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隱身祕境 阿里山最粗神木「水山巨木」

【大紀元2018年1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安綜合報導)作為台灣阿里山精神象徵的「阿里山神木」,近百年來命運多舛,遭水災、兩次雷擊,最終於1998年倒下,後來二代接班神木成為遊客新寵。其實,還有一棵不亞於二代神木的最粗神木——「水山巨木」,因隱身祕境而鮮為人知。

台灣「農委會林務局」資料顯示,水山巨木樹齡約2700年,樹圍超過16公尺、樹高逾30公尺,比二代神木還要粗且高齡,堪稱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大的巨木(註:但不是最高,僅是最粗)。因附近也是阿里山的水源地,故水山巨木又稱「水源巨木」。

阿里山工作站技術士蕭明學向記者確認,「水山巨木」是阿里山最粗的神木。他表示,由於水山巨木不在「動線」(即遊客經常走的路線),故當年沒有將它列為二代神木。

看完整影片(Credit: 新唐人電視台)»

走入歷史的第一代神木

西元1906年11月,日本人於現今神木車站附近發現紅檜巨木——估計樹齡為3000年,樹高50米,樹圍25米,因而敬之為神木。阿里山神木,無論是樹齡或胸徑(約離地130公分、人胸之高度所量測的樹木直徑)都曾是亞洲第一。

阿里山神木明信片,發行時間約1920年代。(公有領域)

1914年阿里山的森林鐵路全線通車,阿里山神木與森林小火車行駛的景象,成了阿里山的精神象徵,也使這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台灣地標。

1953年阿里山神木遭雷擊燃燒,元氣大傷;1956年6月7日神木又遭雷擊,導致樹幹內部中空炭化,上半身枝椏全枯。

阿里山神木遺跡。(Gordon Cheung/flickr)

1997年6月山區豪雨不斷,阿里山神木於7月1日上午不堪支撐而崩裂,樹身三分之一倒於鐵路之上,另三分之二留於原地。1998年6月29日有關單位進行神木放倒,使阿里山神木回歸大自然懷抱,現被列入「阿里山新八景」,名為「阿里山神木遺跡」。

第二代神木誕生

阿里山香林神木。(Peellden/Wikimedia Commons

為了重塑阿里山精神象徵──「阿里山神木」,2006年台灣嘉義縣政府、觀光局、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合辦「阿里山二代神木—誰與爭鋒票選活動」。

國內外旅客從巨木群步道3棵超過2000歲的「光武檜」、「千歲檜」及「香林巨木」中票選出二代神木。共有2萬5千人參加投票,最終,位於香林村慈雲寺旁的「光武檜」得票最多,成為接班神木。

二代神木樹種為紅檜,年齡估計為2300年,樹高45米,樹圍12.3米,壯闊挺拔;2007年,被嘉義縣長陳明文加冕為「阿里山香林神木」。

不過蕭明學告訴記者,事實並不是網路上傳的「三棵神木在票選」,而是以年齡最老為依據,選定了目前的香林神木;當時票選的是「三個名字」,不是「三棵樹木」,那三個名字是同一棵樹。

無論如何,目前二代神木是「阿里山香林巨木」,各方資訊是一致的。

「水山巨木」成重要景點

水山巨木(google街景地圖)

蕭明學表示,日據時代,日本人開發阿里山的鐵路,要取用一些紅檜、扁柏,有一條支線叫做水山線。人們發現了一棵巨木,就稱它為「水山巨木」。日本人開發木頭,後來鐵道沒整理而廢棄。那條路並不好走,直到近幾年才得到修整。

林務局在莫拉克颱風(2009年8月)後規劃阿里山新八景,包括「阿里山神木遺跡」、「水山巨木」、「 28 號巨木」、「塔山奇岩」、「小笠原山」、「慈雲觀景」、「香林拱橋」和「神怡流瀑」,展現風災過後阿里山新氣象,水山巨木得以讓更多民眾看到。

從政府相關單位提供的的樹齡、樹圍資料來看,水山巨木並不輸阿里山香林神木,後者僅是高度勝出。

水山巨木經年齡爭議亦不失風采

生態學者陳玉峰發現,目前台灣所見的千年紅檜神木,幾乎都為併木(多株合併),樹齡可能算錯。阿里山的水山巨木就是二株合併,樹齡應為1650年,而非2700年。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則表示,水山巨木是否為2株合併,還待調查確認。

水山巨木與其它主要景點位置。(google map/大紀元製圖)

水山巨木的年齡雖有爭議,還仍可保有「阿里山最粗神木」之稱號。如果遊客第一次去阿里山,行程較緊,建議先去阿里山神木遺跡附近走走,那兒的景點較多;若時間充裕,就可考慮來觀賞這隱身山林祕境的「水山巨木」。

責任編輯:蘇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