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就是独一无二的

原标题:汉字就是独一无二的

汉字就是独一无二的

汉字≠象形文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国历史上的甲骨文与金文属于象形文字,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现在的汉字与象形文字划上等号。

象形文字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越是早期的象形文字就越接近它所代表的事物的原貌。如果现在让一些还不识字的孩子看早期的象形文字,他们很有可能认出诸如羊、兔、马、日、月、山等字,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象形文字几乎和简笔画有没有太大差别。

但是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象形文字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因为它的图画性局限了它的发展,没法表达出更多丰富的意义。汉字是自象形文字中孕育而出的,但它与象形文字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在汉字的造字法中,“象形”只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汉字造字法还包括指事法、会意法、形声法、转注法与假借法,这几者合称“六书”。转注与假借实际上属于用字法,在这里姑且不提,剩下的指事字、会意字及形声字都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事法是用象征性符号来表意,例如“上”、“下”等字;会意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叠加成一个具有新的意思的词,例如“男”(即在田中卖力气干活的人)和“伐”(即人拿着一把刀砍树)等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我们以“财”字为例,它是明显的左形右声结构的形声字,字音为cái,字义则为“财产和物资”。形声字造字便利,如今我们使用的汉字里超过80%都是形声字。这是汉字最独特的地方,因为其它所有的拼音文字都只有字音和字形,而无法表达意义。

其次,即使是汉字中的象形字,也是经过高度抽象化的,除了个别文字之外,其它汉字即使是象形字也很难看出它代表的本体是什么了,用画画来比喻的话,就是象形字在长期的发展中从“写真”变成了“抽象”。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却绝不应该说汉字就是象形文字。

汉字为何没灭绝

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官方使用的非拼音文字,汉字的存续就像是一个奇迹。其他文明的象形文字都没有发展出完整的表义文字体系,而是转变成为了拼音文字,唯有汉字历经了数千年的变迁,仍在使用呢?这其中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

首先,自秦始皇一统九州之后,便制定了“书同文、车同轨”的规范制度。先秦时期的文字书写的方法都是很随意的,完全没有统一的规范,自从秦朝的小篆开始,文字的“形”才基本统一下来。后来,虽然朝代更替不断,但中国一直处于一个相对来说统一的环境当中,再加上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管制,汉字便顺利地“存活”了下来。

其次,中国处于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未曾受到过多来自其他文明的干扰,因此有足够长的时间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文字系统。虽然不少周边的少数民族曾经也创立过拼音文字,但是却未能对主流的中原文化产生影响,反而有不少被中原文化所同化。

再次,汉字可有效地区别同音字,与汉语具有良好地适应性。汉字从造字开始就是人们出于使用的需要而造,而汉字的使用自然是要配合汉语的音义系统。可以说,汉字是配合着汉语的发展而发展的,汉语需要的词汇,汉字中基本都能找到,因此不存在汉字与汉语脱节的问题。

另外,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方言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而汉字则是统一的。直到现在,一个东北人和一个福建人用在都使用自己家乡话的情况下也是无法交流的,更何况是古代,因此当时科举考试为政府选拔官员、地方向中央呈送文件,中央向地方传达旨意大多都是需要靠汉字进行的。

因此,汉字在中国传承千年不是偶然的可能而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想在中国推行拼音文字,只能引入或创造一种新的拼音规范,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学习一切的语法语音语义和词汇,并且会造成严重的文化断层。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现在我们在回过头看最初的问题,在词典中加入诸如“WTO”、“NBA”的问题,有人说,语言的一大特性就是开放性,因此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合,是一种进步。但是语言的开放性指的并不是随意的开放,甚至将西文当成放入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当中。汉语并不是没有开放性,像现在汉语中的“党”、“阶级”都是从日语中翻译过来的,“德甲”“英超”也都是翻译过来的词汇,这些词汇也都保持了汉语的本性。为什么“英超”“德甲”翻译过来了,NBA却翻译不过来?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翻译过来了,而iPhone和iPad就翻译不过来?

英语也经常吸纳外来词汇,如汉语的“guan xi”、“kong fu”等,但英语吸收的汉语词汇,也都是改为字母拼写,并不会夹杂上汉字,为什么汉字非要夹杂英文呢?

“保卫汉语”并非杞人忧天。随着中国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中英文混杂使用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明确规范,将“汉外混杂”的语言现象管理起来,以保护汉语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本不受侵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