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蒙塵卻浪漫:古巴首都哈瓦那

這個美國文豪海明威生活了20多年、寫出〈老人與海〉的城市哈瓦那,有什麼樣的故事? 這個美國文豪海明威生活了20多年、寫出〈老人與海〉的城市哈瓦那,有什麼樣的故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提到古巴首都哈瓦那的關鍵字,很多人應該會想到雪茄、音樂、古董車,或者再加個Mojito。這樣的印象,絕大部分是來自於1999年上映後大受歡迎、描述當地俱樂部與爵士樂手的《樂士浮生錄》。人們在爵士樂的薰陶下,也賦予哈瓦那浪漫色彩。這個美國文豪海明威生活了20多年、寫出〈老人與海〉的城市,有什麼樣的故事?

西班牙帝國自豪的西印度堡壘

古巴是在加勒比海上,有著4,000多個島嶼的群島國家。在超大的北美洲與南美洲大陸之間,有一條如繫帶般細細長長的中美洲區域,位在這條繫帶上的國家是墨西哥,而墨西哥的東邊海洋上,就是古巴群島的所在地。古巴的國土地形東西長、南北窄,首都哈瓦那則位於西北角的位置。

15世紀之前,這裡是以泰諾族為主的原住民所生活的區域。古巴的國家名稱,也是來自古老的泰諾族語,代表「肥沃土地」的意思。原住民在此地過著農耕與狩獵的生活,但1492年哥倫布踏上了這片肥沃土地,也徹底扭轉了古巴的命運。哥倫布的到來為西班牙打開殖民美洲的道路,很快的,西班牙勢力也在整個美洲擁有了半壁江山,包含古巴在內。

哈瓦那的發展起點,就是從西班牙殖民開始。1511年,古巴成為西屬美洲殖民地的一部份。最初西班牙人在南部地區建設港口,但此地荒涼又多疾病,於是他們果決放棄,1519年改在哈瓦那建城,看中的是這裡位於海灣的地理優勢,還能建造適合停靠大型船隻的深水港口。而且在串連美洲到歐洲的長途航線上,這裡最適合做為船隻中繼補給站的據點。開港建城之後,哈瓦那也不負眾望的飛速成長。日漸重要的影響力,可以從總督府由原本的古巴聖地牙哥搬遷至此,還有1592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親自授予哈瓦那首都名分做為證據。

17世紀初期,哈瓦那被官方譽為「前進新大陸的鑰匙,西印度群島的堡壘」。為什麼是堡壘?因為西班牙的殖民財富引來其他勢力覬覦的眼光,海盜開始掠奪商船,哈瓦那也就成為抵禦海盜襲擊的要塞。西班牙商船出航時,會配置護航的武裝船隊,哈瓦那也建立堅固的石頭城池做為防禦工事。這是電影《神鬼奇航》中加勒比海海盜的真實背景。

但是,想當歐洲霸主的不只西班牙,他們對外擴張,也一路從歐洲打到世界各地。18世紀發生的七年戰爭,就有英國、法國、西班牙、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參戰。1762年佔上風的英國軍隊入侵哈瓦那,直到隔年西班牙以佛羅里達做為交換,才得以重新奪回這裡。畢竟在這個港灣都市,奴隸,蔗糖,黃金等買賣的收入,實在過於豐厚,對西班牙來說難以放棄。繁榮的哈瓦那也吸引不少西班牙以外的其他國家移民到此追逐夢想,成為商業娛樂文化發達的國際化都市。

歐洲下台,美國登場

但族群多元開放,就會撞擊出各種火花。這段時間,脫離殖民的獨立運動逐漸興起。最初發展並不順利,主因之一,就是古巴的人口結構是以歐洲殖民者、非洲人、歐洲移民後代與混血族群為主。當地原住民早在西班牙入侵初期就因為傳染病或者大屠殺而幾乎滅絕,但經濟發展需要勞動力,於是由非洲、中國引進大量奴工。獨立運動的班底沒有草根原住民,而是沒有經濟實力的非洲奴隸、出身底層的歐洲後裔,難以與當政者抗衡。直到百年之後的19世紀初期,各地起義才開始真正撼動西班牙的統治基礎。這些起義的勢力當中,甚至包含來自廣東的客家移民後代喔!

在古巴歷史上,壓垮殖民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美國人放上去的。美國在1898年,以「哈瓦那港口的美軍軍艦爆炸是西班牙策劃」為理由出兵,開打了美西戰爭,但當時西班牙正在應付全球殖民地獨立運動,早就疲於奔命,本土經濟實力又大幅衰退,於是以退出古巴、把這塊土地交付美國為條件停戰。

西班牙勢力撤離後,古巴隨即在1902年獨立,但是從第一任總統直到1950年代的軍事領導人巴蒂斯塔,幾乎都是由美國扶植。這個時期的哈瓦那從戰爭中復原,經濟倒是持續上揚,人們還以「加勒比海上的巴黎」來形容這座城市的繁榮。

50年代,巴蒂斯塔的獨裁引起極大民怨,呼喊革命的卡斯楚受到大眾支持。卡斯楚在1959年與切格瓦拉入主哈瓦那,成立了古巴共和國。日後美國與古巴的緊張關係導致一連串經濟制裁,使得哈瓦那從歌舞昇平的時尚首都,淪為殘破落後的老舊都市。直到1990年代後期,卡斯楚逐步下放權力,在一定程度上開放經濟與市場,並與美國修復關係,哈瓦那才再度以自身魅力和共產世界的神秘氣息,成為各國遊客朝聖的都市。那些曾經因為貧窮無法汰換的古董車、沒能翻修的殖民地古蹟建築、曾是殖民經濟作物的雪茄煙,反而都成為哈瓦那吸引人的復古情懷。

今天的哈瓦那市,與其他14個省有著相同行政地位,是座有200萬人口、500年歷史的城市。因為浪漫想像來到此地的人們,或許因為這裡舊時代的樣貌產生不同感受,但把此地視為心靈歸宿的海明威,也許能提供我們不同思考:一座能豐富心靈的城市,也許不在於現代化的發展,而是在每個轉角都被擁抱的歷史,還有這片土地上的人,在苦難中磨練出熱愛生命本質的堅韌意志與智慧。而古巴這個大國旁的島嶼,有著多元族群的移民社會,有著殖民歷史,存在政治路線之爭,竟與台灣有著莫名雷同的奇異感。比對古巴如何在國際自處,也許也是回頭看台灣,值得探索的課題。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內容: Web| 華語節目粉絲團| 央廣情報讚| 臺灣之音APP-iOS| 臺灣之音APP-Android |本集內容

瀏覽次數:2254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很早之前開始,人類就將歷史以各種形式傳頌記載。若要定義歷史,其實它就是人類生活的軌跡。而認識歷史,才能知道文明存在的起點與價值,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被創造的,更能進一步描繪未來前進的路線。將複雜的歷史主題,具有影響力的關鍵時刻,化成600秒的淺白內容,就在600秒的歷史課。本專欄為中央廣播電台600秒的歷史課單元合作,內容亦可於中央廣播電台收聽。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很早之前開始,人類就將歷史以各種形式傳頌記載。若要定義歷史,其實它就是人類生活的軌跡。而認識歷史,才能知道文明存在的起點與價值,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何被創造的,更能進一步描繪未來前進的路線。將複雜的歷史主題,具有影響力的關鍵時刻,化成600秒的淺白內容,就在600秒的歷史課。本專欄為中央廣播電台600秒的歷史課單元合作,內容亦可於中央廣播電台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