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永盛帆布行

跟永盛帆布行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永盛帆布行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永盛帆布行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永盛帆布行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永盛帆布行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永盛帆布行前身是由第一代黃皆德於1932年(有一說是1920年,確切年代已不可考)創立的「來福帆布行」,黃皆德日治時期擔任警察,同時開設一家專門製作帆布包的店,由於子女都無意接手,後由員工曾少洲頂下店鋪,第三代曾森永則於1979年(民國68年)正式接手經營,並將店鋪更名為「永盛帆布行」。
日治時期的帆布,主要是作為工人的工具袋,隨著時代演進,因為帆布材質耐用,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只帆布袋裝盛物品,國小到高中的學校書包更清一色以帆布製造而成。
惟隨著塑膠製品於1970年代興起,塑膠袋取而代之,帆布生意備受衝擊,再加上日後產業西進中國,國內許多工廠陸續熄燈、收攤,少了上游供應鏈,生意日益萎縮,店家一度轉型製作室外遮陽棚等帆布生意。
直到環保意識抬頭,近10年來,很多人又回過頭來買堅固耐用的帆布包。以帆布包生意起家,經歷時代浪潮起落,永盛帆布行又回到最初起點,見證時代的變化。
永盛帆布行的門面始終維持多名員工在現場製作帆布包的景象,店舖立面也可見「來福」字樣,更名為永盛後設有招牌,老字號招牌歷經風吹雨打,早已褪色,但毫不醒目的招牌,反而成為吸引旅人們專程前來尋訪的標的,即使手工訂製帆布包必須等上好幾個月才能拿到,依舊受到許多人青睞。
2002年,國際大導演李安甫以《臥虎藏龍》為臺灣奪下首座奧斯卡獎,衣錦還鄉時,他返回臺南老家還特別到永盛帆布行買了一個他高中時期揹的綠書包送給兒子。到永盛買帆布包,不只因為這是他的青春歲月求學回憶,也蘊含對家鄉成長的美好記憶,曾森永也將當時李安親手簽名的書包高掛展示櫃至今,是遊客必拍的「景點」。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永盛帆布行 / 撰寫者:曹婷婷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9856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2號
可容納人數
20-30人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992356
所在地-經度
120.203743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全年無休
電話
06-227-5125
現況
正常營業,目前由第三代曾森永經營
資料來源
2013曹婷婷《老店,老滋味:80家臺南老店鋪的傳家故事》,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時間分期
1932年
交通方式
機車、自行開車、公車
撰寫者
曹婷婷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