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賴清德應學習蔣經國精神

蔣經國曾提出「我也是台灣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蔣經國曾提出「我也是台灣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強調先總統蔣介石與蔣經國的反共立場,論及許多藍營民眾不認同前總統馬英九倡議「九二共識」,提醒國民黨及社會走錯路的人應該好好反省。賴自認為站在歷史正確道路,藉選擇性肯定兩蔣來諷刺藍營兩岸路線,恐有待商榷。

賴清德批判國民黨「親中」,不符國家利益,甚至可能無限上綱標籤化藍營「親中賣台」,此並不利於台灣命運共同體建構。戒嚴時期國民黨曾批判主張共產主義及台獨者是中共同路人;歷史循環,現則是民進黨標籤化藍白政黨及人士為中共代理人、在地協力者。

這些做法皆非公民社會所應有,政黨互動一旦陷入「受害者」變成「加害者」,不利於台灣民主化轉型與鞏固。國民黨視「中共」非「中國」,「反共」但不「反中」,「和中」但不「親共」。賴既宣稱「抗中保台」又稱「和平保台」,既倡議「親中愛台」又批判「親中賣台」,甚至無限擴大論述霸權,標籤化主張「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就是與大陸當局隔海唱和、受統戰影響及認知作戰之在地協力者。

賴雖宣稱兩蔣堅持反共,但兩蔣也堅持「一中原則」、「中國代表權」、「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李登輝執政初期也倡議「一中是中華民國」,兩蔣與李皆公開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蔣經國最後也提出「我也是台灣人」。李登輝雖曾提出「台灣人的悲哀」,但也提出「兩岸中國人」。馬英九也宣稱是「中國人」。中華民國政府曾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說總統及國民皆為「中國人」殆無疑義。

賴提及蔣經國最早講「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李登輝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倡「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到蔡英文則提「中華民國台灣」。陳、蔡僅稱自己是台灣人、兩岸華人,若賴神願意學習小蔣精神,宣稱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反共而不反中,如果當選,就可能成為「台灣的尼克森」,成為首位能夠與大陸對話的民進黨籍總統。

從建構主義角度檢視,當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具有雙重認同時,台灣主體意識才不會與中華民族主義對衝。國民黨的兩岸定位是「一國、兩區、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亦即「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民進黨定位為「兩岸互不隸屬」。兩岸互爭「中國代表權」時代雖已消逝,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應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政大選研中心民調,純粹的中國認同在二○一五至二二年期間約在二點六%至三點七%,最高與最低比率約差距一%。若將雙重認同中的中國認同與純粹中國認同相加,二○二一至二二年之中國認同達卅四點五%及卅五點六%;尤其是二○一八年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下降至五十四點五%,雙重認同增加至卅八點二%,將近四成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這絕非民進黨所言「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認同不等於台獨支持度,根據政大選研中心民調,台灣認同雖曾增高至六十七%,但政黨偏好方面,民進黨獲卅六點八%,偏向支持台灣獨立為廿七點五%。台灣認同並非是民進黨或獨派政黨的獨享壟斷資產,更多的是希望兩岸和平的務實主義,而不應是「反中」的社會基礎。

中華民國台灣 台灣人 民進黨

延伸閱讀

身為台灣領導人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

重提蔣經國拉住深藍 侯友宜:明年選學習經國精神的人

李登輝哪國人? 李德維:日本人、中國人、台灣人都可

李登輝被日出版社歸類中國歷史人物 李安妮表遺憾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結構羈絆非新總統違憲藉口

在新的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被選出來之際,許多有關台海兩岸及周邊關係的可能變化已被多方分析。這些不只是對他相關執政團隊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