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貝三心石滬 村民齊力修護

屹立吉貝潮間海域數百年、俗稱「蚵窟」的古老石滬,不堪長年風浪吹打而崩塌嚴重,為讓先人智慧結晶再現風華,由村內老前輩出馬,配合潮汐進行修整,已將塌陷的滬床修復完成,並堆疊成三心造型,媲美七美雙心石滬;前往觀看拍攝的新科議員宋昀芝表示,希望遊客能夠前往尋幽攬勝,讓「多了一心」的吉貝石滬成為澎湖新的打卡景點。

宋昀芝表示,石滬漁業是澎湖最古老的漁撈方法之一,因時代進步加上技術的日新月異,如今傳統石滬所剩不多;為讓後代子孫了解早年先人和大海博浪的艱辛,地處離島的七美和吉貝2島,在相關單位及島民的共同維護下,仍保存不少完好的石滬。

其中,七美「雙心石滬」和吉貝的半圓形石滬保存得最為完整,每年觀光盛季吸引大批遊人登島欣賞;也希望今年修護完成的「三心石滬」,能為白沙增添1處遊客打卡的新秘境。

吉貝村長謝永乾表示,近年來位於吉貝遊客中心南面的潮間海域,俗稱「蚵窟」的古老石滬,因歷經數百年的風浪襲擊,已出現崩塌情景;村內民眾不忍先人智慧結晶崩落傾倒,因此1群專業的老前輩相邀下海進行修整,並構思和觀光相結合,將塌陷的滬床堆疊成三心形狀的石滬,可望為白沙觀光增添1處新景點,為吉貝觀光再創高峰。

當地老一輩的村民指出,石滬的大小不一,通常在300公尺以上稱大滬,300公尺以下稱為小滬;而離島石滬數量計有約140口左右,佔白沙鄉石滬總數的55%,居全縣之冠,尤以吉貝88口石滬的獨特景觀而遠近馳名。

又指,通常1口石滬的建造需耗時多年,早年因沒有機動載具,填滬全靠雙手,石材的搬運也全靠牛車或搖櫓舢舨載運,辛苦程度非現代人所能體會。

  • 吉貝島新堆疊完成的「三心石滬」,再現白沙觀光秘境風華。(宋國正攝)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