态环境变迁的一个见证,也是生态转好的一个信号。

自从“十年禁渔”以来,人工捕捞作为限制鱤鱼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再加上饵鱼数量不断增多,鱤鱼因此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种现象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

可以预见,随着禁渔的不断深入和持续,鱤鱼的数量仍将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直到达到一个动态性的平衡。

鱤鱼过多,会对其他鱼类造成什么影响?

鱤鱼群游的盛况,让不少路亚垂钓爱好者感到兴奋,但在一些台钓爱好者心中,鱤鱼多了可能并不是好事。

不少台钓爱好者已经感受到了鱤鱼等掠食性鱼类增多带来的生态变化。

“鳡鱼的食量很大,钓鱼时经常能看到鳡鱼翘嘴捕食其他小鱼,适当放开路亚是有必要的!滁河基本上都很难钓到鲫鱼和小鱼了,这在四五年前几乎很难想象……”一位常在滁河垂钓的江苏钓友称。

“以前一天可以钓到十多斤土鲫鱼,现在鱤鱼翘嘴多了,鲫鱼没了,一天能钓到十多条就是好运气了。”重庆一位钓友也谈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来自垂钓者的反馈表明,鱤鱼等掠食性鱼类增多,对长江水域的鱼类结构还是存在不小的影响。

一方面,鱤鱼作为一种强悍的捕食者,会对四大家鱼等淡水鱼类的幼苗和成鱼造成直接的捕食压力,降低其存活率和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鱤鱼作为生态链当中的高效竞争者,会与其他鱼类争夺食物和空间,影响其繁殖和分布。

如何看待鱤鱼增多的现象

江苏常州等地河道中鱤鱼数量大增,是长江禁渔的良性导向结果,但如果它们的数量持续增长,大概率会压缩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

面对这样一个矛盾,我们该如何看待大型鱤鱼数量增多的现象呢?这是否会威胁到长江禁渔的成果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鱤鱼数量的增多,真实地反映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长江禁渔后,水域中的小型鱼类等食物来源增加了,为鱤鱼等肉食性鱼类提供了充足的猎物,它们的数量出现增长,是一个必然趋势。

其次,鱤鱼数量的增多,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鱼类,它们本身就有平衡水域生态系统的作用。鱤鱼可以控制一些过度繁殖的淡水鱼类(如草鱼、鲢鳙等)的数量,防止它们占据过多的资源和空间。

在短时间内,或者说在局部区域内,鱤鱼数量大大增加可能会造成其他淡水鱼类减少,但放眼整个长江生态系统中,鱤鱼的一时“泛滥”,可能只是一种短期种群优势,这一现象不会无限制持续下去。

当然,长江禁渔之后,我们也应及时监测水体中各种鱼类密度及种群分布情况,对鱼类生态的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以便能够及时调整禁渔制度,比如可以在一些掠食性鱼类大量繁殖的水域,适当开放休闲垂钓,发挥钓鱼人的能动性,推动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