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静山: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美的作品”。

郎静山摄影

郎静山:光之绘画

郎静山摄影 上海日报老先生们 1965年

郎氏(摄影)精纯而引人入胜,既集天才、魅力、激情、灵感于一身,同时却又高深莫测!……当我翻阅这些照片,不禁惋惜董(源)巨(然)、郭(熙)范(寛)和马(远)夏(珪),无缘在今天与我们一起,从郎氏举重若轻的精辟指引中获益。

——英国大维德爵士,1942年7月21日于上海

郎静山是中国摄影之先驱,亦是享誉全球的大师。1942年,郎静山出版摄影暨论文集《静山集锦作法》,英国传奇收藏家大维德爵士即在序言中毫不吝啬地发表上述赞美。

郎静山,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其自十三岁(1904年)起从事摄影,至1995年以104岁嵩寿仙逝,九十馀年从未间断,参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及世界摄影之发展,历史地位无出其右;郎静山是一个有风骨的人物,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延伸和再创造,构成了他作品的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郎氏毕生致力推广摄影,融滙东方精神,发展崭新技法,创造独有的摄影语言,不仅参展无数,接受国际奖项、荣誉更多达数十项。

郎静山摄影 赶集 1933年

郎静山摄影 罗家伦家族 1935年

摄影:从科技、广告、新闻到艺术

1904年,就读于上海私立南洋中学的郎静山,在图画教师李靖兰的启蒙下,首次接触摄影与暗房冲印技术;1912年,郎氏进入上海《申报》 负责广告业务,并于1919年创立「静山广告社」,经营长达三十年,成为中国广告业之先躯。

郎静山摄影 古塔黄叶 1935-1945年

郎静山摄影 行客孤房 1940年

1928 年,上海《时报》出版人黄伯惠首度引入国外的彩色印刷机,郎静山受聘成为中国史上首为摄影记者,拍摄了「西湖博览会」、「远东运动会」、「浙赣铁路通 车」等重大事件,发表于《时报》及《良友》等刊物,可见其事业之起步,与摄影 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次上拍不乏即景作品,代表郎氏的纪实摄影,如摄于浙江嵊县的《金波泛筏》、摄于浙江天台方广寺的《临流独坐》、摄于庐山的《危崖挺秀》、摄于江西南昌的 《晚峡归舟》,以及台湾太鲁阁的《六溪奇石》等,都表现了二十世纪初年中华大地风光之美,若与今天高度开发的中国社会面貌对比,更富于珍贵的文献价值。

郎静山摄影 晓汲清江 1934年

郎静山摄影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1940年

20年代之交,郎静山开始发表摄影艺术作品,其风景摄影《荷花柳树》首次发表于《时报画报》,另外,三幅作品则获得在华外国摄影团体「上海摄影会」主办的「中国文化摄影展」展出;1928年,也就是郎氏转投《时报》的同时,他与黄坚、陈万里等摄影同好者在上海成立「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结社之一。自此,郎静山可谓全面以摄影艺术家的身份活跃,其于1928年拍摄的《假寐》,被视为中国摄影史上首幅裸体作品,与1932年拍摄的《美人胡为隔秋水》在当年均属于大胆前卫之作;30年代更以摄影家以身份,与张大千等名重一时的书画家举办「黄山书画摄影展览」,将新兴的摄影艺术,提升至书画的同等地位。

郎静山摄影 春来江水绿如蓝 1940年

郎静山摄影 农舍幽情 1965年

名扬国际:以摄影发扬东方美学

郎静山在中国推广摄影的同时,亦不忘在国际平台发扬中国美学。郎静山曾经指出:「摄影是国际语言,因此,我决定用这种最有力的国际语言,把中国山川之美,文物之博,道德之善,介绍展示给全世界。」早在三、四○年代,郎静山已先后成为美国摄影学会及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士,按民国学者祝秀侠统计,仅在1931至1948年间,郎氏已获国际沙龙奖80多项。

郎静山摄影 曾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象林旺太太阿沛 1952年

郎静山摄影 美人胡为隔秋水 1970年

1960年在巴黎与曼·雷会面、到访在法国崭露头角的赵无极,在郎氏遗留的文献资料中,甚至有杜尚、毕加索、阿当斯、史蒂格雷兹等重要现代艺术家、摄影家的肖像及底片,说明郎氏与他们有所来往,甚至为他们照像;及至70、80年代,艺术家已届耄耋之年,仍然不辞劳苦,于法国图鲁斯「水之堡」市立摄影美术馆举行个展,甚至在1995年,依然以104岁之嵩龄,与吴印咸、陈复礼等两岸三地的第一代华人摄影大师,聚首香港成立「世界华人摄影学会」,郎氏以摄影发扬中国艺术之壮志,历尽百年而心火不息,益发让人景仰。

郎静山摄影 春到 1957年

郎静山摄影 瓶中睡月长 1970年

影画合一,摄影传神:郎氏艺术观念之核心

在东方艺术体系中,精神性始终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亦是早期摄影无法企及之高度。因此,郎静山始终标举「影画合一」,打破摄影与绘画在媒材上的差异性,强调两者作为平面视觉艺术的共通性、主张以南朝谢赫「六法」指导摄影艺术,甚至发展出「集锦」和「影绘」,在理论和技术层面集合东西艺术之所长,借助先进的西方科技发明,提升中国艺术的写实效果,使得艺术家在技术层面得到解放,得更专注追求意境、诗意和精神自由。

郎静山摄影 三山半落青天外 1987年

郎静山摄影 台湾最后的纹面人 1950年

--- END ---

私享出品

转载请注明

主编:王成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