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來的「新靈魂」:香港品牌,如何讓「文化」置之死地而後生?

慢下來的「新靈魂」:香港品牌,如何讓「文化」置之死地而後生?

香港尖沙咀街。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過去「慢不下來」的香港,面臨政治加上疫情因素,不得不慢下來,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認同和香港的未來,眾人透過不同方法,極力劃出香港獨有文化的那條線。

嚴格的管控政策、衝突的社會,近年香港的巨變迫使大量人才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相繼出走。有人覺得香港不復往昔,未來已黯然失色,但是我在這之中仍看見新的契機。

港人高壓的生活環境使他們無畏無懼,凡事力求突破、百折不撓,無論已經離開或者留在本地,香港人都沒有放棄思考一件事──如何將香港的文化留存下來?

香港品牌的生存力:將文化與商業融合

我發現越來越多的「香港品牌」,正在將他們所認同的本地文化與商業融合,透過產品、服務的表現形式,幫香港文化找到了棲託之處。

在我 10 年的品牌策劃經驗中,通常願意找上門的企業主,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理念想透過產品或服務傳遞。這概念有點像是藝術家透過作品,欲表達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進而打動認可其故事的藏家購買;企業建立品牌,也就是將產品或商業模式當成他們想表達的「作品」,並且使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動機,從理性功能轉至感性價值。

「品牌」是軟性且抽象的,是一種面對消費者價值觀和潛意識的長期影響力,能醞釀強大的粉絲黏著度,並且在同類型的商品中創造出差異,建立不被打倒的企業競爭力,不過,建立品牌的過程極需要耐心沉澱,由文化與價值的疊加去累積。

在壓迫之下,綻放出獨特「新靈魂」

香港的社會生存壓力非常大:看不到天際線的狹小空間、寸土寸金的高昂房價租金、一日千里的飛速競爭步伐⋯⋯為了與全世界的人競逐,香港的創業者只有心思專注於利益導向和效益化的收獲,沒有空慢下腳步、也沒辦法慢下腳步,去思考香港這片土地或文化的意義,更不用說怎麼將其融入企業或產品之中。

不同於許多台灣人會挺 MIT(台灣製造)品牌,港人在商品的選擇上,通常不會將「香港品牌」置於首選。香港是國際零售品牌進駐亞太區市場的第一據點,因此無論飲食、服裝、生活用品等,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供港人挑選,注重國際化更勝於本土化的環境,自然讓本地品牌相形失色。少了本地用戶的關注度,以「香港文化」為特色的品牌,發展空間就稍微受限。

香港維多利亞灣。圖/Shutterstock

然而這一切都在港人過去所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中遭受重擊,發生了變化。在香港的「自決權」逐步被收緊的狀況下,港人本土意識的覺醒被疊加、催生,香港大學的民調顯示,「香港人」身分認同指數在 2019 年達到 10 年來的高峰。

過去「慢不下來」的香港,面臨政治加上疫情因素,不得不慢下來,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認同和香港的未來,眾人透過不同方法,極力劃出香港獨有文化的那條線。

在這樣的環境下,帶有香港文化的品牌才真正迎來綻放的契機,更多品牌開始注重香港本地文化的展現,為產品、服務帶來了有血有肉、有個性的「新靈魂」。

琴酒品牌「白蘭樹下」;串連小店「LOKO 本地嘢」

和台灣一樣,香港 70、80 年代時,街頭總會有叫賣著白蘭花的婆婆,濃郁的清香是香港人記憶裡的美好香氣。琴酒品牌「白蘭樹下」就運用了白蘭花作為主要材料,搭配帶有香港文化個性的植物,釀造出專屬於香港的風味、訴說香港人的精神。

白蘭樹下琴酒。圖/取自Perfume Trees Gin 白蘭樹下臉書專頁

除此之外,社群媒體上展現的照片和文字也都是香港的風景和故事,我特別喜歡。他們也在包裝上用心經營,與書法家、插畫家等合作繪寫,製出香港的設計風格,亦把品牌酒吧開在承載幾十年香港光影的中環街市,在舊的基礎上注入活化的新意。

當慢下腳步的時候,微小而細膩的東西就會被看見。若說香港風格的小眾店家在鼓勵經濟的社會氛圍中被冷落,香港製造的傳統老店在國際化進程中成了犧牲品,那麼在這個受壓迫的時期,也讓香港製造、香港風格的新穎小店成了復活品。

LOKO 本地嘢」在創立初期,就設定了毫不拐彎的品牌精神──香港本地。他們想做本地小店指南,將本地品牌、本地設計、本地製造、本地原料作為 4 個認證準則,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能成為「LOKO 小店」。除了有功能強大的線上搜尋引擎搜羅小店,他們也推出認證系統,讓更多香港小店被認識。

圖/截自LOKO 本地嘢官網

留下逐漸消逝的美好

品牌的形塑,需要仰賴管理、行銷、產品等企業經營的不同層面,抽絲剝繭找到可以將價值置入的觸點,一旦有越多能填充的觸點,用戶就有更多的感知刺激,也能獲得內/外在的多元體驗。

這些逐步累積的感知和體驗,將會沉澱下來成為一種無形資產,竄入潛意識裡建構出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將品牌想傳達的價值與其商品進行連結。就像是本文上述的品牌,分別在不同觸點以不同溝通模式植入了香港文化,讓我們最終能將其與「香港」劃上等號,只要這些品牌/產品存在的一天,也等同於留下了香港那些逐漸消逝的美好。

這段日子裡,這座城市被烏雲籠罩的苦悶,在香港文化品牌的希望光芒下被照亮了,「白蘭樹下」只是其一,還有很多充滿能量的品牌值得我們探索。擁有和香港相似背景的台灣,除了政治以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定睛關注的地方,期待以台灣自由包容的力量,擁抱各種形式的香港文化呈現。

執行編輯:陳品融
核稿編輯:孫雅為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