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技术中,最关键的要领是什么?

投胎这件事,并不是中国固有的概念。如果你生得早,完全可以不投胎。

因为在汉代以前,中国人并没有“投胎转世”的概念。人死了就是死了,死了变成鬼,也不会再回来。

那时候,神和鬼分得不是很细。鬼的世界,和神的世界似乎就是一个,甚至有“天鬼”(墨子把鬼分为天鬼、山水鬼和人鬼,其实就是天的灵、山水的灵和人的灵)。

所以,先秦的世界,不适合叫“阳间”和“阴间”,叫“人间”和“灵界”比较合适。这些“人鬼”在灵界,和“天鬼”“山水鬼”们一起,依然热热闹闹地过正常日子。

先秦没有地狱,死者也不会受罪。先秦的墓特别重视厚葬,把死者生前吃的,用的,玩的,甚至整个乐队都搬进去,和搬家一样。说明人们认为,死者在那边,这些东西全都用得着。

这种简单的“人”、“灵”一分为二的世界,在南方很多少数民族中还保留着。

而且,生前有功劳的鬼,和天帝在一起,国君祭天,有他一份。

没有功劳的,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娃。儿孙祭祀的时候,要献上一份猪牛羊肉,这叫“血食”。

要是后代绝了,那就麻烦了,就成了“孤魂野鬼”,要饿肚子。所以中国人特注重生孩子,不但“养儿防老”,而且“养儿防死”。

不过,“孤魂野鬼”,也有一套社会救济办法。因为“孤魂野鬼”很容易闹,我们通常说的“闹鬼”,99%是这种“孤魂野鬼”闹的,那就给它修个庙,“血食”或是地方政府出,或是当地老百姓自愿分摊。

这是典型的“会闹的孩子有奶吃”,会闹的鬼有庙住,会闹的人有政策。你不闹,没人想起照顾你,实际效果,参考今天的某组织。

这种救济,没有什么特明确的法条,而是长期和鬼打交道,社会自发形成的机制。

典型的例子,就是关公。这都到三国时期了。关公死后,据说就变成了厉鬼,不停地闹,吓得老百姓给他修庙。后来赫赫有名一身正气的伏魔帝君,其实当初就是靠闹鬼上位的。“英雄不问出身”,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英雄不择手段”。

至于死了之后是不是永远做鬼?先秦的人倒没有特别在意。只是说“新鬼大,故鬼小”,越老的鬼越小,大概年纪实在太大的“老鬼”,就消失不见了。这也没什么,因为活着的人早就把他们忘了。

这个体制很像《寻梦环游记》里,阳间再也没有人记得这个鬼了,他就会消失。这种阿兹特克式的设定,和早期中国有相通的地方。

面对这样一套粗拉拉的的体制,中国人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且,中国人本来也有“未知生焉知死”的传统,所以死后世界建设得很糙,直到佛教传入了中国。

佛教一来,立即甩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把质朴的中国人问得一愣一愣:

“你们的祖先根本就没那么乐呵,他们在地狱道里受罪。”

“啊?我昨天还恍惚看见他们回来……”

“唉唉,那就是在饿鬼道了,懂不懂?嘴里冒火,永远吃不上饭。”

“额……”

“还有的转生为畜生道,喏,这只狗狗就是你爸爸。”

“狗爸爸……”

“不过,如果超度,或者罪业满了,还会投胎为人,甚至投胎到天道。天道可好太多了!”

“纳尼……”

“如果念佛,还可能投生到佛国土呢。”

“索嘎……”

简单、朴实的乡村逻辑,被这套头头是道的说辞瞬间击溃了。

奇幻文学的世界观,做得糙是没有竞争力的。

这就像一个安静的小山村,本来其乐融融,没什么贵贱之分。突然有人告诉你,明天就要拆迁了,听话的话,就分给市中心的一套房;不听话,就流离失所。

于是村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而且,也再也不能回去了。

不过,这可不是中国本土文化不行,而是世界潮流所趋。

因为几乎是同时,欧亚大陆的其他地方,也在不停地进行着更新换代的刷机工作。这就是原始的萨满文化(或者叫原始宗教)被教义精密的新兴宗教代替。人们的世界观从1.0版升级到2.0版。这就像电影出现之后,皮影戏立即显得low了。

应该说,佛教的轮回和投胎理论是非常强大的。今天我们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但是仍然无法取代这种轮回投胎的观念。

先秦的人,只是在意死后会不会饿着,这对死后的需求,还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面,就是马斯洛理论的最底层:生理需求。

而宗教的出现,击中了人类各个层面的需求,已经有了更加差异化的管理。

地狱、畜生、饿鬼道使你觉得不安全。

人道让你觉得有爱和归属感。

天道使你觉得受到了尊重。

以及成佛:自我实现。

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管理策略:升职、加薪、降薪、末位淘汰。这比原来的大锅饭强多了。

于是,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开始谋划着投胎的事情,苦练投胎的技术。

然而,不投胎行吗?

不行,如果你身边所有的人,都相信了轮回转世这个说法,那么,轮回转世这件事就是事实。

除非你一口咬死,然而你会被孤立。到最后,你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假如所有的人都认为你家的狗狗是你爸爸投胎再来的,你还让它叼飞盘?

所以,我们要研究投胎技术。因为怎样投胎,像王思聪那样投一个好胎,这里有很多技术因素,也有很多常见的误区。

因为投胎之路不容得回头,不容得存盘再来。

而且,学会了投胎技术,能举一反三,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讲投胎技术最清楚的,有一本书:《西藏度亡经》。

这本书成功地引起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注意,因为它讲了大量的人濒死前的心理状态,以及应对策略,决不可视为简单的迷信。

投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西藏度亡经》里面掺杂了各种信仰,各种术语,没学过藏传佛教并不容易懂。

但是总的来说,有一条最重要的要领:

要明确地知道自己在投胎!

这一条听起来和废话一样,难道投胎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投胎吗?

是的,这正是准备投胎的人十有九成必陷入的误区。

反之,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你投胎成功的胜算就有了90%。

只要翻翻《聊斋》《阅微草堂笔记》以及明清的各种志怪,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中投胎,简直是连篇累牍的常态。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写到一位孙峨山,船经高邮,忽然觉得自己在岸上散步,走着走着,就有人来请他做客。

孙峨山就跟他走到一户大宅子里,进入一间卧室,有个少妇坐在床上,那个人朝他后背啪地拍了一掌,孙峨山就昏过去了,醒来后,见自己成了一个躺在襁褓里的婴儿。

幸亏没过几天,丫鬟抱他的时候失了手,婴儿掉地上摔死了。孙峨山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高邮船上,已经死了三天。

这几天,他稀里糊涂地被人带去投胎了!

稀里糊涂的结果,就是后果不由自己掌控。只要你不留言,颜色就随机发货;投的胎喜不喜欢,由不得你。也许生在马云家,赚了;也许错投了猪胎,糟心。

因为投胎的路上,环境很复杂,干扰因素很多。一会儿是五色光芒照射,一会儿是狂风暴雨吹打,一会儿是神佛恶魔显形,一会儿牛头马面追杀。搞不好就被这些东西带偏了。

只有你心里明镜似的,不被周边的环境干扰,才能投到称心如意的胎中。 或者,能认出来度你的佛菩萨,跟到佛国土去,那就真的解脱了。

所以,《西藏度亡经》里,有好多话是要由僧人向死者反复念叨的,就是不停地告诉你:大兄弟,你已经死了啊!

移除《西藏度亡经》向死者反复作的提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该干什么,心里得有点逼数了!

甚至心理学家荣格也一句话揭示了准备投胎的人最大的问题:

  • 《西藏度亡经》几乎处处假设的事实———即死者不知道他们已经死去。(《西藏度亡经的心理学阐释》)

《西藏度亡经》几乎处处假设的事实———即死者不知道他们已经死去。(《西藏度亡经的心理学阐释》)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在于:

既然,死者通常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

那么,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真的知道自己正在活着吗?

很多活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在哪里,只是随波逐流地、物理意义上活着。别人考研,他也考研;别人结婚,他也结婚;别人要孩子,他也要孩子。最后发现,想要的生活,长得并不这样。那么,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活着。这就是被干扰因素带偏了。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根据《西藏度亡经》的描述,死者经常被业风、悬崖、恶魔逼迫得不由自主,原因正在于此。

而活人被社会拨弄得团团转也正在于此。

只有明确了“今生”(或者“今死”)自己要做的事,才能有个更好的前程。

所以,你应该随时提醒自己:

大兄弟,你是在活着!

也许你明白自己在活着,然而你真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吗?

明白自己正在活着,且、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这是要时时刻刻清楚的事情。

否则,要么是个糊涂人,要么是个糊涂鬼。

另外,还有一点也要注意:

不要一见有胎可投就不加选择!

因为当你在投胎的时候,有很多选择,比如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但是,你从外面未必能看得出好坏。“贵胎”也许表现出坏样子,“鬼胎”也许表现出好样子。

这个时候,需要你在外面逡巡一会儿,仔细确认,因为平台决定了高度。即便后面有鬼卒追杀,也不要慌。不要抱着“先躲一会儿是一会儿”的心态贸然投进去。

要是一慌,一钻,一睁眼,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小狗,汪!那就退不回来了。

“不要贸然投胎”,这句话翻译成我们阳间的话,就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其实,谨慎选择,遍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最简单的相似的事,就是:当你花时间看了一本烂书,就同时错过了一本好书。

所以,投胎需要有选择,阅读就不要选择吗?

所以今天做一个广告:名刊会

有一个公众号「名刊会阅读服务」,里面有很多喜欢杂志的电子版,比纸质版便宜,阅读起来也比较方便。然而今天并不是向大家推荐这个公众号。而是说一下他们的一个极富创意的想法「订阅名刊会杂志会员」。

只有那些真正深度的文章,才能让我们记得,并深度思考。回想以前的传统杂志,每篇文章都能经过精雕细琢,做到有理有据有深度。像《人物》《三联》《财经》等,经营数十年,一篇封面文章,往往要经过五六个编辑长达数月的考证整理,才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一年只出12篇。不像现在一些的公众号,往往一天就要推送四五篇文章。

1.不用再担心钱,用订一本杂志的钱,无限看300种杂志。

名刊会在13万用户中搞了一个投票,选出了大家最喜欢的300多份杂志(后有附表)。然后和杂志社沟通,做了一次前无古人的优惠让利,干脆让人们用一本杂志的价格,可以无限看这些杂志,而且都是万人推荐,绝对值得阅读。

2.不用怕300种杂志看不完,人工智能+全国读者 给你推荐好文。

每个领域都有精彩文章,但因为平时不太关注,所以几乎也接触不到。尤其像今日头条等产品,会根据你的习惯,狭隘判断你喜欢的文章,让视野越来越来窄。而葫芦杂志则会根据不同领域的资深读者的反馈,不但推荐你常关注的话题,也会推送一些其他领域的好文章,感受阅读的惊喜。

3.历史期刊数据库,搜索任意话题,都可以得到深度、多元的观点。

喜欢阅读的人,求知欲也强,但是百度搜来的文章总会有些不可信,学术期刊又太生涩。而当你有了往期历史期刊数据库,几乎可以搜索到任意话题的资料,而且绝对够深度,也提供了不同作家编辑对这个话题的不同看法,可以更客观深入的了解。

4.文章可以分享,也方便收藏;微信也可以直接使用。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并不只存在于纸面上:分享给其他喜欢阅读的知己,收获彼此的精神共鸣;好文收藏到自己的剪报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名刊会,你都可以轻松的做到。

优秀的东西,必然不是免费的,就如同一本本优秀的杂志,它需要健康的收益,让这个行业里的人有尊严;它必然也不是昂贵的,因为只有亲民的东西,才能有更多的反哺,才能走的更远。

198元/

只用订阅一种杂志的价格

订阅所有畅销杂志+深度知识资讯服务

等等!

现在订阅还有优惠

原价198元/年

[喜迎双旦] 特价(12月20日至1月10日)

只需128元/年(6.5折)

以下是前50种杂志的列表,如果其中有你喜欢的一本杂志,那么成为会员就已经值得;如果有两本或三本,就可以偷着笑了,而且杂志都是正版,与各大杂志社紧密沟通,第一时间更新上架

了解「名刊会」的更多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