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的時候,該怎麼看到希望

我要給大家一個警語,就是我們今天談的話題跟死亡有關係。若你現在的狀態是比較脆弱的,或是對於這個主題是比較敏感的,要請你先忽略吧!

好的,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主題就是,如果當我們對生命感到絕望的時候,要怎麼辦?之所以會想要討論這件事情,是因為最近很短的時間內,有兩位有點年紀的中老年人,疑似都因為生病的緣故,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其中一位是淡江大學的前校長,在選擇跳樓的前幾天,還接受媒體的採訪。當時,似乎還沒有察覺甚麼異樣。但是,遺書上似乎表明了自己「因腦部病變,智能已失,無法進行教學與研究」。另外一位則是雕刻大師朱銘,雖然生病很久了,但不知道因為什麼樣的原因,疑似輕生了。

雖然久病厭世看起來很合理,但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有一個北愛爾蘭的普查研究,追蹤了一百多萬人成年人的健康狀態,以及在四年內的死亡紀錄。結果發現,生病的狀況雖然可以拿來預測自殺的比例,有越多生理上的不適狀況,自殺的比例是越高的。但是,如果若把生活自主性的因素考慮進去,這樣的關係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說,之所以我們會覺得生病的人,會有比較高的自殺傾向,生病並不是真正的主因,主因是因為生病造成他們生活的自主性下降,活動受到了限制,這個才是導致自殺率上升的原因。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報告中,越年輕的族群,兩者的關係是越強的。但是60歲以上的族群,自殺率不論和自主性或是生病的狀況都沒有關係。

不過,另一個研究的結果,則有不同的發現。在英國一項涵蓋九成民眾的資料發現,罹患嚴重疾病 (比方說高致死率的癌症、退化性神經疾病等)之後的一年,是自殺率提升最高的時候。而在這個調查中,罹患這些嚴重疾病的人,平均年齡是65歲左右,所以也不清楚究竟影響的原因是罹患重病,或是年紀大了,所以有比較高的自殺比例。

但不管如何,兩個研究都發現了生病是會提升某些族群自殺的比例,顯示當然生病的時候,不能只專注在生理上的治療,也要考慮心理層面的治療。

為什麼會厭世?

雖然不少人時不時會把「好厭世」這樣的字眼掛在嘴邊,但是真正厭世到採取行動的人,恐怕比例上還是沒有那麼高的。所以要想像為什麼會厭世,似乎有點不容易。那我想請大家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就是我們可以想想,你對生活有甚麼樣的期盼,是什麼樣的事情,讓你對於未來是有所期待的。

對現在的我來說,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我在乎的親朋好友,特別是最親近的家人。年輕的我,曾經有一個想法,覺得大概活到六十歲就差不多了,趁自己還好手好腳的時候,就可以了。不過,在結婚有小孩之後,這樣的想法有一些轉變。聽起來有點老掉牙,但我會希望自己可以陪家人久一點,讓他們不要因為我的離開,而感到傷心。太太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即便岳父已經往生二十年了,想到她的父親,眼淚還是很容易忍不住滴下來。我家的老二,在這方面應該有承襲了媽媽的重感情,所以有次忘了看甚麼電影,因為劇中的爸爸離開了,他就一直哭。每次寫卡片給我,或是自己生日許願的時候,總是會有希望爸爸長命百歲之類的願望。

第二個因素,應該跟我想完成的事情有關係吧!雖然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像可以可無。但是,我要提醒自己,也要提醒你,千萬不要有這種愚蠢無知的想法。只要你是好好做事情,那麼你做的事情,絕對都是有其重要性的。我們之所以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像不是那麼重要,有幾個可能的原因。比方說,有可能因為我們做的事情,只是整個程序當中的一個小環節,我很沒辦法直接看到自己的付出,和最終成果的緊密關聯性,所以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甚麼重要性。另外,就是我們很容易把別人的付出當作是理所當然的,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突然驚覺,原來那個人看似微不足道的付出,其實是很重要的。不論你想完成的事情是工作上的,或是自己在生活中想要完成的,特別是生活中想要完成的,應該都會特別讓你有要活下去的動力。

第三個因素,和第二個有點接近,就是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就會珍惜這樣的感受。覺得生命有意義這件事情,在一些老年研究上已經被證實,是影響老年人壽命的一個要素。此外,生命有意義也會人的幸褔感是有所提升的。

所以,反過來想,如果一個人的生命中沒有甚麼重要他人,覺得自己不重要,覺得生命沒有意義,就很容易會有厭世的感受,會覺得自己很像沒有活下去的必要。不少老年喪偶的人,就很容易陷入這樣的情緒中,特別是喪偶的老男人,適應的能力更是不好。因為一些孤僻的老男人,可能生活的重心就是自己的老婆,生活上也是靠老婆來照料的。一旦這個人離開了,頓時會不知道怎麼過生活,孤單感也會大大的提升。

對於久病的人來說,除了剛剛提到的這三個原因之外,覺得自己只會持續退化、不可能會好了,也是一個會人喪氣的原因。在電影《我想念我自己》當中,女主角提到了,她寧願自己得到的是癌症,而不是阿茲海默氏症,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因為目前阿茲海默氏症還沒有藥可以醫。不過阿茲海默氏症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雖然無藥可醫,但是到了比較嚴重的時候,當事人基本上自己也不會特別有感覺,也就是說應該不會有甚麼喪志的可能性。

那可以怎麼樣從厭世感走出來呢?

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有起心動念,想要做出改變。對一些人來說,不做出改變,其實是比較舒適的,即便在旁人的眼中,會覺得他們日子過得很慘。如果你沒有打算走出來,那別人給你甚麼樣的建議也沒有用。

之前我看過一本書《彈性心態》,這本書是探討經歷創傷的人,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從創傷中復原,而有些人又不行。作者認為這和心理韌性是有關係的,作者認為若一個人心態是用有彈性的,心理韌性就會是越好的。他提到了三個信念:保持樂觀、相信自己應付得來、不畏挑戰。我覺得這三個信念都是蠻好的,不過我覺得對於已經厭世的人來說,要做到可能是有點困難的。比方說,你怎麼可能叫一個很絕望、喪志的人,你要樂觀一點,這樣日子才可以繼續過下去喔!

從個人的層面,我覺得我們可以練習接受「萬事皆相對」這樣的道理。人很奇怪,對一件事情的觀感,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比方說,本來很高興自己中了一萬元的刮刮樂,但是當聽到別人中了兩百萬的時候,就突然會覺得不是那麼高興。

所以,你或許可以看看一些人更被慘的際遇,可能就不會感到那麼絕望。不過,我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去找那些比我們悲慘的人,來襯托出自己其實沒有那麼慘。但是,你真的可以提醒自己,你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慘。一個人到底慘不慘,真的跟客觀的事實是沒有關聯性的。

我自己在有點絕望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我更慘的時候,會怎麼樣,突然就會覺得自己很像沒有那麼慘。兩年前的十一月,我真的有一點慘,因為我腳扭傷,有一兩周的時間,腳都很痛。另外,在過程中,我才用了一年多一個月手機,突然就死機。隔沒幾天,連手錶也掛點了。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倒楣了,不過我就會想,還好我現在不是住在沒有電梯的地方,不然上下樓梯,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過,也有一些人很難跳脫這樣的思考模式,還是會覺得自己很慘。如果你有這樣的狀況,那麼你就很需要別人的協助,才有可能稍微跳脫這樣的狀況。你該毫不猶豫的求救,不論是對自己比較親近的朋友,或是現在有很多的管道都是可以找到協助的。

倘若你透過相對法,發現自己沒有原先以為的那麼慘,那麼我接著會建議你,可以做一些有所累積的事情,最好是那種做了之後,就必定會看到成果的。比方說曼陀羅著色,或是有種照數字塗滿顏色,就會畫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樣的東西。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建立自信,知道自己只要有所付出,也是會有所獲得的,而不至於會覺得萬念俱灰。

在你比較有自信之後,我建議你可以針對自己比較擅長的部份,好好發揮,讓自己看到一些希望。若你擔心這還是有一點風險存在,那我建議你可以先從當志工做起,讓自己感受到自己對這個社會還是有所貢獻的,也會讓你看到生活中的一些希望。但你要記得,不要太貪心,期盼自己能夠有神速的改變。有時候期待越高,也比較容易會失望。

若你不是當事人,你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發現,自己周邊有朋友的狀況不好,你可以做一些小事情,來讓他覺得自己還是有被別人關注的。比方說,可以請他喝個飲料,或是送個笑臉的便利貼給他之類的。總之,不要過度刻意,否則反而會有反效果。

不過,有的時候,我們是不容易察覺周遭有人狀況是不好的,特別當這個人跟你不是特別熟的時候。若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你也不要覺得很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如果自己多做一點什麼,或許這樣憾事就不會發生了。我們沒有辦法扭轉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經驗來提醒自己,或許以後可以怎麼樣… 只要能夠做到這樣,你就該放過自己了。


留言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