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巡滬

跟巡滬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巡滬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早期先民集體利用石塊玄武岩在潮間帶堆疊一座座石滬集魚,漲潮魚兒四處覓食,退潮來不及跑就困在石滬內。早年一天在石滬魚獲驚人是許多漁人垂涎的「金雞母」,但石滬是有股東的,所以每到退潮巡滬是由滬主優先抓魚,股東抽籤每天輪流由某某股東巡滬。石滬一般都迎潮流方向而建,最深處建有滬房成心型狀,滬尾成彎鉤型指向滬房,魚兒想逃卻又慣性回滬內,小石滬卻藏著大學問。風浪大、潮差大集魚效果好,所以冬天巡滬優於夏天,在不能出海的冬季裡提供另一個機會。全世界石滬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澎湖,全澎湖有六百多座石滬,其中又以吉貝一百零二座最多。(王有森)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巡滬 / 撰寫者:王有森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31766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王有森
創作者
王有森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8/01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