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d logo eld logo

宮﨑駿為何特地安排鵜鶘死亡這一幕?《蒼鷺與少年》6個「有雷解析」

宮﨑駿為何特地安排鵜鶘死亡這一幕?《蒼鷺與少年》6個「有雷解析」

Photo Credit:甲上娛樂 提供

雖然霧子婆婆與年邁的鵜鶘在《蒼鷺與少年》中的戲份並不多,不過吉卜力卻請到柴崎幸與《深夜食堂》的小林薰來擔任配音,可見這兩個角色在電影中都有一定份量的象徵。在此,先讓我們將劇情與世界觀設定的那些解析內容暫時拋開,而是以比較單純的方式,來聊聊《蒼鷺與少年》那些具有各種可能性的有趣隱喻:

《蒼鷺與少年》(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在台灣上映後,隨即引發一陣討論熱潮,除了成為宮崎駿至今反應最兩極的作品外,片中一些較為斷裂的情節,或是並未多做解釋的奇特世界觀,也成為了大家好奇不已,並紛紛提出個人想法的熱門話題。

在此,先讓我們將劇情與世界觀設定的那些解析內容暫時拋開,而是以比較單純的方式,來聊聊《蒼鷺與少年》那些具有各種可能性的有趣隱喻。當然,由於《蒼鷺與少年》在這部份的留白實在過於寬廣,所以接下來的這6個解讀,自然也沒有所謂的對錯可言,僅是提供一種思索上的參考。

不過這樣的特質,或許也正是《蒼鷺與少年》之所以能夠引發如此討論的原因之一吧。

||以下內容將提及《蒼鷺與少年》關鍵情節,請斟酌閱讀||

#01:這是屬於宮崎駿自己的故事

Screenshot 2023-10-06 at 6.17.17 PM.png

Photo Credit:吉卜力工作室

在本片剛公佈的階段,大家曾誤以為《蒼鷺與少年》是改編自吉野源三郎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但事實上,之所以會用這本書來為日文片名命名,主要比較是類似一種致敬之舉,甚至還更接近於宮崎駿藉由本片來探尋自我的一道問題。

就劇情設定來看,《蒼鷺與少年》的主角真人,是個頗具宮崎駿自傳性質的角色,兩者的家中,都同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軍機製造工作,而生活較為富裕、曾搬到東京以外的地方等情節,也都與宮崎駿的兒時生活相同。

也因為如此,雖然《蒼鷺與少年》是一則脫離了現實的奇幻故事,但從這個角度來看,片中的那些奇幻情節,其實也都能透過現實角度解讀,讓本片就此從不同的面相,交織出就連宮崎駿自己也未必已經釐清的種種念頭。

所以,片中會出現一扇上面寫著「學我者死」的門,其一部分的原因,可能也是他想利用這種方式來指出,《蒼鷺與少年》其實是屬於他自己的故事,別人要是想模仿這部電影,只是在創作上毫無必要可言的死路一條吧。

延伸閱讀:從頭到尾都充滿了死亡氣息:《蒼鷺與少年》或許能被視為宮崎駿至今最私人的作品


#02:真人與蒼鷺

kimitachi010.jpg

Photo Credit:吉卜力工作室

在《蒼鷺與少年》中,曾提及主角真人的名字含義,相對於此,蒼鷺一角的日文讀音「サギ」,則是與「詐欺」同音。所以,要是將他們兩人的名字放在一起,然後再思索全片的劇情發展,我們則會發現,其實這兩個角色幾乎可以被視為一體兩面的存在。

剛開始,他們勢如水火,歷經了幾番抗衡。然而,隨著他們被迫一同在下界冒險,彼此也竟然可以交心起來,就角色內在而言,可以被視為兩種矛盾心態的和解,同時也彷彿暗示了他們的本質,其實正是同一個人的內在矛盾。

比較有趣的是,就連蒼鷺完全聽從真人舅公的指揮,而真人則是在緊要關頭拒絕了舅公提議繼承等部分,也同樣展現出一種衝突的心態,亦讓那股一體兩面的特質,變得更加令人玩味。


#03:兩個霧子

kimitachi006.jpg

Photo Credit:吉卜力工作室

在《蒼鷺與少年》片中,出現了兩個時間點的霧子,但不管是年邁又一直討菸抽的霧子,又或者是在下界中年輕且強悍的霧子,均以自己的方式試圖保護真人,彷彿是推進劇情的關鍵角色之一,雖然兩個霧子作法似乎天差地遠,就連個性也有明顯差異,但關心的本質,卻也還是如出一轍。

比較特別之處,在於《蒼鷺與少年》其實是一部在許多地方,均折射出宮崎駿對於死亡看法的作品。因此,兩名霧子不管是身體強弱,或是面對不同世界的個性差異,其實也都可以視為一種對於年邁的感慨,既包括了生理上的狀態,也涉及了心理上的變化,展現出一個人在時間流逝之下,其中的變與不變之處。

延伸閱讀:若你在電影裡迷了路,別忘了跟著久石讓的琴聲走:《蒼鷺與少年》的6個觀影小細節
 


#04:鵜鶘與鸚鵡

kimitachi008.jpg

Photo Credit:甲上娛樂 提供

從宮崎駿長年關注的反戰主題來看,有人認為鵜鶘象徵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那些被徵召上戰場,前往異地打仗的軍人,表示牠們也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來到下界,同時台詞更提及了年輕鵜鶘越來越少,最後則使牠們看起來像是掠奪者,但其實也只是迫不得已,同樣忍受著無窮的痛苦與疲憊。

至於鸚鵡這邊則較為複雜,可以同時指涉不同方面。以反戰角度作為連結,有人認為鸚鵡象徵的是當時的軍國主義,一心想要成為霸主,吞食所有非我族類,最後則在瘋狂的欲望下自招滅亡。

至於從歷史角度來看,鸚鵡或許也可以被視為美國陣營,在最後由於破壞了塔,導致下界毀滅的橋段,看起來也就像是原子彈爆炸般的場景,最後則在戰爭終結的情況下,以另一種相對不具殺傷力的姿態,與鵜鶘一同回到上界(軍人返鄉),就像是戰後的美國流行文化,為日本帶來的另一番繽紛影響似的。

此外,要是從宮崎駿自身的狀況來看,也有人認為,鸚鵡就像是外部的投資者,以貪婪的方式試圖影響吉卜力的創作。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本片之所以選擇了鸚鵡,或許包含了毫無意義的學舌之意,像是在暗示許多以商業訴求為主的作品,只是一種不經思索的模仿,因此也可以與前面所提到的「學我者死」那扇門,產生一定的連結。


#05:塔所支撐的究竟是什麼?

kimitachi012.jpg

Photo Credit:甲上娛樂 提供

在最後作為劇情關鍵的那座積木塔,從歷史影射的角度來說,比較直接的連想,便是象徵了那個時期的日本,就像上一點提及的一樣,在最後由於鸚鵡大王的破壞而崩塌,帶來了如同原子彈爆炸般的影響。

至於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塔也是個彷彿吉卜力般的存在。其中每三天堆疊一次的設定,就像是吉卜力也得由於各種商業因素,得要定期產出作品。而在這種情況下推出的作品,自然也可能會因為製作時程,難以做到盡善盡美的地步,是以有時也顯得搖搖晃晃,得要宮崎駿出手輕輕敲動,好讓塔可以繼續屹立不搖。

至於最後舅公希望真人能接班的狀況則較為複雜,甚至可以說,其實他們兩邊,都可以被視為宮崎駿自身的一種投射。從舅公的角度來看,情況比較像是宮崎駿曾希望兒子宮崎吾郎能接班,但最後卻遭到拒絕,使他對吉卜力的未來因而感到擔憂的心態。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那一段的舅公卻也可以視為過去的宮崎駿,而真人則是此刻的他,代表他不願只是再像過去那般汲汲營營,需要顧及商業性質,而是在本作中更敢表現出藏在他內心已久的破壞性,朝另一條更加自由的創作道路而去,同時代表自己的創作靈魂依舊想要處於活人之境,因而也與他這次表示自己還沒有要退休的說法,得以有所連結。


#06:劇情上的斷裂有合理解釋?

kimitachi007.jpg

Photo Credit:甲上娛樂 提供

《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的最大問題,其實並非那些世界觀設定的缺乏解釋,而是在於角色的情感與行為動機,有時就像是缺漏了什麼似的,因此叫人難以與角色產生足夠共鳴。

而從這點來說,要是能把故事裡的一切,全都視為一場夢的話,自然會使這種連結上的問題比較合理一些,正如我們在做夢時,夢境內容也往往總是缺乏邏輯與條理,像是跳來跳去似的。

但除了這個說法之外,或許我們也能用另一種更為有趣的假設來看待。簡單地說,如果我們把《蒼鷺與少年》這部片確實看成宮崎駿的半自傳之作,那麼最後真人要離開下界時,曾被提醒這些有關下界的回憶,在其他人身上都會直接消失,但由於真人的狀況特殊,所以還是會記得好一陣子,可能隨著時間不斷流逝,才會慢慢淡化。

是的,如果我們以後設一點的角度來解讀,倘若宮崎駿就是真人,那麼此刻的他回頭訴說起這則兒時故事時,會出現片中那樣的劇情斷裂感,不也變得合理起來了嗎?


以上的6件事,便是關於《蒼鷺與少年》的一些相關解讀。最後也再次提醒,由於《蒼鷺與少年》在許多地方的大量留白,使得本片的解讀空間也因此顯得特別寬廣,對於並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來說,自然會在不少地方嗤之以鼻,認為只是一廂情願。

不過有時候,這也正是創作與欣賞創作的樂趣所在。我們如何看待一部作品,其實同樣反映出內心思維,就算創作者自己未必如此作想,但對於某些讀者或觀眾來說,有些較為特別的情節,就是能為他們帶來特殊聯想,甚至是引發更為深層的內心思索。

而這,不也正是我們至今仍透過像是電影、影集、小說、動漫、遊戲等各式各樣的表現手法,始終對故事著迷不已的原因嗎?

訂閱every little d.電子報,看更多生活細節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林君玶
核稿編輯:楊士範

出前一廷 avatar

出前一廷

本名劉韋廷,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曾為某流行媒體總編輯,近日常以「出前一廷」或「Waiting」之名出沒於不同媒體撰寫文章。個人粉絲頁:史蒂芬金銀銅鐵席格(www.facebook.com/StephenWTF)

更多此作者文章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