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

上海文人情史篇一:傅雷愛上張愛玲的......

許多人都說看不懂張愛玲作品《殷寶灩送花樓會》,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由張愛玲一封寫給父親宋淇(筆名林以亮)的信,抽絲剝繭,恍然理出,原來一群上海文人(張愛玲、宋淇夫婦、傅雷夫婦、錢鍾書夫婦等)在不同時間、不同城市曾偶然擦身而過。

殷寶灩送花樓會-張愛玲-傅雷-蕭芳芳 圖片來源:微信易讀
    其他

我原以為張愛玲與傅雷的接觸僅限於「迅雨」的那篇評論,後來才知道,這不是他們唯一的接觸點。

某日我翻看父親的信件,張愛玲在1982年12月4日寫了一封信給父親,信上寫道:「決定不收《殷寶灩送花樓會》進新小說集(指《惘然記》)。原因是:《殷寶灩送花樓會》寫得實在太壞,這篇是寫傅雷。他的女朋友當真聽了我的話,到內地去,嫁了空軍,很快就離婚,我聽見了非常懊悔。」

看完這封信,我既吃驚又疑問重重。趕緊重看《殷寶灩送花樓會》,希望可以找到蛛絲馬跡。我知道很多人也看不懂這篇小說,例如天涯娛樂八卦「八卦江湖」有個帖子,標題是:「《殷寶灩送花樓會》到底啥意思?」帖主稱:「到底小說想表達什麼?誰能818,疑惑好久了。」(818意指八卦一下。)

張愛玲對我父親說小說「是寫傅雷」的,應該是真的,那現實中的女主角是誰?我們先重溫一下小說內容。

《殷寶灩送花樓會》最先發表在1944年11月的《雜誌》上。故事的主人翁叫「愛玲」,即張愛玲本人。有一天她家門鈴響了,她去開門,見到一個叫殷寶灩的女子。她是愛玲在上海聖約翰大學高兩屆的同學,遇到愛情煩惱,去找愛玲傾訴,並希望愛玲記錄下來。

殷寶灩的愛情煩惱是愛上了羅潛之教授。羅教授有老婆孩子,當時在學校任教,正在編一本完美的音樂史。寶灩偶然結識了羅教授,並三天兩頭往教授家跑,幫他翻譯音樂史。二人逐漸產生火花,天天見面,仍會互相寫很長的信。教授不離婚,而她喜歡教授但不願意嫁給他,處境為難。

愛玲聽後,給寶灩開出一個藥方:趕快愛上另一個人,如果這樣不行的話,就離開上海到內地去——「像羅先生這樣的人內地應該有吧?」寶灩解釋:「不過你不知道,他就是離了婚,他那樣有神經病的人,怎麼能同他結婚啊。」文章結尾是愛玲的心聲:「我也覺得這是無可挽回的悲劇了。」

我看完這篇小說,覺得故事亦真亦假。譬如小說中描述的男主人翁,無論形象還是相貌,與我見到的傅雷照片有很大出入。小說男主角「戴著黑框眼鏡,中等身材,方正齊楚」以及說話語氣誇張,這些都不像傅雷本人。

就在小說發表的多年後,隨著張愛玲的名氣越來越大,這篇文章像《連環套》一樣,又被唐文標發掘出來,不得不收入台北皇冠出版的書了。張愛玲重看之後覺得一塌糊塗,但不出版不行,不出的話唐文標也會代她出—唐認為讀者的訴求可以凌駕作者的權利。

結果《殷寶灩送花樓會》收錄在1983年出版的《惘然記》中,張愛玲在故事後加了一個尾聲:「前些時候聽見說殷寶灩到內地去了,嫁了個空軍,幾乎馬上又離婚了……《送花樓會》刊出後她就沒來過,當然是生氣了。是她要我寫的,不過寫得那樣,傷害了她。這一篇一寫完就覺得寫得壞,壞到什麼地步,等到印出來才看出來,已經來不及了。見她從此不來了,倒也如釋重負。」

寫到這裡時,張愛玲突然話鋒一轉:「聽到她去內地的消息,我竟沒想到是羅潛之看了這篇小說,她對他交代不過去,只好走了。她對他的態度本來十分矛盾,那沒關係,但是去告訴了第三者,而且被歪曲了(他當然認為是)。那實在使人無法忍受……我為了寫那麼篇東西,破壞了兩個人一輩子唯一的愛情—連她可能也是,經過了又一次的打擊。他們不是本來已經不來往了?即使還是斷不了,他們不是不懂事的青少年,有權利折騰自己,那種痛苦至少是自願的。」

殷寶灩是誰?現實中的羅教授與殷寶灩究竟怎樣了?這些問題一個個向我拋來,疑團愈來愈多。為了找尋線索,我得看全部關於傅雷的傳記。

1927年,十九歲的傅雷由上海去法國,次年考入巴黎大學。兩年後,畫家劉海粟和妻子張韻士來到巴黎,傅雷每天去幫他們補法語,出於對藝術的愛好,他們很快就成為至交。

據說,傅雷當時喜歡上了一個同樣鍾愛藝術的法國女子瑪德琳。本來傅雷出國前已與遠房表妹朱梅馥訂婚,愛上瑪德琳後,傅雷寫信給母親,提出婚姻應該自主,要求與朱梅馥退婚。信寫好後,傅雷給劉海粟看了一下,請他幫忙寄回國。劉海粟偷偷壓了下來。幾個月後,性格上的差異導致傅雷與瑪德琳分手,傅雷為自己魯莽地寫信回國要求退婚,以及對母親和朱梅馥造成傷害而悔恨不已,痛苦不堪中甚至想一死了之。劉海粟這時才告訴他那封信並沒有寄回國,說話間把信還給了他,傅雷很感動。

1932年1月,傅雷與朱梅馥完婚。當年冬天,傅雷接受劉海粟的邀請,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擔任校辦公室主任,同時教授美術史和法文。11月下旬,傅雷正在上課,學生要求上街遊行從事抗日活動,傅雷不同意。其中學生會主席成家和、趙丹和一幫同學衝上了講台,和傅雷對峙,大致是說:「你是什麼意思,你是不是漢奸?」

廣告

著名翻譯家傅雷夫婦在文革中雙雙自縊而死。默默地 作出震撼歷史的抗議。圖/wikipedia

當天,劉海粟應蔡元培之約,在功德林酒家吃便飯。幾個人一邊斟酒一邊商談著去柏林舉辦中國畫展的有關事宜,這時,美專的一位工友急忙趕來,把劉海粟請到外邊,慌慌張張地對他說:「傅主任被學生們包圍起來了。」於是在劉海粟的安排下,夜裡12點,成家和、趙丹等來到劉宅,當著劉海粟的面向傅雷道歉,檢討了他們的不妥做法。

到了1933年,傅雷母親去世,他打算辭職回鄉。另一個說法是,傅雷認為劉海粟不是好人,經常拖欠工資,早已萌生去意,於是以母親去世為由辭職。但劉海粟有自己的說法:「事過二十五年之後,我才知道他之所以不願教書,並不是和同學們意氣用事,而是另有原因。後來一位參加過圍攻傅雷的同學楊志榮告訴我,那天他和同學們一起衝進教室的時候,曾經打過傅雷幾拳。為了這件事,他多年惴惴不安,考慮再三,最後還是把真相告訴了我。」

傅雷在1957年7月18日寫的《自述》中提到:「就算劉海粟待我個人極好,但對別人刻薄,辦學純是商店作風,我非常不慣。故母親一死即辭職。」

全文未完,接上海文人情史篇二:拔除愛神之箭 生命就完結

(轉引自微信易讀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以市民為本出發,打造智慧桃園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