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理解自己的工作

-
尝试理解自己的工作
-
访问者:刘畑
被访者:邱志杰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总体艺术工作室
关键词:空有,显隐,闲暇,灵感,创造力

L: 你在《总体艺术论》里写到,有一次读到佛经里的“有依空立”,非常激动,在屋子里走了一个晚上。

Q:对,有依空立,然后我编出一个“识空立有”。

L:当时是什么东西让你那么激动?

Q:新鲜吧,那些讲“空”、“真空妙有”你都听腻了。“有依空立”的表述还是比较新鲜,跟本来讲“真空即妙有”还是不一样,它有一个动作在。“真空妙有”那种叙事更像在描述世界本来的状况,而且“空-有”的辩证关系,背靠《华严经》的这套叙事,更像是在说一层、一层、一层。“有依空立”,感觉有一种同时性,把海德格尔的盖桥的那篇文章的内容状况,里面说:这个河上有座桥,你不能在同个位置再造一座桥,这个说法被佛家这么表述就妙很多。

L:“有依空立”比“真空妙有”更有“推进”的状态。“真空妙有”有种死循环,真空即妙有,一个“即”、一个“是”,就把很多东西消解掉了,就变成自我循环。

Q: 对,有依空立的互相依存,不是说它就“是”,感觉它说出了更多东西。

L:那天在你个展开幕上,我问了一个问题,还是再追一下:从最早的《大玻璃》到《上元灯彩图》好像是有种大循环在里面,或者说有种回归,但这个又怎么描述或者探究呢?

Q:(打开电脑)前阵子我画了一张《尝试理解自己的工作》,可能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我把我所有的工作,从福建故乡开始,海洋、妈祖、侨乡、文革记忆、水浒、毛泽东诗词、金庸、黑板报、云洞岩、拓印、乱码日记、八九学潮,形成一个福建传统。一个是书法传统,一个是浙江美院传统。然后是版画传统,有鲁迅因素,有博物志、解剖学、版画知识学传统、丢勒,然后抗战木刻引进了左翼传统,陈老莲这种传统,然后民国剪纸这种传统,然后埃舍尔的传统。那么导致《大玻璃》,同时的《兰亭序》是从书法传统来的。观念艺术谷,两个山峰之间的山谷。这一时期等于是毕业时候《大玻璃》和《兰亭序》两个作品。佛教一直是一个大传统,连着书法传统是敦煌写经,包括西藏也在佛教这一大版块,一直延伸到印度、中亚考古,我对斯文赫定、斯坦因的兴趣,从佛教流出来的,观身不净导致后感性。诸行无常导致《二十四节气》、《光书法》、《姓名星空》,包括《兰亭序》。诸法无我导致那批《纹身》、《标准体相》、《玻璃厕所》,《玻璃厕所》其实也属于观身不净。这个思路有个“隐身”,马赛克,我对迷彩的兴趣。一直过来到媒体诗学,到观身不净的《心经》,用人的心脏。到了九九年变成后感性。包括《杨二碑》、“冢间居”,关于死亡的,《守灵者和精神的三种状态》,《来自一百个的人一公斤泪水》,《为历史人物算命》,这是我的后感性。然后《十面埋伏》、《忐忑》、《纽约世贸天葬台计划》、《雇佣的双喜》,这是回应《纹身》。底下是西学的一整套山脉,第一个是马克思、萨特,然后维特根斯坦、陈嘉映、罗素悖论、博尔赫斯、里尔克、拜伦、海德格尔、贡布里希、巴赫金、波普尔、索绪尔、查拉图斯特拉、尼采。最重要的是四个人:萨特、马克思、维特根斯坦、尼采。然后德国系统延伸出瓦格纳、斯坦纳、博伊斯这个教育的传统。这些东西对后感性滋养很大,特别是尼采的想法。维特根斯坦主要滋养了观念艺术时期的好多东西,包括埃舍尔这些都连成一片,但隐隐的、慢慢的有一条线索,几年前我慢慢弄明白了。这一块是教学,从《西藏题材绘画调查》、《殖民史植物考》、英国的《黑白动物园》、《拉萨行走》、《理想国华西村》、《总体艺术论》。这一部分是教学,《醒句俱乐部》、《中山公园计划》、《贫困设计博物馆》、《如何成为无知者》、《过河计划》。这边从教育到长征,到乡村建设,《曲阳石雕调查》、《景德镇产业调查》、《我曾经七十二变》,竹编、齐物、民艺、细胞,这部分是关于顺理成章的。从西藏敦煌佛教,慢慢变成殖民史、文化冲突、现代化研究,然后是西方地图,亚洲地图,第三世界地图,到最后的是《世界地图计划》。这边是《南京长江大桥计划》、《奖状》、《失败之城》。这边是命运、算命,贯通,掌纹。到未来要做的《名山计划》、《倒计时表》。《邱注上元灯彩图》,《金陵剧场》,与命运有关,唯意志论、历史循环论……
《大玻璃》和《邱注上元灯彩图》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密密麻麻、千头万绪,老高说的“集成电路板”。整个贯穿的这条河流叫“显隐”,显和隐,到这里变互济,在时间中就是诸行无常,在空间中就是迷彩,但这个问题都是“显隐”,包括后感性,我的兴趣也在“显隐”。

L:这个甚至可以追溯到你最想做一个隐身人。

Q:对的,我画的迷彩牛、兰亭序、竹编、书法、纸雕、地图,全是“显隐”。我可以少写一个词,多写一个词都无所谓,显一下而已,手电筒照亮它,这个词就显出来。那么《上元灯彩图》和《大玻璃》两个比较典型的显隐。包括《长江大桥计划》,往这头能扯到历史,往另一头能扯到生死、命运,但其实都是显隐。包括我对影子戏的兴趣,也是显隐。地图、殖民史的这个部分,我就会表述成《迷彩》、《黑白动物园》,甚至《加德满都的铁路》等,好像都与这些隐隐的连在一起。所以等于我找来一条主轴。
所以,每个人的造型感,比如说威廉·勒姆布鲁克,那种瘦瘦的偏神经质的,似乎来自中世纪雕塑,但他又把中世纪的细节都过滤掉,又有某种现代的冷漠感,又一以贯之的神秘感、神经质。这种东西是如何贯穿进博伊斯里面。到了基弗,就没掉这种东西。基弗的那种疙瘩感,是来自贾科梅蒂,博伊斯和威廉·勒姆布鲁克还有种外壳很硬很平、很冷很控制的状态,基弗把贾科梅蒂疙疙瘩瘩的东西弄进来以后,就我而言,它变俗了。基弗是博伊斯的散文版,滥情了。

L:完全同意。基弗心里老有一个叫做“诗意”的东西。一个铁的飞机很好,他非要放一些枯萎的草,这东西就直接弱掉、柔掉了。

Q:基弗感觉是一种文学,博伊斯还是一种考古学,人类学。

L:更本质的东西

Q:还是某种更不易理解的东西,更浮动的感觉。基弗更明确,更落地。

L:感觉有个现成的东西在要求着他,给了他标准。

Q:我想每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造型感。我的造型感大概是那种,比如我谈显隐,很多人一弄显隐,会弄成装逼的心平气和、心如古井。但我的显隐,最能说清楚我的造型感的,就是一股水柱、喷泉,如果拿快门速度很高的高速摄像机,从各个角度一圈拍下来,拍对象电影,连成一个动画,你就可以转着看它。你看到就是固体的雕塑,这个雕塑很丰富有很多细节,而且没有一刻停止,不停地超前滚动,这种方生方死,就是一锅开水,不停地煮,煮藕粉。不是那种瓶里面,雾中吐出一点的造型感,这种比较古典。但即使兰亭序也是密密麻麻,从来不是清淡的那种显隐。那种是杂乱,热闹的,丛林状态的,生机勃勃的一种隐身。所以迷彩画、喷绘的画,倒写书法,兰亭序,“不”字,上元灯彩图,地图,这一切都可以用显隐来解释。《大玻璃》相当于回应了一次这种。其实《破冰》那个展览也是,所以很多人受不了,那种过密的细节,作品都粘连在一起的状态。现在大家比较流行的是,作品比较有明晰的边界,干净的,甚至空乏到显得深奥。不多想,形式、视觉上美,干净。由于空乏,就会显得很玄奥,很有“当代感”。

L:这么一说其实我想到你对民间的兴趣。你刚才说到的杂乱、热闹、生气勃勃,这些都是民间的特性。

Q:对,菜市场。

L:那么我想到的是“大隐隐于市”,跟“显隐”有关系,在社会中的消失,又对立于隐居山林。还有一个问题,关于“闲暇”这个事情,我觉得在你这里应该会有一种特别看法,因为你是非常忙的。但是比如亚里士多德那里就会有哲学和数学来自闲暇这种理论。

Q:我承认我挺矛盾的,因为我也听信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个说法。何况我们身上都有老庄基因,所以我会对闲暇确实有一种好感。但我这个忙好像也不是无奈、被迫,而是自己一闲下来就会找事情来忙。我还是第一次想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状况还是有点矛盾。

L: 所以这个忙还是因为“纵欲”?

Q: 对,或者说我这种忙本身就是因为一直是闲暇的。这个跟那个“空有”是有关的,跟时间的空有,有依空立,是识空立有。所以就像鲁迅在《希望》里引用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如果你抱出世精神,就会做入世事业。你心无成败,就会忙个不停。这个是“真空妙有”,就是“真闲妙忙”,就是“大闲闲于忙”(一起大笑)。
对啊,既然大隐隐于市,大闲就要闲于忙。其实我在《总体艺术论》最后一章写过这个事情,海德格尔那样说的意思也被误解了,就变成人就只应该诗意栖息。其实海德格尔一点都没有否定建功立业,唯有建功立业,方能诗意栖息,唯有诗意栖息,方能建功立业,它是同时的。唯有忙个不停,方能得大自在,否者那个闲就变成死的。闲的意思不是不做,是自由,是出入有方,是出入自在。

L:即便在禅宗和尚那里,他们每天也是不停劳作,要持戒,也不能说他们闲,是要保持时刻觉悟的状态。

Q:达摩他天天忙着面壁,要不你就无法理解佛家要讲“勇猛精进”了。

L:“忙着面壁”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般对闲暇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那种还是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消费者的状态,有一种被动性在里面,是一个世界的欣赏者和消费者。
不过,同时在你这里也有“静思”的这个面相。

Q:对,但静思绝对不是找一个洞穴去面壁,我一直说我是“野狐禅”,是“不休禅定、不断烦恼”,是“动思”不是“静思”。

L:我记得你们很早以前在“地之缘”项目,在土耳其,你们有谈到“思想生活”和“行动生活”的关系。

Q:很多年前,我读过黑塞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纳尔齐斯一个是典型的面壁思考,经院哲学家;歌尔德蒙是一路乱搞过来,最后他悟道了,他一路折腾,生命不休,折腾不已。

L:“折腾”而“自在”,有点像《世说新语》中那些人的状态。

Q:这种想法可能和王阳明有关,就是跟“知行合一”有关,在行动中去获得知识、才可能获得知识,跟这种信念有关。否者你即使能说出那个道理也不是真知道。

L:所以这里又导向另一个问题,我们还是用“灵感”这个词,我们通常说灵感,会是一个独立的、在头脑里、在行动之外的概念。在现在叙述里面,灵感是一种不断的行动中、方生方死,很自然的转向,很自然的有机遇。

Q:我为什么反对灵感论,因为它那种灵感其实是被设定的。假设内心是神秘的源泉,是特别自我中心的状况下产生出来的问题。如果你本身就在一个物我互动的状态中,并不是向着内心等着自己,把自己的心当神秘源泉,那这个灵感问题就不存在,就是内因外缘和合的问题。

L:大部分艺术家还是在以个体劳作的方式在工作,就你自己来说,面对社会系统大生产的时候,会不会感到不爽,或者说受到压力?

Q:会有的,但是得分具体情况,本身那个就是意识形态斗争。所谓的社会大生产,就是你去做一个公共艺术,或者一个画廊要异化你的工作,这个本身就是社会性的症候,其实也不是和内心发生冲突,这不过一种传统与这种传统发生冲突。只是个人是一个载体。

L:那你会觉得无力吗?

Q:那倒不会,如果你拿得出足够的时间成本,其实也都可以改变,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是有时候你去忙其他事情。

L:似乎存在一种普遍的感慨:现在IT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太牛逼,比艺术家更有创造力。

Q:首先我没有觉得IT业特别有创造力,这是产业自然而然发展到这个程度自动会推出来的。我没有觉得有哪些个人,甚至乔布斯,我也没觉得他创造力牛逼到超越达芬奇,还是差很多。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就有创造力。这里面的个人的身不由己,包括创造力跟利益机制连接在一起,自然就会激发出创造力,赌场里面的赌徒也很有创造力。但还是没见到更全面的、全盘的反思。比如说,谁是有创造力的,达尔文有创造力,那是真正的脑洞大开,有点像是灵感才能产生的东西。现在IT业的创造力特别合情合理,你要挣钱,你自然就会那么做,而且已经形成了创造力产业。用利益激励创造力,会有很多创意非常自然的出来。但关键还是缺少那种“一切重新来过”的想象。某种程度上,这些IT业还制造了新的神学。

L:就是像乔布斯的个人崇拜这种神学吗?

Q:不光这种,包含这种。我是说创造民粹的神学,就是对新技术拯救世界的乐观情绪,新的福音主义、web2.0福音主义、互联网福音主义、技术救世论。

L:或者是不是可以那么说,因为背后是利益驱动的机制,所以金钱已经划定了创造力的边界,你自动删除了越界的东西,“赚不到钱”的那种创造力和想象力已经从这里消失掉了。

Q:我特别怕这些乐观主义言论,我比较倾向于是认为“太阳底下无新事”的那种人。
关于“No.0”:与弗朗西斯科.博纳米 (Francesco Bonami)对话
关于“No.0”:与弗朗西斯科.博纳米 (Francesco Bonami)对话 对谈者:刘畑 李晟曌 地点:第零回艺术展览 No.0 Festival: Be yourself,江南布衣艺术中心的在建工地 - Q:按照我的理解,“No.0 Festival”计划拥有一个与“创世纪(Genesis)”非常相似的结构,你选...
Kishio Suga 菅木志雄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shio_Suga - A noted member of the Mona Ha art movement in Japan, his work consists of strikingly reductionist conceptual...
Tadashi Kawamata 川俣正
- https://fr.wikipedia.org/wiki/Tadashi_Kawamata - Tadashi Kawamata was born in 1953 in Hokkaido, Japan. He lives and works in Paris and Tokyo. Since his...
Achim Mohné 阿钦•莫纳
http://www.achimmohne.de/content/rw25.html-2
Bangkok Project 曼谷计划
- Mike Hentz & Li Zhenhua 迈克•亨兹 X 李振华 - LZH: 我们或许应该把话题从中国的艺术市场转移到你的作品上,我们知道你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早期介入了中国的艺术环境,在德国的好几个城市。而我也非常感兴趣你的个人实践,所以,让我们聚焦于你和Karl Dudesek一起合作的“大石头项...
Gaspar Noé 贾斯伯•瑙伊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ter_the_Voi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spar_Noé - Gaspar Noé (born December 27, 1963) is an Argentine film director and s...
gugusdada 达达诞生
- Com&Com 小组 Gugusdada 达达诞生 2004-2007 - http://www.com-com.ch/de/archive/detail/62 http://www.gugusdada.net/ru/?p=193 - Gugusdada is an art project by th...
Invitation Letter 邀请信
- Invitation Letter 邀请信 Yan Lei & Hong Hao 颜磊与洪浩 1997 - 两位艺术家通过嘲讽当代艺术系统在中国的困境,以及国际艺术大型展览对中国之影响。伪造了一封来自卡塞尔文献展的邀请信,并发送到众多艺术家、批评家手中。两位艺术家还通过反写自己名字拼音的方式,伪造了签名。 ...
Matthew Barney and Gaspar Noé 马修·巴尼与加斯帕·诺
River of Fundament from Lauren Nikrooz on Vimeo. - In his latest opus, River of Fundament , a nontraditional opera and live performance as film, Barney...
Mono-ha 物派
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o-ha#Origin_of_the_Term_.E2.80.9CMono-ha.E2.80.9D_and_its_Members “物派”运动与日本现代艺术的危机 http://news.99ys.com/news/2008/0109/27_...
Nam June Paik 白南准
Nam June Paik 白南准 July 20, 1932 – January 29, 2006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m_June_Paik - https://www.paikstudios.com
On Kawara 河原温
On Kawara 河原温 December 24, 1932 – June 28, 2014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_Kawara - https://twitter.com/on_kawara 推特上持续工作的“我还活着”字样,在艺术家过世后,继续每天发送出信息。 ...
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
Paragraphs on Conceptual Art 中文 By Sol LeWitt ______PART OF WALL DRAWING #565, SOL LEWITT, 1988, INDIA INK The editor has written me that he is in favor of a...
The Algorithm Auction 算法拍卖
The Algorithm Auction - The Algorithm Auction is the world’s first auction celebrating the art of code. The auction includes rare memorabilia and software l...
尝试理解自己的工作
- 尝试理解自己的工作 - 访问者:刘畑 被访者:邱志杰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总体艺术工作室 关键词:空有,显隐,闲暇,灵感,创造力 L: 你在《总体艺术论》里写到,有一次读到佛经里的“有依空立”,非常激动,在屋子里走了一个晚上。 Q:对,有依空立,然后我编出一个“识空立有”。 L:当时是什么东...
TV Candle 电视蜡烛
Nam June Paik 白南准 - TV Candle 电视蜡烛 Mixed Media 综合媒介 51x60x44cm 1996 - An old style cathode-ray tube television set is eviscerated, a lit candle replacing th...
who am I beyond the way I look? 除了可见的外表,我还是什么?
GUY No.5 - Sissel Tolaas X Li Zhenhua 斯瑟•桃乐丝 X 李振华 - LZH...
Yoko Ono 小野洋子
- Yoko Ono (b. 1933 in Tokyo) migrated from Japan after World War II and settled in New York, where she studied philosophy and music Since the early 1960s she...
Yves Klein 伊夫•克莱因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ves_Klein - Le Saut dans le vide (Leap into the Void) Photomontage by Harry Shunk (German, 1924–2006) and Janos Kender (...
An Jing 安菁
- The current General Manager of Gingko Space (Beijing). 2010-2014 - Director of Sales at Star Gallery, Beijing. 2006 Graduated from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Jiang Wei 蒋伟
- Jiang Wei is the current Director and a partner of Gingko Space. He has a background in the financial securities sector and over 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the...
Marc Glöde 马克•格洛依德
- Marc Glöde is a film historian and critic who has curated various film series on the subject of film and art. He has authored several publications and has ...
Liu Tian 刘畑
- Liu Tian researches into topics relate to artistic creation, curating, writing and visual culture. Since 2006, he has curated exhibitions, including...
aaajiao 徐文恺
https://eventstructure.com - aaajiao (XU Wenkai) was born in 1984 in Xi'an, and later moved to Shanghai, where he continues to live and work. Aaajiao is one of...
Bruce Nauman 布鲁斯•瑙曼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uce_Nauman - Bruce Nauman born 1941 American sculptor noted also for his environments, films and videotapes. Born in Fort...
Catherine Biocca 卡特琳•比约卡
https://www.catherinebiocca.com Catherine Biocca 卡特琳•比约卡 - Catherine Biocca was born 1984 in Rome (Italy) where she studied political sciences. After her BA she...
Chen Ruobing 陈若冰
http://www.chenruobing.com - Chen Ruo Bing, born in China in 1970. 1998-1991 he studie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t the Zhejiang Academy of Fine Art (Now...
Chen Xiao 陈霄
- Born in Shanghai in 1984. Master of art,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 de Strasbourg, 2014. Artist travail “ In situ ”. Lives and works in Shan...
Christoph Girardet & Matthias Müller 克利斯朵夫•吉拉德与马提亚斯•穆勒
- Christoph Girardet was born in Langenhagen in 1966. He studied Fine Arts at the Braunschweig School of Art (Master’s degree in 1994). Since 1989, he has p...
David Blamey 大卫•布莱梅
- http://www.davidblamey.com - David Blamey is a London-based artist, proprietor of independent publishing imprint Open Editions and an occasional curator and...
Ehsan Ul Haq 伊山•尤哈克
- Born in 1983 in Lahore, Pakistan, Ul Haq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Amsterdam. Ul Haq works with sculptural forms that question their own inherent content,...
Fiona Banner 菲奥纳•巴纳
- http://www.fionabanner.com - Fiona Banner (b. 1966, Merseyside, England) Much of Fiona Banner’s work explores the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of written l...
FM3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M3 https://www.fm3buddhamachine.com fm3.com.cn - FM3 is the Beijing, China-based music duo of Christiaan Virant and Zhang...
He Xiangyu 何翔宇
- He Xiangyu, b.1986 in Dandong, Liaoning province, graduate from th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in 2008. 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ris Long & Cedar Zhou 龙星如与周姜杉
- I & C (Cedar and Iris) is an artist group based in Beijing.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ta and perception, and subjective narratives or...
Ju Anqi 雎安奇
- http://www.juanqi.com https://poetonabusinesstrip.com - JU Anqi (1975, China) was educated as a director at the Beijing Film Academy. He has directed several...
Karin Sander 卡琳•桑德
- http://www.karinsander.de - Karin Sander, 1957 born in Bensberg, Germany, lives and works in Berlin and Zurich. She studied Art an Art History at The Art...
Lisa Chang Lee 李昶
- Lisa Chang Lee was born in Beijing China in 1986. She started her artistic practice at the Fine Art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Liao Fei 廖斐
- Liao Fei, 1981 Born in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2006 Graduated fro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Art. He now lives and work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