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實質薪資下滑!學者:物價吃掉薪水 2大開銷加深貧窮感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19)日公布2023年每人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496元,實質總薪資為5萬8545元,剔除物價因素後雙雙負成長,其中實質總薪資不僅為7年來首度衰退,減幅1.04%更創11年來最大。學者對此分析,去年通膨率較高,把名目薪資吃掉,加上外食、租屋費用增幅高,讓受薪階級貧窮感尤其深刻。

延伸閱讀:2023各行業薪資排行出爐 「海運業」領最多狠甩金融業

通膨吃掉薪水,加上外食、租屋費用增幅高,讓受薪階級貧窮感尤其深刻。示意圖/Getty Images
通膨吃掉薪水,加上外食、租屋費用增幅高,讓受薪階級貧窮感尤其深刻。示意圖/Getty Images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去年實質總薪資下滑,主因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5%,增幅較大,加上物價確實在漲,吃掉名目薪資。不過他認為,真正導致民眾 「體感貧窮」,主要是日常開銷較大的外食費用及租屋成本。

辛炳隆表示,由於CPI涵蓋項目多,年增2.5%並不算太高,雖然物價確實抵銷名目薪資,但外食、租屋費用增幅都遠超過整體CPI平均,也讓民眾對於貧窮的感受更為深刻。

延伸閱讀:通膨吃掉薪水! 去年實質薪資11年來跌最多

至於主計總處評估,今年元月在基本工資和軍公教調薪帶動下,整體薪資應該會是穩定成長的表現,但剔除物價因素後,是不是能夠正成長,還需要持續觀察。辛炳隆則分析,近年國內缺工,內需服務業都在調薪,但製造業表現反而沒這麼好,直到現在還有放無薪假情形,不確定因素下,今年元月名目薪資也許會增加,但製造業可能拉低平均,實質總薪資是否轉正,主要依據還是CPI增幅。

不過,辛炳隆也表示,雖然有行業性差距,平均總薪資會有誤差,但造成通膨的因素,包括俄烏戰爭、疫情等持續去化,通膨壓力有望舒緩,CPI應該會回歸常態2%以下,若名目薪資增幅上升,實質總薪資也有機會轉為正成長。(審核:葉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