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古卷簡介

死海古卷的故事

話說從前…

圖片3

西元1947年,幾位隸屬於死海西邊沙漠地帶的貝都因(Bedouin)牧羊人,在昆蘭(Qumran)地區牧羊。有一天,他們的一隻羊迷了路,跑進山上一個洞穴。其中一位綽號「柴狼」的年輕牧羊人,拿起一塊石塊扔向山洞,想把羊嚇出來。不料,石塊扔進洞內後,卻聽到缸瓦破裂的聲音。於是他進入洞中,想一探究竟,卻發現一些柱形密封黏土罈子。其中一個罈子內藏有三卷古手抄本。以後,又有貝都因人在山洞中,發現另外四卷手抄本。因古卷保存在罈內,所以大多完整。

圖片2

後經查考,證實此手抄卷著作時間,約在西元前150年左右,而牧羊人所發現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卷,即「以賽亞書」。當時愛色尼派的人(Essenes)長居昆蘭地區,西元68年,此地為羅馬人所毀,居民大都被殺。然而,他們就在羅馬人攻擊前,將一些手抄聖經卷藏在附近洞穴中。

物換星移,這些埋藏在昆蘭山洞內的古代抄本,終於在約二千年後,重見天日。頭一批發現的總計七份古卷;於是,這山洞被命名為一號洞穴(Cave 1)。

這七份古卷包括:
1. 完整的以賽亞書抄本
2. 部分的以賽亞書抄本
3. 社群紀律抄本(Community Rule Scroll)
4. 哈巴谷書評註抄本 (The Commentary on Habakkuk Scroll)
5. 戰卷抄本(War Scroll),俗稱「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之戰」,描述在末日彌賽亞顯現時,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之間的最後一場戰爭
6. 感謝詩抄本(Thanksgiving Scroll)
7. 關於創世故事的臆測作品抄本(Genesis Apocryphon)

聖經的民族—猶太民族

猶太民族對人類最大的貢獻,當屬希伯來聖經,他們因而被稱為「聖經的民族」。基督教採用了希伯來聖經,定為三十九卷舊約聖經,加上二十七卷新約聖經,共六十六卷。因此,希伯來聖經不僅奠定了猶太文明的基石,也成為基督教的基石;這可見於耶穌及其使徒,在新約聖經裏大量引用舊約聖經內容,足見希伯來聖經與新約聖經,同具神聖的權威。

直到二十世紀中葉前,人類一直沒有發現希伯來原文聖經的古代文本,只有少量中世紀抄本,並且大都殘破不全,完整的為數不多。然而從1947年開始,這一局面徹底改觀。在猶太曠野,偶然發現的第二聖殿晚期時代(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一世紀)的聖經古代手抄本,填補了希伯來聖經古抄本的空白,豐富了希伯來聖經的校勘工作。同時,這一發現,確證了流傳至今之希伯來聖經文本的準確性,證明舊約聖經歷經數千年的抄寫、流傳,仍然準確無誤的事實。

死海古卷—不朽的榮耀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一般所說的死海古卷,是指死海西北沿岸昆蘭地區,一條幹河旁十一個洞穴中,經多次勘察後所發現的眾多古卷。有的古卷相對完整,許多古卷則為殘卷、碎片。抄寫年代經放射性碳定年法鑑定為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一世紀間;古卷中的兩百多份舊約聖經抄本,大都殘破不全,惟獨以賽亞書抄本相當完整。經過與今日希伯來聖經以賽亞書,進行一對一的單辭比較,準確率竟高達百分之八十五,對《聖經》經文的可信度,提供了震撼的證據。這使人們對希伯來聖經準確的抄寫,且得以奇妙的保存下來,感到無比敬畏與榮耀!

《死海古卷》包括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希伯來文聖經抄本,也包括非聖經的書卷。古卷內容以希伯來文為主,也有少數由亞蘭文和希臘文寫成。發現《死海古卷》的地方名為昆蘭,「昆蘭」這名語義不詳,也許是來自亞拉伯語,「變白,月亮光」之意。然而,這個地名美妙的描述了那一帶的地貌特徵。原來,位於死海西北岸的猶太曠野,石質全是黃白色、乾燥的軟質石灰岩。當地極度乾旱的氣候,對保存蒲草紙和羊皮卷的古抄本而言,實為得天獨厚的條件。正因此,《死海古卷》得以保存約兩千年之久而未朽爛。

1949~1956的勘察並發現

因以色列獨立戰爭(Israel’s War of Independence)(1948~1949)而停頓的古卷發掘工作,於1949年重新開始。由於這場戰爭,發現一號洞穴的地區,歸入約旦王國的管轄。因此,一支由約旦文物局,與法國聖經與考古學院組成的聯合考古隊,由該學院的羅蘭•德沃(Roland de Vaux)帶領,在昆蘭一號洞穴正式作考古發掘,確認這是發現第一批古卷的地方。他們發掘出另外七十卷書卷的碎片,以及殘留於洞穴內的頭七卷書卷的碎片。

此外,他們在山洞中出土了更多手抄卷,並在昆蘭遺址開始初步勘察工作。起初,德沃以為昆蘭只是西元三至四世紀羅馬的兵寨遺址,與死海古卷完全無關。然而,到了1952年,他認定確有昆蘭會社的人存在,並推論他們在西元70年,羅馬毀滅耶路撒冷時,將古卷藏在山洞內,以備來日取回。

之後陸續又有其他考古隊加入古卷發掘工作。考古學家與貝都因人間,因而展開了一場發掘古卷的競賽。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在十個臨近的洞穴中,找到了另外九百卷殘破的書卷。昆蘭遺址對面的四號洞穴,收獲最豐,竟有一萬五千片殘破的書卷。最後發現的十一號洞穴,發掘於1956年,那裏發現的書卷保存得最好,相對比較完整。昆蘭地區以外,就少有更多發現,只在猶太曠野裏,發現了極少數羊皮卷的小碎片。

死海古卷的抄寫者—昆蘭會社

昆蘭是一個位於死海西北沿岸的考古遺址,距離耶路撒冷約三十五公里。大多數學者認為,該遺址是某個與世隔絕的猶太教派(很可能是愛色尼派)的居住地。從哈斯摩尼王朝(The Hasmonean Dynasty)(西元前166年)興起,到第二聖殿時期的完結(西元70年)期間,愛色尼派和法利賽人(Pharisees)、撒都該人(Sadducees)、撒瑪利亞人(Samaritans)、奮銳黨(Zealots)、施浸約翰(John the Baptist)及其他派别等等,在以色列土地上,組成了基本的猶太教會社。

愛色尼派在死海古卷中被稱為adat hayahad (即會社委員會)。昆蘭會社形成的原因,是由於當時耶路撒冷爆發了關於聖殿問題的爭議,古卷中題及的「正義之師」,即該教派創始人,他在這些爭議中決定,帶領教徒放棄他們認為被「褻瀆」的聖殿,到死海附近隱居。

昆蘭會社的成員深居簡出,以祈盼彌賽亞的降臨為己命。他們強烈的厭惡反對者。他們最終目標是回到耶路撒冷,並堅信當救贖時刻來臨時,神會重建他們理想中聖潔的聖殿。然而,西元68年,這一希望徹底破滅,羅馬軍隊在入侵耶路撒冷時,為了鎮壓猶太人起義而摧毁了他們的聚居地。

多數學者認為,古卷屬於昆蘭會社的收藏作品,由於當時羅馬軍隊正向耶路撒冷推進,宗派成員被迫離開家園。他們便把古卷埋藏在洞穴內,祈望有一天能把經卷從洞穴中取回。

以賽亞書卷—最古老的手抄卷

《以賽亞書卷》是1947年於昆蘭洞穴所發現第一批古卷中的一卷,是眾多經卷中最長(734公分),並且保存得最好、也最完整的,包含希伯來聖經中六十六章以賽亞書。《以賽亞書卷》也是死海古卷中最古老的,其年代可回溯到西元前125年,比在此之前,世人所知最古老的希伯來文手抄聖經,早了一千多年。

《以賽亞書卷》與西元900年左右抄寫的著名《亞勒普抄本》(Aleppo Codex)-馬所拉式抄本(Masoretic Text),在内容方面高度吻合。馬所拉學者紀律十分嚴謹,他們抱著極其尊敬的態度處理抄寫經文的工作,並設立了一個複雜的字母統計系統,避免文士抄寫上的錯誤。在昆蘭,考古學家另外發現了約二十多本以賽亞書的抄本。以賽亞書著重關於審判的豫言、神的安慰、末日與神的國度來臨的觀點。所以,以賽亞書的權威和地位,與住在昆蘭的人民對彌賽亞的信仰,有直接的關係。

死海古卷的重要性

《死海古卷》的出土及考古,不論是在歷史一面、語言學的一面、甚或宗教一面,都有其重要性。從歷史一面說,《死海古卷》不僅包括目前已知,第二聖殿時期遺留下來惟一的聖經抄本,也包括一些非聖經的書卷,其內容幫助後人一窺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社會及思想。語言學一面,《死海古卷》的內容由希伯來文、希臘文、及亞蘭文寫成,間接說明了當時這三種語言在猶太人中的普遍性,也證明有些猶太人在第二聖殿時期即已熟悉並習於應用希臘文。從宗教一面說,在《死海古卷》中不難看出當時的猶太人及早期基督徒所共有之對彌賽亞的期待。而《以賽亞書卷》與今日希伯來聖經高度相似,說明了聖經讀者今天所讀的聖經,是貼近原始版本的;相異之處則有助於闡明一些原本語意不詳之處,使聖經的研究與了解更臻成熟。總括而論,《死海古卷》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可說是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