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投書】超過400年歷史的巴黎黎塞留圖書館,讓精緻優美重現風華

2022年世界遺產日,巴黎的文化新地標──黎塞留「法國國家圖書館」經過整修重新開放,重現了它的風華。 2022年世界遺產日,巴黎的文化新地標──黎塞留「法國國家圖書館」經過整修重新開放,重現了它的風華。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阿根廷詩人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曾經說過:「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對於熱愛閱讀的人來說,圖書館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建築。

在歷史上,最著名的圖書館之一,當屬西元前3世紀坐落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而法國國家圖書館(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縮寫為BnF)的歷史源自中世紀末期,是法國最早的文化機構之一。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368年,當時查理五世成立了國王圖書館。1721年,在路易十四時期,圖書館遷至巴黎市中心黎塞留(Richelieu)街上的馬札然宮(Palais Mazarin)原址,俗稱「黎塞留四邊形」(quadrilatère Richelieu)。這個地方,被譽為「法蘭西智慧基石」。1785年,一位有遠見的法國新古典主義建築師布雷(Boullée)提出了國王圖書館的擴建計劃,他的設計對現代建築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黎塞留國家圖書館最初建立是出於政治意圖的文化政策,但最終目標,是展現法國的知識光芒,並且建立一個具有文學修養的貴族階級與世代。然而,這座擁有超過400年歷史的建築已經老舊,無法滿足現代需求。在過去的15年中,圖書館的古典門面一直閉門冷落,世人幾乎忘卻了這座被法國人視為國寶文化遺產的黑匣子。

巴黎全新文化地標

當巴黎市民正在熱議密特朗總統時代建造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圖書館」、宛如展開的四本書籍一般高聳入雲的一座極簡主義建築時,2022年世界遺產日,巴黎的文化新地標──黎塞留「法國國家圖書館」經過整修重新開放,重現了它的風華。

這裡不僅有珍貴的書籍,還有皇家收藏品,而且建築中的瑰寶「橢圓廳」首次對外開放。筆者有幸親臨其境,一窺這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場所,並享受到法式人文浪漫的魅力。

從巴黎市中心第2區前往薇薇安(Vivienne)花園的全新入口,這座被俗稱為「紙莎草花園」的美麗場所,以其獨特之處吸引著人們。紙莎草曾經是古代人的書寫材料,而圖書館一直是保存書寫作品的場所,如今,這兩者在這個地方得到了巧妙的聯繫。

位於薇薇安(Vivienne)花園的圖書館全新入口。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新圖書館的兩側入口,都通向同一個接待門廳。當您從花園步入入口大廳時,會立刻被流暢的線條所吸引。在門廳購票後,視線自然地被引向三座古典拱門之內,這是一座現代樓梯,線條柔和而圓潤。金屬螺旋樓梯的結構提供了更開闊的視野,同時充分利用了從天窗照射下來的自然光線。這座銀色的圓梯成了修復工作中的視覺亮點。拱門內的螺旋樓梯由鋼和漆鋁製成,與屋頂的溫暖質感的拱頂形成了對比。在粗獷和細膩、精確和偶然之間,這種對比創造出難以言喻的美感,將歷史拱門與充滿張力的金屬建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對話。

圓梯不僅是新走廊和連接空間系統的一部分,而且彷彿是一條銀色的絲帶,通過與其相連的空間互動,增強了整個場所的美感。它將花園、入口大廳和閱覽室巧妙地融為一體,為遊客帶來更加開闊的視野。

金屬螺旋樓梯是改建後的視覺亮點。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尋找建築歷史與未來之間的平衡

「這項工程最最棘手的,就是在建築物的歷史感,和它在未來要承載的新計劃之間,找到一處平衡。」這是自2007年競圖獲勝以來,由法國建築師戈丹(Bruno Gaudin)所提出的觀點。面對複雜且豐富的建築遺產、不同時期建築師的設計演進,以及空間和時間的挑戰,他將這一挑戰視為整體概念,融合了過去百年來不同時期建築師的經典設計,並提出了一種垂直柱體的解決方案。

首先,他將建築、歷史和技術三個需求層面,以多層次方式相互編織在一起,就像法國甜點「千層糕」一樣。他利用一系列垂直分佈的柱子來組織這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同時設計了多層次的垂直交通流線,以注入現代美學,解決了改造前混亂無序的問題。

這些垂直和水平的柱體根據建築的動線設計,層次分明,結構清晰,重新組織了主軸動線,制定了一套新的分流原則,使讀者能夠輕鬆地從一個空間流暢地走到另一個空間,貫穿整個建築的南北東西,與構成基地的「黎塞留四邊形」地形相融合。

圖書館的二樓,現在由東至西,以一條全新的「玻璃走廊」連接起來,玻璃地板讓人們可以欣賞到戶外的美景。同時,這條走廊還通向新開設的博物館區域和金幣典藏部門,那裡展示著無數的勳章和古董,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拉布魯斯特的知識聖殿

這次的修復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是19世紀末由法國著名建築師亨利.拉布魯斯特(Henri Labrouste,1801—1875)所設計的「拉布魯斯特閱讀室」。這個閱讀空間被視為法國藝術學院派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的代表,其金屬結構回應了對拜占庭式東方建築的致敬。圓頂位於鏤空的鐵拱上方,由16根細長的鑄鐵柱子支撐著,挑高的鋼架穹頂,象徵了工業時代建築的經典特點。

拉布魯斯特閱讀室是法國藝術學院派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的代表。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圓頂上,覆蓋著2,376片上釉瓷磚,讓室內光線均勻分佈,這是當時的一個創新之舉。拉布魯斯特在樑柱間添加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裝飾,營造出了既理性又優雅的寧靜氛圍。景觀設計師德斯戈夫(Desgoffe)則在側架拱圈上方創作了代表青翠自然的畫作,為這個閱讀空間增添了極具輕盈感的視覺效果。

側架拱圈上方的畫作,增添了極具輕盈感的視覺效果。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這區域的修復工作,由專門研究歷史古蹟的法國建築師拉紐(Lagneau)負責。修復的目標,是最大程度地恢復原有的顏色和活力。拉布魯斯特設計的閱覽室已滿足實際需求,而拉紐則以最小的介入,實現了這一目標。

雖然閱覽室的變化不太明顯,但恢復了昔日的色彩,為這個空間注入了新生命。全新的閱讀室的牆壁鑲嵌著拋光大理石圓盤淺浮雕,其美學風格與龐貝古城和伊特魯里亞墓地遺跡相呼應,並利用溫暖的木材和簡潔的空間設計,創造出了明亮而柔和的閱讀環境。

重現橢圓形天堂

法國國家圖書館中最矚目的空間之一,當屬橢圓廳(Salle Ovale)。這座建築由巴斯卡(Pascal)和賀古拉(Recoura)兩位建築師於1936年完工,被譽為法國學術界的「橢圓形天堂」。它以其溫和的形狀和結構而聞名,仿佛螺旋式上升的樓梯,中央點綴著書架、拱門和眼窗。

橢圓廳被譽為法國學術界的「橢圓形天堂」。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橢圓廳的頂部,懸掛著距地18公尺高的玻璃帷幕頂橢圓天窗,上面鑲嵌著全世界16座曾經擁有大型圖書館的城市的名字,如巴黎、北京、羅馬、倫敦、華盛頓等。這座著名的橢圓形閱覽室長達43.7公尺、寬達32.8公尺,創造出了一個令人屏息的氛圍。

家具製造商阿勒奇(Alki)特別為橢圓閱覽室設計了名為「歐里阿」(Orria)的椅子。這把椅子完全由橡木製成,並採用了嚴謹的製造技術,表現出謹慎、周密和有機的設計。椅子沒有尖銳的邊角或接合處,呈現連貫且流暢的線條和造型,傳達了現代風格的愉悅感受,同時體現了大膽的創意和情感。歐里阿椅不僅適用於書桌,還可以輕鬆堆疊,其獨特設計呼應了周圍環境和法國傳統文化的奢華感。

橡木和漆成鋁色的木材,是家具和弧形隔板的主要材料。它們運用自然光線從天窗和眼窗照射下來,以及安裝在曲線之間的人造光,來增強整體光影效果,猶如裝飾藝術品。天花板和地板的色調也經過重新調整,結合了工業風格的高架書架、復古燈飾、壁飾和花紋。這些元素與挑高的格局,和歐式拱形門廊相互融合,展現出奇幻且神聖的文化輝煌感。

透過這次全面翻新,歷史特色被巧妙地融入到新結構中,現代建築語言中的元素,如鋁格柵、不鏽鋼網、LED照明和配線管道,與傳統風格形成了精彩的對話。

歷時15年、耗資2.6億歐元的革命性修復工程

自17世紀以來,經過連綿不斷的擴建、拆卸和精細化工程,這次的空間重整工程除了保留和維護古老建築的原貌,也融合了百年來各時期建築師的精湛技藝,同時考量數位化資料庫的需求,對各層樓梯和閱覽區域進行優化,引入自然光的玻璃長廊,並以現代簡約的設計與復古壁飾巧妙交融,完成了這項現代化的修復工程。

這場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修復工程可謂宏偉壯觀,它的魅力,不僅展現在壯觀的外觀和耗資,更在於500年來累積的建築藝術和文化底蘊。這個工程由一支經過5年研究和10年施工的建築師團隊完成,一共歷時15年,耗資2.6億歐元。

對於熱愛閱讀的人來說,巴黎是一個充滿知識殿堂的城市!相較於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密特朗國家圖書館,這座剛開放的黎塞留國家圖書館,的確具有獨特之處。圖書館的最重要規劃之一,是設立了7個展覽廳,包括華麗的馬札然畫廊,其中展示了國家圖書館的珍寶,這些珍寶包括法國各任國王傳承下來的收藏品。這裡不僅展示書籍和手稿,還包括非常罕見的珍品,例如兩座18世紀的漆櫃,上面融合了中國圖騰。

展覽廳中展示許多珍品,例如這一座融合了中國圖騰的18世紀漆櫃。

巴黎這座城市充滿了東西方文明的融合,這也展現在國家圖書館的珍藏品中。這裡保存了莫扎特創作的歌劇《唐.喬凡尼》的樂譜手稿、古騰堡聖經、雨果的《鐘樓怪人》手稿,以及雨果和他的情婦朱麗葉的書信,其中包括一本紀念冊,記錄了他們在一起的時光。這些珍貴文物都被精心保存在國家圖書館中。

國家圖書館的珍藏品中,呈現了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儘管數位時代的科技變革不斷進展,紙本閱讀率逐漸下降,然而在這些層層書架間閱讀書籍的傳統,仍然保有其獨特的魅力。這座百年記憶的圖書館經過現代化修復,再次呈現了它天堂般的寧靜和祥和氛圍,帶來別樣的閱讀體驗。

重溯巴黎的文化庇護所

當你走出榮譽庭院的大理石門廊,來到黎塞留街的入口處,你會發現1889年由朱爾斯.庫廷(Jules Coutan,1848–1939)創作的四尊名為「書寫」的雕像。這四尊雕像,分別象徵著抄本、版畫、幣章和版畫,代表圖書館最早的四大部門。站在這裡,你會深深思考文字的力量,以及書寫對知識的貢獻。

黎塞留街的入口處,1889年由朱爾斯.庫廷(Jules Coutan,1848–1939)創作的四尊名為「書寫」的雕像。

巴黎是一個將時尚浪漫發揮到極致的城市,處處都散發著濃厚的人文氛圍,這種氛圍是最奢華,也是無法複製的。作為城市的文化指標,圖書館收藏著巴黎、法國和世界各地的知識財富。在巴黎的黎塞留圖書館,大閱覽室的座位數不超過360個,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國內外學者和學生前來借書和查閱資料。

我想起當年在法國留學時孤獨的日子,我常常去到圖書館,不僅是為了尋找資料,也是因為這裡是我唯一可以遠離現實世界的避風港。被書香包圍的同時,我也享受著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射下來的溫暖。有什麼時刻比這樣的午後更令人心曠神怡,更具療癒效果呢?

在這裡,你可以獨自沉浸在書籍、繪畫、雕塑、建築和陽光中,感受到時間與空間的交錯。這種浪漫是一種無憂無慮、自然而然的美,或許這就是天堂的寫照。

(作者為法國國家建築師、巴黎UPA9建築博士、前板橋市副市長、1990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得主、台灣科技大學名家講座。)

瀏覽次數:1780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