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一个最像人的人!

原标题:夏目漱石:一个最像人的人!

夏目漱石

Natsume Sōseki

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

日本作家、评论家、英文学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他对个人心理精确细微的描写,开启后世私小说风气之先。

谈到日本文豪夏目漱石,大多数人想到的应该是那个无法考证的典故吧。据说夏目漱石在学校当英语老师时给学生出的一篇短文翻译,让学生翻译英语短文中男女主角月下散步时男主情不自禁说出的“I love you”,学生译成“我君ヲ爱ス”,夏目指出:“日本人怎可能将那种台词说出口。翻译成『月が绮丽ですね(月色真美啊)已足以传达。”虽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没法证实,但是夏目漱石确实是才华横溢且极具情怀的。

1867年(庆应三年)2月9日,夏目漱石出生,原名金之助,是家中幺子(排行第八)。七岁,他进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由于在文学上的志向得不到家人支持,十五岁起,他就离开家,开始了一个人的求学治学之路。

漱石自幼钟爱汉学,1881年4月,15岁的夏目漱石进入汉学塾研习中国古典文学,阅读了《史记》以及唐诗宋词等作品。他说过:“余儿时诵唐宋数千言,喜作为文章”。汉文化中儒家气质的浸润,使得漱石“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习气格外浓重。

1888年,夏目漱石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这年金之助首次使用“漱石”作为笔名,“漱石”二字出自《世说新语》“漱石枕流”的典故,指代远离红尘,遁世修行。

1890年,23岁的夏目漱石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从大学毕业到33岁,他都在从事英语教育工作。

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留学期间,漱石发现日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这让一心盼望国家崛起、摆脱列强控制的漱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文坛巨人夏目漱石,苦闷了一辈子,但最幸运的事,便是早早找到了人生意义,并且用尽了余生,努力让它实现。——那便是文学和写作。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中小学选用他的作品为教材,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夏目漱石在东西方的文化上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他的门下也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曾受他提携。

文学史家公认他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与森鸥外、芥川龙之介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三大文豪。1916年,夏目漱石因胃溃疡去世,其家属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1984年,日本发行的千元钞票票面上决定采用他的头像作为标志。

夏目漱石的文学之路起源于从英国回国的前夕,《杜鹃》杂志主编高滨虚子开始约夏目漱石为杂志“写些轻松的文字”。因神经衰弱而夜夜失眠的漱石正好不知怎么排遣漫漫长夜,便很快写了一篇“猫眼看人”的怪诞小说。之后高滨擅作主张,用文章第一句“我是猫”作为题目在《子规》发表,没想到引起巨大反响。

夏目漱石借由作品中猫的形象,从“我是猫,名字还没有”开始,到最后掉进水缸淹死的两年,耳闻目睹自私自利的人类社会,尽情嘲笑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

正如鲁迅所云,《我是猫》“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这部自出机杼的作品,不拘泥于西方小说的模式,凭借联翩的浮想运用自如地安排了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新奇、警辟而幽默的场面,寄余味于笑声中,其如珠妙语往往道破人情世态的机微,剥下邪恶、虚伪与愚昧的外衣,放射出理性的光芒。

故事里的猫旁观着一切,故事外的漱石,借猫的舌头讽刺社会乱象。

虽然他的作品受到欢迎,颇有影响,但他的故国日本却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黑。

夏目漱石深爱自己的国家,却无力阻止日本的沉沦,他知识分子的良知,决不允许他保持缄默,所以才有了《我是猫》中“只要给钱,资本家什么事都干得出”的鞭挞;才有了《三四郎》中“日本必将亡国”的警示。

夏目漱石企图用文学矫正社会的理想,逐渐在现实中破灭。但他没有放弃,在那之后,他决定不再试图用文字直接去干预社会,转而努力影响人心。

穷极一生,夏目漱石都无法摆脱强烈的焦虑,始终处于精神敏感的状态。除了神经衰弱,他还患有严重的胃肠疾病,精神和肉体无时无刻,都饱受折磨。

漱石的养父,从他幼时就开始灌输“爱需要回报”的概念,在他成名后,更是多次上门求财,张口闭口都是“应得的钱”,弄得漱石十分痛苦。漱石的姐姐体弱多病,丈夫出轨且家暴,也常伸手向漱石要钱,漱石又气又恨,却也毫无办法。哥哥们更是浪荡不堪,之前看不起漱石的文学梦,之后又死皮赖脸的前来依附。妻子的精神也不稳定,时常会对他大喊大叫。

在伤痛和疾病的折磨下,夏目漱石的写作变得断断续续。终其一生,他写完了十五部小说、两本文学理论及大量随笔、俳句,以及207首汉诗,还有一本未完成的遗作《明暗》。

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因胃溃疡恶化造成大量内出血去世,后被葬于杂司谷墓地。当时他留在人世的绝笔只有三个数字“189”——那是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明暗》的一个回次编目。

他的儿子夏目伸六如此记述十二月九日临终之际:

父亲睁开双眼,最后一句话是“我想吃东西”。 这是此时食欲依然得不到满足的切实愿望。立刻,在医师的衡量下,给他喝了一匙葡萄酒。

“好喝。”

在这匙葡萄酒中,父亲细细品味最后的希望,又静静闭上眼。

夏目漱石死后,他的脑和胃被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至今他的脑器官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我是猫》的最后,那只猫溺水而死,就像漱石苦苦挣扎,时而绝望,最后溺死在现实中。猫临终时说:“我死了,只有死去,才能获得这样的太平,不死就不能获得太平的”。

对夏目漱石来说,亦是如此。

但这位文学大师却一生对人性持有善意,热爱生活。丰子恺的《暂时脱离尘世》中,写道:“夏目漱石真是一个最像人的人。今世有许多人外貌是人,而实际很不像人,倒像一架机器。”写作这篇文章时正值文革时期,丰子恺借夏目漱石来讽刺当时的社会与人心,足以可见夏目漱石在他心中的地位。丰子恺曾经深情地感叹:“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读懂夏目漱石,你便读懂了人之何以为人!

推荐

[作者]夏目漱石[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夏目漱石剖心之作

©作者简介夏目漱石 日本一代文学巨匠,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一生著有大量小说、俳句、文论、汉诗、随笔等。在小说中,他开创了“私小说”的先河;在文学上,他树立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

你怎么看夏目漱石独特的一生,说说吧!

我们将从留言中选出一位小伙伴

送出《心》一本。

广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