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嫁給印度老公,「嫁妝」是門大學問

我嫁給印度老公,「嫁妝」是門大學問
當我與我的印度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丈夫)交往漸趨穩定,不少朋友都會問:「之後你們結婚,你是否要按照印度傳統付嫁妝給婆家?」甚至有朋友開玩笑說:「你們日後千萬不要生女兒,否則你要付嫁妝呢!」那時候我對於「印度嫁妝制度」的認知,只限於書本及網路上的資訊,用最簡單的描述就是指女方家給予男方家現金、珠寶、家...

當我與我的印度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丈夫)交往漸趨穩定,不少朋友都會問:「之後你們結婚,你是否要按照印度傳統付嫁妝給婆家?」甚至有朋友開玩笑說:「你們日後千萬不要生女兒,否則你要付嫁妝呢!」

那時候我對於「印度嫁妝制度」的認知,只限於書本及網路上的資訊,用最簡單的描述就是指女方家給予男方家現金、珠寶、家具、電器等禮物,一些富裕印度家庭甚至會送出私家車或房子,而根據印度傳統,婚宴的大部分支出也是女家負責。

而儘管印度政府早於 1961 年立法禁止「印度嫁妝制度」,但是因為嫁妝而導致的不幸案件還是屢屢發生──夫家不滿女方所給予的嫁妝,輕則對新娘施加精神或身體上的傷害,重則甚至出現過新娘自殺、或被夫家謀殺的驚悚事件。
 
我的香港土生土長印度裔好朋友 N,她曾經樂觀地提及:「現在不是每個印度家庭都遵守嫁妝制度了,好像我姊姊的婚禮,雖然我爸花了不少錢,但是男方家也有支付一半費用呢!」

德里土生土長的好朋友 T 是一位醫學院導師,去年她的父母都在積極物色適合的女婿,經過多月的折騰也沒有結果,終於去年底 T 透過網上的專業人士徵婚網,認識了情投意合的工程師 N。雖然二人同屬印度教,但不同的教派分支,讓 N 的父母沒有很滿意 T;T 的父母一向很開明,沒有因為宗教派系而先入為主不喜歡 N,他們為了女兒的幸福,更特地跑到五百公里外的 N 家鄉,意圖說服 N 的父母。

豈料 N 的父母羅列了長長一串「禮品清單」,同時希望獲得印度盧比 5,000,000 的嫁妝(約港幣 57 萬、新台幣 220萬,T 的父母均為專業人士,這個金額是夫婦於印度兩年多的收入)。我天真地覺得 N 足夠愛 T ,會想方設法說服他的父母要求少一點的金額,甚至不收取嫁妝,讓我失望的是 N 拋下一句:「對不起!我不能不順從父母的意思。」

這不禁讓我回想三年前在印度非營利機構工作,有一次印度男同事 M 說起他父母正替他找尋新娘。

我:「你有遇上合眼緣的女生嗎?」

M:「我喜歡也沒有用,最重要的是我父母喜歡,很多女生也不能付我父母滿意的嫁妝數目,所以我的婚事暫時還未定下來。」

我工作的機構為印度農村婦女爭取權益,我曾經負責的一個項目,便是向農民宣傳反對「印度嫁妝制度」,我很驚訝我的男同事,會說這番算是支持嫁妝制度的話。我訝異問道:「你支持嫁妝制度?」

M 坦然回答:「我不是支持嫁妝制度,但這就是我們的傳統呀!」

不論是工程師 N,還是我的男同事 M,都選擇以沉默回應「印度嫁妝制度」,卻沒有嘗試讓父母明白媳婦帶來豐厚的嫁妝,還不如一個適合兒子、彼此真心相愛的媳婦。

一個婚禮屬於一對新人,而對印度人而言更是屬於兩個家庭、家族的事。用香港人的思考模式,婚禮開支一人一半或有能力的一方多付一點都是合理的,前提是準夫婦和雙方父母達成共識,我不覺得女方應該完全不用付出,但遇上男方索取不合理的嫁妝,便需要認真思考這個男生是否值得託付終身。印度朋友 T 已經沒有再與工程師 N 聯絡,因為 T 和她的父母很明白一個女子如果嫁了不對的人,還不如享受一個人的美好。

那到底我有沒有付嫁妝?我和丈夫都是追求簡單的人,我們於香港註冊結婚,並沒有舉辦盛大婚禮,而午、晚餐與香港親戚、朋友吃的一頓家常飯費用,是我和先生共同支付的。婚後第一次探訪印度家人,我沒有能力送上名貴珠寶或私家車,卻精心挑選了一系列地道香港小吃和一堆日韓歐美護膚品,希望透過小禮物表達我對他們的重視。

《關聯閱讀》
瑞典王室婚禮,與六個特別的婚禮習俗
James:我的柬埔寨婚禮初體驗
什麼叫做國際觀?從我的跨國婚宴講起
來自臺灣的丹麥媳婦,亮麗背後的洋蔥路

 

執行編輯:Christine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