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貓奴心理師 / 圖:電影<魔法公主>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某些電影大致有一個主軸:人類與大自然/動物的戰爭,人類通常意圖以武力或科技的優勢破壞大自然換取自身的利益,但最後大自然/動物是會反撲的,而主角通常就是那個在利欲薰心的人類與被仇恨或恐懼所控制而發狂的動物之間的協調者。

11073519_953930517963903_4736161791702397940_o.jpg

若用心理學的觀點,宮崎駿動畫中,動物的獸性或負向情緒可以類比為我們內在的恐懼/憤怒/創傷/痛苦/仇恨;而自以為是強者的人類,就象徵著我們的超我(superego),以為用理智化、打壓或攻擊的方式,就可以催毀那些討厭的黑暗能量,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內在的死之本能更徹底地反撲,最後兩敗俱傷。

而具有清明頭腦的主角,則隱喻著我們的自我(ego),自我必須擔任在本我(id)與超我中間協調的角色;若放在心理治療的場域,主角則有如治療者的角色,負責同理疏導動物(本我)的情緒與傷口,同時也與人類(超我)作溝通。

而,在宮崎駿1997年的作品<魔法公主>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野豬頭頭因森林被破壞的仇恨而變成發狂的魔崇神,身驅長出許多暗紅色像蛆一樣的軟體動物,而原本一直嘗試安撫野豬的那位公主,就被那一堆可怕的軟體動物纏繞吞沒而動彈不得。

這個令人頭皮發麻的意象,讓我突然可以領會某次上課時,講師談到她幫邊緣型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 個案做治療時的感受:在分析的過程,她心中常常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覺,而那種感覺正是她在無意識中形成的投射性認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我想這應該與電影中,魔法公主被魔崇神身上那堆象徵憎恨的軟體動物纏繞著的不舒服有異曲同工之妙:心理師被個案內在的憤怒怨恨痛苦所糾纏捆綁,難以呼吸。

這樣的經驗,在一對一的心理治療中,應該感受特別深刻,畢竟是在小小的空間裡,只有你與個案兩個人,因此那種情緒張力會顯得特別強烈。

循著這樣的思考脈絡,不得不說,心理治療真的是個艱鉅而挑戰人性的任務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yhea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