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月正好是澎湖海鮮節活動期間,上澎湖水族館的網頁時,發現他們也有參與規劃其中的抱墩體驗,上面寫的介紹如下:
體驗原始的捕魚方式---抱墩是澎湖沿岸最原始的捕魚方式,因沿岸的魚大多有躲藏的習性,所以當地的漁民在退潮時會利用沿岸的珊瑚礁、玄武岩堆砌成堆狀成墩,當魚群隨著潮水進到沿岸區時,自然就會往石縫中躲藏,所以墩是半實心且要有縫隙讓魚群躲藏,而縫隙越多躲藏的魚就越多,當退潮時漁民就會在墩的外圍順著潮水圍上網子,並開始將石頭移到旁邊並形成另一座新的墩,當石頭完全移開時就可以慢慢的收網,但在移動石頭時要注意網子與地面是否有空隙,因有空隙會讓魚跑走。

我想爸媽應該會喜歡這種活動,而我們第三天行程也只打算慢慢繞北環,加上當天配合潮汐的抱墩出發時間是早上十點半,雖然沒預先決定要不要參加,但我們一路晃呀玩的,到水族館時間大概是十點十五分,挺剛好的,於是就當場報名來去抱墩了。


出發時間到就有接駁車來接我們前往岐頭潮間帶,妙的是接駁車是台卡車ㄟ,於是我們就坐上卡車準備來去抓魚囉~



我們先到今天要帶我們抱墩的大哥家換裝,其實就是換上膠鞋跟戴手套啦,而且今天只有我們家四個人參加抱墩耶,大哥說平常抱墩是著重體驗,抓到的魚是要放生回去的,但其實是因為參加的人來自不同團體,不好分贓,但今天只有我們一家人,所以抓到的都讓我們直接帶走啦,哈哈,真是賺到了,這天的午餐可以加菜囉!


然後我們就跟著大哥從岸邊一直往海裡走,這一大片的潮間帶裡應該有數以百計的石墩吧。


終於大哥選了一個石墩要來開。通常一個石墩要等十五天左右才有一定量的魚躲藏在其中,可我看石墩上沒有任何記號啊,怎麼判斷石墩堆多久了呢,問了大哥才知道他們是從石頭的顏色來判斷的,因為堆了一段時間,會有一些海藻類附生在其中,石頭顏色就會不一樣,這真是經驗累積出來的智慧啊。





稍微把外圍底層的石塊搬開之後,就把漁網順著潮流方向放在石墩的後方,然後就開始拆石墩,由外而內,讓石墩越來越小,漁網也越圍越小,這時候魚只會更往石頭裡躲,所以也不容易跑掉。而搬開的石塊就直接在旁邊堆成另一堆石墩,十五天之後又可以來抓魚了,真是聰明又環保的捕魚方式啊!




慢慢地把漁網整圈圍住石墩,再把裡面的石塊全移開之後,大哥動作俐落地把漁網一收,撈起漁網的瞬間就聽見魚兒在網子裡活繃亂跳的聲音,而且感覺有不少隻耶,只能說: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因為在圍網跟搬石塊的過程中都沒看到魚的蹤跡,然後就在最後的一瞬間變出魚來,真是好玩啊。



大家都興奮地湊上前去看看撈到什麼寶!



<
把海草拿掉之後,就看到有好幾隻野生石斑(學名叫玳瑁石斑,是澎湖近海常見的漁獲種類),還有一些小魚跟螃蟹。 



把石斑抓進魚簍,剩下的小魚跟螃蟹都放生,算算今天的漁獲共有八隻石斑,中午可以有最新鮮的魚可以吃囉~



大豐收耶,真開心!

大哥看我們玩的很開心,又另外讓我們開一個石墩,不過只有一隻鰻魚、一隻獅子魚跟一些小魚、螃蟹,因為鰻魚跟獅子魚都是屬於比較兇狠的魚,這個石墩才會沒有石斑,老爸伸手想抓獅子魚來看時還被大哥即時制止,原來獅子魚有毒刺,摸了牠可是會被刺傷的。慢慢走回岸邊,大哥還不時撿起一些石塊,鐵鎚敲一敲竟然就跑出一種特別的蝦子,另外我們也看到一種有毒的章魚,真的驚奇不斷,好好玩啊~


當然,那八隻石斑就接著被我們帶去餐廳,請店家幫我們料理成石斑魚湯了。這種野生石斑肉質鮮嫩,尤其又是我們自己抓回來的,不用說就知道一定是美味無比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 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