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發出惡臭的屍花

A+A-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嘗試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以外種植又名「屍花」的大花草屬(Rafflesia)植物,但因其生長模式極為獨特,人工養殖一直未能成功。近十年,一位印尼植物學家經反復鑽研,終在植物園的花圃培植出這種會發出惡臭的大花,但長遠來說,臭花要存續仍然困難重重。

單單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人們已發現 30 種會發出臭味的大花草屬。在爪哇茂物植物園(Bogor Botanical Gardens)工作的植物學家 Sofi Mursidawati 解釋,作為寄生植物,大花草屬本身就會限制自身數量,以免壓倒宿主。而這種臭花更備受人類威脅,生長地受破壞、又據指有藥用價值而被非法採摘,屬中已有幾個物種處於瀕危狀態。Mursidawati 是第一位成功將大花草屬帶離熱帶雨林棲息地,並在其他地方種植的植物學家,為的是在植物消失前,能解開奇花的生存謎團。

大花草屬在生長過程間完全寄生於藤本植物中,直到開花才惹人注目。其種子會落在木質藤本的樹皮之下,經過數月或數年後出現寄生芽,然後逐漸呈鈕結狀變大及開花,成為充滿黃點的紅花,並散發出腐肉般的惡臭。雖然據植物學定義,大花草勉強算是一種植物,但沒有莖、根或葉,更能完全脫離宿主生活,而且在數百萬年前已失去用於光合作用的基因。紐約長島大學的植物生物學家 Jeanmaire Molina 在 2014 年發現它缺失基因,他說:「這個謎團變得愈來愈複雜。研究大花草非常具挑戰性,更不用說保護它了。」

大花草種植之難,在於花通常具備產生花粉的雄蕊及接受花粉的雌蕊,以此成為植物的生殖中心,但大花草卻只有單一性別的授粉結構。若要成功授粉,不僅要兩朵花同時開花,而且要性別各異,更甚是兩花必須相距一英里範圍內,以便麗蠅(Carrion flies)等傳粉者運送花粉。更複雜的問題是大花草開花時間不足一星期,所以開放授粉的時間極短。

因此,Mursidawati 未有成功為大花草人工授粉,也無法令野生種子發芽。但她研發出替代方法,將附有大花草的藤蔓組織嫁接到另一種寄主植物之上。她先在印尼龐岸達蘭(Pangandaran)自然保護區收集大花草種子,及崖爬藤屬(Tetrastigma)等藤本植物的根部,並將之嫁接於植物園園圃的同類植物上。經歷多次失敗,終在 2010 年成功培育出一朵雄性大花草,一年後,兩朵雌性大花草經過移植,亦在寄主植物上發芽。經過 10 年間數百次試驗,Mursidawati 終於親手培育出 16 株大花草屬植物。

不過她認為,自己的努力雖然對大花草屬植物學來說是一大步,但對於保護該物種來說,卻只是一小步,因這種花發芽後的死亡率高達 90%。現時其花園更面臨滅絕危機,培植出來的大花草沒有同步開花,無法授粉,亦沒有留下種子,代表著當初由野外借來的大王花譜系,終將在 Mursidawati 的園圃中終結。不過,Mursidawati 已成功培訓一名新人栽培大花草,期望日後可以接替她的工作,繼續種植並提高大花草的生存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