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芜湖桃花汛鱼群增多,长江禁渔2年鱼群复苏,会鱼满为患吗?

故人叹碧彤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期,长江芜湖段迎来“桃花汛”,所谓的桃花汛就是,每年3月中下旬或者4月上旬猛涨的春水,因为两岸桃花刚好盛开,所以被称之为“桃花汛”。

4月6日,长江芜湖段记录到的最高水位达到了7.13米,比去年同期高1米左右,比今年3月份最高水位上涨了2.13米。

上涨的河水也淹没了沿岸的低洼滩涂,形成了浅滩,比如:芜湖十里江湾,因为上涨的河水淹没了这里,使得这里成为了鱼儿们的家园。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来到这里的鱼儿们特别地多,通过拍摄的画面能够看出,都不用仔细去看,粗粗一扫就能看到不下20、30条鱼正在游动。

当地护渔员殷方龙表示:“我19岁开始捕鱼,捕鱼多年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鱼”,还另一名工作人员表示:“50多年没见过这么多的鱼”

大量的鱼群也吸引了当地居民前往,这么多的鱼还是第一次看到。

要知道的是,现如今禁渔才2年,鱼群就已经这么多了,而长江目前正在执行“十年禁渔”策略,10年之后,这里的鱼群有可能会鱼满为患吗?

长江鱼群正在恢复

芜湖十里江湾公园紧邻长江和青戈江,在旱季时,长江水位下降,浅滩会变成草地,但这段时间的降水和冰雪融水等补给增多,使得这里水位上升,淹没了草地,形成浅滩,浅滩内植被丰富,营养物质较多,吸引了鱼儿们来这里觅食。

据专家介绍,出现在这里的鱼儿品种繁多,主要是草鱼、鳊鱼、鲤鱼、鲫鱼等,主要以食草为生。

这片浅滩水温适合,能量充足,隐蔽物也足够多,吸引了它们前来觅食、产卵。因为保护力度大,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较强,当地护渔员表示:估计明年此时,鱼群比现在还要多得多。

长江沿途水域出现大量鱼群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早在2021年3月,人们就在长江扬州段六圩河口附近江面观测到了长达20、30米的鱼群,鱼群时不时跃出水面,应该是大鱼正在捕食小鱼。

湖北5湖从2018年就开始禁渔,禁渔多年后,湖泊内鱼满为患,超出了生态最佳承载量,甚至还需要生态捕捞。

不仅如此,我们还一直在放生鱼群,比如:4月9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放流了23万尾中华鲟。4月1日,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106万尾鱼苗放流到长江江宁段。

鱼群多次出现,可以说是长江10年禁渔策略初显成效,我们保护长江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另一方面,鱼群的增多,并不意味着长江禁渔策略已经成功,因为现如今复苏的鱼群,大多都是食草鱼类。

长江生态链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内生活着424种鱼类,鱼类品种多,生态链也复杂,不同物种的恢复速度也不同。

其中,食草鱼类原本就在长江中数量较多,再加上它们繁殖速度快,比如:鲤鱼每次可产卵20万粒,只要环境合适,鲤鱼数量就能够在短短1-2年内恢复。

(鲫鱼洄游产卵,今年明显比往年多了许多)

食肉鱼类则不同,一方面是一些食肉鱼类在过去活得并不好,因为它们的食物主要是鱼虾等水生动物,只是在过去长江渔业比较发达,渔网,电鱼,甚至迷魂阵、绝户网等,让食肉鱼类的食物减小,导致它们种群减少。甚至它们本身就是人类餐桌上的一道菜,比如:鳤鱼、刀鱼等,早些年还是餐桌上普通的菜,但现如今因为过度捕捞已经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

在过去,长江白鱀豚、江豚等顶级掠食者也非常常见,尤其是江豚,渔民们时不时得能见到它们从水面上跃起来的身影,因此将它们称之为“江猪”。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长江鱼群一直在减少,导致食肉动物们日子非常难过,在上个世纪时,专家解剖了很多死亡的长江江豚,发现它们的胃部空空如也,还有许多也表现出了饥饿特征。

食肉动物的种群数量少,又反过来会加剧它们种群减少,这是因为当鱼群变少时,它们就更加难以寻找对象,以及难以形成鱼汛产卵,比如:中华鲟。

虽然这些年长江实行了全流域禁渔策略,但是食肉动物种群并未恢复到原有水平,它们的种群数量依旧较少,这就意味着它们的种群很难约束食草动物的数量,因此现如今食草鱼类的鱼群才会如此多。

食草鱼群的恢复,对于长江生态而言也是好事,这意味着食肉动物觅食更加容易,更有利于食肉动物的复苏。

比如:长江江豚在过去难得一见,但现如今它们时不时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甚至有时候会三五成群。

只不过长江江豚繁殖速度较慢,每年只生产1胎,即便外界食物充足,它们的种群数量依旧需要几十年才能慢慢恢复。

所以现如今鱼群虽然在复苏,但并不意味着长江就不需要保护了,相反这只是第一阶段,只有长江中的食肉动物数量增多,才意味着长江生态真的变好了,这也是为什么长江需要持续10年禁渔的原因。

发布于:山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