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喜鵬:台灣民宿早已是永續先行者,建立法規、擴大打擊面,為永續旅遊注入力量

台灣民宿協會秘書長曾喜鵬認為不應將永續旅遊窄化成環境議題,只談一次性備品、低碳、環保,以致於大家能做的很有限。如果從社會、文化、經濟面去思考,就有很多可以實踐、著力的地方。此外,政府應積極建立法規制度,讓永續內化為全民的價值認同,形成適合台灣在地的永續旅遊論述。

曾喜鵬:台灣民宿早已是永續先行者,建立法規、擴大打擊面,為永續旅遊注入力量

一九八〇年代算是台灣民宿起源階段,大約一九九〇年後開始蓬勃發展。民宿的緣起即是與地方相依相伴,人們在地方蓋自己想住的住宅,分享給旅人自己喜歡的生活,因此準備的早餐不像飯店旅館的制式餐點,而是提供在地特色食材料理,有的民宿主人還會帶導覽或是採果體驗,讓旅人有吃又有拿,親切人情就是最好的口碑行銷。

接著一九八九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一鄉鎮一特色」計劃,一九九四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前總統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期間亦訴求「新故鄉」的概念,本土化意識漸漸地讓大家關注起自己的家鄉,也帶動民宿業近二十年的蓬勃發展。

當民宿與旅館日漸形成競爭關係,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在暨大辦理的產業對話活動中提出,旅館與民宿間應該相互學習。觀察民宿到底哪裡受旅人歡迎,這也影響了旅館業者朝民宿化經營。像是飯店的藝術品、掛畫不再只是擺好看而已,大廳可以成為在地藝術家的展覽空間,早餐自助吧結合在地小農與當季食材的用心,又或者開發周邊景點、規劃旅行體驗,讓飯店旅館成為探索地方文化的入口。

廣告

各有在地特色的民宿餐食。(攝影:王士豪)

對業者來說,「與地方結合」很容易上手,若只想「獨善其身」,就還不具備發展永續旅宿的經營要件。只是我們習慣將永續旅遊窄化成環境議題,只談一次性備品、低碳、環保,以致於大家能做的很有限。如果從社會、文化、經濟面去思考,就有很多可以實踐、著力的地方,甚至不少業者早就已經在做。

擴大打擊面 增加成就感

目前推動永續旅行、永續旅宿,太快把節能減碳放到前面談,這些都需要投資成本,要認證、要變動硬體建設,而且不提供備品會引起客人抱怨,旅宿業者才開始便覺得困難重重,就容易放棄或停滯不前。

推動永續旅遊應該要有一套循序漸進的作法,不可能一次到位,現在國內缺乏官方的論述與定義,只能各自表述。(延伸閱讀:永續旅遊是什麼?GSTC認證與SDGs有什麼關聯?定義、案例、行動一次掌握

目前亟需理出符合台灣現況的規範準則,告訴業者完整的永續旅遊包含哪些層面,並建立正確觀念。我認為學術界、公協會可以先研擬簡單的「自我檢核表」,提供誘因動機,讓業者評估自己目前的起點在哪裡,依循這個標準,自發性地擬訂改善目標,如採購多少社區食材?如何參與社區活動?如何將地方文化或產業相關元素置入住宿體驗中?將可行的項目條列出來,每年檢視執行成果,才會知道自己有哪些進展。

廣告

最重要的是,要讓業者確切知道:他在做的正是永續旅遊,正向加乘成就感與榮譽感,才能讓他們願意持續投入。

法規建立之必要

根據我的觀察,台灣人的民族性格受到儒家文化薰陶,「中庸之道」影響甚深:要公平、不能獨厚偏袒,要合情合理,太強勢、太弱勢都不行。

在這樣的前提下,建立法規制度有其必要性,做出明確規範,未遵守則開罰,環境改善了,大家有目共睹,推動上會更事半功倍。反之,若只是獎勵補貼,難有全面成效,事情往往不了了之。慢慢讓永續內化為全民的價值認同,抱怨自然就不存在,像是過去推動垃圾不落地的政策即是一例。

環保署已公告,擬於今年起規定國內旅宿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我樂觀其成。過去飯店民宿有些提供備品,有些則無,消費者反而無所適從,法規上路後,民眾就清楚知道要自備,慢慢養成習慣。那麼旅宿端會增加服務成本嗎?其實在旅客入住時多一個提醒環節,現場提供購買服務,便有機會解決問題。

就在金崙海灘附近的打個蛋民宿,房間內有廢棄篷布再利用的海廢包。

廣告

永續的價值論

做永續到底有什麼重要性?價值在哪裡?

過去常聽業者上台分享自家民宿是使用在地食材,會帶客人去走讀農村,我忍不住反問:「不然要用哪裡的食材?你想呈現的價值是什麼?是對家鄉的光榮感還是其他?」

不能只知道「What」做了什麼,而忽略了「Why」為什麼要這樣做。也許是從環境角度切入,或者看到地方發展的問題,當你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戰、知道做這件事的價值在哪裡,所付諸的行動將更有想法、且更具影響力。(延伸閱讀:宜蘭蘇澳「好糧食堂」無菜單料理展現南澳風土,用吃拉近與產地的距離

南投魚池的低碳民宿「散步的雲」。 

當台灣建立起一套對永續旅遊的論述,需要由公部門跨域整合,有人建立制度,有人賦權,有人推廣宣傳,分工合作有效朝目標邁進。接下來Sustainable lifestyle能否成為主流的價值主張,推動人類未來的美好生活,現在是關鍵。

專家觀點

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副教授 曾喜鵬

圖片提供:曾喜鵬

現任台灣民宿協會秘書長、台灣好客民宿協會顧問。致力提升鄉村旅遊品質,曾打造「3S民宿認證」、「好食民宿」、「桃米野餐」等多項體驗產品。台灣民宿研究、旅遊地品牌規劃管理等,為其專長領域。近期因應鄉村振興與地方創生,正積極打造民宿經營人才培訓與創新創業育成基地。

廣告

*採訪:李佩書、張惠萱,整理:林君翰,摘錄自微笑台灣2023春季號《心靈外宿中》

責任編輯:蔣帆威
核稿編輯:林君翰 

微笑季刊:2023春季號《心靈外宿中》

台灣就像是一座民宿博物館,展示著風格迥異、尺度拉闊、因地而生的旅宿可能。
找一個安頓身心的落腳處,可能你喜歡森林裡的小屋,面對大海的平房,藏在傳統市場的老宅,
跟著民宿主人尋訪百年伐木村的遺址,在夜裡提燈找樹蛙。
晨起享用當季物產料理的現做早餐,然後好整以暇地在草地上做瑜伽,騎鐵馬四處兜逛,
或是聊聊每間民宿背後的人生故事,拜訪只有民宿主人帶路才能認識的奇人異事。

小小旅宿,能做的也許不多,但它是旅人認識這個城鎮的重要入口,
從文化、經濟和環境方方面面給予實質的支持,
真正的永續是讓地方日復一日的美麗,而凝聚每一份微薄的付出,終會成為強大力量。 

療癒時刻,心靈出走外宿中。

收藏:天下網路書店博客來書店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