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訪滬之行宣示改革決心 仿效鄧翁南巡恐成狗尾續貂|伽羅華

撰文:伽羅華
出版:更新: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於上月底訪問上海,原本是想仿效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重新對外宣示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但可惜上海之行恐再度成狗尾續貂。一方面他聲稱要安撫外資,另方面卻勢言鍛造堅強戰鬥堡壘,堅決捍衛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但明顯兩者不可能兼得。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上月27及28日考察了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及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代表他對金融、科技及福利民生三方政策的重視。近月南海局勢急轉直下,習總在29日訪問武警海警總隊東海海區指揮部,應是臨時加插的環節。

面對近月菲律賓與美國等海上聯盟在南對中方多方挑釁,加上臨近台灣大選,台海局勢亦變得風譎雲詭,中方急需提振海警部門的士氣,令人擔心中菲或中台衝突再度升級。

圖為菲律賓與美國軍隊2023年'11月21日在南海展開聯合海空巡邏。(Reuters)

南海建防衛隊據點 菲監察中方船隻

菲律賓上周五(1日)稱,正在南海中業島上建立海岸防衛隊站據點,配備了雷達、衛星通訊、沿海攝影機和船舶交通管理等先進的監察系統,預計站點明年初開始運作。菲律賓設海岸防衛隊站點,主要收集中國船隻的即時數據,預期此舉將惹來中方強烈反彈。中業島是具爭議的南沙群島一部分。

習近平視察武警海警總隊東海海區指揮部時表示,要有效維權執法,堅決捍衛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要建立健全海上執法協作配合機制,依法嚴厲打擊海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中國海洋經濟健康發展。要務實開展海上執法對外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海洋治理。

在習總訪問上海前,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稱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稱「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上海的發展,對上海這個中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寄予厚望」。然而,習近平訪滬期間雖然確實提出不少口號,但實質內容欠奉,未能達到類似鄧小平92年南巡講話對九十年代經濟改革的關鍵性影響,期間滬綜指紋風不動。

仿效鄧小平南巡 惟效果不彰

習近平於11月中在舊金山APEC元首峰會期間,重頭戲是出席美國一商界活動,試圖安撫外資對華投資的信心,但隨後中方並未出台利好投資的大政策,政策的不確定仍縈繞不去,資金撤出中國勢頭亦未見減弱。習總原寄望借上海之行重新肯定中國對經濟改革的決心,但效果也不彰,大家都將焦點放在動輒得咎的間諜法和戰爭風險上,留給中國改善經濟的空窗期已愈來愈短。

緊接著習近平訪滬之行,國務院總理李強於上周二(28日)在北京主持了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式暨全球供應鏈創新發展論壇。無獨有偶,美國總統拜登於上周一(27日)召開新成立白宮供應鏈彈性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並宣布30項強化美國供應鏈的行動,主要涉及再生能源供應鏈。拜登預計此舉將幫助美國人民獲得所需產品、為企業提供可靠的供貨交付、加強美國農業和糧食系統。

拜登政府聲稱打造安全可信賴的供應鏈,是要解決美國通脹問題以及對經濟的擔憂。近期OPEC+(中東油國與俄羅斯等)就減產談判出現一波三折,紐約期油下試11月16日低位,收報74.38美元。油價低迷,紓緩了市場對聯儲局加息壓通脹的擔心。在市場氣氛持續轉佳下,帶動三大指數11月收漲至少8%,終結過去連續三個月收低的頹勢表現,其中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更升10.7%。

中美互建安全供應鏈 打對台

儘管美方揚言不願與中方脫勾,但刻意將中方排除在其供應鏈之外。好明顯,由11月中「習拜會」舉行不足半月,中美已由短暫的穩定關係再重回激烈的競爭,美方打壓中方已非僅僅在「小院高牆」範圍,除了反洗錢、反恐及環保等議題上,美方幾乎全方位與中方對著幹,不給與其喘息的機會。

有跡象顯示,近期美方針對香港動作頻仍。美國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於上月中宣布,繼中國後再將香港剔除在外,意味著管理680億美元的國際基金不再投資於香港。11月底,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該法案主要內容是若總統確認香港經貿辦不符合在美國目前享有的特權、例外和豁免,香港經貿辦將需要關閉。議案將提交眾議院全體會議審議。

美方狠招削弱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自然重創中國吸匯的能力。﹙資料圖片﹚

美方狠招要打殘香港金融

若加上早前美國國會報告唱淡聯匯制度,以及美國跨黨派議員提出《香港制裁法》,針對港版國安法制裁香港司法界,反映美方已開始針對中國「錢袋子」香港,港股首當其衝,30年來恒指首次跑輸台股。

事實上,中國有七成外匯是經香港流入,是中國改革開放真正的活水源頭,削弱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自然重創中國吸匯的能力。

反映外資對華信心的疲軟,最佳莫如看看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數據。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今年首10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870.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減少9.4%,跌幅大於首9個月的8.4%。不但FDI流入處於歷史低位,就連今年第三季外來直接投資亦出現有紀綠以來首次負值,季內淨流出118億美元。該指標衡量外商直接投資,包括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留存收益。

外資紛沽貨 匯資回母國

《華爾街日報》引述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Nicholas R. Lardy表示,在華經營的外國公司不僅拒絕將其收益進行再投資,而且有史以來首次大量淨賣出對中國公司的現有投資,並將資金匯回母國。

高盛集團預計,隨着中國利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較低水平,而中國以外國家的利率在更長時間保持較高水平,資本外流壓力將會持續下去。高盛只提出息差導致資金流向的關係,但中國與印度、日本、南韓、菲律賓、台灣及美國等國家都可能爆發軍事衝突,戰爭風險才是外資不敢留在中國的原因。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