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

基本資料
名稱: 菟絲子 Cuscuta austras
科名:

旋花科

別名:

濱絲菟子、豆寄生、吐血絲、金絲草

類型:

一年生寄生性草本植物

原產:

台灣有原生種,主要生長在台灣平地及低海拔山區陽光充足的環境。

用途:

菟絲子是濱海常見的寄生植物,本身不會製造養份,需寄生在其他寄主(某植物),直接吸收寄主製造的養份,讓自己存活,如果寄主死去,菟絲子也就跟著死亡。菟絲子在中醫界可是非常有名,功用非常多,也可以滋養身體。

植株

仁愛校園內的菟絲子,非常喜歡寄生在金露花和南美蟛蜞菊上,因為植株顏色為黃色,常被人誤以為他不是植物,其實他也能開花結果,只是養份需要吸收其他植物,才可以存活。

葉子經長久時間的演化,早已經退化成薄膜質的鱗片結構。

 

 

莖部柔軟細長呈絲狀,表面光滑呈黃色(如圖一),在準備寄生在其他植物的時候,絲狀的莖先呈逆時針方向纏繞著寄主植株(如圖二),因為莖上每隔一個距離就會有一個吸盤(如圖三),能吸附在寄主表面方便攀爬,具在莖吸盤的尖端會分泌出分解脢,分解寄主的莖表皮組織,之後長出寄生根進入寄主的體內,吸收寄主的養份和水份。

種子在地上,先長出初生根(正常植物剛長出的軸根),吸收水分,等到成功攀爬上寄主植株,初生根才會自動斷裂,長出特殊的「寄生根」(如圖四),伸入寄主的體內吸收養份和水份。

 

 

花為單花多叢生緊密在一團在一起(如圖五),花朵小呈白色,無花柄(如圖六)。7月~11月開花。

 

果實為扁球形蒴果(如圖七)

 

 

  必備播放軟體下載:flash player 9  
WindowsXP-SP2 網路安全性問題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