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愛中國

Page 1

用 生 命 愛 中 國 ——柏格理傳 阿信 著

本書特別獻給 貴州“圓夢的手”愛心助學促進會、走近石門檻義工組織的所有同工。 及,所有以實際行動關愛貴州貧困地區孩子成長的人們。 ——阿信

目錄 第一章

人往低處走


第二章

聖徒是怎樣煉成的

第三章

我的良人,我的佳偶

第四章

強渡金沙江

第五章

閃亮的 1904

第六章

石門檻

第七章

中國最美麗的花朵

第八章

毒打

第九章

陽光純潔大地

第十章

去到一個更美的地方

關於柏格理的一些評論


1、 改革開放以來,在雲南、貴州愈演愈烈的“柏格理-石門檻”文化熱, 充分體現了大西南少數民族人民擺脫貧窮落後現狀,建立和諧小康社會的強烈願 望和決心。 ——一個熱愛石門檻的網友 2、華盛頓在告別演說中誠懇地告誡美國人民:“理性和經驗讓我們不可以幻 想失掉信仰的原則,而國家道德會大行其道。”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幹事馬約爾:“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給子孫後代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為世界留下什麼樣的在子孫後代。” 從這個意義上說,相信柏格理所依靠的力量,培養具有良好品格的下一代公 民,是在中國建立永久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 ——一位研究品格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3、胡錦濤總書記在任貴州省委書記時,在一次幹部會議上,這樣提到柏格 理:


“西元 1905 年,一個叫柏格理的英國傳教士來到貴州畢節地區威寧縣的一個 名叫石門檻的鄉村。那是一個非常貧窮、荒涼、艱苦的地方。他帶來募集的資金 在這塊土地上蓋起了學校,修起了足球場,還建起了男女分泳的游泳池。他還創 制了苗族文字,自編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教材。免費招收貧困的學生 後來,那個鄉村發生了一場瘟疫(傷寒),當地老百姓都逃走了,他卻留下來呵 護、救治他可愛的中國學生,最後被瘟疫奪走了生命。 “柏格理去世了,在中國一個荒涼的小山村裡,留下了他的墳墓,留下了他培 育出來的一代中華精英。有人統計,這裡出現了兩個苗族博士,培養出中國共產 黨廳級以上幹部約 20 名,縣處級以上幹部近 100 名。 “他傳播了科學知識與西方文化,留下了奉獻和敬業精神。近百年過去了,至 今這個鄉村,有的老人居然還能說上幾句英語。柏格理用實踐告訴人們:進步的 科學文化和艱苦創業,可以在貧困、落後的地區實現教育的超常規發展。” ——摘自 2005 年 1 月 14 日《威寧新聞報》


作者自序:我為什麼要寫作這本書 2005 年 5 曰 7 日,我和陳文先生來貴州工作。 2005 年 6 月,在貴陽大十字達 德書院購得《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貴州卷—山地省的文化夢》,讀了沈從文先生孫 女沈紅女士所寫《石門檻:“煉獄”還是“聖地” 》。第一次知道貴州有石門 檻,有柏格理,心懷敬佩。這年 10 月,石門檻紀念建校 100 周年。惜不知。 2006 年春,在昆明范懷春先生的以撒書房購得東人達、東旻父女譯《在未知 的中國》厚厚一本,閑放蝸居,封面塵染。 2006 年夏,在貴陽啟新茶樓喝茶時,於書架偶見一本雜誌《中國西部》,內 有孫吉撰文《延續百年的文化記憶》,講述石門檻百年歷史。讀罷感慨不已。回 到住處,書堆中翻出《在未知的中國》,讀柏格理所寫《與天花搏鬥》,心情激 蕩。 2006 年秋,認識貴州竹梅文化公司張健先生,並蒙惠贈《中國石門》及《苗 族救星》一書的影本。張先生告訴我,《苗族救星》一書,乃他親自在石門一苗 家淘得。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看過後,心生嚮往,打算去石門親自探訪。


識貴州日報楊大德先生,蒙贈其大作《中國石門檻》及柏格理長子所寫《柏 格理在中國》。問楊先生何時知道柏格理,先生自雲,出生於貴州黔西,早年就 經常聽大人說起柏格理的傳說。 烏蒙山地處中國後花園,本中國最貧寒之地。地處高寒、交通極為不便。烏 蒙富,則中國富,烏蒙強,則中國強。有志于為祖國西部開發的志士仁人,不約 而同地將目光投向 100 年前將生命獻給這裡的柏格理。說起來敬仰之情感人至深。 2006 年平安夜,在貴陽黔靈西路教堂,我第一次聽到曾克娜姊妹和她姐姐同 台演唱的,描述苗族和柏格理這段故事的歌曲《十字架的救恩》。那天晚上,我 立下了寫作《用生命愛中國——柏格理傳》的決心。 2007 年 5 月,得歐陽劍山先生陪伴,來到石門檻。親身感受烏蒙山的交通不便, 親眼目睹那裡現在的艱難。走的那天,我站在石門檻教堂門前,看著神的殿這樣 荒涼,久久不願意離去。 2007 年 6 月 26 日,我在貴陽昨日重現咖啡店開始動筆,得到許多朋友的無私 幫助。我的老師,《中國石門》一書作者、中央電視臺《在天那邊》策劃王大衛 先生,認真看了本書的初稿,給我提了許多中肯的意見;昭通教會的黃亞童長老 給我複印了教會珍藏的所有歷史圖片和文字資料;貴州財貿學院的曾玲玲四處幫


我查找資料,最後在她舅舅蘇漣先生處意外找到撒母耳 ·克拉克所著《在中國的 西南部落中》一書;素昧平生的彝族同胞黃坤先生,委託苗族學者楊世武,從雲 南給我帶來兩部書《中國風情》和《苗族百年探路曲》;開石門檻研究先河的張 坦先生第一次見面,就慨然贈我柏格理同事鐘煥然所著《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西 南教區各少數民族信仰基督 50 年史》手抄本;《三星堆文化探秘》一書作者劉 少匆貴州省教科所的張慶肅所長是一位民族研究專家,他多次認真地給我講述苗 族歷史;貴州電視臺記者楊琳聽到我寫作本書的消息,專門送我一本書《歷代名 人與貴州》。…… 我的美國朋友 Kara(聶凱玲)小姐,為了幫助我寫作本書第八章“毒打”, 仔細給我回憶了她被人搶劫、殺傷的親身經歷;柏格理同事薩溫醫生的孫媳婦從 英國給我發來電子郵件,回憶薩溫醫生和他的妻子在中國的感人事蹟。 伯父劉少匆先生,我的同學郗衛民,我的好友傅蕾、金欣、康玉春、朱群慧 東旻夫婦,走近石門檻公益組織發起人斯嘉女士,香港光亮發展基金陳錦榮夫婦 等人,都給我提出了許多美好的建議。 神讓萬事都互相效力,讓愛他的人得益處。我在貴州,持守心中寧靜、清潔 和紅塵世界相隔幾步之遙。三載寒暑,長夜孤燈。終成為聖徒立傳之功,兼悟知 行之學。心中喜悅,可與誰知?


特別的感激獻給陪伴我走過這一段路程的朋友們。他們是:和我一樣從成都 來貴陽工作的李文約翰、小師妹胡曉、羅承民、劉驥、溫庭筠;我在貴州的朋友 何英俊、申劍、羅子榮、章軍、藍麗婷;我的姐姐李燕、我的妹妹楊琳和所有關 愛我的弟兄姊妹們。 寫作中我一直和柏格理等屬靈偉人同行,由此獲得的心靈深處的喜悅非筆墨 所能形容。我經常祈求全能的上帝賜給我智慧、力量和勇氣,讓我能稍稍學習柏 格理的樣式。我也盼望本書的讀者能像柏格理那樣奉獻出愛心,以實際行動關愛 祖國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只要你來貴州一次,不論是到東部苗嶺,還是去西部烏蒙山區,你就會發現 這裡有的不僅僅是世界上最美的景色。你看到在藍天和白雲下,孩子們那一雙雙 純潔的眼睛,那一張張燦爛的笑容,都是在祖國大地上盛開的最為美麗的花朵。 祝願貴州各兄弟民族早日過上更加和諧、富足、安康的好日子。 榮耀歸於上帝! 注:本書未注明出處的引文全部引自《在未知的中國·柏格理日記》。 ——作者


第一章 人往低處走 牧師家的孩子* 英國康沃爾郡①位於英國的西南部,20 世紀 30 年代,小說《蝴蝶夢》②和同 名電影的流行讓康沃爾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康沃爾有美麗的濱海莊園和世 界上最大的溫室花園。康沃爾的居民大多是清教徒,不論你走到那裡,到處都看 得到古樸、典雅的基督教小教堂。 卡米爾福特③是康沃爾的一個小鎮。古樸的基督教小教堂位於小鎮的邊上。 教堂面積不大,有一個小型的畫廊,畫廊裡面懸掛著幾十副聖經人物圖畫。教堂 前面放置著一個牧師講道用的小講臺,面對著講臺,整齊擺放著安裝有檔門的靠 背座位。每到禮拜天,小鎮裡的居民都到這裡來做禮拜。他們相互之間都很熟悉 在教堂供職的是一位年輕的牧師,供牧師住的宿舍就位於教堂的隔壁。 1864 年 4 月 20 日,柏格理就出生在這個小鎮上。柏格理的英文名字叫撒母 耳·波拉德。④


波拉德家族在當地有著久遠的歷史。西元前 55、56 年,凱撒兩次渡過英吉利 海峽,島上居民布立吞人逃往康沃爾西部山區,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被稱為波拉德 的部落。 柏格理的父親原本一個制繩工人,母親身上有法國血統。柏格理的父母都是 虔誠的基督徒。父親信仰上帝之後成為一名巡迴傳教士,柏格理的爺爺也是一位 巡迴傳教士。柏格理的爺爺還是衛斯理公會的分會聖經基督教教會的創始人。當 年他和約翰·衛斯理一起不分晝夜,騎馬穿過康沃爾的每一個漁村和礦區工棚, 給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漁夫、礦工和農民傳福音。 柏格理是家中的長子。他的媽媽從一懷上她就不斷地向上帝禱告,希望這個 孩子能夠成為上帝的僕人。他們給孩子取名撒母耳,意思是:這個孩子是從上帝 那裡求來的,我們也要把他終身獻給上帝。⑤ 剛滿 4 歲,媽媽就拿教會的福音單張作為課本教小撒母耳讀書。小柏格理很 文靜,他最喜歡做的遊戲是從樹上折幾根枝條,然後回到房間,一個人花上幾個 小時把手邊的枝條擺成三角形、正方形等各種各樣的形狀。 柏格理 9 歲時,教會派他父親到康沃爾南部一個叫佩里恩的小鎮巡迴佈道, 柏格理進入當地的韋斯列小學讀書。小鎮位於大海邊上,浪花拍打的海岸,海岸


上星羅棋佈的燈塔和小海灣,天熱的時候,一放學,柏格理就和幾個同伴到大海 裡游泳。 13 歲那一年,柏格理進入教會辦的希博爾公學。在學校裡,他品學兼優,敏 銳善辯,熱愛體育運動,尤其擅長板球、足球和游泳。 1875 年 1 月 12 日,柏格理受洗成為一個基督徒。家庭的薰陶讓小撒母耳成為 一個熱心而虔誠的基督徒。他最大的理想就是長大以後能象自己的爸爸和爺爺一 樣成為傳教士。在他後來的日記裡寫到:他受洗的第二天,他一整天都跪在他的 好友奇帕斯蒂德的小屋裡,向上帝祈禱。盼望自己能夠成為合神心意的人。 柏格理的父母有 6 個孩子,由於牧師的收入有限,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過 得緊 巴巴的。父親每天起早貪黑地外出傳教,回到家時已累得精疲力竭。而且經常有 人在深夜趕到教會尋求幫助,每當這時,他和妻子總是很和藹地招待來客。柏格 理記得不知有多少次,他從夢中醒來,看到父親急急忙忙地穿上衣服下床,親親 他和弟弟妹妹的額頭,就走出去。接著就是嗒、嗒、嗒,馬蹄聲越來越遠。 但就是這樣,他的父親還有在傳教之余,利用很少的閒置時間編織漁夫和礦 工需要的繩子,賺點外快來補貼家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柏格理看到父母這樣辛勞,全家卻過著貧寒的生活。他為


主做事的信心動搖了。雖然他愛上帝,但還是決定不再選擇他們家幾代人所從事 的牧師職業。他決心靠自己的努力讓父母和弟弟妹妹們過上富裕的生活。1881 年,柏格理參加英國公務員考試,名列全英國第三名。 這個年輕人躊躇滿志地離開家鄉,來到英國首都倫敦。在英國郵政銀行做一 名公務員,成天坐在高背椅上點鈔票。 很快,柏格理就訂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決心在最短的時間內使自己的年 薪達到 1000 英鎊。 金錢、財富、體面的生活,凡是世人所看重的,似乎都要成為柏格理腳下所 要走過的路。

① 英文是 Cornwall。 ② 英文是 REBECCA。 ③ 英文是 Camelford。 ④ 柏格理名字英文為 Samuel Pollard:中文通常譯為“撒母耳—波拉德”,


筆者參考《聖經-撒母耳記》,覺得翻譯成“撒母耳 ·波拉德” 更能 體現名字蘊含的意義。 ⑤ 參考《聖經-撒母耳記》第 1 章 19-20 節。

困在籠子裡的獅子 但有一個人不喜歡柏格理的這個選擇,這個人就是柏格理的媽媽。兒子離開 家鄉之後,他每天恒切為兒子禱告,盼望上帝揀選自己的兒子,就象聖經上上帝 親自揀選哈拿的兒子先知撒母耳一樣。柏格理在銀行工作一段時間以後,上帝就 垂聽了他母親的禱告。他越來越討厭這裡按部就班、平靜舒適的生活,描述自己 就像困在籠子裡的獅子。 他越來越熱心參加教會活動。他經常懇切地向上帝祈禱,希望全能的上帝能 為他指點迷津。


1885 年,英國傳教士李文斯頓深入非洲傳教的傳奇經歷風靡一時。1813 年, 李文斯頓出生於蘇格蘭一個貧困家庭,父親是一個茶葉商。 他 10 歲時就得去棉 花田做童工,早上 6 點出門,晚上 8 時回家。他自幼好學,往往看書到午夜,直 等到母親把蠟燭吹熄後,才不得不上床睡覺。童年時李文斯頓就受荷蘭傳教士郭 實獵的影響,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閎就是先在郭實獵夫人創辦的教會學校學習, 後來被送到美國耶魯大學留學的。郭在中國沿岸的種種傳奇事蹟,讓許多英國年 輕人心儀不已。因郭氏是在中國用行醫的方式宣教,李文斯頓也盼望有一天去中 國。他在極貧困的環境中靠著頑強的毅力完成了醫學院的學習。1840 年,正當 李文斯頓要去中國宣教時,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前往中國傳福音的門,暫時關上 了。一天,李文斯頓漫步在倫敦街頭,忽然看到街邊有一場“反奴隸販賣”的演 講,演講的人是在南非佈道 20 年的墨菲特,李文斯頓進去聽。墨菲特詳細地講 述了他親眼目睹的當地土著被奴隸販子像牲口一樣抓獲,遭受暴打淩辱,被販為 奴隸的悲慘遭遇。演講快要結束的時候,上帝的話借助墨菲特的嘴臨到李文斯頓 “在我住的地方,南非的庫魯曼佈道所北邊,我能看到千萬道炊煙,從數不清的 村落升起。但那些人從來沒有聽到過福音!” 李文斯頓大受感動。上帝為他關上了中國的大門,但又為他指明了去非洲的 路。他立刻決定說:“我決定要去非洲,而且我的目標是宣教士從沒有到達的地 方。”


李文斯頓是第一位深入被稱為“黑暗大陸”的非洲中部,進入非洲部落的傳 教士。他由南非上岸,三次探險,深入非洲三萬里,經歷千難萬死。但即使在最 危險的時刻,他從未對任何人——包括非洲食人族的人和奴隸販子發射過一粒子 彈。他是進入非洲內陸的第一名醫生,他的醫術救了很多人;他是畫出非洲內陸 河川的第一人;他是終止在非洲販賣奴隸的關鍵人物…… 李文斯頓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熱愛的非洲人民。1873 年,李文斯頓在第 三次深入非洲內陸,探勘尼祿河源頭路線的途中因積勞成疾,“出師未捷身先死 ”,榮歸天家。在非洲土著的讚美歌聲中,李文斯頓探險隊的隊員把他的心臟取 出,葬在非洲的地理中心(Heart of Africa)其坦波斯的一顆樹下。從此,這位在 非洲人民還處在蒙昧和被人奴役狀態,就平等地對待他們,用上帝的愛愛他們, 傳福音給他們的朋友,永遠活在非洲人民的心裡。① 李文斯頓的傳奇經歷讓年輕的柏格理激動不已。郵政銀行狹窄的空間再也容 不下這位年輕人的淩雲之志。上帝的靈深深地觸摸著他。他越來越相信他的使命 就是成為上帝的工人。他決心像李文斯頓那樣,到沒有傳教士去的地方。他後來 告訴他的友人,他立志要在上帝的指引下,引領一個民族信福音。 他在日記中寫到:“相信這是天父的意願,要我帶領人皈依基督。我決心像 我父親那樣,不僅僅限於口頭禱告,我還要投身實際的拯救工作。願全能的上帝


指引我人生的方向,在聖靈的引導下滿得上帝的能力。我願意為 主耶穌奉獻一 生。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① 上帝的話象當年臨到的哈拿的兒子一樣臨到他。柏格理媽媽的禱告應驗了。 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上帝派他去那裡? 柏格理等待著。

① 參見《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

中國,最迷人的地方 1886 年 11 月,中國內地會①中國委員會在安慶召開。那天,中國內地會的成 員范約翰看到一個異像。他寫信給戴德生的妻子珍妮,說:“我們滿心期望有


100 位新同工,於 1887 年往中國去。”每天飯前,中國內地會的創始人戴德生都 和他的朋友一起唱出下列的祈禱文: 主啊!求你賜下 100 位工人, 都合乎你的心意,是你揀選的, 把你的愛傳到遠方—— 使我們喜悅地讚美你; 主必紀念這事情, 我的耶穌必成就萬事。② 祈禱在地球的另一端,早已得到回應。早在 1885 年,柏格理參加一次海外宣 教會議,演講的嘉賓是中國內地會的創始人之一,剛從中國回來的哈德森 ·泰勒 博士。白髮蒼蒼的老人用樸實感人的口吻講述他和他的同工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和傳教的艱辛歷程,所有聽眾都熱淚盈眶。最後,老人大聲問聽眾: “在坐的諸位,你們捫心自問,你們是真的愛主嗎?” “是的。”人們異口同聲第回答。


老人說:“弟兄姊妹們,你們口口聲聲地說你們真的愛主,那你們是否願意 為了主的緣故,拋下你們的親人,你們手邊的工作,你們的前程,一切的一切, 去跟隨主!” 在場的人都覺得紮心。 老人被聖靈充滿:“在坐的諸位,既然你們口口聲聲說你們愛主,那你們有 沒有問過耶穌一個問題:‘主啊,我愛你,你要我為你做什麼?’如果你們真的 愛主,那你們就應該聽從主的召喚,把目光投向中國。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禾場, 那裡有 4 萬萬的靈魂需要上帝的拯救。在中國莊稼熟了 ,卻沒有人收割。如果 你們真的愛主,那你們就不會滿足于個人安逸舒適的生活。如果你真心熱愛耶穌 基督,你們就應該有世界性的眼光,做一名世界公民,而古老神秘的中國最有資 格得到你。” 老人在場上手舞足蹈:“主剛剛告訴我,就在今天,在在座的諸位中間,主 要親自興起一個僕人,為他做工。主告訴我,他已經為這個年輕人預備了一條最 美最美的道路。親愛的年輕人,時候到了,你站出來。為了主的緣故,我請求你 站出來,把身體獻上,當做活祭!” 一個有著一雙特別美麗眼睛的清瘦的年輕人,淚流滿面地站了出來。


泰勒博士心情激蕩,走下臺去拉著年輕人的手把他領到臺上。 泰勒博士問:“可愛的年輕人,上帝忠實的僕人,你叫的名字?我要奉上帝 的名,按手為你禱告。” 年輕人回答:“我叫撒母耳·波拉德。” 上帝真是愛中國。他沒有派他的僕人李文斯頓來中國,但他獻給中國一個和 李文斯頓一樣優秀的兒子: 柏格理。

1、中國內地會由英國傳教士戴德生創建。由不同宗教背景,但對宣教很 有負擔的男女信徒組成。他們需要借著祈禱,單單信靠神的引導和供給,進 入中國內地,向 11 個省份從未聽說過福音的人民傳道。 2、選自《戴德生——摯愛中華》


孔子的“勒馬懸崖” 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必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柏格理和其他外國傳教士不遠萬 里,離鄉背井,出生入死,來中國的動機是什麼?他們不圖名,不謀利,口口聲 聲地要拯救中國人的靈魂。這些外國人,為什麼這樣關心和他們毫無關係的中國 人的靈魂呢? 原來,這些傳教士堅信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一個人只有相信上帝,他的 靈魂才能得救,死後才能上天堂。天堂是人死後能去的最美最好的地方。而不相 信上帝,人生的結局就只能是永遠的滅亡。 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一輩子的一個外國傳教士、中國內地會的 B·布魯蒙霍爾 這樣說: “那 些 從 未 聽 說 過 基 督 福 音 的 中 國 人 死 後 要 往 什 麼 地 方 去 哪 ? 他 們 的 未 來 是什 麼 呢 ?想 起這 個 問 題 真 是 可 怕 — — 然 而 他 們 肯 定 會 遭 到 毀滅 , 這 是 上帝說的。”① 他們的根據是《聖經》。他們認為對祖先的崇拜是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基礎。


而祖宗崇拜是一種徹頭徹尾的盲目崇拜。上帝在《聖經 ·啟示錄》中清楚地告訴 人們:所有盲目崇拜者,在將來都將處於熾烈燃燒的火海之中。 戴德生在他的《中國的屬靈需求》一書中以英國人的嚴謹做了精確的計算, 並用英國人容易理解的畫面把中國人的悲慘處境展示給他的同胞: 如 果 中 國 人 每 日 排 隊 經 過 你 的 面 前 , 以 每 天 走 30 裡 的 速 度 計 算 。 他 們 不斷的走,日複日,年複年,也需要走上 17 年零 3 個月,這條人龍才走得 完.”② 問題是這條世界上最長的人龍將要走向那裡呢?戴德生一點不懷疑這些人正 在走向滅亡。在他徒步到中國泰州辦事的途中,戴德生一邊沿途觀察,一邊不停 地思索: 這裡每隔兩三裡就有一個鄉村或集鎮。千千萬萬人在這裡出生、長大、 死去,從來沒有離開家鄉半步。令人想到這裡,就感到非常痛苦。③ 戴德生痛苦什麼呢?他痛苦這些人不知道福音,而不知道福音,這些人唯一 的結局就是滅亡。在描述過這些悲慘的景象後,他狠狠地敲打他祖國的基督徒: 你們能否袖手,坐視不救,眼見這千萬人走向滅亡?他們之所以滅亡,


是 因為 沒有人給 他們傳福 音。但 英國人民 卻 清 楚地知 道, 使 英國有 今日 , 也使我們有今天,全賴這福音。④ 最後,他給他的同袍說起主耶穌的教導: 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 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⑤ 絕對相信上帝的外國傳教士信心百倍地來到中國,要把他們認為最好的禮物 ——神的救恩送給中國人民。但他們在中國遇到的最大障礙是大多數中國人認為 他們談論的救恩和死後如何如何的問題純粹是無稽之談。他們極其重視的屬靈問 題,中國人並沒有這種需要。而且,他們苦口婆心地對我們中國人宣講說,我們 未皈依的祖先,包括未聽說過基督福音的孔子,都已經永久消失了。可是在中國 的所有美德之中,主要部分恰恰是忠孝,對祖先的不敬被認為是最大的罪惡。 中國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核心在這裡冰火對峙,雙方都找不到絲毫妥協的餘地 傳教士很委屈,認為他們全心全意地幫助中國人,可是正應了一句中國老話“熱 臉碰到了冷屁股”。中國人認為這些洋人太無知、太狂妄、太自以為是、太不會 尊重人,憑什麼一口咬定你們的信仰才是唯一正確的?憑什麼要把我們的祖先, 把我們的古聖先賢,把我們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全盤否定?你闖進別人家中,幫助


別人,還要看看別人有沒有需要?怎麼可以這樣霸道!真是莫名其妙、豈有此理 欺人太甚! 1840 年開始,中國遭遇千百年未遇的變局,中國人幾千年的處事經驗一下子 失去了效力:寄希望于中庸之道和稀泥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有首歌這樣唱道: 早以為你有了所有答案, 從來遇事不慌。 不料奇事橫生, 突然來臨竟難料。 你又積重難移, 那只好在那裡游啊遊不停, 在深處,在深處。⑥ 儒家的孔子是中國人的榜樣。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當他的學生向


他請教“死”的問題時,他一句話打發了他:“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不是不信,孔子是不語,不語不等於不信。不語一方面是他自己也沒 有搞清楚,一方面是希望他的學生不要分心,集中精力做事。孔子的興趣不 在宗教,他是一位政治學家和倫理教師。他極有可能讀過《聖經》的裡面的《箴 言》篇,並吸收箴言裡的部分真理建立了他的理論體系。因為從最近的歷史考據 看,遠古人類的交流遠比我們認為的要密切的多;所羅門《箴言》作於約西元前 1000 年,孔子出生於西元前 5 世紀。400 多年的時間足以讓《箴言》傳到中國。 孔子不讓中國人糾纏“死”的問題,他知道這個問題很複雜,想不清楚,不 僅想不清楚,而且腦袋越聰明,越想這個問題,腦殼越糊塗。而不去管這個問題 似乎對個人和社會沒有什麼不良影響。但毫無疑問,孔子這一“勒馬懸崖”,產 生的後果是:一方面,讓中國人民具有積極的入世精神,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另一方面,卻把中國人民永遠置於懸崖邊上。 因為,“未知死,焉知生”。不知道死就不知道人生的方向,不知道人生的 方向就不能明白人生的意義,不明白人生的意義就不能行出正確的方向,不行出 正確的方向就不能進入天堂,不進入天堂就要下地獄。 而地獄是人活一生的最悲慘的歸宿。


對於中國人來說:如果人有靈魂,如果真的有天堂、有地獄,那孔子的“勒 馬懸崖”就太可怕了。 “早聞道,夕死可矣”。我們無法瞭解孔子這位先輩的真實想法,是感慨 明 白人生真理的艱難?還是表明追求真道的決心?或者,是為自己窮一生的努 力,卻一直未能找到真道的歎息? 2008 年的今天,我們偉大民族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得出一個結論:祖宗不足 法。

生活不停地翻攪你的心周而復始, 直到你明白萬事不強求, 直到你明白擺脫傲氣才能攀升天堂, 要把自我統統拋。⑦ 《聖經》說:“謙卑的人有福了”。一位中國先哲說:“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但我們現在知道,即使撇開靈魂、天堂、地獄不談,信仰對於一個民族建立 永久和諧社會其實大有益處。很多人將美國的富強歸結為有一部好憲法,但美國 人不這樣看。喬治·華盛頓在告別演說中告誡美國人: 理性與經驗讓我們不可以幻想,丟掉信仰的原則而國家道德會大行其道 ⑧ 約翰-亞當斯說: 我們的憲法僅僅是為有道德與宗教信仰的人民而制定。⑨ 如果美國人不信仰上帝,再好的憲法又有何用?

① 選自《中國風情》第 66 頁, ②③④ 皆選自《戴德生·摯愛中華》一書


⑤ 選自《聖經·馬太福音》28 章 19 節) ⑥⑦ 選自美國電影《撞車》(Crash)主題曲) ⑧⑨ 選自《美式課堂—品質教育學校方略》,(美)湯瑪斯 ·裡克納著,劉 冰、董小航、鄧海平翻譯。海南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同學同行,何其美好 1887 年,柏格理 24 歲。1 月 27 日,他和自己希博爾公學的同學,出生于英 國西南部德文郡,比他小兩歲的弗蘭克,抱著拯救中國人靈魂的雄心壯志,從荷 蘭南部的提爾堡上船,3 月 14 日抵達上海吳淞口。 3 位中國內地會傳教士熱情地迎接他倆的到來。他們被領進一家理髮鋪,然 後又到了裁縫鋪。走出鋪子時,柏格理和弗蘭克的裝束從頭到腳霍然一變,從髮 型到裝束看起來完全和中國人一樣:


頭戴小圓帽,上穿長袖上衣,下著肥大長褲,腳穿緞子鞋。他們甚至還在腦 後拖著一條假辮子。 兩人看著彼此的樣子,忍不住開心地大笑不止。雖然這新衣服穿在身上很不 舒服,但他們知道這是他們向中國人民表達對中國文化尊重的一種方式。 在上海住了幾天,他們被送往位於安慶的一個漢語培訓學校,進行為期六個 月的漢語強化學習。學校校長 W·鮑勒牧師很喜歡這一對年輕人。不僅認真地教 他們學習漢語,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日常言行感染著年輕的柏格理和弗蘭克。 鮑勒校長還經常向他們描繪傳教事業的美妙前景。柏格理終其一生都對這位老前 輩的話堅信不移。 柏格理學起漢語來極其勤奮。不到三個月,他就能在街上和中國人做簡單的 交流。3 個月的語言學習之後,他作了用漢語演講的首次嘗試。他在日記裡寫到: 儘管那天聽眾人數不多,而我當時顫抖得有多厲害是可想而知的。事後 聽眾們雖說尚能聽懂我的演講;不過,我覺得中國人通常都是這麼說的。 又經過 3 個月的艱苦訓練,他們順利地通過了學校的結業考試。考試既包含 口語對話和一般文書的書寫,又考到中國的經典著作《論語》和《孟子》的相關 知識。柏格理的《論語》成績非常棒。由於他很熟悉中國的經典,因此後來和中


國讀書人和官吏們交往時有共同語言,因此得到他們的尊重。而這一點對柏格理 一生的傳教生涯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 臨畢業,在老師的幫助下,他為自己取了個中國名字:柏格理。既和自己姓 名的讀音接近,又含儒家“格物知理”之意。他還仿照中國人讀書人的喜好,給 自己取了一個字,叫:明星。弗蘭克取名邰慕廉①。 走出校門,他和邰慕廉立即被派往到當時傳福音的最前線,中國西南人跡罕 至的烏蒙山腹地,地處滇、黔、川邊的雲南昭通。

① 邰慕廉的英文名是 Frank J. Dymond。在中國還有一個中文名字,和他英文 的姓讀音接近,叫戴萌德。

長江三峽遇險


1887 年 11 月 12 日,柏格理、邰慕廉和另外四個傳教士溯長江而行。他們先 坐輪船到漢口。從漢口開始,他們改乘一條本地的可供居住的小船,這是一條非 常舒適的船。船上有四個房間,位置靠前的一間為餐廳和起居室。船每天只行駛 約 30 公里,因此,有時他們四個人還可以上岸散步或是去攀登岸邊的岩石。三 峽美麗的風光讓他們常常流連忘返。 這一年的 12 月 13 日,他們的船達到了著名的險灘傾天灘,這是當時過往船 隻必須經過的兩大險灘之一。當通過這處兇險的湍難時,這個傳教小團夥突然遭 遇到滅頂之災。伯格裡用他詼諧幽默的文筆寫到: 突然間,前面甲板上傳來一陣驚叫,大家頓時亂做一團。怎麼回事?船 身 正在 向左傾斜 !人們幾 乎無法 站穩! 我們 沖 到房間 的右 邊 ,企圖增 加 右 側的重量,以保持船體平衡。大江一定在嘲笑我們的癡心妄想! 頓時,江水湧入艙內,淹沒了一切。……我使盡全身力氣,使著一點一 點 地朝艙門挨 去, 但是, 洪水怒吼 著, 重重 地 將我撲倒 。 轉 眼之間小 船 及 小船上所有的人和 物品都被滔滔 的降水 吞沒。我們走 投無路 ,既不 能向前 也 不能向後,更 無法向上 移動。不 過,我們 並 不害怕 ,內 心 深處,有一個 堅 定的信念在 支撐 著:‘ 我們是在上帝 的召喚 下來到中國西部的傳教 士 , 上帝絕不會讓我們在這裡淹死的。’


狂暴、憤怒的江水撕咬住我們的小船,把他撕得粉碎,甲板、墊子、船 槳 、桅杆等被 沖向四面八方。我們 才得 以掙扎 出水面 。我 發 現萬斯 通 夫婦 手拉著手抓住一隻木箱,在奮力反抗。 邰慕廉 下落不 明,連 影子都看不到 身 上穿 的中國 式棉長袍灌 足了寒 冷的江 水, 把 我們使 勁地往下 拖、往 死 神 那裡拖。① …… 船工們用力地搖著紅色的救生船趕來救他們。拉住柏格理手的那一刻,船夫 笑了:“啊,原來是洋鬼子。” 柏格理心急如焚:弗蘭克、弗蘭克,你在那裡?船工們拼命地划船四處尋找 柏格理都快要絕望了,才發現邰慕廉全身濕透,狼狽不堪地爬在岸邊的一塊礁石 上。 柏格理和邰慕廉兩人從小在海邊長大,一流的泳技救了他們。這時正是寒冷 的冬天,他們穿著濕透的衣服和寒冷,冷得全身發抖。他們隨身攜帶的衣服、書 籍、被褥及準備到雲南使用的藥品,全被洶湧的江水吞沒。但讓在場船夫驚訝不 已的是,這兩個外國人看著彼此的狼狽樣子,居然開心地大笑起來。 這真是絕望和沮喪的時刻。如果柏格理和邰慕廉的意志不堅強,說不定就要


打退堂鼓。兩人商量後,決定先返回漢口向教會的弟兄借點盤纏,再闖長江天險 向重慶進發。

① 選自《在未知的中國》第 頁

一月渡瀘,彩雲之南 1888 年 1 月 9 日,他們到達重慶。1 月 17 日,柏格理與邰慕廉動身從重慶 出發。從此,柏格理的腳步走進了漫長的中國歷史 。柏格理走的這條路修建 于秦朝,歷史上叫“五尺道”,或“石門道” 。蜀漢諸葛亮就是在這條路上“ 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在烏蒙山區用懷柔政策,七擒孟獲,創造了一段中國民 族團結的佳話。這條路線也被稱為西南絲綢之路,如今是一條很美麗的旅行線路 重慶—瀘州—敘永—威信—鹽津(豆沙關)—大關—昭通。


臨行前,英國朋友建議他們雇兩頂滑竿。看著他們驚訝的表情,朋友對他們 說:“像你們這樣在中國西南旅行的外國人,租借一副滑竿不是為了舒適,主要 是為了贏得中國人的尊重。沒有滑竿這個體面的標誌,你們就會被拋棄在大路旁 在擺渡過河時被迫等上很長時間。住店時會被安排在最差的旅館、最差的房間; 更為糟糕的是,你們會被認為是在英國無以為生,才來中國混飯吃的無業遊民。 ” 沒有人不想被人尊重,但柏格理和邰慕廉身上沒有足夠的錢供他們奢侈。從 放棄銀行優厚工作的那一刻起,柏格理已從一個年薪接近 1000 英鎊的銀行白領 淪落為年薪不到 50 英鎊的窮傳教士。這意味著他必須重新過上他從小經歷過的 貧寒和捉襟見肘的生活。他本來已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擺脫了這種生活,但為 了上帝,他自願放棄了。 人都喜歡往高處走,但為了上帝,柏格理甘願向低處行! 從重慶出來大約 6 裡之後,離一個墳場不遠,有一個小山村。在那裡他們租 了兩匹小馬,這天他們走了 60 裡路。沿途風景優美。上了山、下山,又上山、 又下山。穿山谷、過小溪,翻過茫茫大山,緩慢地前進。行進的時候,馬的鈴鐺 清脆悅耳地響個不停。柏格理一路都在想念他的父親和他的家人。父親現在一定 正騎著馬巡迴佈道,而媽媽正在家裡自己的小房間裡默默祈禱,幾個弟弟妹妹正


在學校讀書想家。柏格理在日記中說: 我感到孤獨,但是“神在與我同行”。 1 月 21 日,他們在夜色中進入瀘州。 1 月 31 日,他們終於進入雲南境內: 在極度難行的路上走出七英里,到達一個集鎮……越過一條小河,進入 雲南。這裡到處都有明媚 的陽光、鮮豔 的花朵、巍峨 的高山 、皚皚 的積雪 閃爍的星星和純潔的白雲。 1888 年 2 月 8 日一早,他們終於走出了茫茫群山,走在通向昭通壩子的一 條 平坦的山路上。路兩旁地裡栽著許多桃樹和梨樹。到處都能看到成群的黑臉 山羊、短腳黃牛和水牛。坑坑窪窪的路上,不時有黃牛拉著馬車飛馳而過。 柏格理興致勃勃。他告訴邰慕廉,再過兩個月,春天來到的時候,這塊大 平原上一定百花盛開。他還情不自禁地給同伴賣弄起他一路瞭解到的有關昭通的 知識:


昭通古稱“朱提”、“烏蒙”。歷來是中國少數民族同胞聚居之地。西元前 316年,秦惠王命蜀郡太守李冰在崇山峻嶺中開山鑿岩,修築通往雲南的道路 秦始皇時,“常 略通五尺道”*,把李冰開鑿的道路從四川宜賓經昭通延伸到 雲南曲靖。因路寬僅五市尺,故稱“五尺道”,由四川宜賓起經水富、鹽津、大 關、昭通、魯甸到曲靖往西一直到越南諸國。 西元前 135 年,漢武帝採納了司馬相如“通夜郎道,從夜郎浮船取南越”的 建議,派唐蒙出使夜郎建立犍為郡,修建“南夷道”。 從四川成都出發,經眉 山、樂山、宜賓、高縣、珙縣、再經今雲南昭通境內威信、鎮雄、貴州赫章、威 寧、會澤,南至曲靖、大理,出國抵達緬甸、身毒(印度)、西亞諸國和古羅馬 也就是著名的“西南絲綢之路”。 “你知道在這一帶最有名的人物是誰?”他問好友。 邰慕廉還真的不敢肯定,“撒母耳,你覺得哪?” 柏格理笑了起來:“是諸葛亮。中國人稱呼他諸葛孔明。中國三國時期,他 在這一帶七擒孟獲,但又七擒七縱,他的仁義之心終於把這一帶的部落首領都感 化了。” “是啊,”邰慕廉說,“我們也要向這位諸葛孔明學習,用基督的大愛感動


這裡的人們信主。” 兩個朋友你一句,我一句,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間,他們遠遠望見昭通 的城牆。夕陽西下,當山峰穿越平壩的陰影越拉越長的時候,兩個人終於穿過城 門洞,進入昭通。 沒有一個人迎接他們。他們一路走著問著,穿過一條曲曲折折的鵝卵石路面 進入一條狹窄的小巷——學院街。聽到從跟在他們身後的一大堆孩子的喊叫聲, 住在一個小屋子裡的湯瑪斯·索恩,他們希伯爾中學的另一個同學,激動萬分地 走出來擁抱他們的到來。

第二章:聖徒是怎樣煉成的 先驅者的足跡


1877 年,內地會英國傳教士賣嘉底①溯長江而上,經四川巴縣等地,從東到 西徒步穿越雲南,於這一年 8 月底抵達緬甸八莫,是有史記載的基督教傳教士進 入雲南的第一人。1876 年,另一名內地會英國傳教士康慕倫②從四川康定進藏 一路走過理塘、巴塘、鄉城,經雲南大理、麗江,於 1879 年到達八莫。 1881 年,內地會英國傳教士喬治 ·克拉克③夫婦從上海出發,繞道緬甸進入 雲南,經騰沖、保山等地來到大理,在大理吉祥巷建立雲南第一個基督教會 1882 年,喬治·克拉克又派人到昆明,建立教會。 1883 年,英國聖經基督教教會在中國內地會的幫助下,委派傳教士萬斯通、 湯瑪斯 · 索恩④等人經四川宜賓到滇東北昭通傳教,是滇東北破天荒創設教 會的開始。 英國聖經基督教教會是衛斯理公會⑤的一個分支,1815 年在湯瑪斯·索恩曾 祖父約翰·索恩的農場廚房裡舉行第一次聚會,由約翰 ·衛斯理親自建立。柏格 理的祖父撒母耳·波拉德也是教會的主要同工。 教會人數不多,分佈在英格蘭西部與南部一帶,成員絕大多數是貧困的農民


漁夫和礦工。人們雖然活的很艱辛,卻具有狂熱的傳教熱情。他們感到上帝賦予 他們這樣的責任:去關心、去愛遠在地球另一邊的中國人民。 鐘煥然是柏格理的同工,他們一家也是昭通最早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之一。在 《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西南教區各少數民族信仰基督 50 年史》中,他充滿深情 地回憶起這段歷史: 這時,我家還沒有信仰基督教。只聽到兩個外國人在城裡宣傳,一個姓 樊 ⑥、一個姓索, 他們從長江 逆 流而來到 昭通 的時 候 , 租賃 房屋住都 很困 難 。雖 然他 們 穿著中國服 裝,也 會說幾句 中國 話,像 中國人一樣,可是 他 們的皮膚面貌 與我國人大不相同。人們少 見 多 怪,都 有歧 視 的觀念。 因 此 人 都畏 而惡之 ,不 肯租房 給他們 居住, 還是 清 朝官吏 替他 們 尋找住處, 才 在城內學院街租到一所民 房暫時做宣教工作。 那時是科舉時代,三 年一次 昭通各地的學子都要雲集在學院街參加科舉考試。 樊、索二教士居住在學院街,就是要乘這考試的機會,向各州、縣來考 試 的考 生和 群 眾宣傳宗教, 盼望 把福音 的種 子 散佈到 各縣 去, 準備將 來在 各 州縣 設立教會的 基礎。可是 當 時的群 眾雖 聽 到洋人的 名 詞 ,而從 未見過 洋 人的 面孔。近 日乍見擁擠 不堪 ,幸虧 他們 已 學會普 通的中國 語言 , 又 用 和顏悅色的態度,謙虛溫和的態度對待群眾,群眾也就漸漸地接近他們。


在當時做宗教工作的教士,必須有基督忠實的意志,懷著冒險犧牲的精 神 ,百 忍不拔 的耐心,才 能肩負 此任務 。西人到 街場 傳教時,往往 遇 到人 呼 叫“ 洋鬼子”, 或向他 們拋擲 石塊, 或當面 嘲笑謾駡 ,而 他們都是 置 若 罔 聞, 隨時對 人表示友愛、 真誠的 態度。不是一時的 忍耐 ,而是這樣長久 的作為,因此人們也就漸漸地和他們往來。

① 英文名為 John M’Carthy。 ② 英文名為 Cameron。 ③ 英文名為 George Clarke ④ 也有文獻寫成“索裡仁”,經作者考證,應是同一人。 ⑥ 此處可能有誤,應為“萬”。據歷史記載,昭通最早的傳教士為“萬斯通 和湯瑪斯·索恩”


剛到昭通的日子 1888 年,昭通城大約有 5 萬居民。鵝卵石鋪就的街道,寬度僅僅容得下一輛 牛車經過。豬群在居民門前的污泥裡打滾。夜裡,全城一片漆黑。只有偶爾響起 的幾聲梆子,打破死一般的寂靜…… 柏格理他們租住一間帶院子的普通民房。有樓上樓下一共兩個房間。他們把 樓上的作為臥室。幾個同學晚上就擠在一張床上。屋內有一把上下樓用的梯子。 僅一扇小窗戶,為兩個房間共同擁有。 底樓他們用板壁隔成裡外兩間。里間當作餐廳和書房,外間用來接待客人和 佈道,擺著一張桌子和四把椅子。椅子粗劣無比,柏格理以他詼諧幽默的文筆說 到這些椅子: 尤其是椅子,目中無人、直挺挺地站著,還生就一副堅硬異常的本性, 拒 絕向 一切人 或事物彎腰 。該死 的東西 !後來這些高 傲的、不 折腰的 椅 子 被用壞了,得到它們應有的下場。 房屋後面是一個小院,小院的一部分搭有頂棚,做馬廄用。漢族“傭人”在


為他們燒飯做菜的時候,馬兒就在小棚裡興致盎然地大嚼玉米。 每天,他們都要到街上去傳教和散發福音小冊子。邰慕廉去繁華的西門。柏 格理則去陡街商業區——千總駐兵的大院裡,那裡聚集著城內三教九流的人,做 小生意的、說書的、算命的、賭博的、走江湖的郎中和許多遊手好閒的人。柏格 理就在這些人中找一小塊空地,擺上書籍和藥箱。開始大聲吆喝,但比起周圍的 嘈雜聲,他的聲音無疑很小。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他索性買了一面銅鑼。每當柏 格理敲響銅鑼,一下子就能吸引來很多人,跑過來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不久 柏格理就成為那裡的名人,人們為他取了一個外號:“敲銅鑼的小個子洋人”。 柏格理用他剛剛學到的漢語,大聲宣講耶穌的故事: “鄉親們,請你們先站一會,我有最要緊道理,要告訴你們。我剛到貴國不久 中國話說的不好。不知道諸位能不能聽得懂?” 人群中有人大聲回答:“聽得懂,聽得懂!你說吧。” 柏格理說:“過獎,過獎!我還要向諸位多學習。現在我想請教大家一個問 題:貴國人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老天爺,請問這位元老天爺你們認識 不認識?”


一位老人笑著說:“老天爺在天上,我們在地上,相隔太遠啦!” “說遠也不遠。”柏格理說,“這位老天爺就是真神上帝。神愛世人,派遣 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從天上降世,拯救人類。使人因見耶穌得以認識上帝,依 靠耶穌為救主。這就是我不遠萬里來貴國要告訴大家的好消息。” 柏格理見眾人聽的認真,越說越有精神:“我本人就是一個例子。我因信服 上帝為天父,承認耶穌為救主,心中得了大快樂,生活得了大益處。所以,我真 心希望大家認識這位元真神上帝,也就是你們說的老天爺。” 人們越聽越糊塗,一轟而散。 但柏格理不是輕易洩氣的人,他和邰慕廉沉浸在工作帶來巨大歡樂之中。他 們從不放過向任何願意聽講的人佈道機會。柏格理在日記中寫道: 向一個從不知曉上帝的人介紹耶酥的愛,是連天使都會羡慕的工作。

死神的名字


雖然柏格理和邰慕廉的講道沒有人理解,但他的醫術、熱心和任勞任怨很快 讓他在昭通變得家喻戶曉。 柏格理他們從英國隨行帶來了一些藥物,這些藥對於治療常見病十分靈驗。 許多幼兒眼睛發炎,柏格理就用消毒劑為孩子清洗。昭通很多人患有腸胃病和瘧 疾,柏格理和邰慕廉總是盡力幫助向他們求助的人。 一天,邰慕廉從西門回來以後,感覺身體很不舒服。頭疼得曆害。他們以為 邰慕廉可能太疲倦了,好好睡一個晚上就沒事了。誰知到第二天,邰慕廉絲毫不 見好轉。第三天,情況越來越不妙。 他們想找醫生檢查一下!問題是,醫生遠在昆明,距離他們有足足兩個月行 程。 柏格理翻出帶來的《 熱帶手冊》,想查出邰慕廉得的是什麼病: 我一頁一頁地讀著,仔細查找對各種症候的描寫。終於,我忽然找到一 種 與邰慕廉 的 病情極 其相 似的病症 。竟 然是 如 此驚人地相 似 !再看看那 頁 的標題,頓時,疾病的名稱嚇得我不寒而慄。怎麼?難道真的是 ······?不! 不 !! 不!!! 不可 能是 那樣的。我再 也不 敢 接著往下 看 了。我要找 的是 一 種平常的, 易於護理的 疾病,一 種不會 輕 易 把人領 向死亡 ,引入棺 材 ,


帶 進墳墓的疾 病!然而,不 知怎麼的,我 發 覺 自已又 翻回 到 那一頁, 就 好 像 那裡 有邰慕廉 最近的照 片,一 切都是 如此形 象,真 實得 不 能再真實。最 後,我們被迫 屈服,接受 了不可 避免的現實。我們意 識到 自已 正在同一個 恐怖、冷酷、以殺戮為樂的魔頭搏鬥。中國人稱這個病魔為“天花”。 柏格理和邰慕廉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可怕的日子。當時的處境異常險惡,他 們度日如年、心亂如麻: 許多年前的一 天,我 獨自走在郊外 通向城牆的墳地裡, 遍地都是墳墓 , 一個人走在 當 中很 容易迷 路。我的 情緒 低落到 極點。 因為我十分恐懼 , 害 怕 幾天 以後在這 塊足足五 英里長,有數 千座 墳 的陰森 恐怖 的 墓地裡會 添 一 口 新墳 。邰慕廉 和我 又遇 上麻煩 了,他 身患 重 病,正 一個人 呆在家 裡 ,我 們 倆都感覺到 死神正在召喚 他。 要請來 距此 地最近的西 醫 , 必須用整整 兩 個 月的時間,很 顯然,我們 孤立 無援,我們的心 都碎 了。我 暗想:“ 如果 邰慕廉 一個人 被孤孤 單單 地葬在這 裡,我怎樣 才能寫 信回 去,告訴他 母 親 說她兒子已經走了呢?” 或許死神不會 滿足只 擁有一位病人的戰果 ,在帶走邰慕廉之後還要來 領 我。這樣的 話 ,世上 就多 了兩副 棺材, 兩座 墳墓 和兩 位肝腸寸 斷的英 國 母 親。


最後的聖餐 柏格理在四個禮拜的時間裡,不分晝夜地守護著邰慕廉,衣不解帶,密切注意 病情的變化: 禮拜日下午,邰慕廉覺得自已快要不行了。我心如刀絞一般,卻又無計 可 施。 他的請 求都把我嚇傻 了:“ 撒母耳 ,在我 臨走 之前 ,在我把一個人 孤 零零 地留在這 裡之前, 撒母耳 ,你覺 得我們是不是 應該 最後一次 共 用聖 餐呢?”當然,我 答應了 他。只要能為生病的 老夥計帶來一 絲一毫 的安慰 不論是 何種要 求,我 都會去 盡力 滿足。聖 餐 很 快就準 備好了, 兩隻中國 式 茶懷、一小 壺 茶和一 張中國 烤餅 是我們所 需 要 的全部 物品。我 順著梯 子, 用一個中國 式 的硬紙 板做 成的小 託盤把 這些 東 西帶到 樓上, 託盤是大 紅 色 的,鮮豔奪目。我們分享 聖餐的時 候從來不 飲酒 ,卻 用平 淡 無味的茶 水 代 替 。象 徵著耶 穌的愛的紅 託盤放在 邰慕廉 蓋 的中國棉 被上。 緊接著儀 式 開 始 ,我一生中 幾乎沒有再遇 到過 比主持 那次 儀 式更艱 難的任 務了。我的好 朋 友、我的 老校 友奄奄一 息,正 在準備 著到 另 一個世界去, 看來, 耶 穌 真


的在盼望著 他。我 再也忍 不住了,在樓 上的小 屋裡分聖餐時,我淚如雨下 唱 讚美 歌、祈 禱,一 切都 順利地進行著, 然 後, 像往 常一樣,我們 還要 說 幾句感謝救世主的話,感謝他給我的最後的愛。 我是儀式的主持者,這些話本應該由我來講,可是,就那麼幾句話,卻 怎麼也 道不 出 口。我的喉嚨 好像 被什麼 東西 硬 住了, 咽也 咽 不下去,什麼 話 也說不出來, 眼淚又撲 簌簌 一個 勁兒 地往下掉,徹 底挫敗 了我的 每 一次 努力。 爾後事情突然有了轉機。邰慕廉接過我的活路,開始講話。我永遠都不 會 忘記 他在那天 下午所表 現出來的 非凡 的信心 與真誠。而 對 死神,他 毫 無 懼 色, 毫無怨 言。忍受著 劇烈無 比的痛 苦, 希 博爾公學的 老 夥計把他 的心 緊緊地依靠上 帝,他一遍 又一遍 地感謝 主的傳大的愛,為 自已能夠去 天 國 陪伴耶穌而感到高興。① 在最為危機的時刻,他們的援兵趕到,幫助他們和死神 PK 。柏格理後來寫 到: 朋友們!我敢斷定耶穌當時就呆在這二樓的小屋子裡。我們為他的到來 而熱烈地歡呼著, 並且感 到了極大的欣 慰。死 神好像失去了 他所有的力量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光明,是主耶穌帶來的全然的得勝。 來自天國的鮮花在死神徘徊了很久的小屋裡盛開了。邰慕廉講完話以後 我們開始喝茶,吃聖餐。發自內心地向耶穌基督表達自已無限的忠誠。 那天下午以後,事情開始逐步好轉。慢慢地但又千真萬確地,邰慕廉從 死亡之穀中爬了出來。②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③

①② 選自《在未知的中國》 ③ 選自《聖經·詩篇 23》


行走在昆明周圍 邰慕廉慢慢地強壯起來。不久,湯瑪斯·索恩帶著新婚妻子回到昭通。 1888 年 8 月,柏格理、邰慕廉和另外一位朋友一道,開始了去往昆明的旅程。 這段路他們走了 13 天。柏格理後來回憶說: 整個旅行充滿了災難與不幸。苦力們跑了,還拿走了大部份行李。我們 三人不 得已 , 只好蓋一條棉 被,下 麵再 鋪上 草 墊。有一次我們 睡在泥 土 屋 地上。為了 節 省空間,睡覺 時大家 擠在一 起 , 鋪蓋的一 頭 是 兩隻腦袋 中 間 夾 著一 雙腳, 另一頭則是 兩隻腳 中間夾 了一個 腦袋。一 天 又 一天地,我們 在 雨 中泥 裡 艱 辛 地 跋涉 著 。最後 到 達 目 的地時 , 趕 來 迎 接的 傳教 士 T.C.萬 斯通牧師說,我倆是他所遇到過的最狼狽不堪的傳教士。 一到昆明,柏格理就根據昆明周圍 60 個村寨的分佈情況,親自制訂了一套線 路,定期到這些村寨做巡迴佈道。


3 月 25 日,在一個小寨子裡,有人告訴我們,有幾個男孩曾經看見我們 往 他們的飲用 水中投毒藥 。一位 老大爺 說:“這些人走 遍 了 村村寨寨 , 勸 人從善,他們不會幹這種事。”能有這樣的聲明,真要感謝上帝。 和在昭通一樣,柏格理以他的熱情、勤奮、不屈不撓,很快在昆明附近建立 了良好的聲譽。 穿著美麗衣裳的惡魔 那個時代,在中國雲南,到處都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罌粟花。穿著美麗衣裳的 惡魔!柏格理在《中國歷險記》裡寫到: 記得在中國生活的那段日子裡,早些年間最令我們感到驚心動魄的場面 恐 怕就 是所 謂 的“ 鴉片事 件”。這些鴉 片事 件 通常是 指自 殺 行為。不分 晝 夜,一天 24 小時之內我們隨時都可能有人請我們前去救助自殺者。 柏格理接著詳細講述了他在昆明救助一個吞食鴉片自殺的人的經過: 我們來到自殺者的家中,他的朋友把我們領進一個房間,也就是自殺現 場 。我們發現一位強 壯的 男子正 在大發 脾氣 。 據介紹 ,他 遭受 了沉重 的打 擊 ,於是下決心 自殺,吞 食下大 劑量的 鴉片 。 沒過多 久, 他 的朋友發 現 他


幹了蠢 事, 就 跑來向我們 尋求幫 助。剛剛 跨 進門檻,我們 便 意識到, 如果 要挽救這條漢子的生命,一場激戰在所難免。 自殺者孤注一擲,拼命反抗,一時間竟然無法控制他。不過,我們最終 還是把他按倒在桌子上, 緊緊地抓住不放。他 使盡全身力氣 ,不停 地掙扎 我們把 一扇門 卸下, 壓在這個 男 子身上,讓 他 無法動 彈, 另 外一個人 負 責 給 他灌 催吐劑硫酸鋅 。直 到這時, 自殺 者仍 然 決絕屈 服, 他 咬緊牙關,說 什麼也 不張口 。我們用一 雙筷子 硬把他 的嘴 撬 開。經 過一 番 周折,終 於 把 催吐劑一勺一勺地灌進自殺者的嘴裡。 此人漸漸平靜下來,當我們離開的時候,他溫順的像一頭綿羊。 困難重重之秋

然而在三年的時間裡,柏格理他們的小團體在引領人信主方面,卻一直沒有 任何成績。要知道這才是他們來中國的目的啊! 但他們沒有灰心。兩個年輕人不斷地相互鼓勵,總結經驗,尋找突破口。在


1889 年 2 月 25 日的日記中,柏格理寫到: 邰慕廉和我就下到群眾中去的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我認為我們的 行動是 正確的,而上 帝正 在我們的心中 產生作用。不 管他 們是 否皈 依,上 帝 都將 幫助我們, 並給予 我們 餓 力量,以 沿 著 正確的道 路前 進。邰慕廉 也 堅定地表示,要繼續幹下去。他準備下到苦力和其他勞動階層中去。 在 1890 年年底的日記中,他寫到: “12 月 31 日:據我所知,本年度沒有一個靈魂獲得拯救。但是在今年結 束時我比年初懷著更大的希望。” 大多數人他們依然充滿了警惕和不信任:人們的懷疑通過購買傳教士的印刷 品時的一個舉動顯示出來。他們可以付少許幾文錢買一本印有經文的小冊子,然 後拿在手中,不打開之前上下左右聞上一遍。因為有一種謠傳說,外國人所賣的 小冊子中含有能夠致人死命的毒藥。買書者希望通過嗅覺來發現毒物的蛛絲馬跡 於某日走訪過幾個村寨後,晚上柏格理在他的日記中寫下: “今天有更多的人聞到了《聖經》。” 他不知道究竟怎樣做才能取得人們的信任和關愛:


讀《約翰福音》,我真不知道怎樣才能吸引這裡的人們,如何才能贏得 他 們的愛?我們所 遇到最 多莫過 於詛咒 和猜忌 了。下 午, 當 我經過一個書 店 時,有人 把 我叫了進去,讓我給一個 病人 看 病,還要 了些西 藥。只 有這 時,才有了和他們交流感情的機會。 經由南門回來,遇上一位元認識我的小姑娘,她似乎並不怕“洋鬼子” 她的微笑令我倍感欣慰。不要說再取得 進一步 信任, 就這已 經很不 容易了 為 得到人們的愛,我究 竟該如 何 付出呢 ?主 啊 ,無論 如何都 幫助我保 持對 這裡人們的熱愛吧 為了耶穌,他願意忍受來自人的侮辱: 一位衣著華麗的青年人,抨擊我、辱駡我,他還嘲笑我們的教義。“為 什麼耶 穌只去 你們那種小國,而不到我們這個大國 ? ”“ 如果 你能夠 進 天 國,為什麼你沒有到那裡去?” 禍不單行 工作上,辛辛苦苦,毫無收穫不說,死神也一步步向他們逼近。在昆明期間 柏格理的同工萬斯通染上瘧疾,他的妻子患了天花,在這節骨眼上,他們的女兒 又病死了。萬斯通躺在床上,悲痛難忍。柏格理買了口小棺材,把孩子裝到棺材


裡,雇人扛到城外荒山坡上,親手為孩子挖了一個墓穴。 厄運接踵而至。應柏格理他們的要求,英國聖經公會又派了兩位小夥子,來 雲南和他們會合。但他們很快得知,派來的兩個人中,有一個剛到上海,就罹患 熱病不幸去世。 1890 年 7 月 28 日,因病情嚴重,萬斯通夫婦被迫返回英國。此時,他們這個 小團隊,邰慕廉和湯瑪斯·索恩在昭通苦苦堅守,柏格理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昆 明。 如果其他人都要撤離,難道我就同他們一起走並接受失敗嗎? 湯瑪斯·索恩殉道 柏格理決定堅守。這時他“打擺子”越來越厲害,身體趨於崩潰。為讓他休 息一下,邰慕廉來到昆明。柏格理隨即動身去昆明北部旅行,想換個環境休息一 下。 剛到會澤,柏格理就得到湯瑪斯·索恩在昭通因病去世的噩耗。柏格裡想起 他和邰慕廉剛到昭通,索恩在歡迎他們時所說的話: 為了讓福音在這裡傳播,在我們三個同學當中,看來必須有人獻上自己


的生命! 湯瑪斯·索恩,希博爾公學三傑,柏格理、邰慕廉的同學和同事 ,最早來到 中國雲南的基督教傳教士,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終於以自己的生命實踐了他對上 帝的誓言。 在柏格理和邰慕廉來到雲南的 3 年時間裡,湯瑪斯 ·索恩和萬斯通是他們僅 有的同工。而現在,湯瑪斯·索恩已離開人世,萬斯通不得不回到英國。付出了 這樣大的代價,卻看不到一絲希望。 他們在英國的教會動搖了。就好比一個商人,投資的 100 萬全部打了水漂不 說,堅持下去還要追加投資,卻看不到任何獲利的希望。他們來信建議柏格理他 們考慮放棄在雲南的事工。 這是迄今為止,柏格理經歷的最為嚴峻的考驗。整個團隊人心動搖。死神每 天都向他招手。告訴他,下一個我要的就是你: 真不知道對我們這個小小的傳教使團是個什麼年份。主在幫助我們增強 信心,主讓我們隨時準備聽從召喚。可能我很快也要離去。 堅忍不拔是善


眼見朋友和同事要不命赴黃泉,要不身患重病,邰慕廉變得越來越煩躁不安 一次,他大發脾氣,說再也不願意待在這樣缺乏基本安全保障的地方,做無用功 而且建議柏格理和他一起辭職。柏格理極其憂傷。邰慕廉顯然過度緊張,並精疲 力竭,最近他在昭通街上剛剛被一個醉漢拖住打了個半死。最後他感到再也無法 忍受,憤然出走,到了重慶。住在一個弟兄家中。朋友熱情地接待他,傾聽他的 傾訴,安慰他。 來中國的時候,柏格理雖然做了最壞的準備,但根本沒有料到他們的生活會 這樣缺乏安全,環境這樣艱苦,付出的努力如此徒勞。 而柏格理本人也病的厲害: 日 出 之 前 , 已 經 走 出 20 裡 路 。 中 午 時 分 進 入 會 澤 。 隨 即 取 出 許 多 書 。 在 街上 趕最佳 銷售 時間。 誰知吆 喝了一 陣後,我 被突 然襲 來的 瘧疾發 作的 感覺所折磨,而醒來後,卻發現自己躺在泥汙的地上。 經過幾個月恒切地禱告,柏格理決心接受挑戰,待下來繼續戰鬥,即便只剩 下他一個人,也絕不動搖。如果是主的意思,就含笑接受死亡。 全部重任都壓在他年輕的雙肩上。在長江三峽遇險船毀的時候,他沒有想到 過退縮。現在。他仍然堅持要看個水落石出。危機錘煉了他的忠誠品質。他感到


悲痛與失望,但拒絕承認失敗。他下定決心,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都要待下去: 如果再也沒有人來的話,我還準備堅持下去嗎?我一定要振作起來,向 全能的上帝祈禱,求上帝賜給我力量,讓我堅持到底! 在重慶住了一段時間,邰慕廉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上帝的靈安慰他,朋友 們也勸告他不要辜負了自己來中國的抱負。一天,邰慕廉讀《聖經》時,讀到這 樣的經文: 兩人同行比一人更好。 這人跌倒,那人可以扶他起來。 他猛然醒悟,想到自己把柏格理一個人扔在昭通,實在不應該。於是立即收 拾行李,返回昭通。他決心一起留下來,和柏格理並肩作戰。

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 主在使用柏格理他們之前,首先要把他們變成合用的器皿:


10 月 20 日 我希 望成 為 一 個 仁 慈 的 基 督 徒 , 不 對 任 何 人 說 一 句 謊 言 , 不 對其他基督徒有絲毫懷疑。到中國已經 3 年多了,感謝上帝把我帶到這裡! 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斷地審察自己,發現自己離主對他的要求還很遠。一次 他因為一件小事和人吵了起來。過後他在日記裡說: 我感到我們處理的不對。我期望我的身心能被耶穌佔據,就不會有發火 和 憤怒 的餘地了。 每當這 種事情發 生之 後,我總 感到 對不 起 耶穌,因 為 他 在中國這塊地方有個 如此 不中用的代表 。啊 ,靠著主 的帶 領 ,我正走在聖 潔的大道上!我要走下去!我一定要走下去。 回來時我向那個男子道歉。 柏格理養了一隻狗,他給狗取了個美麗的中國名字:貝貝。貝貝生著一雙又 大又黑的會說話的大眼睛。在柏格理最孤獨的日子裡,這個小傢伙帶給他很多的 快樂。一天,一個孩子在街上欺負貝貝: 一個孩子拿石頭打我的貝貝。我沖他走過去,嚇唬他說,如果他再打狗 我 就要 揍他。我 講話時特別 急躁 ,事後我 感 到很不安 。在這 裡,我們代 表 了 耶穌 的形象 。人們 只是 通過 對 我們的 觀察 去 認識耶 穌。 如果 我能以 平 靜 和 親切 的態度 對那個孩子 講話,同樣能 夠解 決 問題, 那他就 會認為耶 穌 更


為仁慈。 這一年的最後幾天,柏格理不斷地禱告,祈求,等候主的降臨: 12 月 21 日 , 我 感 到 仍 然 需 要 一 種 更 高 境 界 的 生 活 和 更 充 實 的 力 量 。 我想使 自己進一步聖潔。在上帝的説明下,我會 達到目的。晚 上,我用了更 多 時間為此而祈禱。 禱告一段時間後,柏格理仿佛看見魔鬼走進他,對他說:你禱告什麼呢?你祈 求什麼呢?你感恩什麼哪?你信仰的主根本不存在!你想想,你為了這個主,拋 棄一切到中國來,可是他都給了你什麼?寒冷、恐懼、災難、侮辱、死亡……如 果你的主是全能的,如果他真的愛你們,他會這樣對待你們嗎? 柏格理大聲呼喊,祈求主幫助他,把那一段時間時時誘惑他的魔鬼趕走。 12 月 22 日,夜裡,在樓上禱告,用了兩個小時以等候主的降臨。 12 月 23 日,等待。 12 月 24 日,我相信耶穌的寶血能洗淨所有的罪惡。


信仰上帝的道路是通過苦難到達聖潔的道路。上帝在借著柏格理挽救靈魂之 前,首先救了柏格理。把他從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變成合乎主用的工具。 佛教認為一個人受苦是咎由自取,或其前世做了什麼孽。儒家信奉的是精英 人生。認為一個人受苦可以修養品格,增添力量。“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如果必須受苦,受苦的目的是增加他 的修養和能力,內聖外王,掌控自己,靠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 而基督信仰與此不同。如果說柏格理剛來中國時還有很多欲望和年輕人的野 心的話,在中國早期艱難的歲月讓他成為一個緊緊依靠上帝的禱告的基督徒。因 為環境逼迫他去祈禱。祈禱時他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保持全神貫注,否則他將根本 不可能使自己免於滅頂之災。 12 月 26 日 , 讀 了 《 隱 藏 的 生 活 — — 基 於 信 心 》 , 然 而 信 心 的 產 生 卻 是 這樣容 易。即 從上 帝本人的 言詞 中去追 尋他 。可我卻 一直等 待某些事 先 的 啟 示。現在,我 答應 上帝 ,讓一 切都依靠 他 的想 法。我 要 為 他埋頭工作, 並 且相信他時 刻指引著我。這些 看來都 是那 麼 容易和 輕巧 。 當我全然 醒 悟 之 後, 由於特別 興奮而笑 個不 停 。我跑 上樓 去 感謝上 帝, 先 是笑,然 後 哭 喊起來。我將永遠屬於您。


12 月 31 日 , 就 我 所 知 , 本 年 度 沒 有 一 個 靈 魂 得 到 拯 救 。 今 年 最 大 的 賜 福就是主使我得到提高。我將以比開始時更大的希望來結束這一年。 在舊的一年將要終結時,主啊,我更新了我與您的契約。在您的幫助下 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要誠心誠意地為您服務。我的全部身心都屬於您。 靠著禱告,他從主那裡不斷汲取力量。他學會不靠自己,單單地仰望上帝。 上帝給他指明了方向。在 1891 年 1 月 4 日的日記中,他寫到: 今天,我清楚地感覺到每一件事情都得到了主的明白指示。我本來沒有 意 識到什麼事 情,但上帝 卻給了我 明確 的啟 示 。我還 是要 依靠信心 堅 持 下 去。 下鄉返回時,我注意到人們一直在清理溝渠,挖掘河道。這就是信心的 啟 示。我舉目望 天,天是 晴朗 的。這種 晴天已 經持續 了多 天 。沒有任 何要 下大雨 的徵兆 。但為了有 備無患 ,人們 還是在 努力地 清理 河 道。我告 訴 隨 行的老楊,我們的工作也 是這樣。我們 也正在 準備,為了準 備而搬 開石頭 挖掘我們的管道。 上帝通過柏格理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件極其普通的事情啟示他,他們現


在所作的一起看起來徒勞無功,其實很有意義。他們首先要做的是準備自己 的心,並且以實際行動關愛人,一步一步贏得人們的好感。 那天晚上,他和邰慕廉分享《聖經·約伯記》23 章 8-12 節,他們感到這卷書 他們雖然已經讀過很多遍,但從來沒有象今晚這樣讀的明白:

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裡; 往後退,也不能見他。 他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 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他。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 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我腳追隨他的步履, 我謹守他的道,並不偏離。


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棄; 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語,過於我需用的飲食。 聖徒就是這樣練成的:柏格理和邰慕廉所經歷的是主的使徒的必修課。戴德 生是這樣,柏格理所敬仰的李文斯頓也是這樣。 初到雲南的這些日子,上帝讓他們用生命讀《約伯記》。讓約伯的經歷成為 他們自己的經歷。苦難讓他們真實地經歷了主: 我以前風聞有你, 現在我看見了你。1

① 選自《聖經·約伯記》42 章 5 節。


第三章 我的良人、我的佳偶 一顆明亮的星星 在苦難中,上帝已預備好一顆明亮的星星,放在柏格理充滿希望的地平線上。 1890 年春,柏格理瘧疾頻繁發作,到中國內地會在昆明辦的醫院去看病。醫 院建在一座小山腳下的一小塊斜坡上。小山長滿樹木,山上有座孔廟。 艾瑪·韓素音①,一位來自英國家鄉的長著滿頭金髮的異常美麗的護士,熱 情、仔細地看護他。柏格理髮現這個小女孩把他的病房、床鋪收拾的特別乾淨, 在病房桌子上擺了一個花瓶,艾瑪每天都從田野裡採集各種各樣的鮮花,插在花 瓶裡。通過向醫院其他人打聽,柏格理瞭解到,艾瑪是南丁格爾的得意門生。當 她來參加南丁格爾護士學校的面試時,連南丁格爾都驚訝世上有這樣美麗的女人 親熱地稱呼她“古代圖書上的牧羊女”。 南丁格爾問她:“艾瑪,你為什麼要 當護士?”艾瑪回答說:“上帝招呼我服侍他。” 艾瑪不僅有古典美,而且能幹、機智、後來以第一名從護士學校畢業。


當南丁格爾為選派她去中國徵求她的意見時,艾瑪堅定地回答:“成為護士 是上帝對我的召喚,無論到任何地方,我都會懷著一顆順服的信心與美好的盼望 去面對。如果中國需要我,我願意去。” 艾瑪還和柏格理交流她來中國以後的感受。她說自己來到中國以後,由於醫 院的旁邊市一大片沼澤地,因此她也染上了瘧疾。由於長期生病,有一段時間幾 乎忘記了健康是什麼感覺。但她也體會到上帝從未像現在這樣離她這麼近。 兩人談到各自的理想,艾瑪說護理工作就是認識如何管理好環境的法則,並 且搞好環境和醫療衛生。看到那麼多中國人由於不瞭解環境衛生知識,他們的飲 水、食品、住宿環境被污染,因此傳染病流行,很多人因此而喪失了生命,她很 傷心。她夢想有一天能深入中國的農村,幫助人們改善環境衛生。艾瑪相信,只 要中國人民瞭解了衛生知識,他們患傳染病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很快,柏格理愛上了這個美麗愛主的女孩。但他不敢相信上帝會把這樣美麗 迷人的天使賜給他。他在病床上不斷地禱告,祈求上帝賜給他力量和勇氣。一天 早上,乘艾瑪查房的時機,柏格理把預先寫好的一封信偷偷地塞進艾瑪的衣服口 袋了。 整整一天艾瑪都沒有露面。柏格理坐立不安,心情沮喪到極點。第二天早上


走廊裡響起艾瑪那清脆的腳步聲,柏格理眼巴巴地望著門口,她看見艾瑪臉上那 天使般的笑容。艾瑪走進來,把剛從田野裡新采的鮮花插在花瓶裡,收拾好房間 笑咪咪地給柏格理量體溫。柏格理看著艾瑪,漲紅了臉,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 眼睜睜地看著艾瑪離開,回來躺在床上,心有所失。他坐起來,下床想走一走, 突然看見桌子上有一張小紙條。 紙條是艾瑪寫的:“親愛的撒母耳,感謝主耶穌!我曾經告訴過南丁格爾媽 媽,我一生只想做兩件事:結婚與當護士,因為兩者都是服務他人。我喜歡當護 士,因為可以服務很多人,這個理想我已經實現。撒母耳,感謝你幫助我實現第 二個理想,我愛你。祝你早日康復!” 柏格理高興地跳了起來。 1891 年 11 月,這對情侶騎著兩匹馬去重慶英國領事館辦理結婚手續,旅行結 婚。情投意合、歡歌笑語、你追我趕。柏格理的心情格外高興: 從重慶返回雲南。 沿途景色 壯麗。 雄 偉 的群山 屹立在四 周, 山 峰 連 接 青 天……激流 的咆哮 、馱 夫、苦 力的山 歌、 沿 途馬幫 叮叮噹 當的鈴聲 、 吹 動著勁 草的疾 風,組成了一 曲緊 張熱烈的 交 響 曲。聽 著這樣美 妙的樂 曲 , 連剛毅的群山也似乎陶醉了。


陶醉的還有柏格理和艾瑪: 我的佳偶,我的美人, 起來,與我同去! 因為冬天已往, 雨水止住過去了, 地上百花開放, 百鳥鳴叫的時候已經到來。② 如今,這條道路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他們都夢想著有一天,能騎 著馬,進入普洱茶一樣醇香的中國歷史,觀賞沿途綺麗的自然風光。 這條路的名字是“茶馬古道”。

① 艾瑪英文名為 Emma Hainge ② 選自《聖經·雅歌》第二首 10-12 節


播種愛心 回到昭通,一對新人把家安在一條小巷裡,從家門口,一拐彎就是傳教所。 艾瑪真是一個好幫手。在昭通,她很快和一些婦女和孩子交上了朋友。她經常請 一些當地婦女到家裡來閑坐,和她們拉家常,瞭解她們的困難,力所能及地幫助 她們。孩子們也特別喜歡她,親切地稱呼她“漂亮的洋阿姨”。艾瑪發現當地婦 女缺乏起碼的衛生知識,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很多媽媽亂讓孩子吃東西,讓孩 子喝不乾淨的水,許多孩子因此肚子裡長了蛔蟲,隔三岔五地鬧肚子。她們又不 懂求醫問病,反倒求助於巫師,花了錢不說,許多孩子因為得不到及時醫治,丟 掉了性命。艾瑪出錢買了許多專殺蛔蟲的藥分發給當地婦女,囑咐她們定期給孩 子口服。同時,她還協助丈夫編輯了一本如何保護孩子衛生的小冊子,油印出來 分發給需要的人。 慢慢地,當本地人遇到麻煩的時候,他們首先會想起生活在他們中間的外國 傳教士:


4 月 6 日,艾瑪步行 10 裡去救治一位鴉片中毒的穆斯林。晚聚會之後, 我則去看另一位同樣的病人。 6 月 23 日,我最近救治了 11 個服鴉片自殺的人。 6 個人死去,只救活了 5 位。 和剛到雲南時一樣,柏格理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巡迴傳教中,儘管沒 有一個人表示出哪怕一絲絲希望成為基督徒的意願來。柏格理隨身攜帶幻燈機, 那時,幻燈在中國還是新鮮玩意。每次,只要柏格理一放映幻燈,總能吸引一大 堆人。 1892 年 2 月 21 日 。 在 昭 通 傳 教 所 , 當 我 宣 講 時 , 除 一 人 之 外 所 有 聽 眾 都走了。晚上,我的瘧疾發作。 4 月 6 日,艾瑪步行 10 裡去救治一位鴉片中毒的穆斯林。晚餐後,我則 去看另一位同樣的病人,

1892 年冬,昭通發生了災荒。柏格理和艾瑪不知疲倦地到處奔走。他們由一 位漢人朋友老楊陪伴,深入到災民臨時搭起的草棚中,送給他們急需的食物和藥


品。 在苦難中,人們開始看出傳教士所傳遞的愛心是多麼實實在在。 12 月 15 日。由於寒冷和饑餓,人們每天都在死亡線上掙扎。 12 月 18 日 。晚 飯後 , 老 楊 和 我 帶 著 一 些 包 穀和 幾 百 文 錢 ,去 尋 訪 窮 人 。 整 天都 在下 雪 。在我們的第一個去處, 房子在下 雪期 間已 經 倒塌,他 們用 包 穀杆 搭了一個 窩棚。裡面 有父親 、母 親、一個 兒子和一個小 姑娘 。 除 了 一 爐火 以外,一 無所有。 每到夜 晚,成 群的 狼 就在周 圍大 聲 嚎叫。我們給 了他們一些糧食和錢。 12 月 20 日 , 和 老 楊 一 起 出 去 , 救 濟 了 4 個 家 庭 , 並 護 理 了 大 量 病 人 。 他們都非常友好坦誠。 那一年,鐘煥然才 10 歲,他後來回憶到: 昭通連年水災,山地歉收,農民饑寒交迫。福音堂門前擁擠不堪,一般 群 眾先前對洋 人都歧視,現在 竟 成為救 援他 們的良友,於是 把教會 看 做 是 慈善的機構了。 後來,1898 年四川余成棟反對基督教的風波沒有波及到昭通教會,不能


不說這些平時的善行起了很大的作用。①

① 選自鐘煥然著《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西南教區各少數民族信仰基督 50 年 史》手抄本

真正的朋友 不管在行為上,還是在生活中,柏格理都證明他是中國人民最真誠的朋友。 在來到中國的幾年裡,他深深地體會到鴉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他從內 心深處盼望戒除鴉片: 英國國會以 160 票對 130 票通過了對鴉片貿易定罪的提案。 種植罌粟的許可證在印度撤銷了,鴉片銷售在該國也被終止。這真是 一個輝煌的勝 利。我們為 此而歡 欣鼓舞 。我來到 祈禱 室, 摘 下帽子, 唱起


讚美歌,向上帝致謝,然後跑出去,將我的帽子拋向天花板! 好時光就要輪到中國了。 柏格理雖然來自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但他從來到雲南的第一天起,就不斷 地勸人們戒除鴉片。在 1899 年 9 月 8 日的日記中,他寫到: 在 9 月 份 , 我 已 經 發 出 2000 多 本 小 冊 子 , 提 醒 人 們 種 植 鴉 片 會 導 致 穀 物 歉收 ,勸告人們不 要再種 植鴉 片。大 多數人同意我的 觀 點 。我還向 地方 行政長官提出呼籲。後來,他正式頒佈了佈告,鼓勵人們種植蠶豆。 只有耕耘,沒有收穫 與此同時,柏格理一直在苦苦思考,究竟什麼是給中國人傳福音的好辦法: 在一個村寨裡,有位可憐的老婦人走過來,我們與他進行了一番長談。 她患有氣喘病,年紀 60 上下,在這個世界上舉目無親。她說她想死了,因 為在人世上 沒 有希望。她 打算買 鴉片自 殺。我 向她講 了耶 穌 和天國。 看 來


她 不甚 明白。 每當談到這 種程度,我都 有一 種 困惑的 感覺 ,好 似置身 在一 堵巨大的城牆之外,想尋找入口卻找不到。 如果每個人都需要得救的話,這個可憐、衰老的靈魂正需要一位元救世 主。如何開啟她的心扉,對於我來說是個大難題。 有時,他也感到灰心喪氣: 我們每天都在傳教,我們每晚都舉行禮拜,而今晚在聽邰慕廉宣講時, 我 感到,如果 不拯救人的 靈魂, 主將不會 允 許 我們繼 續工作下去。這麼 幾 年了,還是沒有人信主。

靠著主,不斷聖潔 柏格理不斷地審查自己的內心,不斷地禱告,祈求上帝給予他力量,讓他做 一個更聖潔的基督徒: 我懇求上帝,能使我免於他人的暗罵,永遠不要說自己弟兄的壞話,也


阻 止我 參與不 重要的談話 。回想 起來,我們的 交談有相 當 多 的輕浮之 處。 願上帝原諒我,並使我在各方面更加聖潔。 在 1893 年 4 月 29 日的日記中,他寫到: 我感到非常壓抑。這些天來,我一直對自己的精神狀態無法滿意。但願 從耶穌那裡得到更多,他的愛和純潔。 他在不久後的日記中說: 今 天 是 我 的 皈 依 耶 穌 的 紀 念 日 。 在 我 看 來 , 19 年 來 的 進 步 是 何 等 之 少 我 捧起自己以往在家 裡時的 日記, 真是 羞於 拿 自己目 前的 鐵 石心腸與 我 當 時的憐憫之心 做比較。在 祈禱時,我常常發 覺 自己處於 嚴 重 的營養不良狀 態中。在我思想的任何一處都沒有文雅的席位。 願仁慈的上帝赦免我的罪,加添我的力量。

10 年辛苦的收穫


自 1883 年湯瑪斯 ·索恩來到昭通起,已經 10 年。他們的努力終於得到回應: 1893 年 9 月 3 日,星期天,柏格理在昭通為二名決心信仰耶穌的人舉行了洗禮, 昭通第一個信仰基督教、受洗的是一個姓馬的老太婆,以後相繼加入的也是幾個 老年婦人。① 根據《聖經》的原則,柏格理要求凡是決心信仰耶穌,並希望受洗的人,必 須做到下面 5 件事: 1、戒除吸食鴉片; 2、戒酒、戒賭; 3、每逢禮拜日必須停止做生意; 4、不再畜養奴隸。 5、所有希望行洗禮的人必須接受為期六個月的考驗。看他們的行為是否因信 耶穌而發生根本的改變,以此檢驗他們的信仰是否純全。 這些一般人看不起的人,在上帝的眼裡卻極其寶貴。兩個老人家受洗後,立 即開始用昭通當地的方言給人傳福音。這樣一來,教會就有萌芽的生機了,因這 些老太婆加入教會之後,他們不單獨有他們的子女兒孫,還有他們的親戚鄰里互


相往來彼此談論,這樣慢慢地就把福音的真理播撒開來。在往後 3、5 年的時間 裡,由於這些婦女的介紹,一些人漸漸加深了對外國傳教士的瞭解,把心中的排 斥和懷疑,逐漸解除。經常有人來福音堂找柏格理和其他傳教士談論辯駁。在反 復的辯駁中,有一些人慢慢認可了福音的真理。教會的基礎逐漸結實,來教會聽 道的越來越多。教會的房子經常被擠得水泄不通。 教會於是在昭通東門外集賢街租到一棟寬大的房屋,後來乾脆把它買下來。 這時教會工作繁重,單靠外國傳教士已經忙不過來。於是柏格理鼓勵中國信徒推 薦他們信主的子女親戚。張老太太推薦了他的次子張華堂,鄢母也把她的兒子鄢 雨沛推薦給教會。再加上另外幾個年輕人,柏格理舉辦了一次短期宣教培訓,考 試以後只有張華堂、鄢雨沛兩人勉強合格。 艾瑪象愛自己的親姐妹一樣愛所有的女信徒,尤其對張華堂、鄢雨沛這兩個 華人傳教士愛如明珠。她在自己家裡開辦了婦女讀經及女子識字夜校。還經常帶 著他們到附近農村,看到貧苦農民有需要幫助的,就盡力幫助,不求任何回報。 每到星期日福音堂舉行禮拜,不僅城內的居民參加,距城幾十裡外都有人趕來敬 拜。 神的道從此興旺起來。


① 當時在中國傳福音極其困難。當時發行的雜誌《中國報導》裡有一篇文章 介紹說,1893 年,在中國有 1511 名新教傳教士,這 1511 名新教傳教士發展了 3127 個中國人信仰新教,為此投入的金錢的數目是 35 萬英鎊,相當於當時整個 倫敦排名前 10 位的醫院年收入的總和。

我能告訴你們的,就是要愛中國 1894 年 12 月 3 日,離開家鄉整整 7 年後,柏格理和艾瑪帶著他們一歲的孩子, 回國探親。 柏格理是個閒不住的人。在英國的兩年,他先用一段時間學會了拔牙術,就 是靠著這門技術,他後來幫助了無數的中國牙患病人。他還奔走英倫三島,到處 講演。離開中國的時候,他還是一個不到 24 歲的年輕人,抱著遠大的理想,7 年 之後,他回到家鄉,帶著自己的妻子和 2 歲的孩子。中國有句話,30 而立。但柏


格理沒有任何成就可以誇口,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的同胞中國雲南當時的 真實情況:因為貧窮,小孩被父母賣掉、乞丐到處流浪、成百上千的村寨裡、成 千上萬的人生病得不到醫治,而且從來沒有人給他們講耶穌…… 他告訴聽眾,在雲南北部,他們教會只有 6 個人。他們的確沒有做出多大的 成績,他唯一知道的是,中國西南的人民是多麼需要有更多的人去關心、去愛他 們;他說湯瑪斯· 索恩等人為之獻出自己生命的事業絕對不能輕易放棄。 1896 年,柏格理帶了一男一女兩個傳教士和一名醫生返回昭通。臨行前,他 被任命為聖經基督教會雲南教區的主教。這一年,柏格理 32 歲。

開中國新式教育風氣之先 1894 年,中國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這個昔日一直謙卑的鄰居打得一敗塗地 舉國震驚。上層知識份子,見到祖國危亡的現象,憤恨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念 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遺訓,群起謀挽救之策。或號召同志從事革命救亡,或 上書皇帝要求變法維新,勵精圖治。另有請求廢除八股科舉取士,興辦新式學校


造就專門人才。 柏格理剛從英國回到昭通,就立即瞭解中國的最新時事,料定中國必須維新 才能奮發圖強。他就和教會其他同工一起,大力興辦新式教育,他認識到原有的 義塾不能適應現代教育,而且他還有一個理想,仿照西方男女平等的原則,建立 女子學堂。柏格理說幹就幹,他一邊把原有的義塾改建擴大範圍改建為中西學堂 一方面另購地基建設女子學校,落成後定名為優美會女學堂。男女兩校均添聘教 員教授中國文學。他和妻子艾瑪分擔地理、算術、衛生等學科,向學生講授西方 先進科學知識。 1898 年 2 月 14 日,學校開學。一所收男生,一所收女生。一開始有 9 個男孩 和 12 個女孩前來讀書。 柏格理遠遠走在中國現代教育的前面。他開辦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招收男 女學生的消息讓很多人震驚。 而當柏格理向學生教授科學、地理等知識時,不僅學生奇怪,連學校的幾位 中國老師都心存疑惑。很多學生家長們只願意自己的孩子背誦“四書五經”,現 在突然聽說外國人要讓他們的孩子學習地理、算術等毫無用處的科目,紛紛趕到 學校向柏格理抗議,許多學生紛紛退學,但柏格理毫不介意,仍然照舊給學生講


授西方科學。 又一次,柏格理和其他外國傳教士以自己的好品行贏得了中國人的尊重。有 一個當地人後來回憶說“當地許多人認為,他們不願意信奉柏格理所宣講的資訊 卻信任他這個人。” 1896 年,昭通庠生①李國鈞、李國鎮②兄弟二人,因為生病,時常到教堂求 醫,他們和柏格理熟悉之後,經常坐 在一起辯論。柏格理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 功底讓他們感到震驚。天長日久,他們從敬重柏格理的人品開始慢慢地相信了基 督福音。受洗之後,柏格理給李國鈞取教名“李約翰”,給李國鎮取教名“李司 提反”。 李國鈞、李國鎮兄弟二人是昭通知識份子信仰基督教的開始。柏格理特別優 待他倆,經常給他們輔導天文、地理、英語、算術等知識。他倆不負柏格理的厚 望,努力學習。同時熱心説明柏格理辦理各種教會事務,更加得到柏格理的器重 李約翰天資聰明,尤其擅長中國詩詞歌賦,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特別強。二李又 是昭通本地人,親戚朋友很多,他們介紹了很多親戚朋友來信仰基督教。柏格理 就委任李國鈞擔任中西學堂的中文主任教員,協助柏格理夫婦認真教授學生。李 司提反長於交際,篤信福音,於是專門協助柏格理四處奔走傳教。


眼看學校裡的學生越來越多,柏格理和艾瑪晝夜不停地忙碌,還時常覺得顧 此失彼。於是向英國家鄉去信,請求基督教聖經公會儘快派專門人員和醫務人員 來昭通辦理教務。 1898 年,薩溫醫生③和從英國教師學校畢業的女教員蘇茂才④姐妹二人,由 英國啟程來華。薩溫醫生一邊巡迴醫病,一邊開始設計建造昭通福滇醫院。

① 中國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的別稱。 ② 李國鈞、李國鎮有些資料也稱為李四、李五。 ③ 英文名 ,昭通人民親切地稱呼他叫“林樹德”醫生。至今昭通鳳凰山上 薩溫醫生墓碑上仍寫著“林樹德醫生” ④ 蘇茂才姐妹的情況,僅見于鐘煥然所著《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西南教區各 少數民族信仰基督 50 年史》手抄本。她們的英文全名和在中國的經歷均沒有找 到其他資料,甚為遺憾。


中國最早的婦女解放運動 艾瑪還針對中國婦女纏足的陋習,發起了“天足會”,經常勸告教會信徒首 先把自己女兒的腳解放。這是有史記載的中國最早的婦女解放運動。 艾瑪看到我國婦女纏足的痛苦,深感憐憫,常勸教會信徒首先把自己女兒的 腳解放。當時社會的習俗,娶妻的時候必須首先問腳的大小。大腳的女孩很難嫁 得出去。開始信徒們不敢聽從。艾瑪和柏格理反復地勸說她們。他們還盡想辦法 解除信徒的後顧之憂,為此專門請信徒開會討論,暢所欲言。由教會團體提倡天 足,設立天足會,積極做社會群眾的模範。信徒的工作好不容易做通了,但他們 的父母都有顧慮。於是天足會章程又規定,信徒和信徒開親,男女雙方都可以加 入天足會,加入天足會的男青年不允許娶纏腳的女子為妻,這樣以來逐步克服了 這種困難。 開始的時候,天足會遭到社會很多譏笑和諷刺,許多孩子在街上專看那些有 著一雙大腳的姑娘,跟著她們發笑,辱駡。還有人投書官府告狀,造謠說洋鬼子 這樣做,是要變漢為夷,把我們漢族變成彝族、苗族那樣野蠻不知禮儀的人。


柏格理對信徒們說:“不要管別人怎麼說,只要相信我們自己做的對就行了 只要我們信徒實行天足,做好模範,使群眾見慣,就可能使他們逐漸變化起來。 ”柏格理還懇請地方官吏,出示佈告,說明纏足的危害,勸告人民不要讓孩子纏 足。① 他們真心地愛學校裡的每一個孩子,希望孩子們的身心都能自由自在的成長 下面我們還是讓柏格理用他那生花妙筆告訴我們一個生命得到改變的動人故事: 一位少女躲在黑黢黢的閣樓上的一個小角落裡,渾身顫抖著,象一片疾 風 中的 樹葉 。 距閣樓不遠 的房間 內,一位 暴 戾 憤怒的 婦人,手 裡還 提著一 根 粗棍 子。 她 氣喘吁吁,目 露凶 光,正 是躲 在 閣樓上 那個 女 孩的母親 。 她 說找到女兒後,要把她活活打死。 在昭通城外,有一座“三官廟”,廟宇周圍散佈著不少院落,那裡大多 數 居 民都姓 李 。這 些 居民 中有 幾 戶已 經 開 始信 奉基督 教。有 3 個美麗 姑娘 , 在和家人進行了長時 間的、 勇敢 的鬥爭 後,來到教會學 校讀 書。在 剛入 學 的 那些 日子裡 ,當姑娘們走在 路 上,總會 被 人 嘲笑,關於 她 們人們 編 造 了 許多極 其下 流 的流言蜚語 。不 止 一次,有人從 城牆上 向她 們 扔石頭,石 頭 攻擊的目標是這 3 個姑娘的腳,也就是本地人說三道四、憤憤不平的焦點。


因為孩子們信主之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不再纏足,讓雙腳自然 地發育成長。而這招來許多人的譏笑和怒駡。 來自 澳大利亞的傳教 士 C.E.希 克斯夫人,經 常 到 3 個 姑娘 家中,教 她 們 學習《聖經 》。後來她發 現,在 每次上 課時,總有一個小女 孩在旁 邊聽講 剛 開始 的時 候 ,她有點怕 羞,比 較矜持 ,而 且 也不會 認字 。 她的一 雙 小 腳 嵌 在一 雙很小的 鞋裡,簡 直就是在用腳 後跟 走 路,像 踩著一 副高蹺。小 女 孩名叫:存妹,是那 3 位姑娘的表妹。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小女孩學到了許多關於耶穌的知識。終於有一天 她決心跟隨耶穌,至死不渝。 自此以後,事態很快就變得越來越糟,甚至曾一度發展到用死來要脅的 地步,還差點鬧出人命來。 小存妹的父母都不信教。她父親是一個大煙鬼,家境貧寒。他把所有的 錢 都用來吸鴉 片。她母親 是一個 勤勞的 婦女 , 只是很 愚昧 。從 某種程度上 說,她 很愛 自 己的女兒, 但是對基督卻 一無 所 知。並 且, 當她看到女 兒 偏 離祖先留下的傳統,不聽她的話時,對女兒就毫無憐憫之心。 小存妹雖然年齡還很小,可是父母已經開始為她找婆家了。男方的家距


離 城鎮 很近, 雙方家長交 涉時,根本不在意 她 的意見 。她 的 父母從男 方 那 裡要了一大 筆 錢,然後告 訴她 : 她必須 嫁給 那 個既不信 耶 穌 ,她也不愛的 甚至連面都沒見過的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小存妹必須服從父母的安排;而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 徒,她又希望不再纏足。要嫁,也要嫁給一個基督徒。 事態終於惡化。一天,小存妹鼓起勇氣告訴母親:她是一名基督徒,不 能 同異 教的 男 子結婚。作 母親的一開始 並不相信這些 話, 還 是一味地 繼 續 商 談。於是,不 顧一切地,小 存 妹決心 做殊 死 的掙扎 。她 對 媽媽說:“我 絕 不和 那個異 教徒 結婚, 只要我 還活著, 他就 別想得 到我。 如果你非要 強 迫 我,我就死 給你看。” 回應女 兒抗爭 的是 母 親的恐嚇 ,不 過這些 威 脅 無 濟於事。我們勇敢的女主人公並沒有被嚇到。 小存妹的母親再也無法忍受這一現實,她的憤怒像火山一樣噴射出來。 鄰居們都趕來了,竭力勸說,試圖使她平靜下來,然而他們的好心相勸 卻 讓這位母親 更加瘋狂。 她抓起 一根木 棍, 沖 到女兒 面前 , 木棍重重 地打 在 女兒 的肩頭 。小 存妹不 能再呆 在家裡 了, 他 渾身顫抖 、 滿 懷恐懼 地 跑 進 一 間屋 子, 順 著梯子爬到 黑暗的 閣樓裡 藏起 來。而她 的媽媽 高聲叫駡 著,


發瘋一樣四處尋找她。 正當事情鬧的不可收拾的時候,有人跑來找我的妻子,請她馬上去救人 半分鐘也不敢猶豫,艾瑪沖出大門,在最短的時間趕到現場。 艾瑪柔和、堅定地同失去理智的母親談話。在戰鬥中,能保持冷靜的一 方往往會佔據很大 優勢。小存妹的母親 又喊又 叫:“ 她根本不是我的女兒 我 要殺 了他! ”“ 你們不 要管, 對我來說, 她早已死 了。” 艾瑪讓她 盡 情 地 叫喊 ,直到 精疲力竭, 然後用 緩和、 平靜 的 語調對 她說:“不要殺 掉這 個孩子,如果 你不想 要她 ,把她交 給我 吧。我來 照顧 她。” 怒氣未消 的 婦 人不予 答覆, 抽大煙的父親 終於放下他 心愛的 鴉片,來到現 場,卻什麼 忙 都幫不上。 在艾瑪苦口婆心的勸導下,事態慢慢地有了轉機。女孩的父母答應由艾 瑪 把女 孩帶走, 聲稱 他們 只當這個孩子 已經 死 了。從 那時 起 ,小存妹就被 趕出家門,來到我們家中,和我們一起住了好幾年。 小存妹還有一個小妹妹,名叫“小九九”。有一年,小九九染上傷寒, 眼 看不行了。 她父 母焦慮 萬分、 悲痛異 常。 借 此機會,小 存 妹每天晚 上 都 回 家去 照看妹妹 ,從不間 斷,終 於又贏 回了 父 母的歡 心。 當 小九九的 病 情


稍 見好 轉後,我們 把她接 到家中, 仔細 地照 顧 她。不久以後,小九九 也 成 為一名 基督 徒, 她請求父 母允許 她解下 纏腳布 去上學。這一次, 父母 爽 快 地答應了。在學校裡,小九九就坐在離姐姐不遠的地方。 小存妹終於出落成一個美麗的大姑娘,她的勇敢贏得了我們一位優勢的 漢族同工鐘煥然的心。在父母的贊成下,他們幸福地結婚了。 我衷心地希望他們能夠白頭偕老、美滿幸福。1915 年,在我寫這個故事 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父母都非常疼愛她。 我想,小存妹的孩子永遠也體會不到自己母親當年纏足時所遭受過的痛 苦和折磨了。②

① 纏足之苦毒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筆者幼年和中國的小腳婦人有過親密接觸 我的外婆從小纏足。我小的時候,聽到她老人家那怕走一小點路,也經常嘀咕著 腳疼。 ② 選自《在未知的中國》第 45 頁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柏格理和艾瑪結婚之後的 10 年是他一生中相對風平靜浪的時期。在他們和教 會其他同工的共同努力下,事業一點點有了起色。他愛中國,在中國她遇到自己 最心愛的妻子,也從一個涉世不深的青年成長為兩個可愛孩子的父親;他的家庭 和美、幸福,廣受尊敬。 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最風雲動盪的時期: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1898 年戊戌變 法、1900 年爆發了義和團運動。整個中國處在激烈的變革之中。 雖然住在中國西南邊陲,生活相對平靜,但也不乏刀光劍影。 1894 年柏格理幸運地躲過一次暗殺。一天夜裡,暗殺他的人潛入教堂,把一 個漢人基督徒當成柏格理連刺幾刀。教友身負重傷,而柏格理毫髮未損。 柏格理把艱難當飯吃,把困苦當水喝。他學會更加緊緊地依靠上帝。他經常 讀《聖經》,唱讚美詩:


主是我們的避難所, 是我們患難中唯一的依靠。 面對死神的威脅,柏格理顯示出基督的沉著和勇氣。他照常到周邊荒蕪的鄉 村進行巡迴步道,晚上經常住進路邊簡陋的茅棚裡。他的勇氣和無畏激勵著團隊 的其他成員。 昭通教會好象柏格理和教會其他同工精心培育的花園,在緩慢而穩定地成長 他們在漢人中發展了大約 30 個基督徒,培養出李約翰、李司提反、鐘煥然、夏 士元、鄢雨沛等優秀的漢族傳教士。 1910 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英國領事館急電催促柏格理撤離昭通,1900 年 1 月 16 日,柏格理啟程前,專門給一位在 為難時刻選擇跟隨主的慕道友施行 入會典禮。在典禮上,李約翰做了“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的專題講道。那時, 鐘煥然 17 歲,他親自參加過這次受洗大會,心裡極其感動。1 月 17 日,柏格理 一家人由李司提反陪同,先到昆明,經雲南蒙自離境,暫住上海。他們走後,昭 通教會暫由李約翰負責, 1901 年 3 月,柏格理夫婦回到昭通。昭通人民傾城出動,趕到幾裡外,敲鑼 打鼓歡迎他們的歸來。


面對榮譽,柏格理保持頭腦清醒。他認真回顧了在中國這些年經歷的事情, 再一次從心裡認准他來中國的目標。他在日記中寫到: 我們來中國,是因為我們相信,乃上帝派我們來讓中國人民瞭解基督福 音 。我們在這 裡不是 政治 代言人,不是 探險 家,不是西方文 明的前哨 站 。 我們在這裡是要讓他們皈依。 而我們的成果只能由我們規勸他們接受基督的程度來衡量。

1902 年,昭通福滇醫院成立。這是烏蒙山區歷史上第一所西式醫院。醫院有 一幢約 500 平方米的房子。醫院裡最忙的是“婦產科”。方圓幾百里,婦女生孩 子遇到難產,都趕到福滇醫院動手術。不久,福滇醫院應群眾要求,開始在整個 昭通地區推廣新法接生。

來自涼山的誘惑


柏格理並不滿足於現狀,他自己說他喜歡所有凡是不同尋常的事物。他是一 位從不忘記衝鋒的戰士。昭通周圍有許多少數民族。他越來越多的把注意力轉向 中國的少數民族。 早在 1891 年,柏格理就和當地的彝族人民有了接觸: 2 月 3 日, 晚 上,來 了 兩個 羅羅 人 。我 送 給 他 們 一些關 於 耶穌 基督身 世 的 照片 ,他們教我學了一些 羅羅 話。他 們想 邀 請我去 他們 那裡 ,在世代不 和的村寨間充當調解人。如果這樣方式行的通,我是會去的。 柏格理提到的“羅羅人”就是彝族同胞。 彝族起源於中國西北,淵源于古氐羌人有關。遠遠早於西元前 4 世紀,非常 可能在皇帝、炎帝、蚩尤從西北方遷徙到黃河中游建立基業之前很久,他們就在 開拓中國大地了。相傳彝族的祖先叫篤慕俄(漢文書籍稱為仲牟由或祝明),遠 在堯時中國大洪水的時候就來到昭通洛澤河一帶。那時整個四川盆地一片汪洋, 昭通反倒是美麗的海濱勝地。篤慕俄有 6 個兒子,分支後形成武、乍 、糯、恒、 布、默六支。武、乍二系向西擴張,到了雲南滇池一帶;糯、恒二系渡過麗水 (金沙江),北上涼山;布、默二支向東進入貴州西北部烏蒙山區。 彝族人崇拜火。他們的生活離不開火。他們的性格也像烈火一樣暴烈。他


們 生氣起來,連神靈都要懼怕三分。這可以從有關“火把節”的一個傳說中得 到印證:天神恩梯古茲派嘍羅到凡間收苛捐雜稅,被彝族人殺了。天神放出害蟲 到凡間來報復,而凡間的人毫不妥協,相邀在農曆 6 月 24 日這天,用火把把害 蟲全部燒死,戰勝了天神。 從昭通北行 80 公里,西行 60 公里,渡過金沙江就進入彝族的聚居地涼山。 由於中國歷代王朝對少數民族採取歧視政策,因此那一地區民族矛盾相當突出。 涼山的彝族人會猝不及防地突然渡過金沙江,襲擊南岸的漢族村寨。他們騎著戰 馬,行動神速,殺人放火、抓人過江當奴隸、搶走牲畜燒殺搶劫,然後揚長而去 返回金沙江北面。 當地漢人稱之為“荒蠻之地”,輕蔑地稱呼涼山的彝人為羅羅、蠻子。到那 時為止,還沒有一個外國人敢冒險進入涼山。想冒險進入一塊被各種記載描繪成 盛行殘殺的土地,真需要相當的勇氣與膽量。 這樣的地方,無疑對柏格理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 一次,柏格理登上昭通西邊海拔 3000 米的涼風台。在那裡他放眼望去,夕陽 西下,紅雲滿天,金沙江兩岸星羅棋佈著數不清的白色的碉樓。而金沙江像一根


黃色的絲帶,在群山中間靜靜地流淌。江對面,涼山山屹立在那裡,好似一個個 剛出浴的少女。柏格理聽到過那裡的人說:涼山的月亮特別大、特別圓。每當夜 色降臨,美麗的安寧河在月光下安靜地流淌。柏格理不相信居住在如此美麗土地 上的人民會真像人們說的那樣野蠻。他在日記中寫到: 對於漢族人來說,涼山是一片令他們感到非常可怕的土地,然而對於我 來說,這片所謂令人可怕的土地卻恰似我長期希望求索的一個仙境。 1903 年,和幾個漢族傳教員一起,柏格理三次沿著金沙江旅行佈道,同時考 察沿江的風土人情: 我們沿著金沙江行進,正好可以眺望江對面涼山的情景。我們能夠看到 那邊的幾座碉樓。4 天來,在涼山那邊一直進行著一場部族間的戰爭;從 這邊可以聽到清晰的槍炮聲。有幾座碉樓被燒毀了…… 這時,他們昭通教會學校已經招收了 100 多個男女學生。柏格理在昭通的名 氣也越來越大。一天,一位名叫龍湧泉的彝族學生家長慕名來訪。他自我介紹說 他的兩個孩子都在教會讀書,他的妻子經常來教會探望的孩子,教會的蘇茂才姊 妹每一次都熱情地接待她,後來他妻子跟著蘇姊妹信了基督教。他告訴柏格理, 最近涼山幾個家族之間因為血親仇殺,戰爭一觸即發。有一位彝族土司聽人說起


柏格理神通廣大,並且為人公正,和這次糾紛的各方都沒有利害關係。因此委託 龍先生邀請柏格理去趟涼山,幫助他們化解他們之間持續不斷的家族間戰爭。 上帝回應了柏格理長期的禱告,他立即象狼一樣咬住了這個機會。

第四章:強渡金沙江 不屈不撓的彝族媽媽 1903 年的四川涼山,這個流淌著美麗的安寧河的地方,在彝族封建土司的統 治下成為不折不扣的人間地獄。封建土司對農民實行殘酷剝削和壓迫。同時,幾 十個土司之間因為仇殺和爭奪地盤,經常發行衝突和戰爭。 這一年陰曆 7 月,幾個土司率領幾百人,突然侵入哲土司的地盤,燒殺搶劫, 打死了 3 個奴隸,擄走一些人和牲畜,燒了幾間房屋。血債要用血來還!否則就


不能算作彝族男人。哲土司的手下紛紛要求報仇雪恨。對於彝族男人來說,拿起 搶來報仇雪恨是他們最嚮往的事。一場戰爭在所難免。 哲土司和居住在昭通炎山的彝族土司龍湧泉是親戚。他經常聽龍欽佩地提到 柏格理的名字。有一次,他半帶嘲諷地問龍湧泉:你一個彝族男人,甘願追隨這 個外國人,是因為害怕,還是有其他原因? 龍先生回答說:我之所以追隨這個外國人,乃因為他是一位可以無處不在, 甚至能夠上天的打不死的奇異人物。 作為一個有著豐富鬥爭經驗的彝族老人,一方面,哲土司希望打敗敵人,保 住自己的臉面。一方面,又不願意流太多的血。這時想到了柏格理。他深信通過 相應的安排部署,柏格理能夠幫助他兵不血刃地贏得勝利。 於是,他派人送信給龍湧泉,希望他盡可能邀請柏格理前來涼山。 龍湧泉是那個時代昭通彝族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他的家位於今天的昭通市 炎山鄉,從昭通西行約 80 公里,他的寨子就建在炎山面向金沙江一邊的斜坡上。 龍湧泉的媽媽是一位勇敢的彝族婦女。龍湧泉剛出生,他的父親就過世了。 他剛滿兩歲,一位蘇姓土司欺負這對孤兒寡母,企圖強行霸佔他家的土地和財產


龍媽媽冷靜地面對這一切。她委託一個忠實的家人,把兒子送過金沙江,寄養在 涼山親戚那裡。兒子安全了,年輕的媽媽勇敢地投入戰鬥。一次又一次,蘇姓土 司帶領他的人馬向她的寨子發動猛烈的攻擊。有兩次,敵手已經攻破了寨子的外 牆,還有一次,敵人甚至沖到了碉樓門口,防守的侍衛害怕了,扔下武器開始逃 跑。關鍵時刻,龍媽媽,這位不屈不撓的彝家女人,順手從地上抓起一支搶,裝 滿火藥,猛扣扳機,散彈擊中了好幾個敵人。這個不要命的女人只用一槍就打掉 了對手的氣焰,重新鼓起自己人的勇氣。敵人倉皇逃走。 後來,龍媽媽,為了維護兒子的產業,又勇敢地走上法庭,打贏了官司。她 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在她去世時,將產業完整無缺地交給自己的兒子 媽媽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有著巨大的影響。彝族婦女的堅韌、頑強、不屈不 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不管是龍先生,還是柏格理都不知道此行能給哲土司帶來什麼實際的幫助。 但柏格理下定決心要過江去看個水落石出。

金沙水拍


為了到涼山之後和彝族朋友處好關係,柏格理雇了一個懂漢語的彝族常住在 他家幫他惡補彝語,同時花時間瞭解彝族文字和風俗習慣,學習他們的文化禮節。 聽到他要去涼山的消息,許多碰偶遇包括教會同工都竭力勸阻他。昭通一位 很受人尊敬的學者專門趕來勸阻:“彝族野蠻,原屬化外,不受清政府統治,一 旦發生危險無法挽救,你千萬不可逞強冒險。” 柏格理回答說:“老先生,彝族原來的叛變,多是由於漢族的貪官污吏用苛 刻剝削的手段激成的。如果用愛護體恤的政策來對待他們,幫助他們,必能感化 他們,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歸化。象諸葛亮南征時的寬大政策,現在已過去 1000 多年,西南人還懷念他。我打算學習李文斯頓在非洲和當地土人相處的樣式,把 基督的博愛精神真真實實地表現出來,必能感化他們。宇宙人類不論任何兇暴頑 固的人,都有他們的良心存在。” 他也對教會同工推心置腹地解釋他的動機:“我來中國時有一個願望,就是 學習李文斯頓,引領成千上萬的人皈依基督。不料來到中國已近 20 年的時間, 距離目標還遠得很。因為漢族人受儒釋道侵染久了,很難轉變。我當初在昆明傳 教的時候,曾經錯失了一個機會。那時有一種少數民族紅彝①派人邀請我去他們


那裡傳教,我懷疑他們動機不純,就沒有重視他們。後來他們到天主教去信天主 教,就是現在路南瀘西一帶的彝族。我很後悔不該拒絕他們。現在要不是上帝又 為我開了涼山彝族佈道的門,我就永無達到目的的希望了。所以我決心雖冒萬險 犧牲生命,在所不辭。 1903 年 11 月 23 日,柏格理一行來到金沙江的一個渡口 :新廠溝。一個彝族婦 人告訴他們一個可怕的消息:她的一個親戚專門從金沙江北岸過來,讓她轉告柏 格理,涼山有些彝族人已做好準備,只要外國人敢踏入涼山一步,就立即殺死他。 壞消息接踵而至。在柏格理一行來到新廠溝之前幾天,滿清負責金沙江防務 的官員從他的駐地四川米易來到這裡。他從新廠溝田保長那裡獲悉有個外國人正 企圖進入涼山地區,就命令田鎮長不惜任何代價,務必阻止這個外國人過江。 田保長使出渾身解數,命令船夫和當地有名望的人勸告柏格理,涼山的蠻子 是多麼喜怒無常,此行有多麼危險。柏格理不為所動。最後,田保長親自出馬, 但柏格理明確地告訴他:無論如何,他明天早上都要過江。 田保長碰了一鼻子灰,惱羞成怒。回到住處,和他的部下商量對策。有個人 建議乾脆將渡船鑿壞。但這個辦法的缺點是會中斷第二天的營運;另一個人說要 不弄斷船底部的幾塊木板,讓船沉入水中;田保長不同意。最後,他說出了自己


的計畫:船夫按計劃送這個可惡的洋鬼子過江,等到了金沙江中心的漩渦那裡, 船夫突然假裝失足落水,遊回岸上。而小船必將帶著討厭的洋人沖進漩渦…… 柏格理知道他面臨著危險,但怎麼也想不到他的對手會這樣窮凶極惡。後來 他在《未知的中國》裡寫到: 我們採用了以往面對各種困難時經常使用的老辦法,就是在敵人面前睡 大 覺。 當你對 敵手的 阻撓採 取如 此的冷 漠態 度, 即把 他們 丟 在一邊去 安然 歇 息,會使你 的敵人摸不著 頭腦 。我們 把舞 臺 讓給田 保長 他 們,讓 他 們 完 全 按自 己的意 思表演。同時,讓 他們明 白地 知 道,不 管他 們怎麼做,我們 明天還要在這裡和他們繼續較量。我們的信心是無需懷疑的。② 陰謀家忙著去策劃陰謀,柏格理禱告後,在驚濤拍岸的金沙江邊坦然安歇。

① 紅彝是彝族的一個分支。 ② 選自《在未知的中國》第 209 頁。


陰謀家遇到了難題 1903 年 11 月 24 日,柏格理天不亮就起來,吃早飯,準備過江。田保長決心 讓這個洋鬼子從地球上消失。但這時,他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個難題。 讀者有必要瞭解那時中國的歷史背景:整個中國乾柴遍地,長江一線活躍著 哥老會袍哥組織。事情的複雜之處在于田保長既是滿清的地方官員,又是哥老會 一個分舵的舵主。 柏格理一行人中,有一位剛滿 19 歲的年輕人,名叫龍紹舟,是龍湧泉先生的 表弟。他雖然生的極不起眼,個頭矮小,又瘦又黑,三句話問不出了屁來,但卻 是哥老會另一個分舵的舵主。田保長可以藉口船隻失事,致這個既給他帶來麻煩 又讓他沒面子的外國佬於死地,但如果同船的龍紹舟失事,他一定會遭到龍的兄 弟們的殘酷報復。 當柏格理一行做過江前的準備時,田保長走近龍紹舟,和他構肩搭背地套近 乎:“兄弟,你們有 20 個人和一頭小牛,人太多了。這樣過江怕有危險。我老


哥子怎能讓你一個小兄弟冒險呢?要不這樣,你們分成兩批,讓那個洋鬼子先過 去,老哥給你再調一只好點的船。” 龍紹舟不聽他那一套。田保長盤算很久,只好打消他的如意算盤。 柏格理剛上船,田保長立即著手兩件事:一、給金沙江防務官發出一份加急 電報,報告說可惡的外國人已經強行奪取渡船,並用武力迫使船夫送他過了江; 二、挑選幾名信使迅速過江,趕在外國佬前面,勸說涼山暴烈的彝族土司,殺掉 這個膽敢冒犯他們土地的外國人。 19 歲的龍紹舟就這樣不經意間救了柏格裡的命。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團隊的 重要性。柏格裡無疑具有冒險家的氣質,但他也是一個凡事精心謀劃準備的人。 過了幾年,龍紹舟把一批用來製作棺材的木頭順著金沙江販運到雲南水富,賣了 300 兩銀子。用這些錢,他拜那一帶赫赫有名的漢人拳師張得勝為師,苦練武功 1911 年辛亥革命之後,他進入雲南講武堂讀書。 1914 年,他因打敗法國拳師而 蜚聲中國。 這個 19 歲的彝族少年在中國現代史上赫赫有名,他就是雲南王龍雲。 我們是一家人


船靠岸,柏格裡一踏上他渴慕已久的涼山土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下帽子 向全能的上帝表示感謝: “全能的主啊!我要向你獻上感恩和讚美。你顧念你僕人的心思意念,讓我 平安地踏上涼山的土地。主啊,我祈求你伸出你大能的手,賜福於這片土地上的 人民!求您拯救他們的靈魂,化解他們的代代冤仇,讓他們曉得彼此都是弟兄姊 妹,讓他們不再相互仇恨,而是彼此相愛。 “主耶穌,我知道是您派我來這些人中間。求你賜給我,你的僕人智慧、勇 氣和力量,讓我在這些人中做你美好的見證。願在您大能的保佑下,涼山從此成 為沒有硝煙的和平之地。” 柏格裡一行逆金沙江走了幾裡路後轉而向右,沿著一條清澈的溪流前行。溪 水銀光閃爍,叮咚有聲。但是腳下的道路卻十分難走,他們必須小心翼翼地把腳 踩入岩石表面鑿成的一個個淺淺的腳窩。在一個地方,一根圓木搭在河的兩岸, 當他們一個個手腳並用爬過去時,一個成員撲通一聲掉入河中。 不久,他們遇到一個彝族土司的佃戶。那人告訴他們一個驚人的消息:新廠 溝田保長派來的奸細已成功地說服這裡的彝族土司,一個名叫惹黑的首領正帶著 一大幫人向這裡趕來,要殺掉柏格裡。


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前有強敵,後有大江。怎麼辦?略一猶豫,柏格裡決 定繼續前進! 他們在一個山谷裡和惹黑的隊伍不期而遇。柏格裡站在隊伍的前面,龍先生 走上前去和惹黑打招呼。惹黑向著柏格裡走過來,他的臉上露出驚奇的神色。突 然,沒有任何預兆,惹黑開始放聲大笑。 惹黑足足笑了一刻鐘,笑得腰都直不起來。最後,他指著柏格裡,對龍先生 說:“黑熊!簡直是黑人熊!幸好是在這裡碰見。若是在森林裡,我肯定會把他 當成一頭熊,毫不猶豫地扣動扳機。” 所有跟隨惹黑的彝族人都用手指著柏格裡,笑得死去活來。柏格裡看看自己 一下子明白過來,也忍不住放生大笑。原來臨來涼山行前,柏格裡聽說彝族人特 別仇恨漢人,決定脫下一來到中國就一直穿在身上的中國衣服,換上在箱底壓了 10 幾年的黑色西裝。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笑足足持續了半個小時。笑夠了,惹黑問柏格裡: “柏,我們聽說你的夫人不像漢族女人裹著小腳,而是生著一雙大腳。是不是 ”


“不錯!”柏格理用剛學的彝語回答,開懷大笑。 “柏,我還聽說她不穿漢人那樣的長褲,經常穿著一件長裙?” “對的對的。完全正確。” 惹黑爽朗的笑聲又開始回蕩在山野。笑完了,他告訴柏格理,漢人傳話過來 讓他們殺了柏格理,為此將付給他們一筆好處。但彝族人從來就不會相信漢人的 鬼話。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洋人,因此打算看見了再做決定。這時見到柏格理,看 到他這樣奇怪的樣子,還會說彝族的語言,一下子倍感親切。 他立刻得出結論,柏格裡肯定不是漢人。因此一定是彝族。一個長著大腳又 穿長裙的女人的男人不是彝族還能是那個? 所有的人都得出結論:柏格裡是他們民族失散在其他地方的兄弟。柏格裡過 江來的目的是為了看望他的兄弟們生活的如何,並給他們帶來神奇的消息。這個 好消息已經改變了柏格理生長的那個地方的面貌,使人們夢想的那一天成為可能 到了那一天,所有人都將成為兄弟。從此沒有戰爭、沒有流血、沒有壓迫、沒有 眼淚…… 既然是一家人,惹黑馬上給柏格裡取了一個彝族名字:羅洪胛胛。意思是羅


洪家族的成員。終其一生,彝族人都親切地稱柏格裡為他們的羅洪胛胛。 緊接著,惹黑招待自己的親人柏格裡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午餐過後,柏格 理開始虛心地向惹黑學習彝語單詞。當柏格理試著和惹黑用剛學來的彝話交流, 說錯幾個單詞的時候,旁邊的彝族人馬上會爽朗地大笑。柏格理也跟著大聲笑起 來。笑完之後,柏格理總會找出那個笑的最大聲的人,請求他說一兩個英語單詞。 柏格理還試著將一首讚美詩翻譯成彝話。這樣,當他們穿過一條歡騰的河流 時,大家用彝語唱起一首優美的讚美歌: “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從今時一直到永遠 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歡樂的海洋 傍晚時分開始下雪,柏格理一行冒著飄向山川田野的片片雪花,來到一個彝


族村寨。 主人用彝族得最高規格接待柏格理一行。穿過院子,柏格理進入客廳。屋子 的一邊有一個相當大的石砌火塘,鍋莊臺上放著一個直徑超過 60 公分的鐵制三 角架。三角架上擺了一口大鍋。火塘裡的木材劈啪作響,燒的正旺。 走了一天,柏格理真的有些俄了。他四處看了看,心裡想,晚飯在那裡呢? 這時,幾個漢子從門外進來,牽著一隻潔白肥胖的山羊。柏格理後來回憶說: 它就是晚餐。活生生且十分不情願地來到房子的中央,朝著放置鐵三腳 架 的火 塘。當 你的晚餐邁 動它自 己的腳 向你 走來的時 候, 真 是一種奇 異 的 感覺……① 柏格理終於享受到今天大多數城市人都渴望的彝族的美味——手抓羊肉。一 想起在火光下,朋友把羊肉撕開一塊,遞到我們手裡的場景。我們就馬上會想起 曾經遠離都市、過夢幻生活的歲月。 飽餐一頓之後,柏格理拿出他的寶貝:兩個裝有發條的木偶。一個是小提琴 手,另一個是穿著鎧甲的中國古代武士。武士一手握劍,一手持茅。當柏格理上 足發條,讓木偶在一個盤子裡轉來轉去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顯出無比驚訝和激動 的神情。


晚上 11 點,人們的熱情越來越高漲。於是柏格理拿出他的用石蠟做動力的幻 燈機。他首先用圖片給大家講述主耶穌降世救人的故事,人們被深深地打動了, 聽的入了迷。接著,柏格理給大夥看了幾張他的家鄉康沃爾的風光照片,這些幸 運的人們在 20 世紀初就看到了《蝴蝶夢》裡美麗的海邊漁村!後來,柏格理讓 人們觀賞上海、武漢、重慶的街景,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在他們不遠處流過的金 沙江將要經過的地方。最後,柏格理向大夥介紹自己的家庭,給他們看艾瑪和兩 個孩子的照片。在放映他的妻子艾瑪妹妹的照片時,歡樂的氣氛達到高潮。這個 美麗、端莊的英國女孩一下子就俘獲了一個彝族英俊小夥的心。他勇敢地站起來 走到龍先生跟前,請求他問問柏格理,是否願意將他的小姨子嫁給他做妻子。他 保證一輩子讓她幸福。 屋子外面的雪下的正緊,屋子裡面卻已成為歡樂的海洋。歡心的叫聲、大笑 的浪濤、驚異的叫喊、恐懼的顫抖、好奇的大喊交相呼應。

① 選自《在未知的中國》233 頁。


就這樣化解危機 那天晚上雪下了整整一夜。不時有片片雪花穿過木板房的縫隙落到柏格裡睡 的地鋪上。他把所有能蓋的東西都堆在自己身上,全身蜷縮在一起,還是凍醒了 好幾回。 第二天早上他們不到 6 點就起身,摸黑向山上爬行。走了大約 10 公里,一片 仙境般的景色展現在他們面前。霧凇和剛下的雪把山林裝扮的分外嫵媚。每一片 樹和蕨類的葉子上都覆蓋著銀裝。柏格理小心翼翼地把冰蓋從一片樹葉上取下, 發現樹葉所有的葉脈和輪廓特徵被完好無缺地複製下來。杜鵑樹的枝頭全部長出 了新芽,新生的雪絨花漫山遍野,結冰的小花就像這片優雅草地上的點點繁星。 處處可見冬青樹的漿果…… 走到山頂,天空放晴。陽光照耀著整個山野。柏格理向西望去,西藏美麗的 雪山讓柏格裡浮想聯翩。他默默地向上帝祈禱,祈求全能的上帝許可他有一天到 這個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傳播福音。①


沿途風景優美,腳下的路卻異常難走。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路。柏格裡只能 手腳並用地摸索著前行。這一天他們整天都在上山、下山,傍晚時分,柏格理終 於抵達他這次涼山之行的目的地:哲土司的宅院。這時,柏格裡全身髒的像泥猴 一樣,又餓又乏,只想躺下來睡一覺。 走進哲土司的房間,柏格理看到一個長著高鼻子、留著花白鬍子、身板硬朗 的老人端坐在火塘邊。他目不轉睛地看著柏格理走進屋子,坐在那裡紋絲不動。 冷靜和無畏的氣概如同一個西方部落的酋長。 柏格裡走到火塘邊,和哲土司握手問好。接著坐下來,把早已凍僵的手腳湊 近溫暖誘人的火塘。 龍先生和哲土司坐在那裡,把柏格理晾在一邊,不慌不忙地用彝語拉家常, 時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爽朗的微笑。 柏格理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趁兩人閒聊的空隙。柏格理問龍先生: “龍,我能為你和哲,做些什麼呢?” 龍湧泉和哲土司相視大笑: “柏,你能來這裡,就是對哲和我最大的幫助。你一個人賽過一個團的精兵


” “怎麼會?” 哲土司狡黠地笑了:“柏,你沒有聽說過我們彝族人對你的傳說嗎?所有的 彝族人都相信你這個外國人擁有一種神藥。如果有人有幸擁有這種神藥,在和敵 人戰鬥時,他只要把藥撒向天空,就會使敵人的力氣全部消失,從而輕鬆地打敗 對手。除此之外,我們彝族人還相信你隨身帶來的望遠鏡和照相機在戰場上可以 當成機關槍使用,威力巨大無比。” 柏格理哈哈大笑:“是這樣嗎?我的確也聽人說過。不說事實是,我並不具 備人們所說這種神奇的力量。” 聽了柏格理的話,老人顯得有些失望。但那只是一霎那的事。他神妙莫測 地 對柏格理說:“柏,你有沒有這種力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敵人認為你 有。對我來說,幸運的是,你到我家裡做客,就明確地告訴我的對手,你是我的 盟友,必然會站在我這一邊。” 老人得意地轉過身命令手下,立即傳話給敵方:外國人已經給他們帶來了大


量的神藥。如果對方不向他們賠禮道歉,並賠償他們所受的一切損失,哲土司就 要讓他們領教一下外國人已送給他的新式武器的滋味。 看到柏格理還在疑惑,老人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柏,謝謝你來我這裡做客。很遺憾你不喝酒,否則,我真想和你一醉方休。 相信我,戰爭已經結束。” 柏格理感覺自己仿佛在夢中。他走出屋子,抬頭望去,月亮像一個巨大的圓 盤,美麗夜空中密密麻麻的繁星閃爍著,在距離地面不遠的空中活撥地跳舞。 夜涼如水。所有人都跟著站起來,走到院子裡。柏格理看見遠處白雪皚皚的 群山,在皎潔月光的映照下,靜謐動人。 小夥子們乘興開始摔跤比賽,每個參賽的選手都必須在腰間纏一根腰帶。兩 個選手躬身向下,抓住對方的腰帶,想方設法直到把對手徹底摔倒。有人在院子 裡燃起一大堆篝火。 10 幾個彝族少女身穿節日的盛裝,圍著篝火翩翩起舞。一 個英俊的彝族小夥,一邊跳舞,一邊唱起一首動人的彝族情歌: 啊,誰會自由自在地跑下山崗, 啊,誰會和我同騎在一匹馬上,


啊,誰會對我緊緊跟隨, 啊,我要快快去追求心愛的姑娘。

① 在這一點上我是柏格理的知己。我平生心愛之地,一是西藏,二是雲南 , 三是貴州。我現在身體尚好,在海拔 5000 米的西藏東達嶺上,能做到抱一塊石 頭健步如飛。唯有慢性咽炎,在高山上很不適應。祈求全能的上帝醫治我的疾病 我盼望在經濟、時間上都自由的那一天,獨步西藏,和那裡的人民分享我的感悟 他們所崇拜的神山其實也不過是受造之物。 ② 選自《在未知的中國》第 269 頁

學習耶穌,不做世上的王 第二天早上,哲土司向柏格理提出一個他深思熟慮後的方案。他態度非常誠


懇,邀請柏格理做他們家族和與他們友好的阿脂、惹勒和黑四個家族的首領。他 說,只要柏格理同意,這四個家族的所有成員都會跟著信仰基督教,並完全聽從 柏格理的指揮。 柏格理深切地感受到這個建議給他帶來的誘惑。他馬上就要到 40 歲,按照中 國人的說法是到了不惑之年。他背井離鄉來中國將近 20 年,和他的同工每天努 力地工作,至今才只有大約 30 個人信主。取得的成功和付出的努力相比,簡直 微不足道。他想著這也許是上帝的安排。他經常向上帝禱告,要為一個民族傳福 音。如今主把這樣的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 柏格理生性那樣喜歡冒險,喜歡與眾不同。他一想到自己居然可以成為彝族 幾個家族,說不定那天還會成為整個彝族的王,而他的部下全是能征善戰的騎士 心中就禁不住熱血沸騰。 要給一個民族傳福音,還有什麼方法比做他們的王更容易的呢?只要他一句 話,馬上會有成千上萬人成為基督徒。然而這些基督徒信仰的是他柏格理,還是 耶穌?主耶穌會高興他以這種方式所結的果子嗎? “主啊,您的意思是這樣嗎?” 象往常一樣,柏格理開始不住地向上帝祈禱。 她似乎聽到主對他說:孩子,如果權力可以使人信仰上帝,我還用的著上十


字架嗎?當猶太人歡呼著,要我做他們的王時,我是怎樣回答他們的,我回答說 我的國度不在地上,在天上。我寧願被釘在十字架上,也不做猶太人的王。這是 一條走向滅亡的路。 真實的經歷讓柏格理更明白了主耶穌的心意。如果他真的答應做 4 個家族的 王,那麼他就會被自己的部下逼迫著往戰爭、罪惡、敗壞的路上走。 “撒旦,請退去吧!”柏格理對誘惑他的魔鬼說。心裡下定決心之後,柏格 理告訴哲土司,他很感激他的好心。但他是一個基督徒,他信仰的上帝告訴他不 能這麼做。但是他會把彝族人當成自己的兄弟一樣看待,竭盡全力地幫助他們。 增加一段在未知中國原文

① 柏格理的憂慮並非沒有道理。1909 年,英國探險家布林克先生在涼山旅行 時被殺。在場的人事後把布林克遇難的經過詳細地講述給柏格理。柏格理說:“ 這件事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布林克不懂彝族的風俗習慣和方言,觸犯了他們的忌 諱,才遭殺身之禍。”


再一次逃出虎口 事情已經辦完,柏格理回家的時候到了。這時,哲土司突然接到一個準確的 消息:田保長也是一個不屈不撓得人,他決心和柏格理鬥到底,不能他讓活著回 去。他千方百計買通兩個強大的彝族土司——這兩個土司是哲土司和龍先生的仇 敵。他們將在柏格理返回的渡口埋伏下重兵,只等他們到了那裡,就把龍先生和 討厭外國佬綁架起來,然後逼迫他們的家屬支付巨額的贖金,達不到目的就撕票 殺了他們。 柏格理一行在中午時分抵達金沙江渡口,等待船夫從江對岸搖船來接他們過 江。任憑同行的人怎樣叫駡,田保長命令船夫絕對不許過江。與此同時,兩個土 司的大隊人馬已埋伏在一個距離柏格理一行不遠的、可以密切監視他們的一個大 山洞裡。準備一旦摸清這個外國人的底細,就立即進攻。 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柏格理他們在岸邊等了幾個小時,每個人都心急如焚。 百無聊賴之中,幾個年輕人看到江邊的一片鵝卵石河灘,他們想起幾天前和


柏格理玩過投石遊戲,就邀請他再玩一次。柏格理欣然同意。他從小就是板球高 手,他在彝族人喜歡玩的投石遊戲里加進了板球的擊球技術。 9 個青年漢子同時 把石塊拋向柏格裡,柏格理好整以暇地隨手接住,並反拋回來,打的幾個年輕人 手忙腳亂。旁邊的人看的眼花繚亂,齊聲叫好。 埋伏在山洞裡的敵人看到這一幕,驚呆了。這個外國人簡直神秘莫測,看來 真如人們傳說的,即使 100 個人也難以逼近。他們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以打敗 他。於是,他們給對岸發信號:情況有變,原定計劃取消。 渡船在暮色中不慌不忙地搖過來。當柏格理走上船頭的候,向晚的夕陽照在 他的身上。他回頭再看涼山,山色朦朧,埋伏在山洞裡的一大隊人馬拖著疲憊的 步伐經過他剛玩過投石遊戲的地方,慢慢地向山中退去。 柏格理後來回憶說,在涼山度過的 10 多天是他一生中最為輕鬆、最為愉快的 日子。他好像回到了自己可愛的家鄉,生活在自己的親人中間。他做夢都盼望重 回涼山。他開始認真地籌備移居到涼山去傳道。因為他明白,籠罩在他身上的神 秘的光環維持不了多長時間。除非全體彝族人民接受耶穌做他們的救主,讓耶穌 取掉他們心中的劍,廢掉他們的代代冤仇,和平就不會永遠降臨臨到這片美麗的 土地。


涼山那邊,也不斷有人從金沙江對岸過來,邀請羅洪呷呷帶上妻兒老小到涼 山去,定居在美麗的安寧河畔。

第五章 閃亮的 1904 風雲突起 當柏格理的眼光盯著昭通西面涼山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在昭通北面幾十公 里之外的貴州省西北部,一場中國苗族人民皈依運動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1865 年,戴德生創立中國內地會。目標是以最快的速度向中國內地傳福音, 沒有固定工資,惟靠上帝的供應。1877 年,英國傳教士祝名揚、巴子成二人進 入中國西部貴州拓荒,建立中國內地會貴陽傳道點,地址是今天的貴陽毓秀路。 1884 年,英國傳教士白得禮到貴州安順傳教。1888 年,亞當·党居仁來到安


順,接替白得禮的工作。 1903 年,亞當·党居仁開始在安順市北面的等堆修建建堂,在那裡他碰到一 夥獵人。党牧師看見這些人長辮盤頭,身披蓑衣、衣衫襤褸、腳穿草鞋、背弩掛 箭。非常驚奇,問身邊的人:“這些穿草衣的是什麼人?他們是從那裡來的?” 有人告訴他:“這些人是苗族的一個分支,是從貴州威寧高寒山區搬到這裡 來謀生的花苗①。他們沒有土地耕種,四處流浪、以打獵、幫工為生。是苗族中 最貧苦的一支。” 安順一帶居住著許多苗族,從幾年前開始,党牧師就開始學習苗語、瞭解苗 族人民的歷史和風俗習慣、給他們傳福音。於是,党牧師熱情地邀請這幾個獵人 到家裡去做客。 看的出來這夥獵人經過長途跋涉,又饑又餓,一到家,党牧師就馬上讓人給 他們端來茶水、米飯、餅乾和麵包,吃飽喝足之後,又親自張羅他們住宿。 第二天,這夥獵人要走了,党牧師告訴他們:“你們以後有什麼困難,可以 到安順來找我,我會盡可能地幫助你們。” 那時,苗族非常原始,人們有姓無名,男孩生下來就在姓氏後面加上“老大


”、“老二”等算作名字。於是,党牧師按照《聖經》上的人物給幾個人每人取 了一個名字:李馬太、張馬可、張雅各、張約翰。 幾天後,李馬太他們打到一隻野豬,被當地人搶走。李馬太想起那個外國牧 師的話,讓幾個同伴尾隨搶他們野豬的惡霸,自己跑去找党牧師,訴說他們的委 屈。党牧師聽了以後,立即騎馬到安順找官府。官府派人隨党牧師星夜趕到土老 寨處理此事。當地人多,一口咬定野豬是他們獵得的。党牧師又問李馬太,李馬 太說:“的確是我們打來的。” 党居仁說:“好,你們雙方都有理,我問當地人一句話,你們是怎麼把野豬 打死的?” “我們是用亂棍打死的。” 党居仁又問李馬太他們,“你們是怎樣打死的?”苗民同聲應答:“我們是 用弩箭射中的。箭頭兩翼放有苗藥,請大家看准,豬脖子上還有血漬和傷口嘞! ” 党居仁轉向當地人問:“既然你們是用亂棍打死的,野豬身上怎麼沒有棍傷 呢?”當地人無言以對。


李馬太對當地人說:“我們是遠方來的客人,按我們苗家的規矩:見者有份 我們願意分一半給你們。” 党居仁聽了很高興,說:“好!這個案子是你們自己斷的,非常合理。我願 意向上帝祈禱,祝願你們大家平安、和睦相處。” 李馬太他們向党牧師表示感謝。党牧師告訴他們:“你們不要謝我。要謝, 就謝那幫助你們的耶穌。”接著,党牧師給他們講述了耶穌降世救人,並一直在 尋找拯救迷途的人們的故事。 “耶穌也要來尋找我們嗎?”這幾個苗族人問。 “是的。耶穌現在就來尋找你們了。”党牧師肯定地回答。隨著党牧師耐心 地講解,這幾個苗族人終於稍稍明白了:竟然會有人熱愛和關心苗族,對他們來 說是那樣新奇而不可思議。然而他們相信這個真心幫助他們的外國人沒有理由騙 他們。他們每個人都懷揣著這個動人的好消息趕回家中。 殺牛祭祖是苗族最古老的風俗之一,1903 年 10 月,貴州威甯興隆廠羅亞伯 家殺牛祭祖。來自雲南東北部和貴州西北部烏蒙山區的 1000 多個苗族人,趕到 興隆廠參加這次為期 7 天的祭祖盛會。


李馬太是羅亞伯的妻子和前夫生的孩子,因此李馬太和張馬可等人從貴州郎 岱懶龍橋回興隆廠參加家族祭祀典禮。臨行,張馬可對李馬太說:“我們在安順 信耶穌、受洗歸主的事,向弟兄姊妹們講不講?” 李馬太說:“講!怕什麼?我來講!我們苗家也該讀書信耶穌了。誰能阻擋 我們呢?” 這樣,在 1000 餘人的祭典上,李馬太象彼得在五旬節那樣勇敢地站出來, 宣揚神的福音: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告訴你們一個大好的消息:安順出了苗王!對 苗 家很是親熱 仁愛, 稱苗 民為 兄弟 姐妹 ,盡 力 幫助我們 苗 家, 還教我們 苗 族 讀書、信教 !我已經在 安順跟 著党牧師 信了 耶穌。 党牧師 告訴我,我不 僅 要自 己信耶 穌,還要向 我們 苗 家講述 耶穌 前 來尋找 我們 苗 家,拯救 我們 苗家的好消息。② 那時苗族正處在彝族封建土司和滿清王朝的雙重壓迫剝削之下,沒有自己的 土地和財產,在烏蒙山區四處流浪,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忽然聽到有這樣一個 奇妙的好消息,人人欣喜若狂。 李馬太又說:


苗家受壓迫要到何時呢?受苦要到何時呢?我們苗家趕快醒悟了!大家 快 起來信教 讀 書了,不要 再執迷 不悟, 否則永 遠落後 受人 欺負 !不要 一 輩 子在苦 膽裡生 活,終生被 罪惡 捆 綁,無 力自 拔 ,我們 苗家 如 此,要到 何 時 呢?③ 李馬太的話深深地紮疼了苗家人的心。大家議論紛紛:“李馬太是我們自家 人,自家人怎麼會欺騙自家人呢?我看我們應該相信!”。 參加盛典的人回去之後,“有一個叫‘愛穌’的人愛我們苗家”、“苗家要 信教、苗家要讀書”這個好消息借著滇東北花苗方言區家族資訊網路象野火一樣 很快傳遍了整個烏蒙山區④。 羅亞伯的長子羅彼得和他的姐夫張朝相隨即跟著李馬太到安順探訪党居仁。 撒母耳·克拉克在《在中國的西南部落》一書中,詳細描述了當年苗族去安 順路途中的真實經歷: 這些樸實的基督教慕道友來安順的路極其辛苦,他們要翻越很多高山, 有時跋山涉水要走整整 10 幾天的路程。漢人鄙視他們,途中不讓他們在漢 人的客 棧或寨 子裡投 宿。 出發前 ,他們 要背 足 供來回 途中及在 安順逗 留 期 間 食用的玉米 蕎面。他們 只有在一 條溪 流或 一 口井邊稍 事 休 息,用 隨 身 攜


帶 的木 碗舀 冷 水拌玉米蕎 面。草草 解決 他們 得 一日三 餐。 吃 過之後, 就 繼 續 趕路 ,他們 每人攜帶一個 毛氈 ,白天當 大 衣穿 在身 上, 晚 上就把他蓋 在 山上,在山坡上睡覺。 党牧師留他們住了 7 天,一邊教他們讀書,一邊耐心地給他們講耶穌的道理。 回到興隆廠之後,羅彼得的弟弟羅但以理又叫上貴州葛布寨子的張保羅、王 約翰等 12 人前往安順。這次他們整整呆了一個月。這 12 個人回來後,決心在當 地建立教會。 與此同時,前往探訪党牧師的苗族人越來越多,党牧師有些招呼不了,又考 慮到他們這樣長途跋涉太辛苦。他問這些遠來的人,雲南昭通離他們家有多遠, 他們說步行只要 2、3 天的路程。於是他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柏格理和邰慕廉。早 在 1887 年,當柏格理和邰慕廉剛到中國,在安慶學習漢語得時候,党牧師和這 兩個年輕人共過事,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党牧師給柏格理寫了一封信,交給羅但以理,對他們說:“你們的家離昭通 要近一些,那裡有一位柏格理牧師,是我的好朋友,你們可以拿著我這封信去找 他。” 羅但以理把信拿在手裡,膽怯地問党牧師:“他真的會接待我們嗎?他會向


您待我們一樣好嗎?” 党牧師說:“我那兩位朋友人很好。他們和我一樣,也是耶穌的僕人。你們 放心,他們一定會好好地接待你們的。 1904 年 7 月 12 日,星期二。有 4 個人,在長途跋涉之後,踏著最後一縷夕陽, 衣衫襤褸地站在柏格理家的門口。 這一年,柏格理 40 歲。為了這一刻,他禱告了 17 年。

①、花苗是苗族的一個分支,主要居住在滇、黔、川邊烏蒙山區。因衣服上 有大的花紋圖案而得名。柏格理所傳的苗族主要就是指花苗。 ②、③、選自《《基督教葛布教會百年史 1904—2004》第 13-14 頁 ④、那時苗族稱耶穌為“愛穌”。


遠道而來的 4 個客人 來到柏格理家中得 4 個人是羅但以理、羅彼得、張朝書,張朝相。4 個人站在 門口,卻猶豫起來,因為他們誰也沒有見過這個外國人,不知道他會怎樣對待他 們。他們之中只有張朝書可以說一些漢語,於是幾個人把他推到前面,他站在門 邊,膽怯地伸出頭向門裡張望。 這時正在教會學校讀書,後來成為“小九九”丈夫和傳教士的鐘煥然看到了 這幾個鬼鬼祟祟的人,感到很奇怪。走出來問他們: “你們有什麼事?” 他們回答說他們找柏牧師。 “你們找柏牧師又什麼事?” 他們回答說他們想讀書。鐘煥然更奇怪了: “從來沒聽說你們苗族有人讀書,你們怎麼會想到到這裡來念書呢?” 張摩西從懷裡掏出兩本書。鐘煥然拿過來一看,一本是《真理入門》,一本


是《頌主聖詩》。鐘煥然問他們詩從那裡得到這些書的,羅但以理把党居仁牧師 寫給柏格理得信交給他。 柏格理禮貌、謙恭、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他臉上掛著親切的微笑把他們請進 客廳,又立即讓人給客人端上熱茶。等客人稍事休息之後,包括邰慕廉在內的所 有人都過來向這幾個客人表示熱烈的歡迎。並用他們能夠聽懂的簡單的漢語和他 們寒暄。 天色已晚,柏格理像接待自己的親戚一樣給這幾個人張羅住的地方。他不是 沒看出這幾個人經過長途跋涉,全身沾滿了污泥、頭髮糾結在一起,不是沒有聞 到從他們身上散發出的一陣陣刺鼻的臭味。然而他心裡沒有閃過哪怕一絲鄙視他 們的念頭。因為他和他的同工心裡都曉得,和這幾個人一起來尋求他們幫助的還 有耶穌。 羅但以理他們深切地感到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他們看得出來柏格理不僅 把他們當自己的親兄弟那樣接待,而且從心底瞭解他們的難處,處處替他們維護 因為在昭通這樣一個漢人占大多數的城市裡,他們很難找得到住處,即使幸運地 找到了,也難保不被人嘲弄和欺負。在柏格理這裡,他們平生第一次感到自己活 的象一個人,被人尊重和理解。


昭通教會的學生 3 天前才剛剛搬進新修的教室,於是柏格理把 4 個客人安排 到舊教室裡就寢。後來每次回憶到這件事,柏格理心裡都充滿了感恩: 上帝真是奇妙!他把一切都預先安排好了。 您可以教我們讀書嗎? 在 1904 年 7 月 12 日當天的日記中,柏格理寫到: 他們請求我的第一件事,是讓我們教他們讀書。他們想要讀書的願望非 常 迫切 。他們 隨身攜帶著小 袋食 物,主 要是 燕 麥炒麵 。我讓 他們歇在 舊 教 室 裡。我真誠地 希望,從這開 始 能給他 們揭 示 一個新 的天 地。願上 帝 拯 救 他們。 我們教會的所有同工,都被他們到來尋找我們這件事振動了。 柏格理很快發現,雖然日子過的很艱辛,但和彝族人一樣,苗族人的生活中 充滿了歡笑。他們能夠從眼前發生的哪怕很小的事情裡找到開心的理由。當柏格 理穿上他們的衣服,學著他們的樣子,在院子裡邁開八字步,搖頭晃腦地吹著蘆 笙,跳起苗族舞蹈時,他們從心底相信柏格理和他們就是一家人。 閒聊中,柏格理問他們:


“你們會不會像鄉下人的漢族人經常表現出的那樣害怕我們‘洋鬼子’?” 羅但以理回答說:“我們聽到漢族人和彝族人時常叫你們‘洋人!洋人!’ 所以我們昨天來到你們這裡時還真有些緊張。但是,當我們見到你們後,我們發 現你們不是洋人,而就和我們自己的同胞一樣,你們和我們是一家人。只不過你 們來自很遠的地方。” 柏格理在《苗族紀實》中激動地說到: 和他們是一家人!被中國最貧窮和有待發展的少數民族群眾認可為一種 父兄般的形象,成為苗族人中的一位苗族人,這對於我來說是最大的幸福! 柏格理還聽到一件趣事:在前來拜訪他的時候,他們給柏格理帶上了他們寨 子釀造的美酒。他們有把握只要柏格理聞到他們帶來的酒香,就一定會對他們產 生好感。但是不妙的是,在途中,他們聽說這個外國老師不僅滴酒不沾,而且極 其反感有人酗酒。他們開了一個小會,決定既不能帶給老師,自己也不能喝;因 為兩樣老師都不喜歡。 “太可惜那些好酒了。聞著就流口水。全被土地爺喝了。”他們自豪地給柏格 理說。


星期六,羅但以理他們帶來的燕麥炒麵吃完了。帶著滿腔的感激之情,他們 和柏格理及教會其他同工依依惜別。柏格理極其誠懇地歡迎他們再來。他告訴他 們,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所學到的知識還遠遠不夠。他委託他們回去告訴 苗家人,他的大門隨時為所有的苗家人敞開著。 星火燎原 柏格理在日記中寫到: 7 月 22 日,星期五,又來了 5 個苗族人,我們試著教他們讀書。 7 月 23 日,星期六,又有 13 個苗族人來到。 這 13 個苗族人告訴柏格理,他們只是作為先頭部隊先來看看,如果確實有一 個叫“愛穌”的人關心他們苗家,如果他們在柏格理這裡確實得到兄弟般的照顧 那接下去,居住在山裡的成千上萬個苗家人,都會趕到昭通,聽傳教士給他們講 “愛穌”的故事。


成千上萬!柏格理有些難以致信。他和他的同工在昭通辛辛苦苦奮鬥了 20 年, 才僅僅吸收了幾個漢族和彝族信徒。然而,看到在兩個星期之內就有 22 個苗族 人前來尋找耶穌,柏格理的心裡又充滿了期待。 與此同時,來訪的苗族人在昭通見到傳教士並受到兄弟般熱情接待的好消息 風馳電掣地傳遍了烏蒙山裡的 500 個苗族村寨,幾乎每一個苗寨都派出自己的代 表到昭通拜訪傳教士。 柏格理在《苗族紀實》中寫到: 從東到西,從北到南,這些山裡的漢子肩上挎著裝有燕麥炒麵的袋子, 腰 帶中 纏著幾 文銅錢,披 著毛氈斗篷, 腳穿 草 鞋,在心中 懷 著一種終 於 找 到 希 望的 奇 異 感 覺 ,來到 我的 住 所。 每 天 下午 約 4 點 鐘, 如果 你站在 街 邊 的門口 ,就會 看見苗 族人 排成一 條長龍 向我們走來。 他們的方 向既不 右 偏 也 不左斜,邁 著有力的步 伐闊步向前, 徑直 來到我們的大門 口。進來後, 他 們從 自己的 肩上解下糧 袋,隨 後就會 環院 子 圍牆突 出來的 牆基石上 坐 下 來。對 於最 終 抵達這裡, 他們都 很高興 。在以往的歲 月裡 , 他們經 常 進 入 一些巨 大的 城 堡,向自己 的領主 上繳租 金和 貢 品,但 在那裡 總有一 種 恐懼 感 。今天,他 們則 待在一 座自己 朋友所 居住 的 漢族式 大宅 院裡 ,在這 裡 有 一 種回 到家的 感覺。沒有 誰要將他 們趕 開, 沒 有惡狗 向他 們 狂吠。這 裡 全


部 房間 都對他 們開放,他 們也熟悉 房屋 內的 陳 設與佈 置,到了 晚上, 就 在 為他們準備的數尺見方的地鋪上就寢。 開始每天來十幾個、二十幾個人!過了幾天人數增加到每天 60 70 個!接 100 人、200 人、300 人、400 人,來的人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 柏格理統計之後嚇了一跳:他們這個小小的傳教團裡竟有 1000 人同時住在裡面!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當時的情況,這個平時只能容納幾十個人的地方一下子住 進了幾百上千人。柏格理說:不管我走到那裡,他們就在那裡!在廚房裡,在餐 廳,在書房,在臥室,在客廳,在教堂,在學校教室,在院子裡,在馬棚裡,在 臺階上,早晨、中午、晚上,他們無處不在! 柏格理和他的家人、同事的生活完全被打亂。要是一般的基督徒,早就無法 忍受了。會想方設法告訴這些苗族客人家裡實在容納不下,勸他們不要再來了; 較有愛心和智慧的人會要求來客想辦法到當地的旅館去住,或者建議他們每次不 要來這麼多人,這樣不僅主人比較好安排,而且客人也會住的舒適一些;最後不 忘加上一句,我這樣說,是替你們考慮。 但柏格理和他的同工們沒有這樣做,他從心裡理解這些苗家人的難處,理解 他們發自心靈深處的對上帝的熱愛。他清楚地明白這些人只是他們民族的代表,


這個民族在中國有著幾千年被壓迫、奴役和歧視的歷史,環繞著他們的世界永遠 是沒有希望的。在這裡,他們民族懷著或許能夠發現朋友與幫助的微薄希望,向 外面的世界伸出一隻膽怯而猶豫的手。 柏格理知道一旦這些人感到接待他們的人有一絲不情願、對待他們有一絲輕 視、他們的心靈哪怕受到一絲傷害,他們就會把剛伸出來的向上帝求助的手縮回 去。 柏格理竭盡所能地熱情接待他們,讓他們覺得到這裡,就象回到自己家裡一 樣。他要緊緊地握住這些可愛的手。 除了住的一席之地、飲水和煤炭,柏格理再沒有其他東西可提供給這些人。 不管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客人都吃他們隨身帶來的燕麥炒麵。柏格理首先教 苗族人唱一首《謝飯歌》。在吃飯前,他們無一例外地端著木碗,低著頭,向熱 愛他們苗家的耶穌表示感謝: 多謝天父養我肉身, 又賜耶穌救我罪人, 天父之恩報答不盡,


懇求聖靈開導我心。 阿門! 由於大多數苗族人的漢語知識很貧乏,柏格理立即著手學習苗語: 晚上,在漢族人得禮拜之後,通過他們當中得兩個人的翻譯,我主持了 一 場苗 族禮拜 。瞧著他們, 真讓人 感到有意 思 。我講幾句 話 之後, 便 轉 向 我的翻譯,讓 他們用 苗語 重複 一 遍我所說的 話 。用這 種方 式 ,我學會了 幾 句苗語,講得竟和他們一樣。 一天,柏格理把 5 個苗族人請進一個小房間,盡可能簡單地向他們講述耶穌 的故事。 柏格理髮現,故事立刻打動了他的學生。他告訴他們,上帝是所有人偉大的 父親和母親。他具有父親般的力量和勇氣,還具有母親般的慈愛、同情及無限的 寬容心。 他們問:“上帝也是我們苗家的父親和母親嗎?” 柏格理回答說:“是的。上帝也是你們苗家人的父親和母親。”


聽到這裡,那幾個苗家漢子的臉色和眼神變得無比的歡快和明亮! 講課中間,柏格理出去處理一件小事。大約過了一刻鐘,他回到屋子,看見 幾個人還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充滿渴望地注視著他。柏格理問:“你們誰還記 得剛才我講的那個故事?” 他們全都搖搖頭。短短的時間,那如此打動他們心靈的故事,他們竟然全忘 光了。柏格理只好又重頭開始。

傳福音的訣竅:培養同工 在王玉潔、鐘煥然等漢族基督徒的幫助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柏格理下 定決心從認最簡單的漢字開始教這些苗族人讀書。他讓每一個人先買一本 40 文 錢的讚美詩和 80 文錢的新約聖經,讓他們從念《馬可福音》第一章“上帝的兒 子,耶酥基督福音的起頭。”開始學習識字。每天早上 5 點,柏格理就被朗朗的 讀書聲喚醒。而到了第二天早晨 2 點,一些用功的學生還捨不得放下手頭的書。 與此同時,柏格理挑選苗族優秀人才在昭通舉辦教牧人員培訓班,為他深入


苗區傳教、辦學及建立教會作人才準備。 王道元,貴州威寧黑土河鄉愛華村人。1877 年,王道元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 家庭,祖輩佃種威寧 8 大土目之一——牛棚子大地主祿禎祥的土地。過著牛馬不 如的悲慘生活。 1904 年夏天,許多苗族人從威甯的 9 區、10 區一帶成群結隊路過愛華山王道 元的家鄉趕往雲南昭通。回來的人奔相走告,說昭通洋人柏格理和其他外國人對 待苗族人都很友善,把苗家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教苗族讀書識字學文化,告訴 苗族有一個叫耶穌的人很愛苗家。王道元發現自己的眼前閃現出了一些希望。 他深知苗族祖祖輩輩受欺壓,根本原因在於不識字沒文化。於是他毅然告別妻子 兒女,來到昭通求學問道。 這一年,王道元 27 歲。 1904 年秋,去昭通信教求學的苗族越來越多,柏格理於是在昭通小龍洞開辦 了教牧人員培訓班,為下一步深入苗區傳教、辦學及建立教會做人才儲備。王道 元刻苦求學的精神和發自內心的對上帝的虔誠就像夜晚先出的星斗一樣,很快引 起了柏格理的注意,柏格理選派他參加培訓班學習。並給王道元取漢名“王道元 ”。學習的課本是《勸世文》和《新約全書》的四福音書。


在幾個月的學習中,王道元如饑似渴地刻苦鑽研,最終以優異成績結業,接 著,柏格理委派他和其他學員幾十人回到各自家鄉、村寨佈道。 與此同時,柏格理把從貴州石門檻雨撒灣前來學習的苗族青年楊雅各請到自 己家裡,請他和自己同吃同住,夜以繼日地學習苗語。 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當越來越多的苗族人湧進柏格理在昭通的傳教團的時候,引起了昭通居民的 猜忌和恐慌。幾乎每一個人都在問:“苗族人這樣動盪不安是怎麼回事?他們和 外國人串通在一起想幹什麼?”很快,外國人在煽動苗族人造反的謠言就傳的有 鼻子有眼:有人親眼看見柏格理給苗族人分發毒藥,讓他們投入水中,殺死剝削 和欺壓他們的所有彝族地主和漢人。 鄉村的彝族地主擔心苗族人信教之後不再忍受他們的欺壓,團結起來反抗他 們,也想盡一切辦法打擊那些敢於到昭通探訪外國人的苗子。一天,一個苗族人 急匆匆地跑進柏格理的院子,滿臉是血。他告訴柏格理,他和叔父一起到昭通來


看柏格理,當他們剛走到稻田壩,幾個陌生人突然沖出來狠狠地打他們。他不顧 一切地逃脫了,但他的叔父腿腳不快,被抓走了。他隨身帶的一袋燕麥面和準備 送給柏格理的一隻雞、一些核桃,還有蘆笙,被搶奪一空。 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由於聽信了苗族人即將造反的謠言,貴州威寧的知 州已經給貴州省總督上交了一份詳細的報告,說有一幫心懷叵測的外國人正偷偷 潛入貴州境內,發給苗子武器和毒藥,鼓動他們造反。 形勢越來越嚴峻。眼看著一場大屠殺一觸即發,怎麼辦?柏格理決心進入危 險地帶,追查謠言的根源!他是想把自己送到那些對他又怕又恨的人面前。他要 讓這些人親眼瞧瞧他們傳說中威力無比的外國人是多麼虛弱、多麼孤弱無助。他 不僅不會鼓動造反,還真心地需要他們的説明。 他要讓那些認定他帶領苗族人造反的謠言不攻自破! 柏格理剛把他的想法在同工會議上提出來,就遭到所有同工的堅決反對。 邰慕廉第一個站出來:“撒母耳,我們不允許你這樣魯莽行事。要知道在山 裡有很多人認定你是這場騷動的罪魁禍首,恨不得把你碎屍萬段!他們已經放出 話來,不管是誰殺死你,都會得到一大筆錢。而且揚言,只要你敢踏入他們領地 一步,就讓你有去無回。”


柏格理看著這些和他風雨同舟的夥伴,久久地不說話,然後突然地,柏格理 哭了,淚流滿面:“弗蘭克,我自己也不想去。但昨天夜裡,主找到我,他問: ‘當我的羊群被擊打的時候,孩子,你在那裡?’” 所有的人都不說話。那天夜裡,邰慕廉走進柏格理的書房,這對老夥伴默默 地相對而坐。後來還是邰慕廉先開口:“撒母耳,還記得湯瑪斯 ·索恩,我們的 老同學嗎?” 柏格理:“弗蘭克,我怎能忘記?” 邰慕廉一字一句地說:“撒母耳,我的老夥計,湯瑪斯 ·索恩生命的最後幾 天,就是在你即將要去的山區苦苦掙扎著度過的。那時他發著高燒,俯在馬上, 在長達三天的時間裡,沒有吃上一口飯,喝上一口熱水。他從馬上摔下來不知有 多少次。撒母耳,而你將要面對的處境,比湯瑪斯·索恩還要兇險……” 柏格理深情地望著比他小兩歲的老同學:“弗蘭克,我們來中國多久了?” 邰慕廉想了想:“是啊,一晃 17 年過去了。” 柏格理說:“弗蘭克,我親愛的朋友,用中國人的話說,我們都已進入不惑 之年。我們都老了。在中國,我們從一個少年人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中年人,我們


都在這裡娶妻生子,”他停了一下:“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剛到中國,剛到昭 通,你染上天花的那些歲月。弗蘭克,當你從死裡復活的那一刻起,主就給了我 這樣一個信心:不管我們遇到什麼,無論我們將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神都與我 們同在。弗蘭克,你說我說的對嗎?” 柏格理說到這裡,突然跳起來,跑過去把們打開,高聲唱起一首讚美詩: 但那誠實愛主的人, 禍福都不問。 就是他們寶貴心血, 甘願為主舍。 求主給我這樣心志, 摯忠忘生死。 邰慕廉跟著站起來。他們一起跑到院裡裡。薩溫醫生也走過來,他們一邊唱 一邊跳,越來越高興。


直奔威寧 1904 年 9 月 4 日,一個苗族漢子從幾天路程以外的山裡趕來,向柏格理求救 有 3 個苗族人被人誣陷在寨子裡投放了毒藥。他們已被地主捆綁起來嚴刑拷打。 地主威逼他們除非供出給他們毒藥的人,否則死路一條。 柏格理不愧是聖徒,他的愛不僅體現在心裡,更體現在行動之中。佛教的菩 薩一個個坐在廟宇裡養尊處優,我們的耶穌是用不停地奔走把愛送給每一個需要 的人。 “耶 穌 在 加 利 利 海 邊 行 走 … … ”。① 9 月 5 日一大早,他就和王玉潔、鐘 煥然一道出發,目的地:120 公里以外的貴州威寧。 路及其難走。烏蒙山的氣候特徵是“五裡不同天,隔山分陰陽。”柏格理在 《苗族紀實》中寫到: 當時恰逢一場雨後,道路狀況極糟,乘騎的馬匹更是在旅途中吃盡苦頭 行至第三天,威寧 城外那 個美麗的湖泊 出現在我們的 視野之 中。當天早上 天 氣晴 爽,湖 水在低 矮的 山嶺中 綿延許多 英 里 ,此時的心 境 只能用寧 靜 和


美好、愉快與欣喜相形容。 到了下午,情景驟然發生變化。霎時間烏雲密佈,突然戲劇性地將我們 陷於我多年來未遇到過的 狂風暴雨之中。在曠 野上沒有任何 遮風避雨之外 驟 雨和地上 形 成急流,無 情的抽 打、衝 擊著我們。我們 默默 地沿著道 路 在 泥 濘的 雨霧中 跋涉 ,任憑 雨水順 著皮膚 往下 流 進衣內 。使 我最 難忘的是 通 過 一座 跨越深 溝的簡陋木 橋。我 騎著那 匹在 涼山 買的“ 白 與 黑”小馬, 或 許 它能安全走 過橋去,或 許它滑倒 並把 我摔 下 深淵折斷 頸 骨 而死?當 時 如 果沒有 那匹馬,我根本不可 能到 達威寧 ,但 若 過橋時 摔下去,我知道 就 再 也 不可 能爬上來。 真是令 人進 退 兩難。我 只 有信 賴“ 白與 黑 ”,學 習彝 族 戰 士那 樣把後 腳跟登在馬 鐙中,以 準備 在不 測 時好跳 下來,最後總 算 順 利 過了那座木橋。我真要謝謝我的可愛、老練的“白與黑”! “耶穌走遍加利利……”。9 月 7 日,天黑之後幾個小時,柏格理才趕到威寧 州城。第二天一早,他就帶上他在昭通官府的一個朋友寫給威甯鄧知州的信前往 威寧衙門。鄧知州有事外出,要幾天後才回來。鄉下的苗人正在受苦,柏格理沒 有時間等待。經過一番努力,柏格理要到了鄧知州在外地的地址,發電報和他協 商解決方案。鄧知州被這個外國人堅韌不拔的作風所折服,起草了一份佈告發給 柏格理。佈告的開頭這樣寫到:“朝廷再三喻示,命令我們要保護洋人。”柏格


理的心思極為細密,他馬上發現問題,並要求鄧知州將佈告中“洋人” 一詞換 成“基督徒”。因為需要保護的不是洋人,而是中國的基督徒。鄧知州欣然同意。 柏格理瞭解到苗族人受苦最多的地方在威寧縣城北面 20 裡外的羊街。於是第 二天一大早,他們就出發往那裡趕。鄧知州派了兩個差役隨同前往。 一路走一路看,柏格理髮現這裡的山與昭通那邊巨大的山脈炯然不同:沿路 星羅棋佈著數百個小山頭,象一個個饅頭那樣坐在那裡。苗家人的茅棚就建在一 個個小山坡上。 到了羊街,柏格理髮現有幾百個當地人正在趕集,觀察來趕場的群眾,果然 沒有一個穿花衣的苗族群眾來趕場。柏格理站在一個山坡上,給人們講述耶穌為 了所有人上十字架的故事。他說:“鄉鄰們,請大家聽好了。耶穌帶給你們的是 平安。我作為耶穌的門徒,怎麼會鼓勵苗族人造反呢?而且,苗族人到我那裡去 也只是想信耶穌,想學習認字。請你們放心,他們絕不會造反的。”柏格理講完 之後,兩個差役開始張貼官府的佈告: “苗族信教,原屬正道,並非異謀,不得干涉, 有違者,依法嚴懲。” 隨行的鐘煥然等人向圍攏來看佈告的群眾解釋佈告的內容,宣傳說苗族信教 並沒有損害其他民族的意思,勸大夥不要亂聽謠言,亂傳謠言。很快有人悄悄找


到柏格理,向他反映本地團守李士林現在還把幾十個苗族囚禁在自己家裡拷打, 柏格理委派鐘煥然和差役馬上趕到李士林家。李士林見到差役,大驚失色,急忙 命令手下把苗族人全部釋放。他定了定神,趕緊去見柏格理。柏格理問他:“你 為什麼要囚禁、拷打苗族人?”李士林不承認:“那都是有人瞎說,想誣陷我。 您想,我一個黃門秀才,怎麼能做這些糊塗事?”他話音未落,剛被他釋放回家 的苗族人領著男女老少一大群人前來訴苦,李士林特別尷尬。柏格理認真分析形 式,認為李是一個儒士,又是這一帶的鄉紳,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只要能把 他爭取過來,就有利於平息事態,而且可以借著他的影響平息謠言。主意已定, 柏格理答應不追究李的錯誤,但要求他立即召集這一帶的漢族、彝族、回族群眾 由他本人親自向群眾解釋政府的佈告,同時承認自己誤聽謠言。從今以後不再聽 信謠言。有李士林出面,謠言不攻自破。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9 月 13 日,整整一天都跋涉在烏 蒙群山之中。最後柏格理到達狗街。那天有 1000 多人從四面八方前來趕集。聽 說洋鬼子來了,群眾蜂擁而至。有人給柏格理搬來一塊石頭,他站上去,扯著嗓 子給大家講他來到中國的目的和苗族人信教的真實情況。他和氣地回答每一個人 提出的問題。 柏格理髮現,所有聽眾一開始都十分仇視他這個從未見過、也談不上瞭解的


“洋鬼子”,這從他們臉上的表情就可以輕易地看出來。而當“洋人”站在他們 面前,穿著和他們一樣的衣服,身材瘦弱,他們中間隨便一個人都可以打倒他。 而且這個“洋人”對他們非常尊敬,一直面帶笑容,和和氣氣地回答他們提出的 每一個問題。籠罩在人們心頭的疑慮慢慢消褪,當講道結束時,大多數聽眾的態 度已發生了 180 度的轉變。 “耶穌下了山……”。天黑之後,柏格理有趕了 25 裡路,摸黑抵達大官寨城 堡。大官寨的彝族土目名叫安榮之。是威寧最大的一家土目。柏格理聽當地人介 紹,安家號稱“指手為業”。意思是手直到那裡,那裡就是他安家的產業和勢力 安榮之親手管轄著這一帶 60 多個苗族村。柏格理深知此人的態度對他非常重要 有了他的説明,他此行的目標就完成了一大半;而如果安榮之反對,他下一步就 會寸步難行。 幸運的是,安榮之是一個開明的土目,當苗族人剛開始信教的時候,安榮之 專門到昭通拜訪過柏格理,想瞭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柏格理禮節周全地接待了 他,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安榮之給柏格理講,自己屬於彝族最顯赫家支的直 系後代。他們家支歷來以開明和擁有超前的政治智慧而聞名。遠在中國的蜀漢, 諸葛亮“五月渡廬,深入不毛”、平定南中時,他的祖先濟濟火就站在諸葛亮那 一邊,為諸葛亮運輸糧草、修橋鋪路,為諸葛亮平定孟獲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諸


葛亮冊封為羅甸國王,國都就在今天的貴州畢節大方一帶。中國明初洪武 4 年, 也就是 1371 年,朱元璋經略西南。他的祖先靄翠率先歸附,被大明王朝冊封為 貴州宣慰使,相當於今天的貴州省省長。1381 年,靄翠因病去逝,他的妻子, 年僅 20 歲的奢香夫人,接任貴州宣慰使一職。 1383 年,明王朝派駐貴州的封疆大吏馬曄,抱著大漢族主義的偏見,視奢香 為“鬼方蠻女”,找茬把奢香抓起來。在大庭廣眾之下命令手下剝去奢香的上衣 按在地上用竹板猛打。這一年奢香 22 歲。他盼望以此激怒奢香,趁機發兵,一 舉消滅貴州少數民族地方勢力。消息傳開,奢香下屬的 48 部彝族頭領無不悲憤 莫名,紛紛要求造反。這時奢香已經識破了馬曄的陰謀,反而冷靜下來。她安撫 自己的手下說:“不能這樣。馬賊這樣羞辱我,目的就是要逼我們造反。大家冷 靜些,不能讓惡賊的陰謀得逞!大夥的好意我奢香心領了,你們放心,我會想到 辦法辦法對付他。” 奢香深知對手的強大。馬曄既是封疆大吏,又是馬皇后的侄兒,名副其實的 皇親國戚。奢香的辦法是忍耐、忍耐、忍耐、再忍耐!她決心一直等到進京面聖 的那一天,再和馬曄較量。 1384 年,奢香進京面聖。在金殿上,奢香對朱元璋詳細講述了自己一家對大 明的忠誠和貢獻,痛斥馬曄企圖逼反她,禍國殃民的罪狀。朱元璋聽到馬曄破壞


自己既定的民族政策,極為震怒,立即下令將馬曄抓回南京嚴懲。 奢香,這個年僅 23 歲的弱女子,硬是忍辱負重,把帶給她羞辱的敵人徹底扳 倒。 奢香一回到貴州,立即親自率領彝族人民,開闢了一條連接湖南-貴州-雲 南,從貴陽經畢節到四川的兩條驛道。變天塹為通途,改烏盟為昭通。100 多年 後,有一個明朝官員來到今天的貴州修文,在奢香修建的龍場驛站任站長,他的 名字叫王陽明。 1390 年,奢香把自己的獨生子送到南京,進京師太學讀書。1392 年,兒子學 成回家時,朱元璋親自召見,賜漢姓“安”。 1396 年,奢香夫人不幸去世,年僅 35 歲。朱元璋聞訊潸然淚下,追封奢香為 “大明順德夫人”, 派使臣親往祭奠。 一代巾幗! 作為彝族偉大母親的後代,安榮之非常崇敬他自己的母親。在安榮之母親身 上毫無疑問也流動著大明順德夫人的血液。他母親年輕時,父親不同意她和自己 的心上人結合,於是,她暗地鼓動她後來的丈夫帶了一大幫人把她從自己家裡搶


走。 安榮之從小就開始學習漢語。後來,他順利地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人見人敬 的舉人。 聽到柏格理一行到達的消息,安榮之把他們迎進客廳,親自給他們泡茶喝。 每喝一口,柏格理有意美滋滋地咂嘴,安榮之的神色越來越高興。最後,他安排 和柏格理同來的兩個人先歇息,單獨把柏格理留在書房,海闊天空地侃大山。柏 格理利用這個機會,先贈送了一本《聖經》,安榮之接過後,翻了幾頁,笑著答 應柏格理看看再說。然後,柏格理仔細地解釋自己的立場和耶穌基督的道理。他 請求安榮之向他祖先的開明精神精神學習,允許自己領地裡的苗族人有宗教信仰 自由。安榮之爽快地點頭同意。 在愛中行走 “耶穌進了迦百農……”9 月 14 日,柏格理一行抵達龍街。在這裡他獲知, 一個苗族小夥看望過柏格理,剛回到寨子,就被土司抓起來,用繩子捆住雙手, 吊在屋樑下,土司又在他的腿上吊了一條重達 50 公斤的腳鐐。他們就這樣把他 吊了 18 天,把他折磨的死去活來,強迫他說出給他毒藥的人的名字。他說不出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毒藥。


關鍵時刻,柏格理趕到了。在他的警告下,地主很不情願地把人放了。 “耶穌到了彼得家裡……”。柏格理到他家去看望他。小夥子看到柏格理來 了,緊緊握住他的手,說的第一句話是:“老師,我現在才算是真正體會到耶酥 為了我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滋味,也真的知道耶穌是多麼愛我!” 苦難和迫害並沒能阻擋住苗家人愛主的腳步。雖然地主一再威脅,如果在他 的領地裡,有苗族人膽敢接待外國人,就要沒收他們的土地。可是面對餓死的威 脅,他們仍然毫不動搖。那天晚上,有好幾百人打著火把從周圍的山寨趕來,圍 攏在柏格理的周圍。小小的屋子被擠得水泄不通。柏格理給大家放映介紹耶穌生 平的幻燈片。當人們看到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畫面時,全場陷入深深的悲痛 之中。耶穌的事蹟深深地觸動了每一個觀眾的心。 散會的時候,柏格理做結束禱告,他止不住悲傷的心情和大家一起流淚哭泣 有人唱起剛學會的一首讚美詩,所有人都大聲跟著唱起來: 主啊! 親愛的救主, 你以奇妙的救恩救贖罪人,


你以無比的慈愛吸引萬民。 那裡有了你, 那裡就有平安! 那裡有了你, 那裡就有喜悅!

主啊! 在你的恩典中, 有罪的你赦免, 憂傷的你安慰, 有病的你醫治。


主啊! 有了你曠野有道路, 有了你沙漠流江河。

主啊! 我們不能沒有你。 “耶穌從那裡往前走……”。9 月 15 日一大早起來走了 10 公里,柏格理終於 來到他此行的目的地。在一個小村寨裡。他親眼看到據說被苗族人下毒,因而身 染重病的 10 個病人。他發現這 10 個人都已完全康復。 他們指給柏格理看據說是苗族人下毒的地方,距離他們住的窩棚不遠處一個 骯髒的池塘。柏格理看到在窩棚的門口堆放著垃圾和糞便,下雨的時候,淋過糞 便的雨水從池塘跟前流過。誰能想到,幾乎引發一場災難的下毒的謠言竟來自不 清潔的日常用水。柏格理對這些人的想像力和輕易相信謠言的能力極其佩服。他 說:“親眼看到這個池塘,我唯一感到驚訝的倒是竟然只有這麼幾個人生病?”


隨行的鐘煥然後來回憶到這次旅行: 這次因為信教發生的謠言,使整個苗族兄弟遭受慘禍,累及柏牧師和我 們 冒著 風雨到 威寧 ,在農 村裡面 受了許多 艱苦 ,當時很 感 覺 難受。到了後 來 把風 波消滅 ,又覺得很 興奮。 因為這一次 風 波催促了 整 個少數民族—— 苗 族的 團結。一方 面對基督 教的 推廣起 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 面對苗族的文 化生活 也起很大的作用。 另外,柏 牧師 這次 旅 行觀察 了整 個 苗族的性 質 , 在少數民族中奠定了教會的基礎,樹立起基督十字架的旗幟。② 回到昭通,柏格理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晚上,他躺在床上,打開《聖經》 翻到《詩篇 137》: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 一追想錫安就哭了。 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 因為在那裡,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 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


柏格理哭了。他為苗族這個苦難的民族而哭泣:在長達 5000 多年的時間裡, 這個中國最古老的民族,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從北走到南、從東走到西,豬有 圈、狗有窩,苗家人什麼都沒有。他們辛辛苦苦開墾的土地一次次被掠奪,他們 歡歡樂樂建立的家園一次次被燒毀,他們相依為命的親人一次次被蹂躪。最後, 他們只好躲進高寒貧瘠的烏蒙山區,淪落為彝族土司的奴隸。那裡有野豬,他們 就住在那裡,靠佃種山間的一小塊空地和打野豬維持生存。其他民族都不願意和 他們來往,視他們為地球上最骯髒、最愚昧、最沒有作為的一群人而鄙視他們; 即是苗族人自己,每每想到自己民族的境況,也常常從心底裡討厭自己、瞧不起 自己。 柏格理回顧短短的幾個月的經歷,知道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思。他在 《苗族紀實》中寫到: 如果有誰必須要選一些人去接受教育和培訓的話,那他肯定要忽略這些 苗 族人,而去 選一些 看起 來更有 前途的人。其實我們 也有這 種看法, 但 上 帝卻不這麼認為…… 和以往的歷史一樣,上帝又一次選擇了弱者。 一年一度的耶誕節到了。有四百多人早早就從山裡趕來。柏格理決定從 23 號


就開始過節。耶誕節晚上,小教堂裡擠滿了苗族人。 柏格理讓大家齊聲合唱: 歡樂聖誕佳音,大家來歡唱, 苗家山寨歡呼彌賽亞來臨…… 一個又一個往日膽怯而靦腆的苗族人勇敢地走上講臺,流淚見證耶穌帶給他 們的愛和盼望。 最後,柏格理帶領大家向上帝獻上感恩的禱告。每一個人都使勁地鼓掌,流 淚呼喊:‘感謝您、感謝您,耶穌!我們感謝您!”

① 本節《聖經》經文全部選自《馬太福音》4 9 章。 ② 選自《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西南教區各少數民族信仰基督 50 年史》。


第六章:石門檻 王道元,先出的星開始發光 1905 年 3 月 7 日,陰曆正月 16。柏格理和幾個漢族同工離開昭通,走進烏蒙 山深處,來到貴州威寧黑土河愛華山苗族王道元的家中。 王道元的家其實就是搭在山坡上的一間茅棚。茅棚裡有一半住人,另外一半 地方養著兩頭豬。屋裡的地坑坑窪窪。泥地中間堆起一個火堆,柏格理帶頭席地 坐下來,濃煙熏得他眼睛發酸。柏格理抬頭看看屋頂,被煙熏得黑漆漆的。柏格 理告訴王道元此行的目的,他們盼望在烏蒙山深處找到一小塊地皮,為苗家人建 立教堂。 原來,由於春天來臨,昭通福音堂和柏格理的家裡每天都擠滿了客人,安全 問題變得越來越棘手。一到晚上,幾十個燈籠就掛在木結構的窗戶或房梁上。地 板上,人像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柏格理做夢都耽心發生火災。 而且,由於氣候越來越暖和,加上人多擁擠、居住衛生條件差,那些令當地


人談虎色變的傳染病:斑疹傷寒、熱病、白喉、天花,甚至麻風病……隨時有可 能蔓延開來。薩溫醫生已經就這個問題嚴肅地和柏格理談了幾次。接下來發生的 一件事使問題變得更加迫在眉睫: 有幾個苗族人來時,把他們彝族土司的孩子也帶來了。土司的兒子是一個可 愛的青年,舉止文靜,學習很刻苦。柏格理的兩個兒子都很喜歡他,和他處成了 好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玩耍,吃飯。後來,有人悄悄地對柏格理說,這個土司 的兒子其實是一個麻風病患者。柏格理大吃一驚。薩溫醫生給孩子做了檢查,不 幸的是,事實確實如此。想到自己的兒子有幾個月時間竟和一個麻風病人一起玩 耍、在一個碗裡吃飯,柏格理感到不寒而慄! 柏格理深深地覺得有愧自己的兒人、有愧自己的妻子。他跪下來問耶穌:主 啊,這些像潮水一樣湧來的客人對我個人、對我的家庭、對我的同事到底有什麼 好處呢? 他的同事中,也有人不斷地對柏格理表示不滿。昭通教會在當地漢族中的傳 教工作剛剛打開局面,需要繼續深入。而昭通福音堂並沒有在苗族中傳播福音的 計畫和任務,也沒有執行這項任務的經費來源。作為教會的負責人,柏格理完全 應該把工作重心放在昭通城裡。 柏格理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他一次又一次地問上帝:“主啊!我應該怎麼 辦呢?我們應該怎樣接待這些主動前來尋找你的人們呢?難道我能開口對他們說 我們的確碰到了難題,即使為了他們自己的安全,也請求他們暫時不要前來嗎?


” 柏格理決心再深入苗區尋找機會。臨行的前一天晚上,柏格理地對妻子說: “艾瑪,這一段時間讓你受苦了。你這樣忙碌,我很心疼你。可話說回來,這 麼多的苗家人,跋山涉水,不辭勞苦地來學習耶穌的道理,豈不是我們加緊工作 的好機會嗎?” 艾瑪點點頭:“撒母,我最親愛的。我知道你的心。不要為我耽心。你不是 也瘦了許多?我真替你高興,為苗族人信主這件事,17 年來,你曾千萬回向上 帝禱告、懇求。今天,主至終給你成全了。” 柏格理說:“艾瑪,我們的神真是垂聽禱告的神!” 艾瑪把頭更緊地靠在丈夫的懷裡。 柏格理說“艾瑪,山裡還有許多可愛的苗家人,盼望聆聽耶穌主的福音。今 後我打算住在他們中間,專門為他們服務,你看怎麼樣?” 艾瑪停了一會:“親愛的撒母,中國有句話,心有餘而力不足。你獨自一人, 怎能做好事呢?況且這裡又有這麼多事情也離不開你。但是,撒母,我的親愛的 不要憂愁。也不用為我耽心。我會一直為我們禱告。你知道,直到如今,神都在 幫助我們。而且,撒母,有一點你要明白,不管你到那裡,我都會跟隨你。”

劈開石門


3 月 8 日,由王道元帶路,柏格理一行騎馬跋涉在烏蒙山高高隆起的背脊上。 跨越昭通和威寧交界的馬鞍山,趕了 70 裡山路,夜色中他們來到牛棚子大土目 祿禎祥家。 祿禎祥是這一帶最為殘忍的土目之一。當地人叫他老七。在過去的幾個月裡 在老七的領地裡有許多苗族人相信了耶穌。這些基督徒希望在自己的家鄉修建一 座小教堂,這樣他們可以經常做禮拜。但老七對他佃戶的這一想法強烈反對,以 殘酷的刑罰迫害那些敢於和外國人接觸的苗族人。柏格理這次和他的苗族同工一 起來拜訪老七,看有沒有可能勸說老七轉變態度。 老七熱情地接待了柏格理一行。並請他們住了三天。在這三天裡,柏格理費 盡口舌,不停地試圖勸說老七成為基督徒。老七每次都不等柏格理說完,就立即 粗暴地打斷他:“我寧肯掉腦袋也不會加入基督教。就是中國皇帝接受了基督教 並且下聖旨命令全國臣民追隨他的榜樣,有違反者以死刑論處。我老七仍然寧死 不屈,”老七說:“如果到那時候,官府抓住我,押解行刑。在往刑場的路上, 你信不信,我會走一步就詛咒你們的耶穌一聲。” 老七還拒絕了柏格理作為禮品送給他的書。對柏格理告訴他的每一句話都激 烈反駁。 3 月 9 日上午,老七命令他領地上所有的苗族人來聽柏格理講道。可是,當柏 格理講話時,老七滿臉不屑地坐在柏格理旁邊的一把椅子上。沒過幾分鐘就粗暴 地打斷柏格理的話,告訴下面的人這個外國人簡直是滿口胡言。


柏格理終於看明白,老七的算盤是要讓外人明白他允許他的佃戶成為基督徒 但他自己絕不會信這玩意。 柏格理還發現這裡的每一個佃戶都懼怕老七。而老七自己也生活在恐懼之中 由於他無法無天,官府隨時在找機會逮捕他。而他的敵人也每天都在打他的主意 老七知道自己隨時可能遭到襲擊。因此,他讓手下的所有人都接受了戰術訓練。 在老七那空曠的臥室裡,堆放了一大堆槍支彈藥。他甚至教會他的妻子們怎 樣為他的步槍裡裝子彈,以防不測。 3 月 11 日。柏格理終於和老七達成協議,在彼此尊重、以誠相待的基礎上進 行

“再見,我的朋友。我很尊重你。但我要說老實話。我發覺你每天都生活在恐 懼之中,內心沒有平安。請允許我再一次請求你信仰耶穌。耶穌會賜給你平安。 ” 老七哈哈大笑:“朋友?對,你說的沒錯,我們是朋友。我願意多買你的藥 品,那還真他媽管用。至於你說的耶穌,一錢不值。” 3 月 13 日。柏格理一行來到大官寨(今天威寧縣小海區松山),拜訪安榮之。 閒談中,柏格理談到在牛棚子土目祿禎詳家時,老七吹噓說,除了花苗他不屑於 動手而外,經他手所殺的人,有彝族、漢族、回族等總共不下三、四百人。他問 安榮之,老七說的是不是真的,安榮之回答說大概不會錯。柏格理很驚訝:“他 這樣無法無天,難道威寧州官就不敢過問嗎?”


安榮之笑了:“這有什麼稀奇?我還敢把威寧州官用拴狗的繩子栓在家裡呢 ”柏格理說:“你吹牛!你怎麼敢這樣?”安榮之看著柏格理,慢騰騰地從床底 下拿出幾串銅錢,對柏格理說:“這不是我拴州官的繩子嗎?”在座的人都被他 逗的笑了起來。 安榮之告訴柏格理:因為苗族人經常進城找外國人,弄不好會耽誤地裡的莊 稼。再說了,他還有另外一個耽心,這些苗族人和城裡人混熟了,就難免變得偷 奸耍滑不服管教。他問柏格理,可否屈尊搬到他的領地來住。只要柏格裡願意, 他就情願贈送他一塊地給教會建房屋。 聽到這些話,柏格理和他的同伴都如釋重負。因為他們太需要一塊地了,但 是他們沒有買地的錢。柏格理知道這是耶穌在親自幫助他們。斑疹傷寒、熱病、 白喉、麻風……這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傳染病,這些可怕的幽靈似乎正在向模糊的 遠方退去。 3 月 15 日,柏格理一行來到今天赫章、威寧交界的大街和可樂之間的一個苗 族地名叫“卯年俊”的地方。柏格理問大家:“你們看教堂、學校修建在這裡行 不行?”王道元回答:“這裡離昭通太遠,路上又要經過兩條河。夏天雨季河水 上漲,來往很不方便”。 安榮之接著建議柏格理去看距他家約 50 裡外的一塊地。柏格理在山中跋涉了 整整一天時間、累的筋疲力盡才走到那裡。第二天他調查發現這一帶存在嚴重的 部族衝突。於是他又帶著人到其他地方尋找。結果,大夥在一處山間發現一大片


平坦的土地。每個人都很滿意。但當柏格理去見安榮之時,安說,自己的一個兒 子正預備在那裡安家蓋房子。 3 月 27 日,安榮之最後決定贈送給柏格理和教會 60 畝土地。簽過正式協議, 柏格理高興地派遣身邊的傳教士返回各自苗寨,傳遞這一好消息,鼓勵大家團結 起來,修建屬於苗家人自己的教堂。 1905 年 3 月 29 日,天氣清明,景色一新。柏格理一行興致勃勃地來到這個叫 石門檻①的地方。他們跨過一條及其普通的山間小溪,小溪的源頭是從遠處陡峭 的山坡上跌落的一個瀑布;踏上一條有 110 格粗糙破損石級形成的山道。山道崎 嶇不平,山道的兩邊是高達幾十米的山岩。看起來好像兩扇打開的石門。石級的 頂端是一片長達 3 公里的 60’C 的斜坡。斜坡的一邊是急落直下的峽谷,另一邊 沒入無邊無際的叢林之中。 柏格理站在那裡,仰頭望去,天格外藍。隨行的人告訴他,前面蜿蜒數十裡 的山嶺當地人稱為野鷹梁子。後面高高隆起的山嶺名叫猴子岩。看那陡峭的勁頭 柏格理想,哪怕是猴子也很難越過。 山道的兩邊生長著灌木叢。雖然已是春天,這裡到處還有沒有融化的積雪。 冰柱掛在路邊的樹枝上、灌木叢中。黃色、白色、紅色的烏蒙大葉杜鵑在荊棘叢 中含苞待放。迎春花開滿了整個山坡…… 柏格理親自請來家住石門檻偏坡寨的張武(教名張約翰)的父親和潘顯兩位 老人,又派人去請梭嘎的王勝魔和木槽的王得道一起商量。王道元先開口,他覺


得石門檻比過去看過的都好。首先是交通方便,這裡是昭通往鎮雄入川的必經之 地,西北距昭通約 70 裡路,東北距彝良縣城約 120 裡路,東南距貴州威寧約 280 裡路。其次,這裡地處滇、黔、川三省交界,是烏蒙 10 萬花苗居住地的中心位 置。第三,因為坡下有一條小溪常年不幹,水源相對充足。第四,這裡蘊藏著儲 量豐富的優質露天無煙煤,煤層離地表非常近,天冷的時候可以輕易地開採出來 因此教堂和學校修建在石門檻比較合適。在場的其他苗族人士都覺得王道元說的 有道理。 於是大家一致決定在石門檻建立烏蒙山苗族教會第一個教堂和學校。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你可以很方便地對石門檻做一次模擬旅遊。登錄 www.google.com,你輸入地圖下載,把地球貯存到你的電腦中。然後隨著滑鼠的 移動,你就可以把我們這個蔚藍色的星球輕鬆地轉來轉去。首先找到我們偉大的 祖國,然後深入到它的西南部。在貴陽和昆明之間找到兩個城市,威寧和昭通。 沿著衛星地圖上威寧到昭通的公路,把地圖放大,你會找到一個用拼音標出 的一個叫中水(zhongshui)的地名。從中水一路向北,你必須把地圖不斷放大, 越過一處處山嶺和一道道溝壑,當你的眼睛快要承受不了時,在烏蒙山的最高處 有一處山麓上標記了兩個紅色的小字: 石門。

①、柏格理把石門檻這個地名翻譯成 Stone gate way。


我們沒有錢 土地有了。現在,又一個困難呈現在柏格理的面前。他們想開始動工興建房 屋,但又缺乏一樣東西。苗族傳教團的歷史就是不斷遇到困難和老是面臨考驗的 故事。當一個困難剛剛被克服,另一個又突然出現。他們現在正面臨著資金的困 難。柏格理在《苗族紀實》中寫到: 我們所遇到的困難來自資金。我袋中無錢,傳教團也沒有用於苗族傳教 工作的經費。 沒有什麼困難能難倒柏格理。他用極其坦率的態度,把所遇到的困難告訴苗 族信徒,並激起了他們的強烈反響: 他們以行動做出了反應。經他們共同商定,家家戶戶均按人頭每人拿出 100 個 銅 錢 的 辦 法 克 服 這 一 困 難 。 對 於 他 們 來 說 , 這 實 在 是 崇 高 之 舉 。 他 們 之中的一些人 確實太貧窮了, 連自己 的房 屋 都無錢 修繕 。我 曾到過 一些 人家中,他們所 住的整個 屋子 —— 牆壁、 窗戶 、門、 屋 頂、 樓上和 樓 下全 部加起來都不值五個先令。① 柏格理在這一年 6 月 13 日的日記中寫到: 在回家途中,某夜我們曾住在一座小小的苗寨裡 ——許多群眾帶著一些 可 愛 的 兒 童 于 早 上 趕 來 。 一 位 70 歲 的 老 婆 婆 給 了 我 70 文 錢 。 這 些 錢 , 是


她自己在禮拜日聚會上所募集。 王道元和我在馬廄上面的一個角落裡就寢。夜裡,一頭母牛就在我們下 面產了小牛,而我們睡的竟如此香甜,全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 12 個月的時間要結束時,柏格理收到的捐助已達一百萬文錢。柏格理似乎 來到了使徒時代。他記起保羅在《哥林多後書》8 章中所說的話: 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 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②

①、

選自《在未知的中國》第 118 頁。

②、

選自《聖經》《哥林多後書》8 章 2 節。

修建教堂 1905 年春,柏格理利用收到的捐款開始在石門檻修建一座教堂、學校兼用的 建築物。這個只有幾戶人家的荒涼山村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柏格理從昭通請來 漢族老師王玉潔負責建築財務會計並協助苗族購置建築材料;李司提反協助楊雅 各和張約翰擔任翻譯;漢族木匠劉四負責房子的施工;漢族王老太爺負責購買糧 食;王勝魔負責看守並做飯。安排苗族楊雅各和王道元協助工作。鐘煥然、楊雅


各著手負責儲備漢字班的教學工作,同時著手試創苗族文字和編輯苗文詩歌,為 下一步創制苗文打下基礎。傅正鐘同劉中五負責到苗族村寨巡迴傳教和處理日常 事務。 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鐘煥然後來回憶說: 我們新到時,大家擠在苗族的茅屋裡,矮小狹窄的房屋人畜同居,苦不 堪言,我們都很難受,而柏格理牧師怡然甘之。 柏牧師每遇一事,必須調查仔細,瞭解全面的事實,對立雙方的觀點, 多 方分 析。不 憑片面的言 辭,不用 主觀 的意 志 處事。而 且 他 處理交涉 事 情 時總是 抱著和 平的解決問 題的態 度,預 先考 慮 可能達 成的 效 果。尤其 遇 事 鎮靜,料事明確。至於誰勝誰敗,孰是孰非,他從不介意。 柏牧師用人做事,知人任事,量才試用,棄人所短,用人所長。好幾次 有人向他說同工的 短處, 他聽 了馬上回 答說: ‘ 每個人 都有 缺點 , 但 你說 的這個弟兄也有他的長處。’ 柏牧師這樣寬和對人,推心置腹,所以每個人都樂於為他效力。① 苗族人民蜂擁而來,為建設自己的教堂、學校出人出力。3 月底,工人們在 山坡上鏟出了一塊地基。柏格理寫到: 幾個月前的荒坡眼下成了一片繁忙的工地。據教堂位置不遠之處,燒 制 瓦片 的工作 正在全速進行。 瓦匠 們起早 貪黑 地忙碌 不停 。 他人數不 多 , 但 技術 熟練,經驗 豐富。有位 苗 族老瓦匠 集 總 管、領 班、 制 模、燒火 、 制


瓦之責於一 身。我們用大約三萬文錢買 了一頭 水牛,如果把 牛趕進 淺泥坑 它 的大 蹄了就 會不 停地踏 揉粘 土 。幹活 時,傳教 團的 水牛 一 圈又一圈 的 慢 慢 行走。過了好 幾個月的時 間瓦 還沒有 製成。在第一 窯一 萬片 瓦燒出 來 之 前,焦慮的心情與不斷的失敗時時折磨著我們。② 木材採伐地在沿河穀而上 30 裡路以外的一個地方,位於今天的雲貴鄉境內。 柏格理他們以不足一英鎊的價錢,購買了簡腳寨土目安懷茂的一片冷杉樹林。那 裡的冷杉樹高大挺拔,從陡峭的山坡直上雲天。砍伐、搬運樹木的工作,柏格理 交給王道元負責。人們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為了趕時間,搬運木頭時,兩天 並一天,一天往返一百六、七十裡是家常便飯,不覺得勞累。空身返回時,三步 並兩步飛快地你追我趕,汗流浹背、濕透衣裳也毫無怨言。” 地基修好之後,4 月份開始修築教堂的土牆。教堂的後牆直接靠著山體。工 人自上而下將山體修整平直。在前牆,開有二個窗戶和一扇門。 土牆築好之後,隨後便裝上了屋頂的檁條。由於瓦片遲遲沒有燒好,人們暫 時在屋頂覆上茅草。這座小教堂可坐三百五十個人。當小教堂落成的時候,苗族 人真是歡天喜地,因為現在他們終於擁有了一個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上帝的家 ”! 5 月,傳教士們分頭出去,請四面八方的苗族來石門檻讀書信教。李司提反 負責給苗族青年男女教書講道。李約翰負責教小孩讀書識字。王道元於百忙之中 回了趟家,帶來他 7 歲的大兒子來石門檻讀書,寄宿在石門檻上寨親戚潘顯家。


孩子的名字是柏格理去王家時給取的,叫“王明”。李約翰老師很喜歡這個孩子 聰明伶俐,給他改學名為“王明基”。 在 1905 年 5 月 14 日的日記中,柏格理寫到: 在一所稻草頂得房屋裡,我們舉行了石門檻的第一次禮拜。我教給他們 《十誡》。第二次 禮拜有 150 位男子和 60 名婦女參加 。今天 ,一位 苗族人 找 到我說: “我願意永遠 位你做 事。不 惜變 雞 變狗來 報答 您 。您對我怎麼 說,我就怎麼做。” 柏格理告訴她:“你不用感謝我。要謝,就謝那愛你們的上帝。”

① 、 選 自 《 中 華 基 督 教 循 道 公 會 西 南 教 區 各 少 數 民 族 信 仰 基 督 50 年 史》

花苗歷史上第一所學校 1905 年 8 月,烏蒙山花苗終於有了歷史上第一所學校,漢族王玉潔老師給學 校取名“石門檻光華小學”,校舍就是他們剛剛修成的小教堂。教堂的牆壁外面 刷上白石灰,站在群山的高處,10 幾裡以外都可以看到,形成當地頗具特色的 景觀。


他們住在石門檻小村寨一所茅棚的角落裡。苗區同胞生活素來清苦,衛生習 慣極差,不洗臉、不理髮,吃無卓凳、人畜共處一室,一些漢族同工頗有怨言, 然而柏格理甘之如飴。 6 月,柏格理和李司提反把家搬進還沒有完全建好的小教堂。他們擁有了一 間特殊的臥室:把幾塊木板架在靠近屋頂的兩根橫樑上。每天夜裡,柏格理沿著 梯子爬到他的床上。小教堂的上部圍牆還沒有修好,四面通風。天晴的時候真令 人愜意,躺在那裡就能看滿天星斗。一旦下雨,就別提有多狼狽。草蓋的房頂, 滿屋漏雨。柏格理記不清有多少次和李司提反夜半起來,抱著已經淋濕的被褥, 下到地上,萎縮在床板下面,看是否能找到一塊沒有被淋濕的地方。 為了便於學生讀書,教堂的長板凳製成兩種規格。較高的和較寬的長板凳作 為白天的課桌,較矮和較窄的供學校兒童上課時坐。窗戶乃昭通傳教團駐地遺棄 已久的舊窗戶,經修補後安上。上面鑲有四塊玻璃,記不清還貼有多少小格的窗 戶紙。 所有學生都自帶乾糧。在小教堂泥屋地築起的火爐上做飯。第一班是成人掃 盲班,主要招收成年學生。這一班的大多數人後來都成為苗族教會的中堅力量和 學校老師。他們是: 楊雅各、張約翰、王勝魔、王經、張夏禹、王道元、朱褆、朱彼得、王銀頭 張慈、朱約翰、張得救、張馬太、王西拉、楊秀、楊信、張高、王成宗、黃司提 反、熊馬可等,王道元 8 歲的兒子王明基也隨班學習。


這些學生中,王西拉已年近半百,信主以前貪好杯中物,常喝的爛醉如泥。 他還相信端公,慣用巫術治病騙人,開始讀書以後,自己下決心把酒戒了。他非 常用功,和青少年同學拼比學習,掌握了不少漢字,還能流暢地閱讀聖經。

向罪惡宣戰 在修建教堂的同時,以石門檻為中心,柏格理不停地對方圓 100 公里的苗寨 進行巡迴訪問。他在這一年 6 月 21 日的日記中寫到: 現在,有 200 個苗寨需要定期進行訪問,對於我來說,這項任務太艱巨 了。 柏格理的方法是:先派苗族佈道員運用民族、親戚關係,深入各個村寨宣傳 訪問。接著,柏格理制定嚴格的巡迴工作日程,帶上苗族、漢族同工一個月又一 個月不間斷地艱難跋涉。不分颳風下雨,在白天,沿著陡峭、崎嶇、佈滿碎石塊 坑坑窪窪的小徑,在高山深谷間彎彎曲曲地前進。每晚都要住進簡陋的苗家窩棚 吃過人們給他準備的簡陋的食物,就馬上教聞風而來的人們讀書識字傳福音。 柏格理吃驚地發現人類已經進入了 20 世紀,可是苗族人還保留著人類早期群 婚制的殘餘。而酗酒,也是苗族人一直停留在蒙昧狀態的重要原因。在他去的大 多數苗寨的村口,都有一間有著特殊用途的草屋。草屋用粗糙的原木做框架,以 樹枝和樹葉當圍牆,把雜草蓋上去為屋頂。苗族人親切地稱這個草屋叫“宿寨房


”。女孩子只要到 10 多歲,苗族父母就任由她們晚上離家去“宿寨房”,和她 們喜歡的男人住在一起。 基督教無法容忍這樣的罪惡。在苗家人的幫助下,柏格理大刀闊斧地拆除他 看到的每一個“宿寨房”。 在柏格理抵達苗寨之前,苗家人往往已經自己動手把“宿寨房”拆除,作為 對他真心歡迎的表示。但偶爾也會有一些例外。1905 年 3 月的一天,他在幾位苗 族人的陪同下走訪了一座村寨,遠遠就看見一座鬆散的木機構的大房子站在村口 迎接他們。柏格理知道這是間“宿寨房”,因為沒有那個苗家人的房子有這樣大。 於是。當著整個村寨人們的面,柏格事和他的同工意興勃勃地將“宿寨房”夷為 平地。 柏格理在日記中寫到: 在我們拆毀 “宿寨房”的時候,一個姑娘驚恐地沖進廢墟,搶救出她放 在裡面的一些東西。 我們這樣做,寨子裡的老人都很高興。 那時苗家人的兩性關係特別隨便,對於婚前性自由,苗族社會採取的是縱容 甚至鼓勵的態度。在他們那五花八門的節慶活動:“耍花山”、“跳花坡”、“ 跳月亮”等活動中,苗族人都要大擺酒宴,無論男女,都狂喝亂飲。年輕人沒日 沒夜地歡歌跳舞,和自己喜歡的人談情說愛,投懷送抱。② 這樣的惡俗讓整個苗族的道德水準處於低下的狀態之中,導致早婚和婚後家


庭關係很不穩固。那時苗族的家庭雖然是一夫一妻制,但女子在 15 歲左右便出 嫁,最早的在 11—12 歲就成家。結婚有“大娶”、“小娶”之分。“小娶”之 後,女方若在男家住了幾天後覺得不滿意,便可選擇離婚。大娶之後家庭關係也 十分脆弱,婚姻規定,婚後女子未生孩子之前不住家,男女均可再行擇偶。而且 因為男女雙方大都有情人,因此常造成家庭糾紛。撒母耳·克拉克在《在中國的 西南部落中》寫到:“在 30 多歲的已婚婦女中,超過 50%的人已離過一、兩次 婚”。 他們混亂的兩性關係常常被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嘲笑,視苗族為不開化的野 蠻民族。他們自己也深受其害。後來,中國內地會安順普定縣等堆苗族教會《永 久示垂》碑在總結他們民族的苦難史時說: 竊惟人民之盛衰,亦因風俗之美惡而已。未有傷風敗俗而使人民興盛, 未 有人民興盛而 無醇厚之 風也 。 故世界愈進化,則風 俗欲 臻 完美。 移 風 易 俗自古而然。唯我同族殊 屬反是,一切 頹風敗 俗積千百年之 習俗牢 不可拔 一致敗我同族暫歸淘汰,良可歎也! 考我同族發源最早,實為中國之最先居住者,降及今日愈趨愈下,惡俗 遍 行,實為不 堪言狀。其 俗為何 ?淫風 是也 。 此種惡 俗,實為世界所 鄙 。 傷風敗俗,其此為甚。唯我族中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全無廉恥。 柏格理積極地鼓勵他們從這種惡習中走出來。每到一處,他都要帶領信徒讀 《聖經》上的話:


“神的旨 意就 是要你 們成為 聖潔, 遠 避淫 行。 要 你 們個 人 曉 得 怎樣用 聖 潔、尊 貴守著 自己的身體。不放 縱私欲 的邪 情 ,像那 不認識神 的人一樣。 ” 農曆 5 月 5 日,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快要到了,要破除舊的習俗,必須 用新的更吸引人的活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為此,柏格理做了精心安排,並為 節慶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同樂會。 英國傳教士張道惠①專程趕到石門檻來幫助柏格理。 同樂會過節這天,天氣晴朗。前來參加活動的人有 2000 多人。在教堂做完禮 拜後,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到附近一塊平地。在這裡,姑娘、小夥子舉行了各式各 樣的體育活動。柏格理寫到: “我 們 進 行 了 兩 人 三 腿 賽 跑 ( 每 組 兩 人 , 把 一 人 的 左 腿 與 另 一 人 的 右 腿 綁 在一 起。) 、獨輪 小車 賽跑、 蛙跳賽 跑及 許多 其他 項目的 比賽。拔 河 賽 尤 為精 彩。對 於這些 遊戲 人們 無 不感到 新鮮 ,個個玩 的盡興 。他們跌 來 撞 去,興 致盎然 !茶點之後,我們放留聲 供大家 欣賞, 接著 又 放幻燈。 那天 活動結束之時,大家異口同聲地肯定了這次節日活動的巨大成功。

①、今天,到苗嶺旅遊的遊客,很多男子帶著淫褻而獵奇的眼神,懷著只有 他們自己才能說的清楚的曖昧目的,渴望和美麗的苗家少女歡歌跳舞,狂喝爛飲 盼望在酒精的刺激下,讓熱情的苗家女子為他們舉辦他們民族一直以來的風俗“


平夥飯”,在這裡完成他們人生中的一次豔遇。 親愛的遊客們,你們的想法很難成為現實,因為導遊是借助講解這個民族近 百年前的習俗來忽悠你們。 苗族人民早已走出黑暗,步入光明。 ②、張道惠原名哈裡·帕森,英文是 Hurry Parsons。

五磅小屋 石門檻建起小教堂以後,接著又蓋了三套共九間房屋,作為漢族傳教士、教 師及學生的宿舍,也接待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做禮拜的兄弟姐妹。石門檻從一個只 有 10 幾戶人家的小村落變得熱鬧起來。 苗族人知道柏格理希望在石門檻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這樣他就可以把艾瑪 和孩子接來。於是他們自告奮勇出錢出力為柏格理修建了一所房子,耗資約五英 鎊。柏格理親切地稱為五磅小屋。 這是一座很小並且經濟簡便的建築。它充分將就了山坡的地利之便。此處沒 有一塊大到足以蓋房的平地,人們就將靠山的一邊向下挖平,利用空間因陋就簡 地把山體當作後牆。 房屋分為三間,隔牆由黃泥築成。當中的一間最大,派上的用場也最多。這


一間和東面的一間各開有一扇小小的玻璃窗。第三間則只有一道門,門的上部分 開了一扇窗戶。 1905 年 8 月,石門檻迎來了幾個特殊的客人。艾瑪帶著兩個兒子和埃瑟爾·絲 奎爾小姐來到石門檻。他們從昭通出發,一直行進在忽上忽下、似乎永遠也走不 出去的山谷之中,走了整整 8 個小時。天氣特別潮濕,幾個人都被霧淋透了。晚 上,雖然很疲倦,艾瑪還是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自己的臥室。 分給他和柏格理的臥室位於五磅小屋中間的那一間。一張床放在屋子的一角 柏格理給妻子介紹說,這張床只有在晚 10 點以後到第二天早晨屬於他們。在白 天,這張床還有更大的用場:所有人的衣服、雨衣、椅子、銅錢、報紙、書籍、 香腸盤子、麵包、拖鞋、草帽等等都要放在上面。晚上,要上床睡覺時,他們必 須耐心地將堆在床上的東西一件件拿起來,移到另一個地方。 床邊放著一張特別粗糙的桌子,桌邊擺著兩條從小教堂借來的長凳。桌子的 一半用來就餐;孩子們從柏格理口裡知道艾瑪喜歡鮮花,當時正是杜鵑花和百合 花開放的季節,孩子們采來很多鮮花,把小餐桌裝扮得分外美麗。桌子的另一半 放著盛滿藥品的瓶子。 在他們床鋪的前面,擺了幾個書架,書架上的書籍堆積如山。《福音書》、 《讚美詩》、《勸世文》、鋼筆、墨水、鉛筆、紙張、信封、練習簿、圖畫、明 信片等等都堆在上面。學生們被允許隨時可以走進小屋,流覽成排成排的書籍。 書架的旁邊緊挨著的是傳教士的化粧室。鏡子、臉盆、刷子、木梳及毛巾,


都被安放在這裡。孩子們一有錢就跑來買書,柏格理總是隨手把收到的銅錢丟在 臉盆裡。 走了一天的路,艾瑪有些累,她坐在床上,感覺褥子很潮。柏格理很抱歉地 告訴妻子:由於時常下雨,後牆又是山體,滲出的潮氣非常厲害。因此每隔兩、 三天就必須把所有的東西搬出來晾曬。而且還要看天氣好不好。 那天夜裡,石門檻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歡迎艾瑪的到來。艾瑪和孩子剛睡下不 久,就被一陣狼群恐怖的嚎叫聲驚醒。 由於他們的屋子剛剛修好,窗戶還沒來得及安上。艾瑪從牆上預備安窗子的 缺口望出去,有幾十對綠瑩瑩的眼睛在漆黑的夜色中晃來晃去。

艾瑪冷不冷? 第二天,一些同工發現柏格理早早地就從屋裡走出來,在屋子外面轉了一圈 走回門口時,他把雙臂伸向天空,雙手誇張地在空中做了幾個比劃的動作。 李司提反很驚訝,問:“老師,你一大早出來,用手在空中比劃是什麼意思? 我以前怎麼沒見你這樣過?” 柏格理滿面笑容:“我在用手量氣溫,看看艾瑪應該穿多少衣服。” 從此,柏格理愛老婆的故事在苗族人中傳開了。不管艾瑪走到那裡,都有苗 族人笑著問她:“艾瑪師母,你冷不冷?” 在 1905 年那個美麗的夏天,艾瑪,這個來自南丁格爾家鄉的護士,給石門檻


的苗家人帶來了一個讓他們欣喜若狂的禮物:牛痘。 他們在石門檻的家成了遠近文明的牛痘接種室。每天,都有幾十、成百的人 趕到這裡,柏格理在他的日記中寫到: 那天前來接種的人很多,我們只得把教堂也當作診所使用。先為婦女兒 童 接種 ,而後 再為男人。 尖叫聲 、哄笑 聲響 成一 片! 兩名 助手為我們的 ‘ 遭 難 者 ’ 清洗 手臂,另 有 3 人準 備開 水 ,我們 則 忙 於 接種 。 孩子們 對此 十 分 喜歡 。有一個小 天使在 接種 牛 痘後離 開很久, 又返 回來,懇 求艾瑪 在 他 的另一隻胳膊上也種上牛痘。 艾瑪的到來,把他們的家變成了孩子們的天堂。幾乎每一個晚上,雖然早已 過了休息時間,但是他們的床上卻坐滿了孩子。他們讓艾瑪繼續給他們講故事, 教他們識字、唱讚美詩。有一次,由於柏格理第二天一早還有外出佈道,實在忍 不住了,隨手拿起一把掃帚比劃著想把孩子轟出屋子,沒想到卻正中頑童們的心 意。一個 40 多歲的外國老頑童和一群孩子在屋子裡追逐著,歡笑著。艾瑪坐在 床上,身邊擠滿了孩子,看著這一切,笑的合不攏嘴。 在《苗族紀實》中,柏格理充滿感情地回憶說: 我和艾瑪,總是很高興在家中看到他們 ——上帝心中的花朵。在苗族人 中 全部工作的最 令人愉快 的部分 就是一 直在孩子們中進行的工作。 沒 有人 能 像孩子們 那 樣對我們徹 底敞開心 扉,而 他 們 又是怎麼 喜 歡 艾瑪和我 ! 難 怪主耶酥對孩子們那樣迷戀。


在我把《聖經》翻譯成苗文,敘述到耶酥抱起一個孩子,並以小孩為例 教 導門徒,在 天國裡的正 是像小孩子這樣的人時,我的 苗 族助手堅持 要 我 在譯文中加上 “親”這個動詞。我解釋 說沒有這個情節。我的苗族 朋友說 : “一定有,耶酥肯定親了那個小孩子,他不可能不這樣做”。 “於是 耶 穌伸 出雙臂 抱起孩 子, 並 用 嘴親 了他 …… ” 我的 朋友一 邊 向 我 表演經文內容,一邊說道。 千真萬確!傳福音的工作若只是在成人中開展,而不去激發孩童的熱誠 那 麼, 遲早有一 天它要歸 於失 敗 。無論任 何 人, 只要 永遠 熱愛小孩子們, 就是對我主耶穌的愛戴。 由於身體不好,艾瑪不得不暫時回昭通。走的那一天,孩子們牽著艾瑪的手 和衣服,走了很遠一段路。艾瑪勸孩子們不要再送了,並保證明年一定會來看他 們。突然,柏格理看見有三個小傢伙把腦袋湊在一起,熱淚盈眶。因為有一段時 間看不到他們心愛的老師艾瑪,孩子們竟然這麼難過。

那日那時沒有人知道 隨著福音在石門檻的傳播,柏格理又遇到了一些麻煩:有一個名叫楊老大的 苗族人,以前是當地一個很有名的巫師,認識主耶穌以後,他很快發現自己可以 利用耶穌贏利。他跟柏格理及其他傳教士生活了一段時間,偷偷地學習他們的傳


教方法。終於有一天,他一個人跑了。他跑到遠離石門檻的一些村寨,聲稱自己 是傳教士的代理人,擁有准許任何人加入教會的特權。有一個苗寨,竟有二百餘 人被他蒙蔽。他將他們領到一個池塘邊,就在那裡為他們施洗,並且向每位接受 洗禮的人收取一筆高額費用。這件事之後不久,楊老大突然染上了天花,一命歸 西。當地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上帝對一個騙子實施了審判。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認真對待:關於耶酥很快就要再度降臨的謠言,正通過種 種方式在苗寨中傳播開來。一些苗族巫師和會唱讚美歌的婦女充當起預言家的角 色,基督將要出現的幾個日期被宣告出來。有些苗家人竟然相信了這些預言,他 們丟下自家的農活,不停地唱讚美歌,坐在那裡等待耶酥的到來。還有一幫人上 到一座閣樓上,點亮燈籠、火把徹夜等待,時時刻刻盼望上帝的出現。 每次講道,柏格理都不厭其煩地告訴聽眾:“那日那時沒有人知道。” 柏格理認識到,要讓苗家人真正的瞭解福音,必須有屬於他們民族語言的 《聖經》。但是,雖然有超過 5000 年的歷史,但是苗族人從來沒有屬於自己民 族的文字。在楊雅各、張武的幫助下,柏格理開始嘗試,根據苗族的語音為苗族 人創制文字。 永難忘記的日子 1905 年 11 月 5 日,星期天,烏蒙山苗族人民歷史上永難忘記的日子。在他們


到昭通找到柏格理一年四個月之後,他們的小教堂完工了。苗族教會成立了。中 國苗族歷史上第一所學校“石門檻光華小學”也於同一天正式成立。 為保證教學品質,柏格理專門從昭通請來漢族老人、滿清舉人劉映三先生擔 任小學校長。請昭通著名書法家王開陽(王四)老師教孩子們書法。 整個烏蒙山區都歡騰了。人們都在禱告上帝賜給他們一個好天氣。但星期五 整個晚上都在下雨。星期六還是陰雨不斷。到了星期天早上,天開始降雪和落雨 道路處於可怕的狀態之中,又滑又髒,異常難行。柏格理試著走了一裡路,就滑 倒了好幾次。 苗家人沒有被寒冷、大雪、泥濘所嚇倒,大多數人在星期六就趕到了,其中 一些人在高山河谷間整整跋涉了 3 天時間。所有人的腿上沾滿了泥巴。女人的裙 子都被雨淋濕了。 由於沒有足夠的房子安排他們,大多數人只能在山坡上鋪上毛氈,睡在雨雪 交加的寒夜裡。可人們的心情還是分外激動。讚美的歌聲一夜都沒有停過。 早上 5 點鐘,柏格理和同工們就早早起來。他們離開人群,來到一處安靜的 地方,跪下來,向上帝禱告,祈求全能的上帝潔淨他們的心靈,賜給他們力量和 勇氣,使他們能夠勝任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上帝交給他的工作。 吃過早餐,伯格理來到小教堂,發現有 2000 多人聚集在那裡。人們全換上了 隨身帶來的乾淨衣服。每一個女子都穿上了他們民族節日的盛裝,梳上好看的髮 式。每個人都笑顏逐開。柏格理說,這些女子們比我所見過的任何其他中國女子


更為漂亮! 每個人都神情激動,他們在等待著,等待著受洗那神聖的時刻。

流淚之泉 根據同工會議的決定,他們要從幾千名信徒中篩選出 100 個人來施洗。靠著 聖靈的帶領,他們抵擋了在一天之內給兩、三千人施洗的誘惑。他們拒絕盲目追 求人數和龐大。苗族教會的目的是漸進而實在的發展。在任何情況下,柏格理都 不願冒然走到聖靈的前面。 柏格理心裡對和他一起工作的漢族傳教士充滿了感激。雖然他們經常會出些 差錯,他們的看法也經常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在苗族信教運動剛剛開始的 那幾個月,沒有一位固定的英國同工幫助柏格理。如果沒有當地傳教士的幫助, 許多工作永遠無法開展。 正是這個原因,柏格理特別安排李司提反負責對所有參加洗禮的候選人進行 初選。只有經李司提反確認是耶酥真實信徒的人,才能進入教堂。 神聖的時刻就要到了,柏格理卻猶豫起來。在等待了 18 年之後,他終於迎 來遠遠超過他所思所想的大豐收。在過去的歲月裡,每次只要有幾個人受洗,他 就會高興地歡跳起來。而現在的小教堂外面擠了 2000 多個渴望受洗禮人。 豐收的喜悅是如此巨大,柏格理簡直無法控制住自己,真想坐下來痛哭一場。


李司提反先領進了 11 個成年人。9 個男子,兩位婦女。走在第一個的是王道 元,8 歲的王明基緊緊地拉著爸爸的手走進來。所有的人柏格理都很熟悉,他們 是: 朱彼得、王西拉、張約翰、朱馬可、王得道、王勝魔、潘顯、朱高漢(女) 王基甸、張英(女)。 11 個大人和一個小男孩站在那裡。柏格理用苗語一個挨一個地問他們兩個問 題: “你願意接受洗禮嗎?” 。 “我願意。” “你想成為神的孩子嗎?” “我願意。” 一開始柏格理很緊張,感到自己都快要站不住了,快要失敗了。但隨著人們 一個個清晰、響亮、肯定的回答,仁慈的上帝不斷地加添他的力量,他的內心開 始充滿了喜悅和平安。 張道惠和昨天才從昭通趕來的埃瑟爾·絲奎爾小姐站在柏格理的旁邊幫助他。 柏格理問他們說: “請問,可以開始了嗎?” 兩人齊聲回答:“感謝上帝,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柏格理開始為 11 個成人和一個孩子施洗。每一個受過洗的人都流出了喜悅的


淚水。他們齊聲朗誦《聖經》這一段經文: “我們既受洗與耶穌一同埋葬,也就 在此與他一同 復活。我們從 前在罪 惡中死了,神赦免了我們一切過犯,便叫我們與耶穌基督一同活過來。” 剛剛受洗的這 11 成人組成苗族第一個基督教會,負責為教徒施洗和教會的日 常管理工作。在人們的掌聲中,他們走上講壇,坐下來,面對著信徒。接下來, 由同工把其他渴望受洗的人帶進教堂,每次 10 個人,站在講壇下,首先由李司 提反向他們提問,接著接受柏格理的提問。最後接受臺上 11 個人的測驗。 柏格理回憶到: “一 些 小 夥 子 的 回 答 特 別 精 彩 。 不 由 使 我 以 撫 愛 的 目 光 打 量 著 他 們 充 滿 喜悅的信心和 坦誠的 面容 ,感到 興奮無 比。 姑娘 們也 是如 此 ,回答得 十分 圓 滿。 ‘ 你熱愛耶酥嗎 ? ’每一個人 都說: ‘ 是的,我 非常 熱愛 耶 穌 。 ’ ” 那天上午,有 102 個人接受了洗禮。 洗禮禮拜完畢後,開始收集人們帶來的感恩日禮物,六七個同工用一個多小 時才把禮品全部收好。 這時,柏格理感到特別疲勞。他回五鎊小屋休息了一會,吃了一些東西。很 快又回到教堂,開始接連四個小時的禮拜。第一批擠進來的是婦女和未婚姑娘擠 滿了小教堂。第二批,大約有 700 個男人,擠進平時只能容納 300 多人的教堂。 禮拜結束時,從屋裡 700 個男人的口裡發出“我愛耶穌”的呼喊。夜深時候,在


場的所有人齊聲唱起苗家人特別喜愛的一首讚美歌:《有一處流淚的泉》: 今有一處流淚之泉, 從主身上發源, 罪人只要在次一洗, 能去全身罪孽。 我真相信, 我定相信, 耶穌為我受害, 天父愛子這樣釘死, 真是難報的愛!

我們的父親真的要來了 午夜,柏格理回到屋子。他疲倦不堪,可就是無法入睡。他仿佛看到在自己 的屋子裡,在他的床上,還有一個人和他在一起。在這個寒冷刺骨的 1905 年 11 月 5 日,有一個人的心中充滿了歡樂。 這個人的名字叫:耶穌。 外面,苗族人堆起了篝火,還在不停地歌唱。柏格理聽到他經常抱起的那個 13 歲的小女孩又一次唱起那首每個人都熟悉的歌:


我們的父親要來了, 我們的父親真的要來了…… 接著,他的耳邊又飄來一首歌,這首歌記述了耶穌是怎樣走進苗家的故事。 是用苗家的八聲部唱的。: 苗家人的火塘邊哎, 人們在講述著什麼? 講述著一個動人的,動人的故事哎! 耶穌基督為世人,舍了寶貴的生命, 十字架的救恩深深地 震動苗家兒女的心靈。 耶穌你為何這樣? 為何為我把命舍? 都是為了為了我, 都是為了我, 為了我,為了我,為了我!!! 幾個婦女唱起他們民族的《創世古歌》。柏格理感慨萬分,想起從 1904 年 7 月 12 日 4 個苗族人踏進他院子的那一刻起,所發生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上帝 早已垂聽了他的禱告,揀選他來到中國,傳通一個民族。 而且,主給他恩典遠遠超乎他的所思所想。他離開了祖國,但是得到的回報


不是百倍,而是像耶酥所許諾的千倍萬倍。 藉著那 4 個苗族人,上帝給柏格理這位中國通帶來了最美好的禮物。他們引 導柏格理進入司馬遷在《史記》開篇所講述的故事。引導柏格理去關愛中國 56 個民族中最需要關愛的、最為美麗的花朵。

第七章 中國最美麗的花朵 蚩尤君 距今約 6000 年前,在中國黃河中一帶,就有 1 萬個以上大大小小的部落,其 中三個部落最為強大。他們是: 1、正在沒落的神龍部落,酋長炎帝神龍氏; 2、新興起的有熊部落,酋長黃帝公孫軒轅; 3、強悍善戰的九黎(東夷)部落,酋長蚩尤君。


他們共同的祖先是伏羲氏部落。伏羲氏部落生活在距今天約 8000 年前。伏羲 氏根據陰陽變化創造了八卦。創造了魚網,教人漁獵和飼養牲畜。有了簡單的文 字。 《史記·五帝本紀》說蚩尤部落首先發動了戰爭。那時的黃河不叫黃河,叫 渾水河。蚩尤部落北渡黃河,侵入炎帝的地盤,戰爭爆發。炎帝抵擋不住,向西 北敗退,遭遇黃帝部落,戰而後和,組成炎黃部落。 雙方打了 7 年的仗,黃帝敗了 70 多次。可是黃帝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終 在涿鹿一戰擊潰蚩尤部落。 這場發生在 6000 年前的戰爭是中國有史記載的最早的三國演義。 歷史是不是這樣,今天很難考證。漢人編的歷史對蚩尤總是極盡侮辱。翻開 今天的《新華字典》:“蚩”的意思是“癡愚”;尤的意思是“尤其”。“蚩尤 ”的意思很明確:極其癡愚、頑固的人。而苗族人稱呼“蚩尤”為格蚩尤老。格 是詞頭,語氣詞,“蚩”是氏族名,“尤”、“尤老”的意思是老爺爺或尊敬的 部落長老。 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但他們有自己的傳唱歷史。他們把自己民族的歷史寫 成歌曲世代傳唱。要瞭解這場戰爭的真實情況,我們有必要知道苗族同胞是怎樣


說的:

古時苗族住在直米力①,建築城垣九十九座, 城內鋪墊青石板,城外粉刷青石灰, 城裡住著格蚩尤老和格婁尤老。

直米力城建在上一方,直力城啊直力城, 平又平來寬又寬,大壩子一望無邊; 人們年終進城游一周,欣賞城內好風光, 房屋成排起在平原上,排排高樓乘雙行, 屋頂高聳入雲層,瓦塊明亮映藍天。 利磨城築在下一方,利磨城啊利磨城,


寬又寬來平又平。 甘騷卯畢②掌管利磨城,異族要來侵佔這裡囉! 格蚩尤老格婁尤老,召集七族能人來商議, 大家推選甘騷卯畢管軍務。 甘騷卯畢領兵訓練七晝夜,整編的隊伍集成三大壩, 隊伍強大人人精神抖擻。

甘騷卯畢率兵進直米力,來到直米力城, 格蚩尤老格婁尤老,走廊上把隊伍檢閱, 滿面笑容揮手致意。 掌軍的甘騷卯畢啊,鐵銅連枷夾在胳肢窩, 閱完率部鎮守大丫口,到處是深山箐林黑森森,


甘騷卯畢統兵勇猛阻敵人。

敵兵遭到痛擊退回去報,直米力是富饒的地方啊, 怪的是攻不破來打不進。 格米③派差假裝來學話,育秧苗通稱什麼? 苗族說叫阿優篙, 差使來把情況摸清楚後, 回去一一向格米作彙報。

格米二次調兵打苗民, 遭到甘騷卯畢的阻擊,敵兵轉向利磨城方向攻, 甘騷卯畢把敵人誘入夾岩溝,敵人陷入危穀進退難,


甘騷卯畢率領隊伍,手握連枷首先把敵人打, 如同漁翁撈魚往岸上拋,敵兵抵擋不住撤回根, 利磨城是塊肥沃的地方,可惜攻不下來打不垮。

格米施展美人計,將兩女嫁給苗家做誘餌。 到了卯和辰月間,敵方人馬連綿不斷來, 白天到晚不見尾,夜間走直達通宵。 格蚩尤老格婁尤老,召集七族能人來商議, 格米出兵包圍城垣啦 ! 那邊牆腳生棵葡萄藤, 強漢扶老攜幼順藤攀,爬刀烏爪④去把身隱。 格蚩尤老格婁尤老在山上,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 烈日炎熱隨他照曬。


沙昭覺堵敖軍隊狠,成千成萬打擊追趕, 追了七天七夜不回程,兩位老人呼喊求救, 天上炸雷迴響震天地,烏雲彌漫遮蓋刀烏爪, 沙昭覺堵敖思慮難對付。 兩位老人率部脫離險境,遷到米城這裡來駐防……

沙昭覺堵敖不死心,又派大軍攻米城, 格蚩尤老格婁尤老,田壩莊稼熟的黃, 將進唇邊莫得吃,異族兵丁攻打太激烈, 實在抵擋不住啦! 帶著家眷拖著隊伍,遷徙來到小米壩,


饑餓無情地襲來,沒法抵抗強敵兵, 急忙朝著遠方遷,來到黃河岸邊不能渡, 使出全力與敵拼一仗! ……⑤

黃帝的部隊向蝗蟲一樣漫山遍野向他們猛撲過來。 風急浪高,黃河的咆哮聲驚天動地。老人和孩子的哭喊聲撕人心肺。蚩尤君 率軍拼死抵抗,小蚩尤帶隊在黃河邊尋找渡河的辦法,場面異常慘烈: 戰火過後想法渡黃河,先攆黃牛過河被沖走,又趕豬兒過河也被沖, 趕馬過河也烏指望啊,唯有水牛過河穩當當。 牛背掛著條條粗繩索,強漢渡河把繩索岸邊套, 來人靠繩索登得救過了河,大部分繩索劃到河中斷, 滔滔江水吞噬我族數萬人。⑥


小蚩尤在亂軍中找到蚩尤,蚩尤全身是血。小蚩尤勸蚩尤趕快撤退。蚩尤一 腳將小蚩尤踢翻在地,大吼一聲:“小蚩尤!以後全族全靠你了。你快點給我滾 ”話聲未了,蚩尤君沖向前去,揮舞兵器,沖向敵人。 為保護自己的民族撤退,蚩尤和格婁尤老力盡被執。黃帝再三勸降,蚩尤英 勇不屈,在今天山東陽谷一帶的黎山被殺害。蚩尤戴過的枷鎖,擲於大荒之中, 化為火紅的一篇楓林。 幾千年後,蚩尤的一位後人這樣懷念自己的先祖: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⑦ 注: ①、直米力:苗語直譯,地名。是一個寬廣平坦的大平原,傳說在河北一帶; ②、甘騷卯畢:苗族將領,在利磨城一戰中犧牲。 ③、格米:黃帝。


④、刀烏爪:苗語譯音,地名,即一個石頭堆壘起的山,也可譯為積石山。 ⑤、⑥、選自《苗族古歌》第 276 頁“蚩尤與苗族遷徙歌”。 ⑦、選自《楚辭·國殤》。 另類的中國五帝史

勝利後的炎黃部落,聚合了眾多的部落,定都涿鹿,向國家政體進化。中華 文明從此發揚光大,進入中國歷史五帝時代。那五帝:黃帝、帝高陽、帝高辛、 帝堯、帝舜。 據說黃帝在位一百年,史籍上說,在這一百年中,中國沒有盜賊,沒有毆鬥 人際之間謙讓和睦。風調雨順,每一年都是大豐收。最使人驚奇的是,連虎豹都 不胡亂吞噬其他動物,蒼鷹飛鷂都拒絕捕捉地上的雞鴨。總而言之,中國歷史一 開始就是一個樂園。


而戰敗的九黎部落的一部分融入炎黃部落,成為黎民,中國有一句話黎民百 姓就來源於這裡。有一些可能向東北方向逃離而進入朝鮮半島和日本,成為朝鮮 族和日本大和民族的遠祖;另有一些甚至很可能跨過白令海峽抵達美洲,成為印 第安人的祖先;還有一部分渡過黃河,遷徙到黃河和長江中游一帶。他們在洞庭 湖與鄱陽湖之間的地方定居下來。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經過了幾百年的開 拓發展,逐漸強大起來,在長江淮河流域形成了強大的“三苗”部落。① 五帝中的第四帝堯在稱帝前是唐部落(治所在今山西臨汾)的酋長。中國歷 史記載,帝堯是位元寬厚仁慈的帝王,接近他的人都會感到他像太陽一樣溫暖, 遠望他就像雲霞一樣燦爛。 堯處處為黎民百姓著想,不把國家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決心挑選一個賢明 的人來繼承自己的王位。當時位於蒲版(治所在今山西永濟)的虞部落的舜以孝 聞名天下,於是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娥英嫁給他,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 堯決心把帝位禪讓給舜。 堯在位的一百年期間,發生了空前可怕的大災難。西元前 2297 年,天不停地 落雨,河流氾濫,山洪暴發,房屋家畜和田地都被淹沒,中國成了一片汪洋,人 們大批溺死餓死,殘存下來的人逃到高山上嗷嗷待哺,這是中國第一次的大悲慘 時 代 。 堯 任 命 夏 部 落 ( 治 所 在 今 河 南 禹 州 ) 酋 長 鯀 治 水 。


大約就在鯀帶人四處治水的時候,堯決心讓天下給舜。大約在西元前 2285 年, 堯主動退位,放逐了自己的兒子丹朱,把王位禪讓給舜。 堯、舜禪讓是孔子極力標榜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禪讓,因此使那個時代成 為中國儒家知識份子夢幻般的精神家園:《禮記》上說,夏禹以前的社會是天下 為公,選賢任能,講究信譽和平,沒有掠奪和欺詐。人們老有所養、壯有所為, 鰥寡孤獨也有人照顧。生產的東西歸大家共同所有,勞動時不出力氣被認為是可 恥的事情。所以當時的社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盜賊不興。連部落首領都相互 退讓。 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韓非子》說唐堯欲傳天下給虞舜部落的舜,而夏部落的首領鯀進諫;《呂 氏春秋》說鯀欲為三公,因此被舜殺於羽山。 柏楊說:舜抨擊鯀治水無功,帝堯在舜的堅持下,宣佈鯀應負起治水失敗的 責任,派人到羽山(今山東臨沐南),把仍在辛苦工作的鯀就地處決。② 屈 原 也 為 鯀 鳴 不 平 。 他 在 《 離 騷 》 中 寫 到 :


鯀婞直以亡身兮, 終然夭乎羽之野。 說鯀是因剛正不阿而遭遇不測。 持不同意見的還有“三苗”部落的首領。《山海經 ·海外南經》郭璞注說: “昔堯以天下讓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殺之。” 堯讓天下給舜,三苗之君也不同意。於是舜藉口“三苗複九黎之德”,說三 苗圖謀不軌,率軍征伐。勝利之後,“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 ③,以變南蠻;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三危位於 今天的甘肅敦煌一帶④。舜硬是憑藉武力把這些失敗者從長江流域強行遷徙到中 國西北。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說: 這是儒家學派所津津樂道的第一次“禪讓”,堅稱堯是自動自發,非常 愉快地把帝位傳給舜。 舜可以殺死鯀,但他殺不死蔓延於中國的大洪水。而夏部落是當時唯一擁有 水利工程技術的部落,沒有人能夠代替。舜不得已,只好同意帝堯任命鯀的兒子


大禹繼續他父親未完成的工作。 禹治水 13 年,結婚 4 天就離開了新婚妻子,三過家門而不入。 舜在去世前的第 17 年,學習堯的樣式,把天下禪讓給禹。這是儒家學派所津 津樂道的第二次“禪讓”,堅稱舜跟他的前任堯一樣,也是自動自發,非常愉快 地把政權移交給禹。 如果事情真是中國儒家宣揚的這樣,那就需要我們具備特別公正和寬容的品 德才能理解當事人的作為。畢竟,從某種意義上說,舜正是禹的殺父仇人。 舜 101 歲南巡時在途中去世,去世後葬在蒼梧山(今湖南境內的九嶷山)南 側。據說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娥英知道他的死訊後,一路向南尋找,邊走邊哭, 眼淚掉在竹子上,竹子都染上了斑點。然後,娥皇和娥英就跳到湘江裡殉節了。 有人懷疑舜死在征伐“三苗”的途中。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也提出疑問: 舜在位四十八年,就在第三十三年時,歷史重演,禹挾著治水成功的威 望 , 達 到 了 當 年 舜 達 到 的 地 位 。 紀 元 前 2208 年 , 舜 剛 好 一 百 歲 , 不 知 道 什麼緣 故,他 孤獨地深入 蠻荒, 跑到南方一 千 公里外 的險惡 的九疑山 , 並


且死在那裡,埋葬在那裡。天子的寶座落到大禹之手。 以講求個人修養,內聖外王的中國儒家,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人之初,性 本善” 的基礎上,煞費苦心地把中國遠古史打扮的潔白如雪。然而只要我們有 心,就能在那粉刷一新的牆壁上看到歷史的斑斑血痕。

注: ①、參考《世界苗族遷徙史》第 71 頁。 ②、參見《中國人史綱》第三章。 ③、崇山在今湖南有兩處,一是大庸市崇山,一是湘西的花垣縣也有崇山。 在湘西苗族中有有一支系稱“仡雄”,他們直接奉驩兜為自己的祖先。 ④、另說在青海南部終年積雪的積石山下一帶。李建國、蔣南華先生在《苗 楚文化研究》中持這種觀點。我的朋友蘇漣先生認為三危在西秦嶺疊山北部一帶。 筆者以為驩兜和三苗是屬於三苗國的兩個部落。其中三苗的一支被流放到三 危。苗族學者楊世武先生告訴我流放到三危的一支據《苗族古歌》記載主要是三


苗國的軍人。

荊楚的落日 舜去世之後,大禹根據洪水氾濫,九河急需疏通的現實,改變執政方略,聯 合三苗、殷人等部落共疏九河,把華夏聯盟的大兵,一齊開去治水。大禹這一舉 動,不僅讓全國人民,也包括自己的對手三苗,都非常感動。 縱觀幾千年中國歷史,每到整個民族危急關頭,中國各個民族和各個政治團 體不管有多大的分歧,不管兄弟間打得怎樣頭破血流,總是能放下爭議,團結起 來,眾志成城,共度難關。這是我們民族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根本原因。 治水成功後,大禹感到三苗已經坐大,對自己的統治業已構成威脅,立即調 動大軍向“三苗”發起了滅絕性的攻勢,雙方惡戰 70 天,苗族首領被大禹手下 大將一箭射死,“三苗”被徹底擊潰。史書上這樣來描述這場戰爭的慘烈: “三苗之亡,五穀變種,鬼哭於郊”。① “三苗 將 亡 , 天 雨血 , 夏 有 冰 ,地 坼 及 泉 , 青龍 生 於 廟 , 日夜 出 , 晝 日 不出。”② 這一戰,三苗的有生力量基本上被消滅,部落聯盟徹底瓦解。從此以後,中


國史書上再也沒有在出現過有關“三苗”的記載。 “三苗”戰敗之後,再一次向南遷徙,他們退到今天的鄂西、湘西、川東一帶 的崇山峻嶺中,有的甚至溯漢江而上進入四川北部和陝南南部。 他們已經遠離了祖先的故土,但戰禍卻如影隨行。商周王朝都不斷對“三苗 ”後裔進行討伐。從土地肥沃的平原湖沼地區遷徙到環境惡劣的崇山峻嶺,這個 偉大的族群毅然不屈不撓地適應環境,改頭換面,頑強生存,重建自己的家園。 經過夏代 400 多年的休養生息,到商、周之際,“三苗”後裔又逐漸形成了一個 新的龐大部落集團,這就是史籍記載的“荊”、“荊蠻”、“荊楚”。 楚國王室的先祖是五帝中的第二帝高陽帝顓頊。高陽是黃帝的孫子。高陽的 一個後人名叫季連,受封於羋,於是以羋為姓,楚國王室就是季連的直系後代。 到了季連的孫子輩,家族中落。季連的後人有時在中原一帶做些事情,有時 還深入南方蠻夷之地某些營生。司馬遷在《史記 ·楚世家》中告訴我們季連之後 “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世。” 商朝末年,季連的後人鬻熊拜周文王為乾爹,為商朝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羋氏”家族重新興旺起來。周成王時,鬻熊的子孫熊鐸受封于楚,楚國開始立 國。 楚國一開始只有方圓 50 裡地,但經過長期經營,後來發展為天下強國,春秋 時期,名列春秋五霸之一。到了戰國時期,楚國人口約 500 萬人,占中國總人口 的差不多四分之一。兵強地廣,威震天下。


楚國王室雖然自承是漢高陽的苗裔,但楚國的主體民族是三苗的後裔。華夏 族稱呼他們為“荊蠻”,所謂“蠻”就是“苗”的轉音。定居荊楚之後,楚國王 室很快通過“和親”政策和苗族人民融為一體。③等到楚文王熊渠當政,已深受 長江漢水間老百姓的擁護。他自己在心理和精神上也和中原文化的距離越來越遠 完全視自己家族和“三苗”是一家人。④ 楚國用吳起變法圖強,但到楚懷王時,在和從西方崛起的秦國較量時已是處 處落敗。苗族《古歌》裡這樣唱到: 沙兆玖帝敖,到底會盤算, 武打的不贏,便來攻心戰。 派人來議和,派人來談判。 劃定管轄區,互相來侵犯。 凡事講道理,從此永休戰。

革繆耶勞受欺騙,從此不再把兵練。 沙兆玖帝敖,乘機誘他去交談, 說是要立約,大家保平安。 誰知入陷阱,革繆一去不回還。⑤ 略微知道一些中國歷史的人都看得出來:“革繆”不是那個被秦王欺騙的楚 懷王,還能是那個?


詩人屈原出身楚國王族,成年後奔走楚國各地,采寫苗族人民祭祀時吟唱的 歌曲,部分流傳到今天,就是《九歌》,其中有一首《雲中君》,有人考證就是 專門紀念他們的遠祖蚩尤君: 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 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 譯成現代漢語是:雲神輝煌啊降臨下界,忽又遠翔啊升到空中。俯瞰中原啊 一覽無餘,橫越四海啊無窮無盡。 西元前 222 年,秦國滅楚。楚族和苗族人民中有一部分,第三次長途遷移, 向西南方向逃入武陵深山窮穀之中,寧願與鳥獸共處,也絕不投降。

注: ①、選自《荀子》“論衡”。 ②、選自《古本竹年紀年》。 ③、石超江先生在《世界苗族遷徙史》中說:湘西東部苗族漢姓姓龍的人, 其“子祖連名”的苗族姓氏為“羋”,這是與屈原(楚國王室)同姓。東部苗族 都自稱為“熊”,這又是與楚立國的君主同姓。 ④、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號諡。”見《史記·楚世家第十》。 ⑤ 選自《苗族古歌》290 頁“根支耶勞、革繆耶勞和耶玖逼蒿之歌”。


武陵和五溪 武陵位於湖南中西部和貴州東部一帶崇山峻嶺。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侵南 蠻,始制黔中郡。漢高祖 5 年,改為武陵郡。 苗族先民終於在易守難攻的大山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喘息之地。不過他們已經 大傷元氣,只能回復到極其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生活,但他們沒有條件抱怨,只能 低下頭來,再一次重建自己的家園。三國兩晉時,中原長期戰亂,詩人陶淵明聽 到了這些遺民的消息,他把自己的見聞記錄在他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記》裡: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 數 百步 ,中 無 雜樹,芳草 鮮美,落 英繽 紛, 漁 人甚異 之。 複 前行, 欲 窮其 林 。林 盡水源 ,便得 一山 ,山有小 口, 仿佛 若 有光, 便舍 船 從口入 。 初 極 狹 ,才 通人, 複行數十步 ,豁然 開朗。 土地 平 曠,屋 舍儼 然 ,有良 田 美 池 桑 竹之 屬。阡 陌交通 ,雞 犬相聞 。其中往來 種 作,男女 衣 著, 悉如外 人。 黃

見 漁人, 乃大驚,問 所從來。具答 之。 便要還家, 設酒 殺雞作食 。 村 中 聞有 此人, 鹹來問訊。 自雲先 世避秦 時亂 , 率妻子 邑人來 此絕境,不 復 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古往今來,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裡所描寫的世外桃園


是他憑空想像出來的。但《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地理情況就是貴州喀斯特地貌的 實際狀況,那裡高山流瀑,到處都看得到地下河流和天然巨大溶洞,往往從很小 的洞口進去,裡面豁然開朗,仿佛另一個人間世界。《桃花源記》裡描寫的那些 農人,從他們的話語和衣著情況看,正是在秦末逃難到武陵一帶的苗族人的後代。 退讓和忍耐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永久的和平。他們開墾的土地剛開始有了收成 他們的家園剛開始變得迷人,中國封建王朝又開始沒完沒了地對他們實施討伐和 橫徵暴斂,苗族先民一次又一次反抗,一次又一次被鎮壓。武陵也沒有平安了, 於是,他們成批成批地再一次向西南方向,向生存狀況更為險惡的“五溪”深處 敗退。 這是苗族先民的第四次大遷徙。 “五溪”,是指今日沅江中上游的巫水、渠水、舞水、酉水、辰水五大支流 流經區域是今川東、鄂西、黔東南、桂北一帶的崇山峻嶺。“五溪”之一的舞水 在貴州境內又叫舞陽河(“舞”字前應有“三點水)。發源于貴州甕安的垛丁, 流經今天的貴州黃平、施秉、鎮遠、岑鞏、玉屏等縣,在湖南黔城與從托口奔瀉 而來的清水江、渠水一起匯入沅江。 苗族先民由東而西、由北而南開始遷徙:一部沿舞水、清水江而上,經湖南 西南部進入貴州;一部從武陵山脈的北端向西,順酉水南北二源而上,經湖南西 北部而入鄂西、川東和黔東;一部溯渠水、巫水而上,經湖南南部進入廣西,再 從廣西溯都柳江北上遷入貴州東南部和南部。


山高穀深,鳥不飛度,獸不敢臨。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林深霧重,瘴 氣橫行。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再一次運用自己的雙手重建 家園。他們在水邊、在山坡上建起一個個苗寨,搭起一座座吊腳樓。在懸崖峭壁 上開鑿出層層梯田。 其實他們也可以和他們的一部分同胞一樣,選擇投降。按照中國文化的精神 對真心投降者,除首要分子外,不會不給予出路。但他們是他們民族的死硬分子 決心學習他們的先祖蚩尤,絕不妥協。他們是伏羲的後人,長期生活在中國,並 創造了燦爛的“九黎”和“荊楚”文明 ,他們在歷史上也吸納融合了來自中原的 許多鬱鬱不得志的優秀人物。即使多次敗退逃亡,按理他們也不應該忘記文字。 根據他們的民族古歌記載,他們原本是有自己的文字的。他們本可以建立學堂, 沒有紙張,他們可以把文字刻在樹上,石板上,但他們沒有。我們很難理解他們 為何要熄滅民族的希望之光,主動地放棄文字,甘願走向蒙昧?極有可能他們的 文字和漢語很相近,他們也許是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保持自己民族的獨立性和不被 同化。 但也許正因為有了他們的這種犧牲和堅守,中國民族才保有這樣一朵最為古 老美麗的花朵。 誰能說苦難沒有意義?

烏蒙大花苗


當東部苗族在不斷南遷的同時,被舜強行遷徙到“三危”的那支三苗後裔也 開始長途遷徙。 這只苗族是“三苗”國的精銳部隊,所以舜迫使他們遠遠離開自己的族群, 把他們從南方放逐到中國幾千裡外的西北。但在那裡,他們也沒有安寧,不久就 又被舜強行肢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裡,他們 一路向南遷徙。遷徙的大致路線是:從疊山以東今甘肅徽縣、成縣一帶翻越終年 積雪的西秦嶺,進入岷山山脈。其中一部分與羌人融合,大部分繼續南行,進入 漢水流域,再輾轉到達川南筠連、敘永一帶。 唐宋元明時期,居住在貴州東部的苗族再一次分批分批向西南方向遷徙,進 入貴州安順、黔西南直到雲南東南部文山地區和滇南。與此同時,居住在川南筠 連、敘永一帶的苗族又遇兵荒馬亂,開始遷入雲南東北昭通一帶和貴州大方、黔 西境內,遷徙到貴州境內的苗族再從那裡慢慢遷居到貴州威寧可樂河谷和烏蒙山 麓石門檻周圍,最後淪落為彝族土司的奴隸。 這個在中國高大地上差不多流浪了 5000 多年的偉大民族,終於精疲力竭,任 人宰割,從此他們以貴州為大本營,散居雲貴高原。 雖然他們都尊蚩尤為他們的祖先,但由於在長期流浪中,各個支系之間很少 來往,又散居各地,語言和生活習慣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差異。於是人們根據不同 地方苗族人民不同衣著打扮,給他們取了不同的名稱。清末傳世的《百苗圖》一


書記載了苗族的 100 多個分支,用圖畫畫出了他們各自的特點。 從“三危”來到烏蒙山的支系,他們節日的盛裝是模仿他們以前戰袍的樣式 羊毛織的大氅上有紅色的大花刺繡圖案,像古代兵士穿在身上的鎧甲。因此被稱 為“大花苗”。 “大花苗”約有 10 多萬人。 “大花苗”在《古歌》中這樣吟唱自己的歷史: 我們這只苗族啊,是從戰火中走過來的,但因敵人太強大,所以我們只 好 東跑 西顛。最後,我們 只好把 丟失的 房屋 兵 器繡在 坎肩 上, 把走過 的江 河湖泊與秀麗風光繡在裙 子上。同時, 把仇恨埋在心 裡,把 事實寫 成詩行 把歷史放在每個人的頭腦裡。① 他們是伏羲的後人,他們最先學會農耕,最先學會種稻,最先學會製作陶器 最先學會用青銅製造兵器。他們曾經是頭可斷,血可流,氣不可奪的兵士,最後 他們只能龜縮在烏蒙山中,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虎狼為伴,結繩刻木,刀 耕火種。千百年的戰爭,千百次的失敗,磨平了他們的鬥志,他們敢於驅虎逐豹 卻又甘於做牛做馬,實在忍受不了了,便一擔挑了全家妻兒,連夜逃走。 柏格理的同工王樹德在《石門檻與花苗》中這樣描述他認識的花苗: 一代又一代的花苗人,為失去自己的土地而遭受痛苦,被漢族、彝族認 為是‘ 大地上 無所作為的一 群人 !’, 只適 於充 當他 們的 農奴 和奴隸 。 由 於 內向 和恐懼 ,加之被這些更為強大的 鄰居 所 包圍, 苗族 就 失去了 維 護自 己 權益 的能力, 他們只好 屈服于 農奴的 身份 , 變成領 主的 私 有財產。花 苗


人 居住 在人 跡罕 至的、要 穿過濃 霧才能 到達 的 群山頂 部,一 見到他們, 就 給人一種身心憔悴的感覺。他們生活在‘沮喪的深淵’之中。② 雖然他們貧窮、不太節儉、不願意鬥爭,但他們純樸、慷慨、誠實、可 愛。他們是世界各種族中的一員。③ 貧窮和失敗早已深深地毒害了他們的身心,但他們依然抱著一線希望,希望 在這個苦難的世界上找到愛和希望: 普天下土地寬又廣,沒有我們愛得著,我們愛的是有良心人。④ 1903 年,幾個外出打獵的花苗終於在安順遇到一個從心底愛他們的人。這個 人真誠地告訴他們一個好消息:雖然在世人眼裡他們是野蠻的、骯髒的、貧窮和 沒有價值的,但在一個名叫耶穌的人的眼裡,他們卻是最為珍貴的寶貝。 注: ①

、選自《川滇方言苗族的古史傳說》,載《貴州省志民族資料彙編》第 5 集。

②、選自《在未知的中國》第 396 頁。 ③、選自《在未知的中國》第 394 頁。 ④、選自《苗族古歌·蚩尤與苗族遷徙歌》第 276 頁。


新娘與野狼 柏格理在 1906 年初的日記中寫到: 在一個苗寨,我們發現一年前還挺熱心的苗族人現在卻失去了他們的激 情 ,倒退到以 前的生 活中去了。很 清楚 ,如果 想在苗 族人中進行有成 效 的 工作,就必須深入他們的村寨建立教堂、開辦學校。 我們決定派一些苗族人進行巡迴傳教。挑選出了 9 對人,我們把他們託 付 給上 帝。沒 有錢送他們, 只提 供少量的書, 如果他 們在 那裡 受到冷 遇 , 就可以用賣書的錢來購買食物。 柏格理意識到,要使信徒長期保持熱情,教會必須以石門檻為中心,在烏蒙 山深處建立更多的小教堂。因為做到每次在高山峽谷中跋涉 100 裡地,來石門檻 參加禮拜,對人們實在有些艱難。 柏格理需要更多的同工來幫助他。他在寫給英國教會的信中說: 我們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但必須強調的是:品質重於數量。你們送來 的人必須清楚自己來中國是出自上帝的召喚,而且對工作必須全心全意。 1906 年春天,張道惠去昆明和安妮 ·布萊恩結婚,他們的新婚旅行是從昆明 到石門檻的長途跋涉①。 新婚夫婦住的渡假賓館就是剛剛修成的“五磅小屋”。一對新人擁有“五磅


小屋”其中的一個房間。這間房非常潮濕,到了冬天特別寒冷。儘管房間如此簡 陋,新娘子沒有浪費時間去發牢騷,而是以一種勇敢的氣概面對現實。她臉上掛 滿笑容,過得非常愉快。她用自己的雙手盡可能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屋裡牆壁上 掛上她帶來的聖經故事圖畫。 柏格理很心疼安妮 ·布萊恩。因為他覺得讓一個新娘子生活在隨時可能患上 風濕病的陰暗、潮濕的稻草頂房子裡,每天晚上聽曠野野狼的咆哮,對她來說很 不公平。於是,他說服張道惠最好帶著新婚妻子先外出旅遊一段時間。張道惠徵 求安妮的意見。安妮回答說:“帕森,親愛的,你是問我的意見嗎?我哪裡也不 去,我就喜歡這裡,”她笑著用手指了指地上:“我愛石-門-坎!” 安妮 1904 年來到中國。在從上海到重慶的途中,不幸染上天花。住進了湖北 宜昌的教會醫院。病好後來到昆明,在醫院工作。和艾瑪相似,在那裡他遇到自 己的病人,也就是後來的丈夫帕森。 來到石門檻,安妮很快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苗語。她的新房裡從早到晚都擠滿 了婦女和兒童,請求安妮教他們讀書識字,給她們講述耶穌的奇妙故事。 與此同時,安妮還是光華小學的英語老師和生理衛生老師,給苗家人傳授有 關家庭衛生、照料嬰兒等方面的知識。 安妮從小生長在英國農村。她發現,石門檻一帶海拔有 2400 多米。貧瘠、寒 冷的山嶺糧食產量極低。大多數苗家人終日在地裡辛勤,可是到了冬天一家人還 是免不了餓肚子。 1906 年,安妮把高產洋芋品種引進到石門檻一帶。安妮還引


進了一些蔬菜、水果品種。 1906 年春天,石門檻還迎來了另外一位美麗的英國少女:莉蓮 ·瑪麗·格蘭 丁。 後來,被稱為“人民摯愛的醫生”的格蘭丁,1876 年 11 月 25 日生於英國澤 西島的聖赫裡埃(位於英吉利群島)。她共有 6 個姊妹,兩個哥哥夭亡。格蘭丁 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格蘭丁畢業于澤西女子大學,後來又到金巴拉大學進 修醫學。畢業後成為英國澤西郡的第一個女醫生。這時,她受到上帝的感召,決 心到中國去。為了更好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她又進修了牙科、婦產科和眼科,並 在倫敦學習熱帶病學。 1906 年,格蘭丁 30 歲。她來到中國雲南。在昭通福滇醫院工作。每月她都要 來石門檻一次。每當她來的時候,那些即將分娩的婦女就發現自己是這個世界上 最幸福的人。因為格蘭丁會親自照看她們。 靠著這些勇敢、無私的苗族、漢族和外國同工,1906 年,教會在雲南彝良縣 咪咡溝、威寧長海子、么店子等地都建立了教會和學校。長海子位於石門檻東南 方向,距石門檻約 100 公里,在今天的貴州威甯黑石頭區。 柏格理在《苗族紀實》中寫到: 6 月 10 日 。 早 飯 後 , 群 眾 開 始 集 合 , 足 足 有 1000 多 人 — — 我 們 兩 次 要 把人安排進教堂,但都很擁擠,搞得筋疲力盡,還是沒有成功。 在長海子的小教堂準備啟用做禮拜之前,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實際上


在 牆壁 尚未建成的時 候它 就開始 使用了。 頂 架 的全部 木椽 已 經備好,而 足 足有三分之一的牆還沒有築起。大約有 1000 名群眾趕來參加。但每次最多 只能容納散四百人進入教堂。 在 上 午 的 禮 拜 中 共 有 49 個 人 受 洗 禮 。 其 中 有 幾 位 青 年 婦 女 , 當 我 們 第 一次到長海子時, 她們剛 在寨子 裡建成了一 座 “宿寨 房”。現在, 他 們熱 愛耶穌,而那一切都過去了。 在今天受洗的人中,有一些人,他們過去一直生活在罪惡之中。我們當 初 來到長海子 村寨所做的第一 件 事,就 是親自 拆毀那 些名 聲 很糟、成為從 前苗家 村寨禍 源的宿寨房 。一所地 獄之 屋的 毀滅 與一 座“上 帝之家”的建 起!帶給我和其他同工無窮的歡樂。 洗禮儀式之後,我們安排了這裡的第一次聖晚餐禮。當皈依者們一個接 一個地 領到小 塊蕎麥 麵包 ,並飲 用小茶 杯的 茶 水時,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 閉 上雙眼,呼吸平靜,謙卑與充滿愛戴地向熱愛所有人的仁慈的耶穌祈禱。 今天參加聚會的中國人來自漢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四個民族。加上 我這個英國傳教士,五個民族的人們聚會在一起,共同敬拜偉大的上。 我的心情是如此高興,而且我相信上帝也和我們一樣高興! 注: ①、安妮·布萊恩英文是 Annie Bryant。


創制苗族文字 苗族祖先蚩尤和黃帝在黃河流域爭戰的時候,正是漢族所謂倉頡造字的時代 後來,以苗族為主體的楚國創造了燦爛的荊楚文化。所以,苗族在古代很有可能 擁有自己的文字。但以後頻繁的戰爭和遷徙,打斷了苗族先人文字產生的正常過 程, 後來他們退居苗嶺,散居雲貴。與野獸處。從此,經歷了長達幾千年的蒙昧 時期。苗族人只有本民族內部交流使用的口頭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僅為後 人留下了文字失傳的傳說和作為古代文化孑遺的若干符號。他們大多數人不懂漢 話,更不認識漢字。 由於苗族人不識字,經常受到官府官員、彝族土司的作弄、盤剝。這些人到 了苗寨,隨手拿出一紙公文,開口閉口就是“公事,公事。”由於不識字,聽到 是官府的公事,隨便來人提什麼要求,任何人都不敢反對。 為了提高苗族的文化水準,讓苗家更好地信教讀書,柏格理下決心為苗族創 制文字,並用創制的文字把《聖經》翻譯成苗文。 事實上,最早開始苗文創建工作的是中國內地會安順教區的亞當 ·党居仁。 早在 1903 年,党牧師就和貴州六枝郎岱張雅各、張馬可等苗族信徒潛心研究,


嘗試創制一種苗文。經過一番努力,党牧師決定試用羅馬文字母拼寫苗語。由於 苗族人學起來很吃力。一時推廣不開。 1905 年,基督教會在黔西北、滇東北一 帶苗族中迅猛發展,但苗族信徒沒有屬於自己語言的《聖經》,學習、傳播起來 很不方便,更別提理解其精義。 党牧師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在安順舉辦了羅馬文培訓班。很快,信耶穌 的各個苗寨都掀起了學習羅馬文的高潮。于此同時,党牧師還用“羅馬文苗語” 翻譯了一些《聖經》小冊子和《讚美詩》供給各地教會使用。但終因學習起來很 吃力,效果不是很理想。 柏格理真是一個有心人。早在 1904 年,苗族人找到他學習時,他就拜來自石 門檻雨撒灣 22 歲的楊雅各為師,晝夜不離,學習苗語。在這一年 10 月 12 日的 日記中,柏格理就提到了他對創制苗文的探索: 為了給苗族人創造一種文字語言,今天,我進行了一次試驗:用英語的 母音和輔音去配苗語的發音。到目前為止,進展還算順利。 開始,柏格理用羅馬字母創造了一套拼音文字,但這套文字在苗族中行不通 不能用。柏格理意識到用羅馬字寫法不是很妥當,原因是比劃複雜。他認為必須 減少比劃,使一般村婦都能寫能讀。 1905 年,柏格理會同漢族老師李司提反、鐘煥然和苗族老師楊雅各、張約翰 等共同研究創制苗族文字方案。柏格理先試製出一套模式供大家討論,結果行不 通。後來再次開會,集思廣益,終於確定方案:能表達苗語發音規律,每字筆劃


不超過 6 畫,易學、易懂。 經過一番研究,大家最後決定,選用據說是由苗族祖先則嘎老、娥贊時代創 造出來,保存在苗族禮服上的“+”圖案和裙子上的“V”形圖案作為苗文聲母, 選用部分拉丁字母作為韻母。和漢語相似,苗族語言是用單音節短詞表達的,因 此每個字都能用一個大字母即聲母和一個小字母即韻母拼寫而成。 聲母和韻母的問題解決了,下一個難題是怎樣在書寫的苗文中標識出聲調的 高低。柏格理為此苦苦探索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還是他初來中國時學習漢語的 經歷幫助他解決了問題。原來外國人在學漢語時,最頭疼的就是相同的字有不同 的聲調。外國學生往往把小小的數字,寫在長方形漢字的特定的一個角上,來表 示這個漢字應該讀幾聲。受此啟發,柏格理決定苗文先寫大寫聲母,把韻母小寫 放在聲母的後面,以韻母在聲母旁邊所處的不同位置標示聲調的高低。 1906 年 2 月 5 日,柏格理和苗族傳教士楊雅各一起開始翻譯《馬可福音》。 在這一年 6 月 9 日的日記中,柏格理寫到: 長海子。我住的苗家小屋前方長著一片桃樹,旁邊是一條可愛的峽谷, 其中綠 色的是 包穀,金黃色 的是成 熟的 稻穀 。我們的小 院 落的 正面是 劈 木 材 的地方,後 面靠著 山坡 泥土,不 過都 有木 樁 保護著。 燒火 的木柴高高 地 堆到了棚子的頂部。附近的圈裡是一些好動的 豬,他們又是 亂跳又 是尖叫 我們就 在門 外 面坐著學習 ,翻譯《 馬可 福音 》 ,一隻 母雞 則 靜靜地臥 在 它 的 籃子 裡。多 數日子都是美麗的 藍天和友好的 氣氛, 真是學 習和休息 的理


想之地。 苗文的問世,是我國苗族歷史上的一個奇跡。它標誌著黔西北、滇東北苗族 從此進入了有文字符號記載的歷史時期。由於創制的苗文筆劃簡單,易寫易記, 苗族人民歡欣鼓舞。他們說,他們以前是由文字的,但因為長期戰亂,遠來的文 字丟失了,而現在他們幾千年前丟失的文字終於又找到了。 苗家人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識字熱、讀書熱的積極向上的好風氣。

雲貴歡聲 1825 年,雲南武定環州土司李氏和威寧土目祿氏開親,一些花苗慢慢由石門 檻一帶移居到雲南武定。這些人保持著老家的語言和風俗,親戚之間常常來往。 他們很快就得知石門檻周圍的親友正在放棄傳統信仰和陋習,並學習新知識,過 上了新的生活。 1906 年初,山裡的苗族人派人趕到中國內地會設在昆明的傳道所,邀請澳大 利亞傳教士尼科爾斯(漢名郭秀峰),前往他們的村寨,教他們讀書識字。 尼科爾斯 1894 年來到中國,並一直在昆明傳教。給苗族人傳教對他來說很陌 生。他瞭解到亞當·党居仁和柏格理在苗族中傳教很成功,於是先到昭通找到柏 格理。有幾個月時間,他們朝夕相處,時而在石門檻,時而穿村走寨,傳播福音。 尼科爾斯第一次和柏格理外出,就領教到柏格理的與眾不同。在羊腸小徑上 只要遠遠地看到對面有苗族人過來,柏格理立即從馬上下來,把馬韁繩拉緊,讓


到路邊,對來人微微地鞠躬,用熟練的苗語說,“老哥,得罪了。” 柏格理和尼科爾斯兩人的天性都非常樂觀,很快他們就成為好友,在任何環 境中都相互打趣,尋找樂趣。 柏格理在日記中寫到: 我們坐進一個苗族小屋,圍著地上的一堆美麗、明亮的木炭火,眾人頭 上就是被煙熏得油亮的竹 頂棚。豬也睡 在同一 間屋裡。竹籬笆向夜 色敞開 外面是厚厚的稀泥。當豬走進來時,泥幾乎要沒到肚子上。 後來,和我們一起來的一個傳教士走出去,準備到另一間房子睡覺。突 然 ,我們聽到 他一聲大叫 。我們 跑出去一 看 ,原來他 從一 段 木頭上滑倒 , 頭向下栽進了深深的泥裡。 看著那個傳教士的狼狽樣子,他們笑的前仰後合。 1906 年秋,尼科爾斯、柏格理、王道元、王西拉、王得道、朱馬可、王勝魔 等一起,由昭通經會澤、尋甸至昆明,又由昆明經富民、祿勸,來到雲南武定縣 (當時叫武定州),在武定以北的灑普山一帶苗區傳教。灑普山是一個約有 30 戶人家的苗寨。寨子座落在一座海拔約 2500 多米的山頂上。 尼科爾斯等人受到灑普山一帶苗民的衷心歡迎。尼科爾斯隨身帶著一些漢、 苗文書籍。人們競相購買,尼科爾斯還為他們提供了鉛筆及書寫紙張。很快這些 鬥大的字不識幾個的山裡人,不管男女老少,都開始學習漢字和苗文。 苗民們在灑普山為尼科爾斯和其他傳教士修了一所房屋,泥牆草頂。尼科爾


斯等人住在裡面,比住在宮殿裡還要興奮。 柏格理欣喜地看到福音以神奇的速度傳播開來。他留下王勝魔、王西拉、張 元道、朱約翰等人協助尼科爾斯工作,自己從灑普山經長嶺、尋甸、大龍潭、七 棵樹、萬德、環州、高橋、貓街、拖納廠、金光山到達祿豐大箐,然後經富民的 麻地、聳明的牧羊返回昭通,將“大花苗”的居住之地基本上全部做了考察。 不久,柏格理第二次赴武定,沿第一次所走路線建立教會。到達武定後,柏 格理和尼科爾斯等商定在灑普山苗族聚居區修建教堂和興辦教會學校。然後,留 下尼科爾斯主持籌建工作。 “傳福音、報喜訊的人,他們的腳蹤何其佳美。”後來,灑普山成為滇北基 督教的“勝地”。柏格理傳通苗族的理想一步步成為現實。

第八章 毒打


撞擊、撞擊、再撞擊 1907 年,柏格理把目光投向了昭通西北。他並不滿足于在石門檻已經取得的 成功,決心到這幾年一直強烈反對福音的村寨佈道。 1 月 12 日,柏格理和李司提反去了一個苗寨。但是寨子裡的人不允許他們進 去。寨老告訴他們:當地地主已下令不允許接待他們。 1 月 14 日,柏格理從雲南永善茂蘭鄉大坪子的地主手裡拿到一塊珍貴的地契, 準備修建教堂和學校。柏格理高興地說:“為這件事,我已經禱告了兩年。” 1 月 15 日,他們想盡辦法走進了一個長期都在反對福音的村寨。寨子裡,沒 有一個人是基督徒。每天晚上,“宿寨房”都很活躍。柏格理回憶說,連孩子們 見到我們都很害怕。夜裡,在嗆人的煙霧中,他睡在閣樓的稻草捆上。 1 月 16 日,在他們訪問的寨子裡,苗族老年人激烈地反對他們。 柏格理已被上帝鍛造成一把堅韌的鐵錘,向著目標不停地撞擊、撞擊、再撞 擊。他實施撞擊的第一個步驟是專心致志的禱告。他用在禱告上的時間遠遠多於 工作的時間。他首先是一位禱告的聖徒,其次才是一名戰略家和一個執行天才。


有人問柏格理傳福音的秘訣,柏格理說,第一,禱告、禱告、恒切禱告;第 二,絕不、絕不、絕不放棄。 1 月 27 日,柏格理帶領 10 個苗族傳教士,和他一起在這一帶 70 多個苗族村 寨中巡迴宣講。 3 月 22 日,在宣道的途中,柏格理得到王道元逝世的噩耗。王道元這時正在 主持咪咡溝教會的工作,兩個苗族傳道人韓升高、張無野在深入村寨巡迴講道時 染上傷寒,臥床不起。那時人們提到傷寒,談虎色變。沒人敢接近病人。王道元 親自精心護理,韓、張二人脫險了,王道元自己卻不幸染上傷寒,病情沉重,不 幸病逝,死時年僅 30 歲。 柏格理為有王道元這樣優秀的同工深深地感謝上帝。他責備自己沒有把工作 做好: 有的村寨裡的群眾對我出乎意料的友好,我為此感到高興。然而,我沒 有像他們應得到的那樣把他們引領好,真是有負上帝的恩典。 他心裡惦記著王道元的孩子王明基的命運。由於父親的去世,這孩子必將面 臨輟學的命運。他派人把王明基接到石門檻,由他資助,繼續讀書。


4 月初,柏格理聽說在大坪子附近,一個苗語叫哈利米的苗族寨子,有幾個 信教的群眾,受到附近漢族和彝族人的欺負,心裡特別害怕。於是他決定親自趕 到哈利米,看自己能幫助那裡的弟兄姊妹做些什麼。 在哈利米一帶,到處都散播著不詳的傳聞,送信人一個接一個地趕來,向他 們一次又一次地報警。4 月 6 日,一個基督徒精疲力竭地從趕到石門檻,哀求柏 格理千萬不要去哈利米。因為他親眼看到一個名叫蘇黑保的彝族土目,糾集了一 幫彝族人和漢人,歃血為盟,決心只要遇到柏格理,就絕對不能讓他活著跑掉。 柏格理在日記中寫到: 對於這些謠言,我們並未予以足夠的注意。翌日我動身開始每月一次的 外出傳道。 在過去的 3 年裡,柏格理對威脅已經司空見慣,不把它們當回事了。如果柏 格理聽說哪個彝族地主對他懷著特別強烈的仇恨,並公然聲稱要弄死他。他就會 徑直前往那個人的寨子,把自己送上門去面對面與對手對陣。他頻繁地走訪他們 的城堡,往往是提著自己的腦袋進大門的。他憑自己的經驗發現,通過和敵手正 面接觸和依靠共同的理性,總能使問題得以解決。為了信徒的利益,他要儘量爭 取對自己即使最不友善的對手。


4 月 7 日,禮拜天。柏格理主持了大坪子的禮拜,有幾百人參加了聚會。村民 正在籌建一座教堂和學校。 4 月 8 日,柏格理和 3 位苗族傳道員動身前往大坪子西面 40 公里以外的哈利 米。這一天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柏格理後來回憶到: 我感覺良好,渾身是勁。幾乎高高興興地走完了全程。途中遇到一群孩 子 ;其中一個 背著一大捆 麻類植 物。我 看見她 實在太 累, 便 接過了她 的 重 負 ,大家一 路 興奮地結伴 前行。不久我們到 達 孩子們的 村 寨 ,停下來在 那 裡 吃午 飯。屋 子裡有一盤 石磨, 裝有一個長 把 手,需 要兩 個人 操作。一位 老 婦人想把一些 蕎麥 磨成 渣,但 她獨自 又幹不了這個 活,於是我和小孩 就 去幫她。伴隨著一片歡聲笑語,我們幫助老婆婆磨她的糧食。

遭受毒打 下午五點左右,柏格理一行抵達哈利米。柏格理與他的同工在一個基督徒家 中受到熱情接待,這家人的房屋由泥土和竹木簡單建成,頂上鋪著雜亂的野草。


簡單地用過馬鈴薯和苦蕎飯,村民們就聚集到這座簡陋的茅屋中,聽柏格理 與佈道員宣講。黑暗中,人們在泥土地面上燃起一堆木柴火,從忽隱忽現的火焰 中發出的光亮在他們面前閃爍著。因為受到恐嚇,不少群眾顯得緊張。柏格理盡 力地鼓勵村民。 午夜時分,柏格理被一陣整個村寨看家狗的狂吠聲從夢中驚醒。起初,他並 沒有當回事,因為他熟知這裡農家的狗一有風吹草動便會汪汪直叫。可是,當他 打算繼續睡覺時,狗叫聲愈來愈緊,其中還夾雜著人的喊叫聲。柏格理透過窗戶 邊的縫隙,看見外面閃爍的燈籠和火把。柏格理還沒有回過神,他們居住的房門 砰的一聲,被人一腳踢開。 一大群人,手拿刀劍、棍棒、長矛、土槍,許多人還舉著火把,把屋子包圍 起來。接著有 10 幾個人手持武器沖進門來,為首的一個直接沖到柏格理跟前, 把柏格理蓋在身上的毛氈扯起來,一把扔在地上,大聲吼問:“洋鬼子,你到我 們這裡,到底想幹什麼?” 柏格理控制住情緒,對這個人說:“我的老哥,坐一下好嗎?” 那人使勁地推了一下柏格理:“洋鬼子!坐什麼,滾起來,跟我們出去!” 由於毫無脫身的退路,柏格理急忙站起來穿上中式長袍。他後來回憶到:


一出屋子,我就被一夥歹徒團團圍住。火把的光投在地上,留下怪誕可 怕 的陰 影。在這 夥歹徒押 著我往 前走時,我往 身旁瞥 了一 眼 ,想看清 在我 身邊的是什麼人。 黑暗中,我 發 現這人個子很 高,面 目兇 神 惡煞,肩 上 扛 著一把 大馬 刀 。當他 的目光和我相 接時, 他 朝 著我惡狠狠 地 咧了咧嘴 。後 來我才知道,他就是準備好要對我行刑的劊子手。 不一會兒,走到一個稍微開闊的地方。領頭的歹徒招呼大夥先停一下。 三個同工在這 裡慘遭 毒打。柏格理 苦苦 地哀 求 它們:“ 各 位 老哥,我的事 情和他們 3 個沒有任何關係,我跟你們走,但請您把他們放了好嗎?” 接著,我被推搡著繼續往前走。我竭力讓自己保持冷靜,想找機會逃跑 我在黑 暗中拼 命地 禱告。我想到 遠在家 鄉的 艾 瑪和四個孩子。生活是 如 此 甜美,我一點都不想死。 不久,我們來到一條當地人稱為冷水河的小河邊。領頭的歹徒喝令大家 停一下。從 他們的 談話中我聽出 ,他們中有些人提議 乾脆就 在這裡 處決我 另 一些人覺得 離村子太近,建議 再往裡 走一些。 混亂 之中,我 猛地用力, 把 拉著我的 歹 徒的手 甩開, 使出 吃奶的 勁向前面 跑去。我 跳 到河中, 順 著 河床狂奔。


一時人群大亂。歹徒們一邊大呼小叫‘快追!別讓洋鬼子跑啦!’,一 邊 兵分 兩路 。一 幫人沿著上 面山 坡,跑 到我的 前面, 封死 了我 逃跑的 路 。 另 一夥 人沿著 河床河床追 打柏格理。其中一個 狠狠一 拳, 把 我打翻在 冰冷 的河水裡。另一個 掄起一根粗大的木棍 朝著我的肋部盟打。我試圖 爬起來 但 是歹 徒們一 擁而上,像 瘋了一樣,棍 棒、 鐵 槍、扁 擔、 拳 頭對著我一 陣 狂揍。① 正當柏格理絕望地躺在地上,萬念俱灰,只等最後的致命一擊時,奇跡發生 了。一個身穿羊皮短上衣的高個子男人使勁地擠到柏格理跟前,猛地撲上去,張 開雙臂,爬到柏格理身上。他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打向柏格理的兇器,一邊大聲喊 道:“別打了!別打了!再打要出人命啦!” 暴徒們大吃一驚,一時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其中有幾個人罵那個漢子:“楊 世和,你快給老子起來,關你絿事。你不起來,我們也送你一起上西天。” 那漢子更緊緊地抱住柏格理。一個歹徒試圖用手中的長矛戳向柏格理,又被 那漢子移動身體擋住了。

①、參見《在未知的中國》第 頁和《柏格理在中國》第 頁。


死,還是生? 暴徒們將滿身是血的柏格理從地上強拉起來,拖到附近的一顆核桃樹下,把 他結結實實地綁在樹上。暴徒們舉著火把,手拿兇器,將柏格理團團圍住。 暴徒的首領陪著一個中年人走進來,剛才還亂哄哄的人群一下子變得鴉雀無 聲。這個人正是彝族土目蘇黑保。蘇黑保慢慢地走到柏格理跟前,問柏格理:“ 可惡的洋鬼子,我單問你一件事,你與苗民結交來往,蠱惑苗子和我們作對,有 沒有這回事?你要當著面給大夥說不清楚。我告訴你,說不清楚,明年今日就是 你的周年。” 柏格理此時已神智恍惚。但憑著殘餘的一點理智,他明白,在這種情況下做 任何辯駁都是多餘的,只能越遍越糟。他的腦中靈光一現。他用盡最後的一點力 氣,大聲說道: “各位老哥。我請求你們手下留情。因為我在英國還有一個老母親,她老人


家如今已白髮蒼蒼。如果你們今天把我打死,她老人家聽到這個噩耗,必然憂急 而死。所以,我請求你們留下他兒子的性命,也就是救了我那老母親的性命…… ” 這既不是乞憐的哀告,也不是畏死的怯懦,乃是柏格理的聰明處,因為他深 知中國人以孝敬父母為至上的道德。又是重義氣的民族。他急中生智,說出這番 話,想要打動匪徒的同情心。 從貴州完成“龍場悟道”中國明代先哲王陽明先生認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 有一個良知,柏格理的一番話正擊中了這些暴徒心中的良知,產生了連他本人都 沒有料到的神奇效果。大家聽了這話,大受感動。嘰嘰喳喳地討論了好一會,最 後蘇黑保舉起手,問他們的同夥:“這個洋鬼子,我們到底該不該把他打死?請 你們現在舉手表決。” 火光中,一夥人亂紛紛舉起手來,大拇指向上翹,表示要饒柏格理一命,小 指頭往下指,表示殺了他。 蘇黑保仔細數點贊成與反對的人數,柏格理也睜大眼睛注視著他,他數了數 暴徒足有六、七十人——結果大拇指往上翹的,占了大多數。 蘇黑保對柏格理說:“你這個洋鬼子,我倒很有些佩服你。你明知道我們已


下定決心,要你的命,還敢自己送上門來,”他走到柏格理面前,在他肩上使勁 地拍了兩下,“好了!這一次我暫且 饒你不死。不過,我警告你,以後你膽敢 跨進我的領地一步,我蘇某人一定讓你有去無回!” 說完,蘇黑保命令匪徒鬆開捆綁在柏格理身上的繩子,柏格理立刻栽道在地 昏死過去。

容我投奔主懷中 趁著柏格理奮力逃跑所引起的混亂,他的 3 個苗族同工順利逃出了魔掌。他 們中年齡最小的王毛光著身子,滿身流血,一路狂奔,拂曉時他趕到大坪子。王 毛的鄰居朱某和楊某看到他的慘狀都掉下了眼淚。他們當即趕往永善衙門報案。 衙門的官員起初不相信王毛所說的話。王毛向他們發誓說,假如自己說的有一句 假話,就寧願被殺頭。地方官員被王毛的誠意所感動,立即帶兵出發去抓蘇黑保 接著,王毛又趕到昭通,雖然完全不知道柏格理現在是什麼樣子,薩溫醫生還是 馬上帶領一支救援隊伍,晝夜兼程趕往哈利米,去營救柏格理。


蘇黑保剛一離開,幾個躲在林子裡的苗族人就跑出來。他們跑到柏格理身邊 輕輕地把他抬起來,抬到一個苗家的茅棚中。 柏格理的背上幾乎找不到一塊完好的皮膚,人們小心翼翼地讓他俯臥在苗族 人粗糙的木床上。柏格事一直徘徊於生與死之間的劇痛之中。有一段時間,他特 別沮喪,他感到自己快要死了。他想到他愛中國,他拋棄了世人所看重的一切, 來到中國。他愛中國人,可是如今卻落到了如此的下場。他對看護他的苗族人說 “我可能不行了。如果上帝要我今晚去天堂,我怎能回避呢?” 張約翰,一位身材魁梧的苗族漢子,向柏格理俯下身來,用一隻粗壯的手輕 輕地撫平他的頭髮。柏格理感到有幾滴眼淚落在自己臉上。張約翰一字一句地對 柏格理說:“老師,你一定不能死。你就像我們所有人的父親。如果你去了,還 有誰來指引我們,教育我們?你一定不能死,老師!如果這是上帝的旨意,也讓 我替你死去吧!” 柏格理俯臥的茅舍內外,擠滿了苗族信徒,他們要不站在那裡,要不跪在他 的床前,晝夜不停地禱告。 兩天之後,當夜幕快要降臨時,薩溫醫生終於趕到了柏格理住的那座茅舍。 柏格理當時已不醒人事,薩溫醫生立即對他急救進行。慢慢地,柏格理醒過來了


他看著薩溫,好久才認出他來,目光暗淡、散亂:“薩溫,親愛的,是你嗎?” “是我,撒母耳。感謝上帝,你感覺好點了嗎?” “薩溫,我快不行了。你為我禱告吧,”他停了停,聲音又衰弱,又沮喪: “薩溫,如果上帝要我今晚去天堂,你說,我怎能回避呢?” 薩溫看著柏格理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大聲說, “撒母耳,你聽著,我命令你活 下去。神會救你。神幫助你,不是過去,不是昨天。現在神就在幫助你。你必須 靠著神得力。” 柏格理點點頭,不說話。薩溫轉過身,急促問身邊人:聖經、聖經? 薩溫拿過同工遞來的一本聖經,翻開一頁,放到柏格理的床上。示意柏格理 和他一起讀: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 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① 柏格理讀完,薩溫看到他那美麗的藍眼睛裡,瑩瑩地閃著淚光。 柏格理俯臥在一副擔架上,由八個苗族人輪流抬著,晝夜兼程,向昭通進發


大部分時間,柏格理都處在昏迷之中,薩溫一直扶著擔架、打著火把走在前面。 那天夜裡,薩溫聽到昏迷中的柏格理在嘟囔著什麼。他把耳朵湊近柏格理的嘴邊 聽到他在斷斷續續地低聲哼唱他們在英國家鄉,最喜愛的一首歌。薩溫醫生心裡 感動,和柏格理一起唱起由查理斯·衛斯理所做,衛理公會同工最喜歡的《靈恩 歌》: 耶穌我靈好朋友, 容我奔投主懷中。 洪濤暴雨沖我身, 狂風激浪高千尋。 當此大難臨頭時, 尋求拯救勿退遲, 直到風靜浪亦平。 助我依舊向前行, 疲乏靈魂來就主。


主外別無避難所, 求顯慈愛賜保全 千萬千萬莫離我

①、選自《聖經·哥林多後書》4 章 8-9 節。

回到石門檻 4 月 11 日,在昭通福滇醫院,薩溫醫生和格蘭丁醫生共同委柏格理做了檢查: 病人即使輕微移動一下都要經受巨大的痛苦。他遍體傷痕,惟一躲過了 損 傷的部位 就 是他的頭部。 病人有好幾 根肋 骨 被打斷 ,一 頁 肺受了傷 , 空 氣 已經 滲入周 圍組織中, 染上肺 炎。如果 肺 部的 傷在 高一 英 寸,他就 會 當


場死去。 三個星期之後,柏格理可以忍著疼痛從床上坐起來,但他仍無法向右側轉身 即使這樣他還是繼續工作。5 月 7 日,他在病床上寫到: 如 今 , 我 們 已 經 有 3000 名 苗 族 基 督 徒 , 還 有 差 不 多 數 量 的 苗 族 人 正 申 請成為基督徒;我們有三所學校,還有兩所正在緊張地修建;有 10 名苗族 傳教士正在接受培訓;我們正在給大批孩子接種牛痘…… 我的背仍感到疼痛,使不上力氣,不過身體的其他部位感覺已經恢復正 常。我決心利用這段時間譯完《馬可福音》餘下的章節。 對於苗家人所遭受的苦難,如果說以前柏柏格理是給於同情和幫助的話,那 麼現在柏格理則以自己遭受毒打的經歷分擔了他們的痛苦。每天都有成群的苗家 人從山裡趕來看他。柏格理的病房像一座花園,擺滿了采自山中的杜鵑花、石楠 玫瑰和金銀花…… 他再也躺不下去了。在醫生的勉強同意下,6 月 30 日,他平生第一次坐上轎 子,讓人抬回到石門檻。所有看到他的人都驚喜異常。苗家人唱起歡迎自己親人 的《歡迎歌》,載歌載舞地迎接柏格理的歸來:


歡迎,歡迎,歡迎你, 來呀來到了。 歡迎有主同在, 歡迎有主引領, 平安來呀來到了。 我們歡迎,我們歡迎, 歡迎你們來呀來到了。 7 月 20 日,他又開始騎著馬,巡訪一個又一個村寨。在他受傷後的首次旅行 中,他就訪問了一個曾經發誓永不信奉基督教的村寨。柏格理的勇氣和剛毅贏得 了所有人的尊重。 但遭到毒打的經歷還是給他的身體帶來了永久的傷害。他那永不知疲倦的身 體現在時常感覺衰弱和勞累;每遇下雨,他的全身就酸痛難忍。他的神經系統也 受到了損傷: “我真希 望我 能夠忘 記那件 事情 。 常常當 我半 夜 醒 來, 聽 到 外 面 的 狗 吠


聲 ,腦 海裡就 立即重新閃現 那恐怖 的場 景,而我的心 臟也 隨 之以最 快 的 頻 率砰砰地跳個不停。我多麼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克服這種內心的恐懼。”

心愛中國,此身何甘留故土 1907 年底,柏格理參加完在成都舉辦的華西傳教士大會,取道西伯利亞回到 英國。見到自己的家人和幾個孩子,柏格理特別高興。長子撒母爾已長成一個 14 歲的大小夥,次子伯特倫和三子沃爾特也分別有 10 歲和 6 歲。他們的身體都 很健康,在學校的表現很優異。 柏格理為了傳福音而遭受毒打的經歷這時在英國已家喻戶曉。石門檻,這個 位於中國西南偏遠山區的小村寨激起了無數英國青年的冒險熱情。出生于英國貴 族家庭、剛獲得文學碩士的威廉 ·H·哈慈佩斯①先生,一見到柏格理,聽到他 的演講,就立即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身在英國,但是柏格理的心沒有一刻不在牽掛著中國的烏蒙山區。短短的一 年之後,他就毅然告別自己的父母之邦,告別他的親人和孩子,返回中國。事實


上,從他 23 歲離開家鄉,他只回過家鄉兩次,加起來才僅僅兩年多一點時間。 而這一次離開,柏格理再也沒有回去。他愛中國,把整個生命獻給了中國。 哈慈佩斯先生自願和他一同前往。柏格理對這個即將成為自己提摩太②的年輕人 說:“哈慈佩斯,中國是非常注重道德的民族。我替你取一個漢語名字,就叫王 樹德吧。”

①、英文名為 William H. Hudspeth ②、提摩太是《聖經·新約》上的一個人物,是使徒保羅的同工和學生。

第九章 陽光純潔大地①


向下紮根、往上結果 1910 年 7 月。柏格理終於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石門檻。苗族人熱烈歡迎自己親 人的歸來,100 多個孩子早早跑到 10 幾裡路外的山口迎接老師的歸來。 柏格理驚喜地發現,在他離開期間,在張道惠夫婦和苗族同工的努力下,教 會不僅沒有倒退,還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1908 年教會舉辦了兩期苗文培訓班, 接受培訓的有 400 多人。培訓結束,這些人立即大力傳播福音。苗族有一個難得 的特性,當他們信了福音的時候,他們就勤勤懇墾地去教給別人。福音在雲貴兩 省的擴展,主要原因不是由於外國宣教士們的旅行佈道,而是由於本地人特別是 苗族人的熱情傳播。 在寫給中國內地會貴陽教區負責人撒母耳·克拉克的信中,柏格理說道: 這 是 1909 年 底 石 門 檻 教 會 的 統 計 數 字 — — 苗 族 : 3004 名 成 年 教 會 成 員 , 699 名 青 少 年 教 會 成 員 , 300 名 走 讀 學 生 , 2000 名 主 日 學 生 ; 彝 族 : 有 28 名教會成員, 80 名走讀學生。我們沒有詳細統計普通信教者的人數,但我 估計應該不少於 10000 人。


基督的福音已傳遍了整個烏蒙山區。在王樹德的陪同下,柏格理開始尋訪整 個教區。在崎嶇的山路上,他們一天可以走 30 到 40 公里。柏格理騎在自己的小 馬“黑與白”上,小馬走在教區的道路上,像走在自己家裡一樣熟悉。大多數時 間,柏格理都鬆開馬韁,任小馬自由行走。他有時和王樹德敘家常,或者一人讀 一份從英國寄來的報紙。群鳥在枝頭的鳴唱常常把他們從讀書中叫醒。柏格理常 常看到大片大片粉紅色的苦蕎花。他喜歡苦蕎花,因為艾瑪喜歡。這時,他就會 特別地想念艾瑪。 他們每天都能碰到三三兩兩唱著讚美詩,背著書包上學的孩子。讀書給苗家 人的生活帶來了從來沒有過的新的希望,讓苗家人過上了聖潔、乾淨、充滿尊嚴 的新的生活。為了讓孩子安心讀書,父親起早貪黑地幹農活,母親則常常毫無怨 言地跋涉在山嶺之間,到學校給孩子們送吃的東西。 往往在離要去的村寨還有 10 幾裡路的時候,他們就看到幾個苗家人手拿弓箭 和梭標,站在那裡迎接他們。他們不允許柏格理再被人傷害。 遠遠地,他們就看到穿著苗族節日盛裝的孩子們,列隊站在牆壁被白石灰刷 過的學校和小教堂二合一的建築前面。一個學生高高舉起自己學校的旗幟,其他 學生使勁地吹起軍號,熱烈地歡迎柏格理和其他傳教士的到來。


吃飯的時候,總有人從盤子裡取出最好的部分,一個羊腿,或者一個豬蹄, 擺到柏格理的面前。柏格理常常咬一口,就轉過身把美味塞到依偎在他身邊的孩 子嘴裡。 飯後是最熱鬧的時候,孩子們早就迫不及待,早早地守在外面。隨便找一塊 空地,王樹德從他的背包裡取出一個從英國帶來的足球,高高地拋到空中,數十 個苗家漢子和小孩歡呼著跑過來,你爭我搶,直到人人精疲力竭。 筆者不敢確定這是否是中國最早的足球運動。但不管怎樣,柏格理毫無疑問 是現代足球在中國的最早推廣者之一。明知西方和日本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 柏格理在心裡對這個民族沒有絲毫歧視,而是想方設法要幫助中國人民提高身體 素質。在《未知的中國》中,他充滿深情地寫到: 所有來華的西方傳教士都應該在基督徒、學校和社區中致力於培養對於 運 動的愛好。 許多 年之後, 如果 獲得世界 足球 冠軍的 球隊 是 由中國 運 動 員 組成,將是一件多麼讓人振奮的事情。 引進各種各樣的體育專案,除了能增強中國人民的體質,也可以大大促 使中國的年輕人, 無論是 漢族, 還是少數民族,擺脫低 級趣 味,過 上健康 快樂、積極向上的生活。


晚上,柏格理給人們講道,舉行洗禮和聖餐儀式。聖餐由蕎麥面餅和茶水組 成。為了讓苗家人早日擺脫酒精的捆綁,教會在舉行聖餐儀式時用茶水代替葡萄 酒。 柏格理問一個準備受洗的年輕人: “你盼望將來有一天去天堂嗎?” “老師,我盼望。” “有罪的人是進不了天堂的。你覺得你有罪嗎?” “我沒有罪。” “但《聖經》告訴我們,人人都犯了罪?” “啊?是的。我過去是一個罪人。但當我信了耶穌之後,耶穌赦免了我的罪 ” “那你將來怎麼去天堂呢?你並不知道通往天堂的路啊!” “有耶穌帶領我,我就知道去天堂的路。”


柏格理看著他,很愛這個年輕人。“我再問你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耶穌在十 字架上擔當了我們的罪,但那已是 1800 多年前的事了。在那時,耶穌能知道你 是誰?你怎麼知道他是為了你的罪上的十字架?” 年輕人忽閃著眼睛,張著嘴。腦袋轉來轉去。柏格理有些後悔問年輕人這樣 難的問題。突然,這個苗家孩子笑了。他的嘴張的很大,笑起來特別美麗:“老 師,我告訴你。本來我不知道,但耶穌給了我一本書——《聖經》,耶穌是為我 的罪上十字架,耶穌就是這麼告訴我的!”

①、“陽光純潔大地”標題選自《在中國的西南部落中》11 章標題。

活出基督的樣式 1911 年 10 月。柏格理啟程去接艾瑪,順便到雲南武定灑普山教會訪問。


柏格理髮現苗族傳道員已成長起來。和他們相比,甚至連他這個老傳道人都 感到慚愧: 在今天的旅途中,幫我背行李的男子是一位衣衫襤褸、外觀貧窮不堪的 苗 族人。由於 只看其外貌 ,我 對 他產生了小小的 偏見 。誰 知 ,轉而他 竟 顯 示 出是位元 傑 出的夥伴。一 路上, 他向 我問 了 許多有關世界性的事 情 —— 美國、 歐洲、 俄國、 印度 ;顯而 易見, 他知 道相 當多 的東 西。這真讓我大 吃一驚! 在灑普山,柏格理見到了自己的學生,苗族人楊芝。 楊芝,1875 年生。雲南彝良縣龍街梭嘎村人。1906 年,29 歲的楊芝從石門檻 光華小學畢業,是第一屆畢業生。楊芝身材細瘦,身高只有 1 米 5 多一點,滿臉 皺紋。可卻在自己民族中享有很高的聲望。他是遠近聞名的苗醫,也是苗族的歷 史學家,他知道的苗族古歌和苗族民間傳說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在成為基督徒 之後,他很快有了給周圍其他民族傳教的願望,為此,他學會了漢語和彝語。 楊芝的的東家,一個富有的彝族土目,幾次上門請楊芝到自己的城堡去做管 家。楊芝回答他說: “上帝召喚我,去做一個傳教士,而不是做一個管家。”


第二天,楊芝帶著柏格理從這個村寨走到那個村寨。這一帶居住著彝族、苗 族、傈僳、布依、景頗等少數民族。路特別難走: 路上從頭至尾都是稀泥和積水,有時連馬匹都無法通過。有一次它摔 倒 了, 連我也 拋到地上。 爛泥漿固 然可 怕, 但 更糟的是 過 一 條河時水 竟 淹 到了馬 脖子上。道 路的情 況如此 惡劣, 使我們個個都精 疲 力 竭,常常 一小 時 只能 走兩公 里。還有的地方 泥 漿沒到了馬 肚 子上。我從來 沒有料到 自 己 竟跋涉在如此連綿不斷的泥濘中。 晚上的禮拜別有情趣。講壇的正前方的泥地上插著一根木棒。木棒的頂端 安放著一塊石板。石板約有 50 公分寬。有人在石板上堆起松木碎片,燃起一堆 火。在這個古樸的照明裝置旁邊的地上,放了一堆松木碎片。坐在離火最近處的 人,不時抓起一把木片添到火上。每唱一首讚美歌之前,或者在無論那個人講話 的時候,都有人把一根木棍插到火堆裡攪動一下。每當這時,一股熊熊的火焰就 在房中騰起,帶著巨大的光彩和溫暖照亮了所有人的面孔。 聚會結束的時候,柏格理看到每家的女人有秩序地走到前面,男子仍舊在歌 唱。一些婦人的背上還用背帶背著一個嬰兒。她們一個接一個地走到石板前,彎 下腰,在地上的木柴堆中拿起一根松木碎片,把它放到火堆上點燃。然後一家人 一起走出教堂。


柏格理站在門外,目送著在夜幕中回家的人們走進黑暗,沒入群山之中,用 手中火把走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火龍。柏格理抬起頭來,夜色多麼美好!深藍色的 夜空中,璀璨的星星就好像掛在天幕上的燈。 群山之中的景色讓柏格理感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和靜謐。柏格理突然意識到: 天地如此美好。全能的上帝在創造這一切的時候,內心也一定充滿了無限的安寧。 夜涼如水。柏格理還能聽到回家的人們激情未了地唱著他們剛才剛剛唱過的 一首讚美詩: 你的生命藉我表彰, 耶穌我主,萬王之王; 使我能有你的形狀, 隨時隨在,為你發光。

你的大愛藉我宣揚, 耶穌我主,萬王之王;


使我做你反光明鏡, 將你榮美彰顯與人。

你的工作我願擔當, 耶穌我主,萬王之王; 全心全力由你支配, 憑你差遣決不推諉。

憂喜甘苦與你共嘗, 耶穌我主,萬王之王; 成為你的忠心伴侶, 一生一世跟主到底。


中國是你們的祖國 1911 年 11 月 1 日。在陪伴艾瑪從越南海防返回昆明的途中,柏格理吃驚地聽 到一個新聞:中國發生革命,雲南宣佈共和。 作為中國人民的朋友,柏格理真心盼望中國早日走向繁榮富強,盼望中國 真正成為各族中國人民團結友好、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 柏格理深知苗族人沒有國家的概念。在翻譯苗文《聖經 ·馬太福音》時,柏 格理遇到了一個麻煩。《馬太福音》6 章 9-10 節: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度降臨。 柏格理髮現,在苗語詞匯中,沒有“國度”這個詞,也沒有這個概念。沒有 哪一位苗族人記得他們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屬於自己的國度,也沒有哪個人知道在 苗族語中有這麼一種概念。在 6000 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們一直是中國的統治者 剿滅和同化的對象,被視為野蠻人,根本不管他們的死活。因為這樣,苗族人對 這個國家是否強盛也漠不關心。“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國力與我何有?”


他們只有家的概念,柏格理只好用“你天上的家”代替“你的國度”。但他 擔心“你天上的家”能否把“你的國度”的意思準確地顯示出來。 辛亥革命之後,中華民國實行五族共和。當時的國旗圖案以紅、黃、藍、白 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柏格理覺得機會來了。他去電他的朋友, 中華民國外交部長伍廷芳: 西南各族同居中華領土之內,亦應有一色標記列為國旗之上。今僅以五 色代表五族,而苗、彝反非國民乎? 伍廷芳很快回電: 五色國旗不過代表中華五大區多數民族之標誌,苗族居住於多數民族之 中,即隸於漢族部分。 柏格理又去電: 苗族既列于漢族之區,能否於漢族同盡義務,同享權利? 伍廷芳回電: 當然。


於是,在編寫的《苗族原始讀本》中,柏格理加上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 問:苗族是什麼樣的民族? 答:苗族是中國的古老民族。 問:中國是什麼? 答:中國是世界上一個古老的國家。 問:苗族是從哪裡來的? 答:苗族是從中國內地的黃河邊來的。 柏格理在日記中寫到: 我們必須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以贏得他們的尊重。 我們絕不能犧牲基督教的原則,但必須儘量用中國人的眼光看問題。我 們的目標絕不是讓我們的信徒西方化,而是讓 他們成為品格 高尚的 基督徒 成為中國的好公民。


學校象花兒一樣開放 回到中國之後,柏格理不遺餘力地為當地的孩子們興辦學校。1910 年,隨著 各地教會學校的建立,偱道公會西南教區苗疆部專門設立了教育委員會。以石門 檻為中心,大力發展苗族教育事業。 柏格理看到由於石門檻地處荒野,和外面聯繫不暢,外部世界的資訊很難傳 遞進來。 1910 年夏天,他向貴州省郵政總局申請在石門檻辦郵政代辦所。 1910 年 8 月,石門檻順利通郵。從此從世界各地寫往石門檻的信件只要寫上“中國石 門檻”幾個字就可送達。石門檻一步步成為世界文化聖地。 柏格理在英國演講時,一個 60 多歲的英國老人阿辛頓(苗族人稱阿斯多)聽 到苗家孩子在草棚裡刻苦讀書,心裡很感動,捐資 2000 英鎊。柏格理用這筆款 修建了可容 200 人同時上課,有壁爐、煙囪、課桌、黑板的寬敞的教學樓。修建 了教師、學生宿舍、禮堂。為了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煉,還修建了一個足球場。 1911 年柏格理用這些錢修建了石門檻光華總校。學生人數達到 300 多名。 《石門檻苗族信教史碑》中說到:


黑暗時代誰可憐我們, 困難環境誰同情我們。 感謝上帝扶植他的子民。 遣使柏牧師宣傳基督福音。 我們有書讀,當讚美阿司多老人美名。 思想得安慰,心靈更純潔! 戰勝黑暗,重見光明。 教會還在烏蒙山區開辦了 17 所分佈於這一地帶各處的光華小學分校。 1910 年, 選拔了一批學生到石門檻舉辦師資培訓班,畢業後到各分校當老師。從此,石門 檻學校培養了一批苗族教師,逐漸實現了“以苗教苗”的目標。 1911 年,中華民國成立。石門檻教會學校借用“光復中華”之意正式取名為 “石門檻光華小學”。各地教會學校成為“光華小學 XX 分校”。 1912 年,石門檻光華小學在初級班的基礎上,又增辦高級小學。分男女兩部 這樣,外地讀完初小的學生都來石門檻讀高小。當時流傳著一首“到石門檻去讀


書”的歌謠: 去讀書呀, 所有青年男女, 去石門檻讀書, 小學中學分步走, 高中大學在前頭, 不要往後退, 要朝前走朝前走 1912 年 2 月 6 日,雲南總督蔡鍔電告柏格理: 需 8 名苗民學生,入雲南省立示範,成績優者入北京示範;入講武堂 4 名,成績優異者送日本士官學校,以造國家棟樑。 柏格理迅速選派了一批優秀的苗族青年前往學習。 石門檻學校教學方法中最突出的是實行苗、漢語雙語文教學。苗文創制成功


之後,柏格理又組織老師編寫了《苗族原始讀本》,內容有苗族歷史文化、生活 常識、生理衛生知識、基督教知識等。要求教師就在教學中大力推廣。柏格理提 出:“對不懂漢語的苗族兒童,只能用本民族教師進行教學。”這樣,以苗文促 漢文,進行雙語教學,收效極大。 作為苗族人的朋友,柏格理還想圓他們民族長久以來的一個夢想。他希望有 朝一日有一個苗族孩子能夠走出大山,和漢族的孩子一樣,到大學讀書,榮獲學 位。 1913 年,石門檻教會縮衣節食,選派五個學生:王愛福、王快學、王鳳鳴、 王霄漢、楊苒惠到成都華西中學讀書。1917 年學成歸來。楊苒惠和王鳳鳴就留 在石門檻中學任教。由於劉映三校長年事已高,很快由楊苒惠接任校長。苗族人 從此有了自己民族的老師和校長。 柏格理牢記主耶穌的教導,從心底裡愛孩子們。起初,漢人對他花費那麼多 時間致力於對孩子的教育感到難以理解。當他奔波于苗民村寨時,孩子們總會聽 到他那回蕩于群山之中的親切呼喚聲,他們一聽到柏格理的喊聲便會飛跑出村子 來迎接他。他喜歡與小孩子戲耍,與坐在自已膝上的孩子們交談,他的慈祥、他 的多才多藝贏得了所有孩童的心。


他在 1911 年 8 月 17 日的日記中寫到: 今天,我同永遠是興致無盡的孩子們玩遊戲。他們扮羊和牲口,我扮牧 人。我趕著他們從山上返回村寨,就好像日暮歸來的牧童。 王樹德回憶到,就是柏格理在英國渡假時,無論走到哪裡,也很快和孩子們 交上了朋友。很多在不同的主日學校學習的學生都向柏格理伸出了友愛的手。柏 格理曾收到一個從英國寄來的盒子,盒子裡裝著由許多個主日學校的學生們贈送 的禮物。禮物中中有兩、三塊品質極好的刀片。 柏格理把這些刀片交給受過專門培訓的苗族傳教士,叫他們隨身帶著,到村 寨裡給苗族孩子們種牛痘。用這種方法,柏格理把中英兩國孩子的心緊緊地連在 一起。 終其一生,柏格理都保持著一顆童心。王樹德在《石門檻與花苗》中回憶到: 我與柏格理一同工作了將近 4 年時間。他的全心全意,他熾熱的感情, 他 風趣 與有吸 引力的個性,以及 他為基督 獻 身 的精神都 讓我 傾倒。我 曾聽 他 用熟 練的漢 語宣講福音 ,隨後 又見他 用苗語 佈道。 他安 慰 、鼓勵完遇 到 麻煩的一個 母親,馬上跑 出來, 像一個 老頑童 一樣和 苗家孩子戲耍 在一起 他時常稱孩子們為:“上帝心中的花朵”。


當他必須離開的時候,孩子們坐在路邊,傷心地哭起來。 我盼望上帝能賜給我力量,讓我的心靈能像撒母爾那樣純淨。

麻風病人之家 1913 年初,一個麻風病患者來到石門檻,向柏格理訴說他遇到的困難。幾年 之前,他的大兒子隨便穿了一下他的衣服。現在,孩子已經出現了麻風病的症狀 他的小兒子長得非常健康,現在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想讓小兒子去上學,但人們 都害怕自家孩子會染上麻風病。 病人問柏格理:“老師,你給我指條路,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病人走了一會兒又返回來。他坐在那裡欲言又止,柏格理鼓勵他。老人哭著 說,自己患麻風病的大兒子厭倦了人世,哀求父親給他弄點毒藥,讓他“回老家 ”。老人不忍心這麼做,問柏格理如何是好。 老人最後說:“老師,說實話,其實我也早不想活了。興許我也該‘回老家


’了。沒有人想要我們,在世間我們得不到任何安慰。” 柏格理哭著告訴老人:“老人家,你一定不能服毒,上帝一直在召集你們。 雖然你們在這個世界上有苦難,但將來有一天,在上帝的懷抱裡,你們一定會得 到安慰和歡樂。” 柏格理在日記中寫到: 老人默默無語,似乎在等著我繼續說下去。但是,除了對他們的無限同 情之外,我已經無言可發。可憐的父與子。 柏格理心裡特別難受。他想到他和主耶穌的差距:耶穌在世的時候是不怕麻 風病人的。再來的時候也一定不怕。 他還想到了他的救命恩人楊世和。在他遭受毒打,生命垂危的關鍵時刻,是 漢族人楊世和用自己的身體救了他。事後,雖經柏格理多方尋找,但一直沒有找 到這個人。但他聽人說楊世和的父親是一個麻風病人。 柏格理想看看他能為這一帶的麻風病人做些什麼。 1913 年 7 月 1 日。柏格理剛起床,就有一個苗族姑娘前來找他。此前,她已 經流浪了 4 天 4 夜。交談中,柏格理知道她就是年初來找他的老人的女兒。她有


4 年時間沒同她的父親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寄居在一個親戚家中。但現在親戚說 她也有了麻風病的症狀,所以再不肯收留她,把她從家裡趕出來了。 1914 年,廣西都督鹿榮廷誘殺麻風病患者的消息傳出,柏格理立即在《士林 報》上寫文章譴責這一極不人道的罪行。基督教的一個麻防組織“ Misson to lepers”見文後,來電詢問石門檻附近的麻風病情。隨後,該會匯了一筆款給石門 檻,請柏格理想法在石門檻設立麻風病院。由於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柏格理 便買來糧食、衣服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按月發放給流落荒野的麻風病患者。 後來,張道惠、鐘煥然、楊雅各、張約翰等人一直為創建麻風病院而努力 1919 年,鐘煥然向他的學生安如福購買石門檻南面一塊荒坡地,修了 8 個房間, 1921 年正式建成麻風病院。 這也是烏蒙山區最早的一個麻風病院。 愛是永不止息。 10 年奇異恩典


1914 年 7 月,距離 4 個苗族人到昭通找到柏格理的時間過了整整 10 年。這 10 年裡,苗族人的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苗家人聚集在石門檻,載歌載舞地 歡慶他們的節日。他們用美麗的歌聲表達他們蒙受恩典、獲得新生的喜悅之情: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時,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寶貴。

許多危險,試煉網羅,我已安然經過; 靠主恩典,安全不怕,更引導我歸家。

將來禧年,聖徒歡聚,恩光愛誼千年;


喜樂欣贊,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現。 苗家人公推李約翰撰寫漢文《苗族溯源碑》,刻碑紀念這段輝煌的歷史。碑 文文字優美,用簡要的文字記述了苗族幾千年來的歷史,對儒教、佛教、道教和 基督教做了簡要的比較,記述苗族人信仰福音的歷史。這是苗族用文字記載自己 歷史的創舉。《苗族溯源碑》原文因是古文,這裡略去,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本 書附錄裡認真研究。這裡僅存留稍後篆刻的苗文《石門檻苗族信教史碑》,原文 是用苗文寫成,翻譯成現代漢語如下: 苗族的情況刻在石板上。 苗族的老習慣丟失了,如像其他民族沒有進化以前,沒有地方,受彝族 統治,向彝族繳納很多粗穀,子孫後代又非常害怕漢人。 苗族蒙昧無知,又非常貧窮,又有不好的風俗習慣,敬鬼精酗酒等惡習 別的民族歧視 ,笑語我們 無知。我們自 己又 不 知道害 羞和 前 進。幸虧 上 帝 使他的傳道人員,指明我們要走的道路。 我們苗族實實際際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祖先們長期住在中國地方。 祖先們有歌唱到:我們從什麼地方來,到什麼地方去。以後 變成荒 野的人 住在高山森林中,國家和政府沒有哪一個管理。


到 了 1903 年 , 聽 說 安 順 有 傳 教 士 在 那 裡 傳 教 , 有 些 苗 族 就 跑 到 那 裡 去 傳教士 說, 你 們來這 裡很 遠,到 昭通去 找柏格理。這些人 回 來了。不久有 兩 個苗 族到了 昭通,找到了柏格理。柏格理 非常高興 。他 說: 你們兩 個 回 去,傳信到 苗族村寨。苗 族各村寨聽到 資訊之 後,互相邀約成幫到了昭通 人 多禮拜堂容 納不下,柏格理 帶 著漢族教 師李 司提反 、苗 族 老人王道元、 楊雅各來到 苗族地方,尋 找修禮拜堂的地點。最後找到石門檻。修 了教堂 辦了學校,從此,我們苗族開始讀書。 但 是 我 們 苗 族 4000 年 來 沒 有 見 過 文 字 , 學 漢 文 非 常 困 難 , 幸 得 柏 格 理 同 李司 提反和 苗族老人張 約翰, 創造了 苗文給我們學。從 此 ,我們 苗 族有 了文字。 學校裡的學生一天比一天多,房子容不下。柏格理看到我們苗族艱難困 苦,沒有錢修建大學校。 1908 年,柏格理 返回英 國,在 英國各 教會講述苗 族的困 苦生活 ,勸英國各 教會 出 錢幫助 苗族建立大學 校。後來有個 老 人 名 叫阿斯多,他有慈愛的心,捐了 2000 銀子修建學校。(以下有殘缺) 為此,我們在這裡歌頌幾句: 荊棘的天地誰可憐我們:砍掉荊棘,丟的老遠。感謝上帝,拯救他的人


民,使 傳教 士 柏格理來到我們地方傳教。我們有書 讀 ,我們 還有好 名 聲 , 精神愉快,心靈純潔,戰勝了黑暗,從此我們要經常唱,心裡永遠記著。

全體苗族信徒暨石門檻全體學生 一九一六年八月十日。

葛布與結構 在今天貴州赫章輔處鄉,有一個名叫“葛布”的苗族村寨,“葛布”彝語是 歡樂的意思。這裡原是一片森林。彝族土司葛布家雇人在坡地上種了一些玉米。 由於野豬損害莊稼, 1883 年,彝族土司允許苗族獵人王摩西一家和他的張姓親 戚搬到這裡居住。王摩西他們在坡地上搭起幾個窩棚,男人常年在外追逐野豬, 女人種幾片薄田,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 1904 年,葛布已發展為一個有十幾戶人家的苗族村寨。就在羅但以理他們到


昭通尋找柏格理的同時,張保羅趕到安順參加了亞當 ·党居仁舉辦的教牧人員培 訓班。張保羅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回到家中,就立即鼓動自己的親戚、鄰居 和附近寨子裡的人到自己家中做禮拜。每逢星期天,都有兩、三百人前來聚會。 1904 年底,党居仁牧師親自趕到葛布,考察葛布教會的情況。 1906 年,一個 完全由苗族信徒自己捐款、自己建造,長 32 米,寬 10.6 米的磚木結構的教堂建 成了。教堂可以容納 1000 人聚會。 1908 年,中國內地會又在葛布西北面 10 多公里的結構建立中國內地會彝族總 會。為了更好地傳福音,中國內地會和偱道公會在烏蒙山區緊密協作,譜寫了在 耶穌裡彼此相愛的美好篇章。

夜郎自大與天朝迷夢 在從葛布到結構的路上,要經過赫章縣可樂鄉。可樂是彝語,意思是水草豐 美。20 世紀 60 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可樂河兩岸的丘陵坡地上,發掘出漢墓 7 座,出土文物 300 餘件,引起了中國考古界、史學界的轟動。2000 年,又發掘


出夜郎墓葬 108 座,出土文物 547 件,最終確定這裡是西元前 475——西元 220 年戰國至漢時期的夜郎古國遺址。 在中國歷史上特別神秘的夜郎王國故地終於浮出水面。 西元前 125 年左右,一小隊漢朝使者在從昆明滇王國返回中原的路上,在朱 提(今雲南昭通)附近離開官道,一頭撲進山高林密的烏蒙腹地,尋找傳說 中的夜郎王國。 10 多天之後,在水草豐美的可樂河畔,他們找到了這個神秘的 遊牧部落。聽聞漢家使者的到來,夜郎王熱情地接待了自己的遠親。 他記起祖先一代代傳下來的故事: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們共同的祖先從 昆侖山上下來,在低窪之地牧養羊群。後來,其中一支一路向東,在黃河、渭水 流域紮下根來;另一支,翻越甘青高原,一路跋涉,來到大三峽地區(也就是今 天的雲、貴、川一帶),在這一區域分蘖成了很多個大大小小的部落。 由於道路不通,音訊久隔。夜郎王根本不瞭解自己遠親的近況,他很想知道 他們的事業現在搞的怎麼樣了?他們的地盤有多大?人有多少?由於生活在群山 之中,他很想瞭解外面的世界。夜郎王想,我是這一帶最大的部落,我遠親的地 盤至少應該和我差不多大吧。於是,他問漢朝使者一句不久前滇王剛問過的同樣 的話:


“漢孰與我大?” 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你們漢朝和我們夜郎相比,那一個要大些呢? 漢朝使者,陝西城固人張騫回到長安,如實向漢武帝彙報工作。當聽到夜郎 王的問話時,一向嚴肅的他笑的差點從御座上摔下來: “太可笑,真是太可笑了!一個西南蠻夷!蕞爾小邦!竟敢和我大漢比大小 ” 夜郎王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很強大,不久他就從漢朝使者手裡接過受封的王印 成為漢朝的藩屬國。倒是嘲笑自己同胞“夜郎自大”的天朝帝國從此患上了自大 症。 1900 多年後,在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死抱住“天朝迷夢”,不願意以平等 的態度對待國際交流,更談不上正視和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長處,。 自大、狂妄、固步自封給偉大祖國帶來了 100 多年的屈辱和血淚。 地處貴州的夜郎王國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牢記: 即使有著 6000 年燦爛歷史的中華民族,也不能狂妄自大。我們認識到,我們不 過是人類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都出自一個起源。 今天,中國人民更應該認真對待柏格理的忠告:為了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


尋求全人類的共同上帝和創造者的慈愛。

勝利大逃亡 1914 年 6 月 22 日。在外面巡迴佈道的柏格理收到兒子歐尼斯特派人捎來的口 信:艾瑪病了。 6 月 24 日,謠言四起,說老七已經反叛。接著,柏格理接到昭通官府送來的 口信,告訴他老七最近和一個政府要員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官府決定對老七新賬 老賬一起算。而老七,也想盡一切辦法要讓那個官員難堪。以他的實力,他知道 自己攻不破昭通城防,但他絕不想坐以待斃。他苦苦思索,終於想出了一個好主 意。如果把名揚海內外的柏格理幹掉,政府一定會嚴厲制裁讓他為難的官員。於 是他放出風來:砍頭算什麼,我決心要幹掉柏格理。 雖然不相信老七真的會對他下手,柏格理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因為他知道老 七這傢伙集自私、野蠻、衝動、無法無天於一身。他安排一些學生,分成 3 組。 每組發給一個短號。讓他們把守前來石門檻的 3 條必經路口,一看到有危險就馬


上吹號。 柏格理在發往英國的一封信中寫到: 兩天之後,我同往常一樣做完晚禮拜。然後,和鐘煥然站在學校外面 談 一些事情。 恰在此時, 激烈的 號聲從 通向 昭 通的那 條路 上傳來。學 校裡 哨 聲陣陣,人們一 片混亂 地四 散 離去。我 急忙 回屋,一 邊 大 聲叫威 廉 ( 王 樹 德) 的名字 ,一 邊飛奔 上樓。 歐尼斯 特正 躺 在床上,我一 把將他 抱 起 。 我的妻 子在 慌 忙中抓起一、 兩件 衣物,我們 便 匆匆離 去。 鐘煥 然忙著給我 們的馬 備鞍, 但馬不 停地 嘶叫、 踢腿。最後,我們不 得不 將 馬留了下來。 威 廉與 我扶著 艾瑪,歐尼 斯特坐 在一個同工 背 在背上的 背 簍 裡。我們心 慌 意亂,不知所措。 這一夜,星光燦爛,天氣炎熱,四處亂飛的螢火蟲閃閃爍爍。但我們必 須 精力 高度集 中, 才能順 利走過 崎嶇不 平的 山路 。這 段路 程實可謂艱 難 透 頂 ,對 於剛剛 生病的艾瑪 而言, 尤其艱 巨。 因 為過於 疲倦 , 歐尼斯特 竟 在 顛簸的背簍裡睡著了。 淩晨兩點,我們才疲憊不堪地到達安排好的小苗寨。 破曉時分,一個男孩趕來,告訴我們昨天晚上是虛驚一場。孩子們看到


一隊送葬隊伍,誤以為是老七的人來了,馬上就吹響了號角。 因為勞累過度,我們在那個寨子休息了整整一天。第二天上午,我們動 身返回,于中午時分到達石門檻。 剛坐下來吃了兩口飯,又傳來老七前來襲擊的資訊。我們很快就把自己 的所有 東西和地 主答應給 蓋房 子的來信、地 契 、《新 約聖經 》譯稿的 抄 本 等 派人分送到不同的 村寨 收藏起 來。然 後,我們一家人 又 啟 程逃亡。目的 地:咪咡溝。 我為艾瑪牽著馬,於下午兩點出發。上路不久,我們就遇到了大暴雨, 大家被 雨水淋 得濕透 ,就 像剛從 水裡撈 上來一 般。空 中雨 點 稠密,前面 的 山 頂就 象被蓋 上了一 層幕罩 。我心 急如 焚, 因 為我們 必須 在 山洪到來 之前 渡過洛澤河。 雨點抽打著我們的臉頰,沿途泥濘不堪。我們費力地踩著滿是泥漿的山 路 掙扎 向前 。 臨近河邊之 時,我們 聽到了 遠 處傳來的 山洪 的 咆哮聲。我 催 促大家 奮力向前 。我們匆匆 趕到 河邊。這時 河 水仍平 靜清 澈 ,但水中 已 經 出現了赤黃色條紋,表明雨水已將河谷邊的黃泥沖入河中。 我 們 根 本 聽 不 見 彼 此 的 聲 音 , 山 洪 正 以 每 小 時 50 公 里 的 速 度 向 這 邊 疾


馳。從 10 多裡外山洪翻滾而來,發出的咆哮聲驚心動魄。 渡船由一根延伸於兩岸間的繩索來回牽行。大家跳上船,沒命地拉船上 的牽索! 一抵對岸,我們便跳出小船,死命地往岸上爬。到了安全之處後,我們 回 頭看 去: 在 狂 暴 的 怒吼 聲 中 , 山 洪 繞 過 河 谷 洶 湧 而 至 , 掀 起 一 睹 3 米 高 的黃色水牆。洪流轟鳴而去的景象讓我們所有人膽戰心驚。 他們剛剛坐過的小船,被浪濤高高拋起,當它落下來時,被咆哮的洪水 撕成碎片……①

① 選自《柏格理在中國》第 頁。


第十章 去到一個更美的家

苗文《聖經》 柏格理在 1914 年 11 月 6 日的日記中寫到: 感謝上帝,我終於完成了把《聖經·啟示錄》譯成苗文的工作。 柏格理欣喜地發現《聖經》的光輝給苗家人帶來了多麼巨大的希望。分送 《聖經·四福音書》的教牧人員輪流走訪各個村寨,人們拿到書,立即捧在手裡, 象捧著珍寶一樣小心。他們一字一句,緩慢而吃力地讀著耶穌的生平故事。其中 的一個故事讓苗家人特別喜歡,就是記載在《約翰福音》第九章裡,那個生下來 就瞎眼的男子被耶穌治癒的故事。很多苗家人讀到當狡猾的法利賽人威脅那個剛 被耶穌治癒的男子,而這個男子則用坦然、率直的口氣回擊他們,從而彰顯耶穌 的愛的情節時,就忍不住大笑不止。 他們太快活了。因為面對他們民族幾千年來的苦難,別人都告訴他們是因為 他們的祖先造了什麼孽,或者他們自己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醜事,才會受到這樣


的詛咒和懲罰。今天,他們從這本充滿愛的書中,他們終於知道,既不是他們造 了什麼孽,也不是他們的祖先犯了什麼罪。他們民族經歷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 有一天能夠彰顯上帝的榮耀。 根據他們民族的口頭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當苗族人還生活在長江以北的時 候,他們有過自己的書。但是有一天,漢人征服者來了,把他們驅逐出了自己的 家園。他們跑到江邊,卻找不到渡船。忙亂中,人們為怎樣把書帶過江去爭論起 來,最後決定把書捆在背上游過江去。但沒有想到水流如此湍急,江又那麼寬。 最後,書被江水沖走,讓魚吞進了肚中。 當第一批苗文《聖經》送到苗家人手裡的時候,苗族古歌又增添了新的內容 ——往昔失去的書終於被找到了。很多苗族人寧願在山中跋涉幾天,只是為了儘 早看到苗文《聖經》。 一天,兩個苗族佈道員告訴柏格理一個故事:他們在一個苗寨裡訪問時,遇 到一個 85 歲的老人。他從拿到《聖經》的那一刻就貼在胸口不肯放下。後來, 老人請求他們給他唱支歌。他們用苗語唱起《有一個流淚之泉》的時候,老人終 於擬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放聲痛哭起來。他告訴他們:“我活了這麼大,一直在 等待耶穌。等了整整 85 年。如今,我終於可以安然離世了。”


地上無安息 1915 年初,柏格理一直在竭盡全力地對翻譯完的《新約全書》進行修訂工作 和寫作在《在未知的中國》。他寫到: 中國西部傳教士的工作使人非常難以得到一個假日。無論你走到哪裡, 總會有教會的 緊急 事務跟 上來。 舉例而 言,上 禮拜四, 即 我 正在自己 的書 房裡寫《在未知的中國》第六、第七章的那天,有約 40 個人前來找我,要 我幫助或指導他們解決各種困難。 一對雙胞胎出生後,他們的媽媽跟著去世了。結果妹妹被人抱養,父親 找 到我,請求 我們 幫助他 撫養另 一個孩子。 又 有人給我 帶 來一個口信,說 傷寒剛 在附近一個 村寨裡 爆發了。後來,一個 女孩走進我的書 房,控 告 她 的 父母 包辦她 的婚姻。他 們違背 她的意願,給 她選中了一個 她根本 就 不 喜 歡 的男 人。 她 希望我 幫助 她擺脫 那個討厭 的 男 子的糾纏 。我 當然很樂 意 幫 助 她。我讓人 把她的父母找 來,經 過一 番激 烈的 辯論,我 終 於成功地 幫 助 她解除了婚約。


往下,又來了一個婦女,她的丈夫得了肺炎。她認定這是由於自己村寨 的一個巫師向病人施放符 咒所致。他問 我能否 立即趕到她家為她丈 夫祈禱 剛把這個難題解 決完,就看見 一個傳道 員從 另 一個佈 道點急急忙忙 地 趕 過 來,帶 給我一大 堆他 無法 解決的 問題。而這些 麻煩事 足夠列 一個長長的 清 單。 來訪的佈道員離開,我站起來把房門關上,舒了一口氣。剛拿起筆寫了 幾 行字 ,一個人 就從門外 面把臉 緊帖著 玻璃 向 屋裡看 。他 想 看看我是 否 在 家…… 此外,還有無休無止的巡迴佈道,柏格理開始經常感覺到身心俱疲。這些年 來,他一直是一個人做著四、五個人才應付得來的工作。偶爾,他盼望自己那怕 騰出一天時間略為喘息一下,但有那麼多的事等著人做,而他又總是把別人的需 要放在首位。每當疲憊不堪的時候,他就唱這首歌來鼓勵自己: 誰言要安息?安息在天家。 地上無安息,只因工作多。 天父差我來,時日不我待。


惟有勤工作,未敢有輕疏。 不論忙與苦,恩典必夠用。 勿言要安息,安息在天家。

老兵的職責 1914 年 11 月,柏格理由王樹德、楊雅各、王勝魔陪同,遠征到雲南威信和四 川南部川南的珙縣、高縣、筠連一帶,向苗族的一個分支白苗傳教。 在旅行佈道中,我們走過了一些雄偉險峻的大山,期間,我發現王勝魔 用 針和 線為楊 雅各 縫腳上的 傷口 。由於 傷口 時而 浸在 泥濘 中,時而 踩 在 堅 硬的路面上,為了防止裂口擴大,他一直在用針和線把它們縫在一起。 1915 年 6 月 7 日,柏格理從百忙之中抽出幾天時間,參加一所學校的修建儀 式。他還訪問了幾所學校,對有些地方工作進展緩慢感到憂心。 6 月 12 日。石門檻教堂裡擠滿了參加聖禮的人。這一天有 246 人受洗。


6 月 17 日,農曆 5 月初 5。石門檻又舉行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柏格理寫到: 這天天氣晴朗,參加節日活動的人數超過了以往所有的年份。我們在上 午 作了 露天禮拜 。由於人數 如此 太多,我們的三位傳教 士 只 得輪番佈 道。 我早在節前 一周致函彝良 縣長, 邀請他 在節日那一天光臨,為獲勝 者頒獎 下 午兩 點,縣 長趕到並向 孩子們 發表了演說, 接著頒 發了 證 書及獎品。 傍 晚 ,學生作了 佇列操練表 演。 然 後是各 種運 動 項目。 籃球 特別 惹人喜 歡 , 孩子們 興致勃勃 地你爭我 奪,其 樂無窮。 女 孩子們極 愛跳 繩 ,跳繩獎 的第 一名被一口氣跳了 500 次的女孩奪得。 他還對苗族教會的規模進行了評估。在匯總了大部分地方的數字後,他欣喜 地發現教會有超過 10000 人已經成為基督徒。 從 1904 年到現在的 11 年間,平均每年至少有三座小教堂和學校建成。有 1000 多名學生分佈在 23 所學校中讀書。 在寫給老同學邰慕廉的信中,他還為他們倆設計了清晰的工作目標: 親愛的弗蘭克,如果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學校裡有 2500 個學生讀書, 那該多麼好啊。還有,我感到現在在一些基督徒心中,對上帝的熱情已經 大大地減退了。我盼望我們一起努力,靠著上帝的幫助,重新掀起一場復


興運動,讓福音的火焰永遠在我們的教區燃燒。 親愛的弗蘭克,你和我是尚留在這裡的僅有的兩個老兵,還要在這裡待 多長時間我們誰也不知道。就個人而言我願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到 我們的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傷寒 在那個時代,對烏蒙山區人民來說:傷寒猛於虎。 1913 年 6 月 13 日,柏格理在日記中寫到: 有個寨子,一家人染上了傷寒病。老的已經死去,他們的子女則正在病 中。在 群眾中, 對這種病 有巨大的 恐懼 。沒 有人 敢於 接近 染 病的人家。我 希 望鼓 勵教會的人不 要如 此害怕 ,要欣 然前 往, 並且 和這些 患者一 塊 兒 祈 禱。因為在這種時刻,他們最需要人們的同情和照顧。 1913 年 9 月 1 日:


我剛從一個傳染上傷寒病的寨子回來。在我去的每一座茅棚裡,都擠滿 了 病人。有些孩子 已經死 去。我 曾進去的一個 茅棚僅 有臥 下一 頭牛的 那 麼 多 點地方。在一些 屋子裡 ,人和 牲畜竟 躺在一 起;不少處於 病中的人 就 睡 在地上。 我從這家走到那家,安慰和鼓舞每一個人,並和他們一起祈禱。願上帝 保佑他們。 1913 年 11 月 15 日: 傷寒在另一個村寨再次爆發,有些人已經死去。與其說他們死於疾病, 倒 不如 說他們 死於未被好好 護理。 因為, 沒 有人 敢冒 險照 顧 患上這 種 兇 惡 疾病的人。由於無人護理,病人往往因為寒冷和饑餓而死去。 我感到無比的氣憤和棘手。難道從來就是這樣嗎?難道在這個世界上就 沒 有這些人的 希望了 嗎? 如果 我們 宣講 在天 國 裡沒有 財主 的位 置,群 眾 就 可能嘲笑我們像是在另一個世界裡講話,而他們在人世到底有什麼機遇呢? 1915 年 6 月: 有人給我帶來一個口信,說傷寒剛在附近一個村寨裡爆發了。


柏格理隨時面臨著一個危險:說不定那一天傷寒或者其他流行病會在學生中 蔓延。他聽到在距離石門檻越 500 公里以外的四川敘府,有一個美國醫生對預防 和治療流行病很有經驗。於是,他立即和這個醫生聯繫,請求他對石門檻學校的 一些學生進行流行病防治培訓。這樣,一旦病魔來襲,他們就能夠協助醫生擔負 起醫護方面的工作。 計畫還沒來得及實施,災難就降臨了。

再相會 1915 年 6 月 28 日: 今天,王樹德精疲力竭地從昭通返回。為預防傷寒病,他在昭通連續注 射了預防針。 柏格理 1915 年 7 月 5 日的日記: 昨天晚上和今天整個早上都在下大暴雨。學校裡的孩子們已經開始了他


們的考試。 也就在這一天,幾名學生病倒在教室裡,檢查結果一出來,所有人都大驚失 色:傷寒病。 怕啥啥來,柏格理又氣有急。學校被迫關閉。幾個染病的孩子被隔離起來, 受到精心照顧。艾瑪抱著病軀,一個一個地給他們打針、餵飯、擦洗身子。 一個叫朱煥章①的學生,病情特別沉重,一直高燒不退,神智不清。由於孩 子父母雙亡,他的繼祖父從家裡趕來,晝夜不停地守護在他身邊。 學生好不容易脫離危險,剛剛打過預防針的王樹德又被傳染上了。雖然白天 的事務已經讓柏格理焦頭爛額,疲憊不堪,他還是堅持整夜整夜地照顧和看護王 樹德,幫助他度過最為危險的 10 多天時間,硬是把王樹德從魔鬼的口裡搶了回 來。 一個災難接著另一個災難,兩個苗家人從葛布趕來,告訴柏格理一個震驚的 消息:在貴州安順,亞當·党居仁牧師在外出佈道時,不幸遭雷擊身亡。中國內 地會安順教區的絕大多數信徒都感到極度的沮喪甚至恐懼。 作為中國通,柏格理明白中西文化有著巨大的鴻溝,中國人相信只有那些幹


了傷天害理的事的人才會遭受天打五雷轟的命運。他感到有必要讓信徒明白,這 是上帝以自己的方式接他的使徒去天國。經過一番考慮,柏格理找來楊雅各,請 他前往安順,代表石門檻教會安慰、幫助那些處在痛苦中的兄弟姐妹,堅固他們 的信心。 慢慢地王樹德病情略呈好轉。就在這時,柏格理病倒了。病魔不甘心失敗, 它決心帶一個人走。 生病的艾瑪獨自承擔起照顧丈夫的重任。柏格理一直處於高燒之中,病情不 斷惡化。 薩溫醫生和邰慕廉聞訊立即從昭通趕來。薩溫醫生陪了柏格理兩天,他的病 情開始有所好轉。柏格理一蘇醒,就和薩溫醫生開玩笑說:“薩溫,還記得上次 你把我從死神口裡奪回來的情景嗎?這一次我猜魔鬼也不是你的對手!” 由於薩溫夫人重病在床,又看到柏格理恢復的那麼好,薩溫動身回了昭通。 一回到昭通,薩溫就發現自己染上了傷寒,雖然僥倖躲過了鬼門關,但這場病耗 盡了薩溫的健康。 1918 年 1 月 30 日,中國人民的好朋友薩溫醫生,在救治一位中國士兵時,又 一次染上傷寒,這一次他沒能躲過病魔,長眠於昭通鳳凰山麓。


柏格理的樂觀掩蓋了他身體的全面衰竭。一度,艾瑪滿懷希望,相信丈夫會 和往常一樣勇敢地站起來。、 突然間,柏格理病情惡化。體溫遽然升高,雙眼看不見東西。接著,柏格理 的呼吸慢慢衰竭。 陰暗潮濕的五磅小屋裡,艾瑪和 9 歲的歐尼斯特一邊一個,緊握著柏格理的 手。邰慕廉站在旁邊,不停地禱告。 柏格理艱難地說:“艾瑪,我恐怕恢復不過來了。你們不要傷心,你們要歡 樂。歐尼斯特,不要哭泣。因為,爸爸要去的是上帝早已給我們安排好的更美的 家。” 停了停,他對邰慕廉說:“弗蘭克,麻煩你轉告外面的弟兄姊妹,不要哭泣。 讓他們一定要好好信耶穌。告訴他們我在天堂等他們。” 邰慕廉走到門外,外面擠滿了人,最前面是一大堆孩子。邰慕廉舉起雙手, 大聲說:“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不要哭泣!柏牧師希望再聽聽你們唱歌。我們一 起唱《再相會》。大家一起大聲唱,開始!” 剛才還充滿絕望和憂傷的山嶺響起了歡快的樂曲: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願主指示領你正路, 在主羊圈看守保護,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主全能手常常衛護, 日用飲食主必賜你,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如有難事四面攪擾,


願主慈手周圍環繞,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願主聖靈賜你平安, 及至臨終仇敵敗負,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再相會,再相會, 靠主恩得再相會, 再相會,再相會, 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屋裡,柏格理緊緊地握著艾瑪的手。聽到門外響起的的歌聲,一開始很壓抑 但愈來愈歡快,他笑的特別開心。 柏格理使勁抬起右手,在艾瑪臉上摸索著,拭去她臉上的淚珠:“艾瑪,我 請求你一件事,你再笑一笑,給我看好嗎?” 艾瑪笑了。柏格理說:“艾瑪,你是上帝賜給我的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東西。 為此我一直感謝上帝。” 艾瑪緊了緊柏格理的手。柏格理笑的很知足,像一個躺在媽媽懷裡的孩子。 久久,他說:“艾瑪,親愛的,我還是想聽你給我讀《聖經》。” 艾瑪拿起柏格理床頭放著的苗文《聖經》,翻到一頁,輕輕地讀起來: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 我 已經 跑盡了,所信的道我 已經 守住了。從 此 以後,有公義的 冠冕 為我 存 留,就 是按著公義 審判的 主到了 那日要 賜給我的,不 但賜 給我,也賜 給 凡 愛慕他顯現的人。①

1915 年 9 月 16 日下午三時,柏格理辭別人世,去到一個更美的地方。對他和


所有真正信仰上帝的人來說: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榮耀的開始。 苗族人把他葬在石門檻學校後面一個小山上的橡樹林中。杜鵑花、金銀花、 映山紅、迎春花等在林中掩映。他被安放在烏蒙山麓,守護著中國少數民族的家 園。 苗家人在他的墓頂上,豎起了一個很大的十字架。表徵著全人類的共同上帝 和創造者的愛一直眷顧著中國的烏蒙山脈,眷顧這塊土地上的人們。 在他的花崗石墓門上,人們恭敬地篆刻了一副對聯,以紀念他的一生: 牧師誠為中邦良友, 博士真乃上帝忠臣。

① 選自《聖經·提摩太后書》4 章 6-8 節。


本書寫作開始於 2005 年 5 月 7 日 初稿畢於 2008 年 1 月 9 日 第二稿畢於 2008 年 5 月 18 日。 其中苗族歷史一章畢於 2008 年 6 月 3 日。

附錄 1:長眠在烏蒙山區的部分外國傳教士簡歷

在昭通鳳凰山麓,從左到右埋葬著 5 位中國人民的朋友:


1、“摯愛的仁兄”——林樹德(薩溫)醫生 林樹德醫生,原名利維斯·薩溫(Dr & Pastor Levis savin )。生卒 年月: 1864 , 8 , 18—1918 , 1 , 30 。 1864 年 8 月 18 日,薩溫醫生出生于英國的肯特郡(Kent)的 Faversham。他 最初的志向是當一名教師,但後來他更願意當一名牧師。1887 年他在柏格理的 家鄉康沃爾的卡米爾福特作見習牧師。 1890 年,他在倫敦 Middlesex 醫院開始接受醫療培訓,1891 年被任命為教堂 的牧師,1895 年獲得醫生資質。 1896 年 11 月,薩溫醫生來到昭通。在中國的最初的兩年裡,1898 年,他和 他的同工凱特·哈伍小姐(Kate Howe)結婚,1900 年,由於義和團運動,他和 妻子不得不離開中國。1902 年,他們又回到昭通,負責修建福滇醫院。 1915 年,薩溫醫生在救治柏格理牧師時染上傷寒,雖然他挺過來了,但身體 因此大受損傷.1918 年,由於挽救一個中國士兵的生命,薩溫醫生又一次染上傷 寒,於那一年的 1 月 30 日病逝。 薩溫醫生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沙文博士生性敏感,不喜歡被公眾關注,


個性孤僻、不善言辭。但有沉穩堅定的信念,他把每一天都用來為當地的百姓及 其他傳教士們提供完美周到的服務。人們對他瞭解得越多,就越發地尊敬他,越 發地欣賞他的人品。他不會為粗心馬虎而苦惱,但卻信守正直、一絲不苟、謹慎 和誠實等優秀品質。他害怕被誤解,敏感與粗暴和不公。他救助雲南的黎民百姓, 長達二十二年之久。他真是一位偉大的好人。 薩溫醫生被昭通百姓譽為“昭通摯愛的醫生”。當他去世時,數百人走上街 頭,緩步前行,護送他的靈柩,以表達他們對他的熱愛。

2 、“人民尊重的醫生”——(馬佐生)醫生 馬佐生醫生,原名理查·哈登(Dr & Pastor R.P Hadden )。生卒年月: 1886-1930 , 2 , 12 。 1886 年,理查·哈登醫生出生在愛爾蘭的 Wexford 郡的 Springfield。他就讀

于 Dublin 大學的三一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後,為去中國傳道,他轉攻醫學 於 1908 年畢業,獲得醫學士和外科學士兩個學位。

剛來中國時,他在中國佛山和梧州等地工作。他精通漢語,還會說一口流利的廣


東話。

他 1918 年回國,應招入伍,擔任皇家陸軍醫療隊的隊長。他參加了在巴勒斯坦、

埃及和法國的戰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在德國佔領區的服役了一段時間,退伍時 被授予十字勳章。 後來他決定重返中國。1926 年起開始,他在衛理公會華中教區工作,成績卓著 1929 年,戴萌德醫生逝世。他於是到昭通接替戴萌德的工作。

1930 年,昭通流行回歸熱,醫院忙不可迭。因為辛勞過度,哈登醫生不幸被感染

當時,唯一的特效藥“914”只剩下最後一支,助手們要給哈登醫生注射,他見到還

有更重的病人,便謝絕了,命令將這支救命的藥劑注射給一個重病員。這支針藥救了

一個中國同胞的性命,哈登醫生卻因病情加重,於 1930 年 2 月 12 日因傷寒和肺炎病 不幸辭世。 3 、“和平使者”——法蘭西斯 · 戴蒙德醫生 戴蒙德醫生( Dr.Francis speucer Dymoond )。生卒年月: 1896 , 11 , 30-1929 , 3 , 1 。 法蘭西斯·斯班瑟·戴萌德博士是邰慕廉牧師夫婦的二兒子,1896 年 11 月 30


生於昭通。中學時就讀於英格蘭的普利茅斯(Plymouth)的 Hoe 高中,他的叔叔艾爾 德曼·戴萌德當時是這所學校的校長。

畢業後,和他的父母一樣,他自願來中國服務。在中國溫州工作了很短一段時間

就因戰爭爆發,不得不返回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戴萌德博士在歐洲西部前線 參戰。

退伍後,他到 Bristol 大學攻讀醫學,深入研究熱帶病學。1928 年他來到雲南。他 在昆明的傳教士教區醫院工作了幾個月後,來到昭通。不幸患上了嚴重的扁桃體炎 1929 年 3 月 1 日病逝。

戴萌德博士是一位天才的醫生和傳教士,他深深地熱愛中國人民。戴萌德醫生

的父母畢生致力於在中國的傳教和治病工作。戴萌德博士決心繼承他們的事業,但不 幸英年早逝。他的三個姐妹,凱薩琳、羅可希和杜露希,成人後也都在中國傳教。

4、

“人民愛戴的醫生”—— 莉蓮 · 瑪麗 · 格蘭丁醫生

莉蓮 · 瑪麗 · 格蘭丁醫生( Dr.Lilian Mary Crandin )。生卒年月: 1876 , 11 , 25-1924 , 12 , 5 。


莉蓮·瑪麗·格蘭丁出生在英吉利海峽澤西島(Jersey)的聖赫裡埃。他的父 母是當地基督教聖經公會的主要同工。格蘭丁從小受父母薰染,立志長大後做一 名傳教士。她先入澤西女子大學讀書,後進入金巴拉女子大學醫學院深造,1904 年獲醫師資格,成為澤西島第一個獲得醫師資格的女醫師。畢業後,她又進修牙 科、婦產科和眼科,並到倫敦學習熱帶病學,為在中國內地開展救濟醫療做充分 的準備。 1906 年 1 月 11 日,她從南安普敦乘“愛麗絲公主號”輪船,以醫學傳教士的 身份來到上海。當她瞭解到雲南是中國的偏遠省份,當地群眾缺醫少藥,於是來 到昭通,一干就是 10 年。她常年深入少數民族山寨,活動範圍之廣相當於整個 法國的面積。她設立了多處居民診療所,並開了麻風病醫療所。給當地婦女講解 衛生知識。 她和薩溫醫生同工,每個月都會去石門檻為當地群眾服務,治病和接生,同 時帶去一些急需的藥品。 1914 年,她辭去教會工作,到上海和一名記者結婚。這次婚姻持續了很短 時間,格蘭丁返回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前線當隨軍醫師。戰後,她又 參加了醫療培訓。


1923 年,格蘭丁醫生返回昭通,繼續傳教行醫生涯。重返中國僅僅一年半 之後,當地流行斑疹傷寒。在去邊遠地區行醫的途中,格蘭丁不幸身染傷寒,於 1924 年 12 月 5 日不幸辭世。 格蘭丁醫生丁為人溫和、自製,不善言辭,卻是一位極佳的聆聽者。她總是 那麼平易近人,對待工作亦是執著與敬業。 1976 年,格蘭丁醫生誕生 100 周年,她的家鄉英國澤西郵政當局為褒揚她的 功績,在 1976 年 11 月 25 日發行了一套四張紀念郵票(見圖)。 格蘭丁醫生當年辦診所的地方,已蓋起了現代化的昭通地區醫院。她永遠活 在昭通和所有中國人民心中。

5 、“播撒愛心的護士”—— 瑪利亞 · 海克斯(布希)護士 布希護士,原名瑪利亞 · 海克斯(Mrs Marie Hicks )。生卒年月: 1872 , 7 , 7-1924 , 10 , 25 。 布希護士來自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她的家人都叫她瑪麗蓮。他們一家是從 英國的康沃爾移民到澳大利亞的,是基督教聖經公會在澳大利亞分支的成員。


儘管遠在地球的另一半,澳洲的信徒還是通過閱讀自己教派的月刊雜誌與英 國國內的教會保持緊密的聯繫。 布希護士知道家鄉教友們在中國雲南傳教的事蹟之後,志願來中國雲南。她 的計畫得到澳洲教區的資助。1898 年 4 月,她到達中國雲南。1901 年,她和英 國同事、傳教士海克斯先生結婚。他們育有一子,名叫查理斯,二十幾歲時因病 去世。他們還育有一個女兒愛琳·海克斯,通過護士資格培訓後,也在雲南當了 一名傳教士。 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海克斯夫婦在雲南教區的幾個傳教站工作。無論他們 去哪裡,海克斯夫人總是專門為教區內外的婦女和孩子們服務。她安靜、溫和、 善良,無論身份高低貴賤,每個人都是她的朋友。 她在昭通探望一戶病人時,染上傷寒,1924 年 10 月 25 日不幸病逝。她去世 一個多月,格蘭丁醫生也因染上傷寒離世。

6、 “ 昭通第一位殉道者”—— 湯瑪斯 · 索恩(?— 1891)


湯瑪斯 · 索恩(Thomas Thorned)生卒年月:?— 1891,9,23。 1883 年,衛理公會的萬斯通牧師和基督教聖經公會的湯瑪斯·索恩牧師來到昭

通,昭通從此有了教會。1887 年,柏格理牧師和邰慕廉牧師也來到昭通。這一年, 湯瑪斯·索恩和路易絲·馬伯斯小姐結婚,路易絲是中國內地會的一名傳教士。

1891 年,索恩經過石門檻附近的古驛道往雲南彝良傳教,不幸染上痢疾。因為得不 到及時治療,在返回的路上,於 1891 年 9 月 23 日病逝於昭通喇叭寨。 湯瑪斯·索恩是在昭通殉教的第一個外國傳教士。他死後,教會在昭通城東邊 的坭井買了一塊地,把他安葬在那裡。 由於年代久遠,現在,湯瑪斯·索恩的墓地已無法尋找。 根據甘鐸理《在雲的那一邊——柏格理傳》記載,湯瑪斯·索恩去世之後,他 的妻子路易絲隨即返回英國。但鐘煥然在《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西南教區各少數民 族信仰基督 50 年史》中,對路易絲在中國的經歷有不同的記載:

1957 年,鐘煥然還充滿深情地回憶起這位用自己生命為教會奠基的傳教士: 嗚呼索牧,我會先鋒。基督忠僕,為道熱衷。山航海,遠來亞東。跋涉艱苦


來到昭通。效法基督,和藹謙恭。愛人如己,援助貧窮。待人接物,開誠佈公。 闡揚無道,感化須詆。橫逆不較,度量寬宏。為人真光遍昭,不丹沐雨椰風。竟 把福音種子,播種群眾心中。建築西南教會基礎,迺宏偉力豐功。恒懷堅韌奮鬥 勇往奔走西東。不期天翁有命,遞而招還天宮。幸喜福音種子,潛然發育滋榮。 因微而著,枝于茂密蔥蘢,苗而秀秀而實,含苞吐蕊實蓬蓬。由滇而黔,果實累 累滿園中。

7、“基督的使者”——康斯坦斯 ·普嵐護士 普嵐護士(Constance Pullan)生卒年月:1899 年—1938 年 12 月 6 日。 虔誠的衛理公會派傳教士。 康斯坦斯·普嵐護士是傳教士普嵐夫婦的女兒,普嵐夫婦曾在中國湖北傳教 數年。康斯坦斯就讀于衛理公會辦的一所女中,畢業後在英國伯明罕 (Birmingham)中心醫院做一名護士和助產士。 過了幾年,作了幾年女王的護 士,她主動要求去中國服務,隨即被派到她父母曾工作過的湖北教區。

普嵐護士在湖北工作了兩年,由於身體狀況不佳,她回到英國。1936 年,她重返


中國,這次的目的地是雲南昭通。

一到昭通,普嵐護士馬上擔負起一所新醫院的管理工作。由於缺乏人手,醫院的

正常運轉有時都十分艱難。於是,在醫院日常工作而外,她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來培訓 一支護士隊伍,親自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

作為一名傳教士,普嵐護士喜樂 自製、溫和、愛人如己;作為一名護士,她敬業 一絲不苟,平易近人;作為一名老師,她和藹、沉穩,善解人意。 1938 年 12 月 6 日,當她因傷寒病逝時,每個認識她的人都極其傷心。

葬禮在她工作的醫院的候診室舉行,昭通各個階層的人們都趕來為普嵐護士送行 普嵐護士生前每週都去探望、照顧的 4 個麻風病病人,聞訊從很遠的山裡趕來,他 們手捧著一大把自己栽種的小花。當靈柩抬出來的時候,他們走上前來,把花束輕 輕地放到棺木上面,為他們心愛的普嵐護士送行。

8 、“長眠在柏格理身邊的傳教士”——高志華牧師 高志華牧師(H.Goldsworthy )。生卒年月:?— 1936 年 3 月 6 日。


高志華牧師醫生從小敬佩柏格理,決心學習柏格理的樣式,為苗族人民服務。 他前後兩次到石門檻。第一次是 1924 年,第二次是 1936—1938 年,有時住昭 通,有時住石門檻。 1936 年 3 月 5 日,星期六,石門檻學校師生貧困,無力購置燈油,夜間照明 十分困難。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到石門檻背後 10 多裡外的韭菜坪砍伐野生毛竹, 供學生晚上學習時照明用。那天大家來回走了 30 多裡路,人人疲倦。夜深後, 大家忽而聽到刺耳的槍聲、廝殺聲和一片叫喊聲。 當時在石門檻學校讀書的楊榮新回憶說:3 月 6 日淩晨 1-2 時,土匪李開柱率 領 70 多個土匪把學校包圍了。有 7 個土匪每人手拿一把刀猛撞高牧師居住的長 房子,威脅高牧師開門。土匪把門撞開,沖進去威逼高牧師把修建學校的錢交給 他們。高牧師對他們說:“我沒有錢,我只有書本,教會的錢在昭通,不在石門 檻。”匪徒氣急敗壞,他們問一句,就刺高牧師一刀,高牧師一共被他們刺了 17 刀。高牧師痛得放聲大叫。我的同學王明基聽見了,他跑來喊我。我倆一合 計,乾脆豁出去,和土匪痛痛快快地打一場。我倆拿著鋤把、拿著扁擔跑到高牧 師的房子門口,進去卻沒有找到高牧師。我們出來,到處找,才聽見高牧師在大 門前 5 丈深的石坎下哼哼。我倆跑到高牧師的身邊,看見他身著汗衫和短褲,滿 身鮮血淋漓。


王明基哭著喊:“高牧師,高牧師,您快醒醒。土匪已經逃走了。”這時, 全校老師和學生都聚過來,大家像人牆似的站在高牧師周圍。高牧師生前只說了 一句話:“我要和柏格理牧師在一起”。 根據高志華牧師的遺願,人們把他葬在柏格理的旁邊,從此,他永遠地陪伴 在柏格理身旁。

附 錄 2 、 石 門 檻 教 會 苗 族 《 溯 源 碑 》 碑 文 :

天荒未破,疇諮冒棘披荊。古徑雲封,遑恤殘山剩水。訪桃源於世外,四千 年莫與問津;探芝圃於莽中,五百劫始為說法,則亦無有乎爾,然而豈謂是哉? 原夫野地花叢,難邀賞鑒;爾乃葛天苗裔,誰肯是攜?回徒本墨守宗風,孔教且 素持外攘,禪宗既窮超生之路,道派更絕換骨之丹。惟之莠三秀驕驕,慨草田之 無佃;恒花溪勃勃,惕茅塞其誰開?幸耶和華示撒母耳還來舊雨,沾從秦漢衣冠 俾彼明星,映到羲皇人物。花既溷而複起,苗則槁而復興。始亞當興惠黔黎,初 開草昧;更百木能支大廈,獨辟石門。願他野橄欖枝,接我真葡萄樹。十年灌溉


偕良友,創字釋經;兩度梯航與細君,分班授課。故叫萬花齊放,遂使良苗一新 叱石成羊,真亞伯拉罕之孫子;攀門附驥,衍馬丁路德之薪傳。天父恩何等昭彰 聖神力不可思議。四起棟宇,非鬥霏而誇多;別具爐錘,願超凡以入化。時聞山 鳴谷應,牧樵賡讚美之歌,佇見戶誦家泣,子婦解頌揚之譜。文章機杼持操實業 經綸,道德森林饒有民生主義。蓋琅環福地,化鴂舌為鶯聲;是風雨名山,由人 間而天上。彝族引領,漢類皈依。憶當年披星戴月,看此日飛雲卷雨。喜值滿蘭 敬勒貴瑉。伏望漁人得魚,共矢丹悃。特修紀念,贊以粹言。 贊曰: 靈宮活石 聖道法門 畏絆腳石 守生命門 屋角首石 天上城門 裂開泉石 牖啟心門 是遮身石 是出死門 是匠棄石 是羊入門


奠基磐石 奏開金門 點頭頑石 進步窄門 中華基督教宣道使者李國鈞約翰敬撰 民國縣知事留日法政員陳宗華菊圃敬書

中華民國三年(1914)八月石門檻聯區全體學生敬立

附錄 3、歌曲《十字架的救恩》 附錄 4、歌曲《活出基督歌》 附錄 5、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1、《在未知的中國》,東人達、東旻翻譯。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內有柏格理著《中國歷險記》,柏格理、邰慕廉著《苗族紀實》、柏格理著 《在未知的中國》、王樹德著《石門檻與花苗》、甘鐸理著《在雲的那一邊—柏


格理傳記》、甘鐸理整理《柏格理日記》、張紹喬、張繼喬著《張道惠夫婦在石 門檻》。) 2、《柏格理在中國》,沃爾特 ·柏格理著,蘇大龍翻譯。貴州 民族研究所 編:《民族研究參考資料第 28 集》,1989 年印刷。 3、《苗族救星》古寶娟、饒恩召著。中國基督教聖經書會 1939 年出版。 4、《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西南教區各少數民族信仰基督 50 年史》,鐘煥然 著。手抄傳承。 5、《滇黔川邊基督教傳播研究》,東人達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6、《“窄門前”前的石門檻》,張坦著,雲南教育出版社 1992 年出版。 7、《尋找那些靈魂》,王大衛著。香港文匯出版社 2008 年修訂版。 8、《中國石門檻》,楊大德著,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9、《在中國的西南部落中》,撒母耳 ·克拉克著,蘇大龍翻譯。貴州民族研 究所編:《民族研究參考資料第 25 集》,1985 年印刷. 10、《貴州石門檻—開創中國近現代民族教育之先河》,朱群慧,東旻主編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6 年 3 月出版。 11、《威寧自治縣民族志》,貴州民族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12、《近代貴州苗族社會的文化變遷》,遊建西著。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出版。 13、《威寧苗族百年實錄》,貴州民族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14、《彝良縣基督教百年簡史 1906—2006 年》,教會內部資料。 15、《世界苗族遷徙史》,石朝江著。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16、《中國風情》(澳)莫里循著,張皓翻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8 年出 版。 17、《戴德生—摯愛中華》,史蒂亞著,梁元生翻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06 年 11 月出版。 18、《基督教葛布教會百年史 1904—2004》,教會內部資料。 19、《苗族古歌》,潘定智、楊培德、張寒梅編。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7 年出 版。


20、《石門檻文化百年興衰》,沈紅著。萬卷出版公司 2006 年 6 月出版。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