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看懂国博首场中国古代服饰展 你可以轻松给宫廷剧服装设计挑刺儿

原标题:展览&现场|看懂国博首场中国古代服饰展 你可以轻松给宫廷剧服装设计挑刺儿

国博新开了一场展览,用130件套文物+170幅图片与多媒体设施,回溯了中国古代服饰简史,并制作15尊不同朝代的服饰复原人像,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时代演变。

唐朝的贵妃、东汉的官服、明代的文人、清朝满汉女性,在真实的历史中是如何穿戴的?

在北京原地过年的观众,新春期间去国家博物馆看懂这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那以后你也可以给宫廷剧挑刺儿了。

首场服饰通史展

依托国博孙机先生等专家的多年研究成果

此次展览是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先生等国博学者数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

展览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于2021年2月6日正式开展,位于国家博物馆南18常设展厅。

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器、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同时还在展厅中绘制了大量线图,可谓是一部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据雅昌艺术网了解,此次展览的工作团队达数十人,无论从历史研究、学术梳理等角度,还是空间设计、道具制作、观展线路等角度都由专业人员分工协作完成。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从中心向外延伸的三层空间

整个展览分区明确,从中心至外沿划分为三个圈层,中心区域以15尊人像服饰的复原,呈现汉、唐、元、明、清五个朝代的流行服饰;

中间圈层为沉浸式体验区,包括360度传统衣饰花纹元素的“万花筒”空间,也有互动设备,观众可通过多媒体屏幕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服饰并留影;

外围展厅则通过文物展示、文献梳理等方式从学术角度回顾服饰历史;

整个展厅以紫色作为主色调,配以淡紫、浅灰辅色进行高度统一。在展陈形式设计多样的基础上,运用贯穿始终的柔性织物衬托环境氛围,辅助照明渲染意境,提升观展体验。

《中兴四将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康熙御用石青实地纱片金边单朝衣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数十件国博馆藏一级品

展出宋朝《中兴四将图》、康熙帝朝服等珍贵文物

在展品选择上,展览以说清问题为前提,不拘于运用文物本体,综合使用文物、文物仿制品、复原人像、新媒体等展示媒介和方法,力图以直观、简洁的方式为广大观众清楚地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大脉络;在大章节中设置多个小专题,以严谨科学的文字结合示意图表等内容为专业观众阐述说明服饰史中包含的若干细节问题。

《陇西恭献王李贞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孝亲曹国长公主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

从先秦到清代

阐释中国服饰史的三次重大变革

展览全面回顾我国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服饰形制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服饰文化,较为概括地阐释了我国服饰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变革:

新石器时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为髻是我国服饰演变之原点;战国时期发生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标志、深衣流行为结果的第一次服饰大变革;

从南北朝到唐代,我国服饰由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这是我国服饰史上第二次大变革;

到清代,男子改着满族服饰,华夏传统服制断档,是为我国服饰史上第三次大变革。

《组玉佩》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春秋 《六棱金带钩》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第一单元:先秦服饰

商周时期,统治者推崇“礼制”,使服饰的等级区分系统化,后世相继沿用。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对服饰有较大影响。这时出现了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并引进胡服。

《武士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汉 彩绘木雕女舞俑 国家博物馆藏

现场复原的西汉前期女性装扮与东汉文官着装

西汉前期女性装扮细节

第二单元: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

秦汉时期在传承商周服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一整套服饰制度,成为大一统王朝等级礼法制度的标志。冠制从属于服制,是身份、品阶以至官职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民族融合的同时也伴随着服饰的革新。南朝保留下来的衣冠礼仪制度持续影响着北方的各少数民族,而后者服装中的合理成分也被汉族服饰逐渐吸收,中华服饰文化取得了新的发展。

唐 戴鹖冠三彩俑 国家博物馆藏

现场复原的唐朝服饰 从左至右为:初唐官员服饰、盛唐仕女装扮、唐代帝王礼仪服饰、唐末五代贵族女性服饰

唐末五代贵族女性服饰

第三单元:隋唐五代服饰

隋唐是我国古代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隋代对汉魏冠冕仪制的恢复,为唐代服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唐代疆域广大,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都促使服装发展空前繁荣。当时的长安等城市居住有大量外国人,服饰上吸收了胡服的部分特点,发展出款式新颖、色彩绮丽、图案丰富的唐代服饰。

明 元世祖画像 国家博物馆藏

明 元武宗画像 国家博物馆藏

现场复原宋元人像服饰,从右至左:南宋官员公服、南宋女性日常装扮、元代男性着装、元代贵族女性正式着装

第四单元:宋辽金西夏元服饰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动乱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程朱理学”占据了宋代的思想统治地位,影响了宋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在服饰上表现为一种简朴、内敛的倾向。与此同时,和两宋并存的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皆与中原汉民族之间产生了交融,汉服胡化和胡服汉化是民族交融在服饰上最明显的体现。元代服饰则更多地保留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并受到汉民族的影响而建立了冠服制度。

现场复原人像服饰:明中后期女性装扮、明晚期文人便服

“嘉靖廿六年”金帔坠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第五单元:明代服饰

明初恢复汉唐传统,承袭唐宋的幞头、圆领袍衫、玉带,奠定了明代官服的基本风貌,并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服装仪制,以补子、纹样、佩绶、服色、牙牌等来区分官员品级。由于明代政府重视农业,推广植棉,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

《皇朝礼器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现场清朝人像服饰复原,从左至右为:清代男性骑射着装、清代旗人女性便服、清末汉族女性装扮

第六单元:清代服饰

清朝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废除汉族传统冕冠制度。统治者在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均具有明显的满民族文化特征,在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其服饰在保留本民族便于骑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将汉民族服饰中所包含的礼制思想,以吉祥纹样、色彩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

-END-

【雅昌文博】,欢迎关注

商 | 务 | 合 | 作

艺术头条APP及电商平台 | 雅昌拍卖图录APP及拍卖收藏 | 得艺Artplus电商平台 | 雅昌艺术图书 | 美术 | 艺术家服务中心 | 文博数字化

商业合作请联系:ad@artron.net

一键了解文博热点大事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