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澎湖群島之旅(2016年06月30日-07月05日)

原本去過兩次澎湖已經暫時沒有規劃要再去,但因為2016年玖壹壹的歌曲《9453》十分出名,而他們選擇在澎湖取景,看完之後又對澎湖心生嚮往,也想起還有幾座島沒去,因此第三次的澎湖之旅在06月30日下午出發。

07月01日

1.東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07月01日早上到了沙港,因為買了預約行程,從沙港登船,這次的體驗相信是很特殊的一次,因為我們要前往東海海域展望兩座小島。這兩座小島分別是雞善嶼錠鉤嶼,是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也是海鷗天堂,一般人未經申請不准登島,也就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船離開了沙港,首先看到的是湖西青螺半島,白色的沙灘是青螺沙嘴,類似於福隆沙灘的地形。

青螺沙嘴一旁是虎頭山,印象中2011年的澎湖行有去過,but沒留下記錄。虎頭山海崖是個觀賞這個行程中兩位主角雞善嶼和錠鉤嶼的最佳地點。下次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再來一次。

青螺半島離我們越來越遠,北寮半島越來越近,北寮半島的頂端就是奎壁山。奎壁山軍營後方也有個白色沙灘,而一旁的小島就是赤嶼退潮時會和奎壁山相連,形成摩西分紅海的景觀。

不久到了今天的第一位主角—雞善嶼,雞善嶼分為大雞善小雞善,乾潮時會相連,當時滿潮,因此是分開的。

雞善嶼的柱狀玄武岩

當時有個笑話,導遊問說有誰要登島,然後我就舉手,接著導遊說30萬先拿出來,罰款幫你繳,超囧那個時候只有我舉手。

滿潮時大雞善和小雞善被海水隔開了

另一個角度拍大雞善(左)和小雞善(右)

雞善嶼這座小島上真的很多海鷗,比起像什麼四角嶼要打造成什麼猴子樂園,這樣不做任何干擾自然形成海鷗樂園不好嗎?

雞善嶼的海蝕洞,海水在洞口更顯得清澈碧藍。

接著離開雞善嶼前往錠鉤嶼,和雞善嶼一樣為自然保留區,因此一般人未經申請不能登島喔。錠鉤嶼看起來很像多個石柱排列在一起,其中中間五個又稱為五指山

是的沒錯,導遊一說五指山,我就把手伸出來拍照了。

btw兩張圖裡島上白白的都是海鷗,所以才說這裡是海鷗樂園。

離開錠鉤嶼前拍一下錠鉤嶼的另一部份,開始踏上返程,雖然9:00啟航到那個時間還不到一小時。

回來的航線上又經過了雞善嶼,旁邊小小方形的山就是小雞善,剩下的部分都是大雞善,看得出面積差距了吧。

回到大雞善和小雞善之前的海峽,接著就要離開海鷗樂園了。

回到沙港之前給我們看了這裡的捕魚器具,拉著拉著居然拉到兩隻正在交配的鱟,公的鱟前面那隻刺會比較長,圖中這隻是公的那隻鱟。

公的那隻鱟。有件事讓我震驚,鱟是種活化石,算是螃蟹的一種,但是跟蜘蛛的親緣關係算近,當下有點不能接受這我跟一隻蜘蛛拍照。

母的那隻鱟,前面那支刺比較短。話說後來都有原地放生喔,所以不要炒虐待動物之類的話題喔。

不久到了沙港,結束這三小時的套裝行程。接下來就踏上203號縣道往西嶼探索了。

2.澎湖跨海大橋

前面兩次來澎湖一定來西嶼,必經澎湖跨海大橋,卻都沒記錄,這次是第一次記錄。想想50多年前還沒有跨海大橋時要往返西嶼需要靠船隻,現在車車直接上橋,一條腸子通到底到西嶼各處,相對起來真的方便。

西嶼和白沙之間這條水道稱為吼門水道,澎湖有一句諺語「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形容這些地方海象的險惡,不難想像施工環境的惡劣。1971年通車後僅五年就嚴重鏽蝕,最後決定1984年直接在旁蓋新橋,也蓋了11年完成。新橋通車後舊橋廢棄,橋墩留在旁邊,而舊橋在這25年的時間內好幾次維修甚至是封橋。

在橋上快速經過,海風吹在我身上,使我感受風力強勁。但海流在橋下,橋面擋住了我,使我感受不到海流的強勁。想起吼門水道的險惡,而西嶼交通更是便利,我感謝那些無名英雄,默默承受危險為大家打造出一條安全的路

3.漁翁島燈塔

每次來澎湖一定會來漁翁島燈塔,漁翁島燈塔又稱西嶼燈塔,相關的介紹我在2012年澎湖行有介紹所以不贅述了。

漁翁島燈塔入口的門牌

漁翁島燈塔的石碑,歷史從1778年就開始,是台灣地區最古老的燈塔

4.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每次來澎湖都來大菓葉難道都不會膩?其實每次的感覺都是不同的,2011年那次池塘乾掉,2012年那次享受到山水畫的感覺,但這次應該才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順道一提,不要落款喔,還有玄武岩上有放禁止攀爬的告示。

這次人不少,但我卻不會感到很干擾,反而覺得這次玄武岩配上池塘和綠地,一旁人們放鬆的樣子,還有人直接躺在草地上,這裡就是個闔家歡樂的地方。

當時兩個軍人帶著一隻狗跑步,他們在這休息時,那隻狗跳入池塘中享受冰涼的池水來消暑,真的可愛極了。在冰涼的池水中消暑,牠和那兩位繼續往前跑,一起用心感受這個午後時光。

每次來大菓葉都是不同的感覺,也看到了不同的景象,雖然都沒待很久。隨著這裡人來人往天氣變化以及消了又出現的池水,值得我一來再來,觀賞不同的組合

07月02日

早上就從馬公出發到白沙的岐頭,岐頭的碼頭有去員貝嶼和鳥嶼的交通船。早上就到岐頭了,但又卡班次問題,還有當時下雨,居然在岐頭候船室裡悶到下午才搭到往鳥嶼的船,真的覺得那個時間很可惜,被浪費掉了。

鳥嶼

抵達了鳥嶼,就把行李都放到民宿,然後就到了鳥嶼北方的海岸,趁著剩下的午後時光探索這小島。

當時是乾潮,露出了大片潮間帶。寸草不生的潮間帶和後方綠油油的矮丘,形成了對比,看似不和諧但兩邊都是生機盎然的,澎湖群島就是擁有這樣的觀景這樣的生態,希望不會被破壞。

A.南面掛嶼(澎湖富士山)

前面凸起來的小山分別是小白沙嶼(左)和南面掛嶼(右)。

小白沙嶼在南面掛嶼北方,因為島上有一大片白沙灘而得名,是一個方山台地地形,目前也是自然保留區,也是個海鷗天堂。

南面掛嶼位在鳥嶼北方,乾潮時會和鳥嶼連起來,因為形狀像富士山,因此被說是富士山。這次就是要來登頂富士山,這個沒有任何指標的景點究竟能有怎麼樣的景色呢?

恭喜我登頂富士山了,富士山山頂果然不一樣。圖中三座島分別是小白沙嶼(左)、毛常嶼(右)和毛司嶼(後)。小白沙嶼那個潔白的沙灘真的讓我很想躺在上面,只是我過不去。毛常嶼和毛司嶼台語意思是「無常」、「無嶼」,因為兩座島都退潮時露出來漲潮時淹沒,很反覆無常而且島不像島因此得名。

就在富士山山頂享受黃昏時光,接著就回到鳥嶼這個純樸的小村莊休息了,隔天就搭船回去岐頭然後到馬公,接著搭船前往望安了。

07月03日

1.望安嶼(八罩嶼)

A.鴛鴦窟

早上從馬公搭船到了望安潭門港,上岸之後到了今天第一個點—鴛鴦窟。

鴛鴦窟是一個谷地,是澎湖少數有小溪流的地方,也有淺水井。由於這裡的地形本身是個面海的谷地,而且海上又有馬鞍山嶼作為屏障,因此日本在二戰時曾選這裡做為隱藏快艇的基地。但在完工前,日本無條件投降,於是那些洞窟就荒廢至今並逐漸風化崩塌,這些洞窟稱為「藏軍洞」。

其中一個藏軍洞,這裡的洞窟大致上都是這個形狀。

這裡有河流,河流就是在澎湖少見的景觀。看著這裡的建築和被挖開的山坡,證明了過去日軍開發此地為基地的歷史。但今日,雜草已經冒出來了,軍人和潛艇都已不在這了。

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為什麼開始招架不住了?究竟是因為資源耗盡還是腐敗的體系?究竟是鞭長莫及還是窮兵黷武?清澈的河水曾一夕被染成血色,森林茂密花木蔥蘢的山頭曾一夜間變為光禿。但今日,落在地上的頭骨早已長滿的花草,仍然插在地上的槍枝和刀劍已經爬滿了藤蔓,那個皇宮,現在早已經半傾塌,變為老鼠、蜥蜴的棲身之處。

鴛鴦窟外的馬鞍山嶼,鎮守著鴛鴦窟外海,讓鴛鴦窟的位置更加隱密,難怪日軍要選擇這裡做為基地。

B.西胴尾燈塔

進入水垵聚落後走入一條小徑,小徑越來越窄,離懸崖越來越近,懸崖也越來越高。這個地方叫做西胴尾,因為是個突出的岬角,形狀像是兔耳而得名。當道路到了盡頭,也就到了懸崖頂端了,而一旁有一個約一層樓高的樓梯。原來這是燈塔,但隨著導航技術發達,這燈塔也已卸下了導航的責任了,在懸崖上望著海享受退休生活。不過看起來已經殘破,不建議爬上去

2.將軍澳嶼

將軍澳嶼和望安嶼隔著門仔海峽相望,門仔海峽最窄處僅330公尺寬,因此兩座島距離十分靠近。將軍澳嶼將軍村望安鄉人口第一的村,昔日開採文石和珊瑚而繁榮,曾被稱為「小香港」。

而將軍澳嶼到望安嶼船程10分鐘以內,除了交通船和馬公、望安、七美互通之外,這座島上民營的船隻是很特殊的營運模式。民營的船同時是漁船,但如果有往返望安和將軍澳的需求,電話打過去就好,他們隨call隨到。不用懷疑,因為服務範圍就是望安將軍澳之間,船程非常近,真的一下子就來,很類似計程車的模式。上次搭的船低消150元超過3人就以一人50元算,真的很便宜。

吼門水道寬度超過2000公尺都能蓋橋通行了,那最窄330公尺的門仔海峽呢?於是曾經有個澎湖跨海大橋2.0的計畫,也就是望將大橋。完工後號稱全台最長的懸臂式橋樑真的動工興建了,卻多次流標,動工了五年多,完成了38%時決議停工並拆除,但橋墩卻留在門仔海峽上。「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頭、五潭門、六東吉」潭門就是門仔海峽,或許天真的以為挑戰得了吼門就能挑戰得了潭門,結果卻因技術困難湍急的水流流標而吞敗,原本要便民的橋樑因為放棄施作,留在海上的橋墩居然反而妨礙航行了,人們對抗大自然過度自信時常常引來這些諷刺的結果。

A.船帆嶼(將門嶼)

船帆嶼又稱將門嶼,位在將軍澳嶼東南側岬角,附近海上也有個礁岩稱為船帆嶼。船帆嶼滿潮時和將軍澳嶼分離乾潮連在一起,高34公尺,相當高聳,比將軍澳嶼還高(最高點:大礁山標高30公尺),因此很明顯容易辨識,和頭巾嶼一樣常作為航行指標。(btw有一說船帆嶼高度25公尺)

看照片時想騙人的吧,看起來沒那麼高啊。實際到了現場被高度震撼到了,真的很高,站在旁邊都覺得自己渺小了,但可惜沒站下面合照,不然就大概可以示意船帆嶼多高了。後面海上的礁岩就是另一個船帆嶼。

船帆嶼的觀景台在一個小山頭上,或許因為多數照片都在觀景台上拍所以照片中的船帆嶼看起來沒那麼高。階梯不長,一下子就到,這是我要離開船帆嶼時拍的。誰知道幾秒後我就跌倒,斷一塊皮,腳趾大拇指指甲當場變形,大概過了一兩個禮拜都要翹腳洗澡,指甲變形的部分還陪我超過了半年。

B.后宮漁港

后宮漁港北邊海岸離上次登島的錦瓜嶼很近,夕照下的錦瓜嶼,沒看清楚真的會以為是小白沙嶼。

接著就前往將軍漁港搭船離開將軍澳嶼前往望安嶼,將軍村這個曾經繁榮的聚落,因為人口多所以有著密集的房舍,但卻看起來老舊,使這裡有個與世隔絕的樣子。

07月04日

1.望安嶼(八罩嶼)

A.天台山

早上出發經過花宅到了天台山,天台山是望安嶼最高點,高約53公尺,在澎湖算很高了,因此這裡視野十分遼闊。在草原上,可觀望大半個望安嶼,遠方的花嶼、貓嶼、草嶼也盡收眼底,整體感覺真的很有愛爾蘭那種斷崖頂的大草原的感覺。

天台山的仙跡岩,傳說是呂洞賓經過望安時突然想解放,於是一隻腳踩在天台山,另一隻腳踩在花嶼,就地解放。然後天台山和花嶼就留下腳印了。

當然看看這個腳印大小,再想想兩隻腳距離那麼遠,這比例不太對,恐怖啊!不過神話故事嘛就別當真啦!

斷崖上看海,近處的礁石是天台山塭。遠處是三座島,由圖左邊算起第一座是草嶼,因為地勢較平高度較低因此在這圖中不明顯。第二座是貓嶼,高度較高相對明顯,在圖中離草嶼不遠,但這個角度看真的沒有很像貓。最右邊的是花嶼,圖中就和前兩座島看起來有一段距離了。

2.七美嶼

回到潭門漁港之後搭船前往七美,順道一提,如果來澎湖自由行重心在南海的話建議以望安為中心,不只本身有景點有資源,來往其他島嶼交通較方便。

A.七美嶼燈塔和望夫岩

隔了五年再次來七美嶼,南滬漁港上岸後一樣先到七美嶼燈塔,這是七美嶼燈塔的門牌。

七美嶼燈塔南邊的觀景台看七美嶼燈塔,看起來和2011年來時沒變。

同一個觀景台欣賞望夫岩,感想在2011年的澎湖行已經寫過了。和船帆嶼一樣,現場看的比照片上的還震撼,照片中望夫岩看起來沒那麼大。

B.小台灣

沿著斷崖上的路,來到了小台灣

小台灣是一個海蝕平台,真的很像台灣。我也讚嘆著位什麼大自然能把這岩蝕表面削平,並把形狀割得那麼像台灣。

C.雙心石滬

五年之前來這裡居然滿潮然後石滬被淹沒,過了五年再來總算露出海水面了。

3.馬公島(澎湖本島)

由七美搭船回馬公時還有一些時間,於是就前利用剩餘的日照前往風櫃半島。

A.蛇頭山

蛇頭山位於風櫃尾,又稱為「死番仔城」,高度僅20公尺,但扼守住馬公出海口,是個戰略要地。1608年尼德蘭人占領此地建蓋風櫃尾城,數次和明朝交戰和交涉後,1624年08月24日決定撤守並拆除風櫃尾城,改佔領大員並將風櫃尾城的建材送至大員興建熱蘭遮城。

1885年清法戰爭,法國將軍孤拔(Anatole-Amédée-Prosper Courbet,1827年06月26日-1885年06月11日)率領軍隊佔領澎湖,一開始行動相當成功。後來居然爆發霍亂法軍多數染疫死亡埋葬於蛇頭山,孤拔本人也於06月11日病卒。中法合約簽訂後,法軍開始撤軍,孤拔的屍體被運走,士兵的屍體繼續留在蛇頭山,稱為「法人墓」。

1908年04月30日,日軍松島艦在風櫃海域意外爆炸,艦上222名人員死亡或失蹤。

歷代統治者皆把蛇頭山視為軍事要地,但經歷明朝和尼德蘭交戰之傷亡、法軍陣亡和病卒以及松島艦事件,多次發生外國軍人魂斷於此,因此稱為死番仔城,每年這裡也會有普渡外國鬼魂的儀式

當天到蛇頭山時已經17:00多了,只停留一下沒有多做參觀就趁天暗前先回去馬公了。畢竟我當時是相對迷信的,怕在那待到天黑後不太好。接近馬公時,走205號縣道,當時西曬問題嚴重,恐影響行車安全,需要留意。

07月05日

這天下午要搭機回去,所以早上就再去風櫃尾一次,沿著201號縣道到了終點,又來了一次2011年曾來過的風櫃洞。

1.風櫃洞(風櫃聽濤)

當時的照片記錄僅留下這張,相比於2011年,這次風櫃洞多了這些石碑。但是這些石碑是蓋在玄武岩上,反而破壞了原先縮小版巨人堤的感覺,確定要用這樣來造景或幫助觀光客了解這裡嗎?

結束了風櫃尾的行程就前往機場搭機回去了,這次的澎湖行感覺跟2011年、2012年的沒有差到太多。但五年又幾個月後寫這篇文章,真的發現澎湖的景點一個一個被挖掘,寫前兩篇貼文時又想說今年暑假想要再來澎湖,but現在武漢肺炎疫情二度爆發,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趨緩,如果可以我會想今年再去澎湖看看。

16.07.05

記錄於22.04.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