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你.看到它們了嗎?」- 2020《台北當代》佳作搜秘!(五) 石田徹也 Tetsuya Ishida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0年03月03日03:53 • 發布於 2020年02月25日16:00 • 詔藝

今年(2020)台北《超級藝博週》中的指標性藝博會《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於一月16至19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延續上一屆被稱為「香港巴塞爾減量版」的口碑,本屆共有來自世界各地99 家畫廊參與,吸引眾多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及收藏家前來參觀,根據主辦單位會後新聞稿,本屆參觀人數超越去年,估計逾四萬人次,熱鬧非凡。

本系列接續甫結束不久《2019台北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19)所推出的《「你.看到它們了嗎?」─ 2019 ART TAIPEI漏網搜秘》系列模式,陸續介紹幾位在本次《台北當代》中,值得關注的藝術家:

五、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

石田徹也(1973 -2005)出生於日本靜岡縣燒津市,一個位於日本東海岸重要的以漁業和水產加工著名的小城市。他的家境不錯,父親是地方議員,母親是位家庭主婦。據說他從小就比較安靜,也不擅於人打交道,但始終帶有強烈的正義感,對於恃強凌弱的行為常予以譴責表達不滿。靜岡縣立燒津中央高中畢業後,他前往日本最著名的三大美術學校之一的武藏野美術大學(Musashino Art University)主修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直至1996年畢業。離開學校後,他曾短暫和朋友合夥經營設計公司,但很快地他就離開成為一位專職的藝術家。他所成長的年代,正是日本從世界經濟超級強權一夕崩跌至「失落的二十年」的時期,因此在那樣的社會氛圍下,他的人生旅途也因此深受這樣環境下的影響。他曾在訪談中表示,年少時期他的父母親期待他成為一位具扎實學術基礎的學者或化學家,從而強烈反對他追求藝術之路,甚至因此在他的學期間拒絕提供生活費。由於他的作品風格和所挖掘的議題獨特,累積了些追隨者,但總體而言,並不能算是一位在商業上成功的藝術家,因為不太想靠家中接濟,因此經濟上一直相當困頓,只能靠打零工維持基本生活。

石田徹也作品。圖: 詔藝 攝。

2005年5月23日清晨6時左右,石田徹也在東京小田急線上町田市的一個平交道口不慎遭電車撞到(踏切の遮断機に気づかずに入り、電車にひかれて)去世,享僅31歲。(註:畫家死亡的原因眾說紛紜,網上許多文章引述或臆測他係自殺身亡。本文經考證,採石田徹也在日本的主要代理畫廊Gallery Q官網上之資料。該資料所引用者為世界頂級畫廊高古軒,於2014年為石田徹也出版畫冊評論時,委託日本重要知名策展人上田雄三(Yuzo Ueda)所撰文之內容)。石田徹也去世後不久,2006年起陸續被在全世界新聞媒體中具備高度公信力的日本廣播協會(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日本放送協会/にっぽんほうそうきょうかい,即NHK)所製作的藝文節目,「新星期日美術館」(新日曜美術館)多次介紹後,開始受到更全面的關注,並獲得很大的迴響和很高的藝術評價。

石田徹也作品。圖: 詔藝 攝。

據多方文獻指稱,石田有個很獨特的習慣,就是時時將一張百元美鈔放在他的口袋中,目的在提醒自己想去美國進修和發展的夢想。另據畫家代理畫廊的資訊,前述策展人上田雄三表示,在畫家去世前幾年,他曾去石田徹也的公寓拜訪過這位畫家。畫家拿出了顯示存了近100萬日元的銀行存摺給上田先生看,那是石田靠一份兼職工作所存下的積蓄,他問上田先生,是否能以100萬日元在紐約的畫廊舉辦個展。上田先生回答他說他在紐約沒有畫廊可以借給石田使用,但如果石田的預算是100萬日元,石田在紐約能過的生活將會非常拮据,並提醒他得多準備一些作品,並將英文學好。石田去世之後,上田先生從石田家人那邊取得了石田的日記,發現石田自從諮詢上田先生之後,畫家開始在電視購物上購買英語會話教材來自學英語。「我知道他口袋裡剩下的那100美元鈔票,正是他帶著準備隨時可以去紐約圓夢的東西。」(ldquo彼のポケットに残されていた100ドル紙幣はいつでもニューヨークに行けるよう用意された彼の夢のキップだったことを知った。rdquo)上田先生最後如此說道。

石田徹也作品。圖: 詔藝 攝。@P

創作風格與特色

石田徹也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該校出了許多非常有特色的日本當代藝術家,如加藤 泉(Izumi Kato)、安田 悠(Yu Yasuda)、小西 紀行(Toshiyuki Konishi),以及著名華人藝術家傅抱石、林之助和洪瑞麟等。畢業於武藏野大學的藝術家中各有所長,不少在繪畫的基礎功夫上有很高的天分,也有在想像力方面的原創和獨創性上傲視群雄,而石田徹也正屬於後者。他作品的內容,大多以與汽車、電車、起居室、辦公室、浴廁洗手間等,和日常生活物件相融合、「人+物」一體化的超現實意象為主。他或許想藉由這些帶有容易理解的暗喻表現手法,挖苦自己,同時諷刺現代社會中潛藏於日常生活的焦慮與不安。

加藤 泉,《無題》(Untitled),油彩畫布,2008。copy加藤泉Izumi Kato Image Courtesy Christiersquos

石田的作品場景非常直覺地反映了日本本地社會景觀與民情的特色,狹小空間中不知如何自處的小人物、被利用拋棄的物件、在高度工業化社會中低階白領階級的等待與無助、人們日復一日地和庸碌生活方式之間的鬥爭、對死亡的焦慮、人們在職場上所面對的種種殘酷和令人匪夷所思的遭遇和困境、一成不變枯燥卻也難以改變的生活方式等等。當然,如果稍微有心的觀者也一定會發現,幾乎他所有畫作中的青年面容幾乎都相同。雖然畫家本人曾予以否認,許多人依舊認為那位青年的面容正作者的自畫像。

石田徹也作品。圖: 詔藝 攝。

石田作品在市場上普遍被歸類為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但若細心咀嚼他整系列和過去我們傳統所常見的超現實作品,他的作品帶有很強的現實主義色彩。在他細膩的構思下,最終確實產生出許多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架空的畫面,但畫面中所有的場景和物件,都是我們在日本社會和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真實狀況。石田在藝術創作中化身為一位探索社會文化的心理學家,所有創作皆直指生活在東方社會中時常遭遇到的種種制約及壓力。只要對於日本社會有接觸的觀者,都必定能感同身受,因此在觀看時會特別有感。

《台北當代》中,畫廊以還原畫家工作室的方式,重現石田徹也創作時的狀態。圖: 詔藝 攝 @P

藝術市場

在石田徹也逝世之後,他所獨創的社會(超)現實主義風格作品,經過公立單位、畫廊和藝術界人士的推介,廣受矚目,且深受新世代各藝術領域的創作者和粉絲們所推崇。據畫廊和其他可得的資料交叉比對,由於他生前僅參與過為數極少的展覽,包括三場個展,和約略十場左右的聯展,據資料顯示,畫家早期參展的銷售狀況也不理想,但在短短的創作生涯中,所繪製的所有作品達兩百件餘件,手稿圖檔據稱有上萬件。

石田徹也,《無題》(Untitled),油彩畫布,1998。copy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 Image Courtesy Christiersquos

2006年11月起,在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中,2001年作品《無題》,以遠超過預估價6萬至8萬港幣,最終以78萬港幣(約當時新台幣320萬元)售出,開啟了他作品力量在藝術市場上爆發的第一槍。受到市場開始關注之後,2008年的作品《自己的決定》,在二級市場上成交金額達到近548萬港元(約當時新台幣2,200萬元)。自此石田的畫作在市場上流通的極少,2013年高古軒畫廊在香港展館為他舉辦了一次個展,更讓這位畫家在超現實主義已經式微的當代藝術中,重新樹立起另一個全新創作脈絡上的里程碑。在之後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中,他的作品報價已從700萬港元(新台幣2,700萬元)起跳。

石田徹也,《自己的決定》(Decided by Myself),油彩木板,1999。copy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 Image Courtesy Christiersquos

當今世界各地的人們對未來都充滿了不確定感,有些人無視這些氛圍繼續做自己的事,也有很多人以埋怨他人試圖消除自己的猶疑和不安,更多是萎靡的心理狀態,造成社會中憂鬱失望的氣氛持續瀰漫。石田徹也將他的天分轉化為一幅幅觸動人類心理深層的作品,每件作品上所呈現出來的疑惑,卻再再強化了這位畫家在全球當代美術史上的永恆地位。這時候換個方向思考,或許無助、哀傷、失望和不知所措,都將成為每個人希望的另一扇窗。

或許石田徹也現正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中,站在他心中預計深造藝術的聖地,看見他以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動著我們這個世代裡的種種靈魂,再伸手摸摸口袋中裝著的那張百元美金紙鈔,露出一位執著畫家打從心底釋懷的微笑。

石田徹也,《無題》(Untitled),壓克力、油彩在木板上,2004。copy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 Image Courtesy Christiersquos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