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鹭

鹭科白鹭属鸟类
收藏
0有用+1
0
岩鹭(学名:Egretta sacra),鹭科白鹭属鸟类,中型涉禽,体长60-75厘米,翼长25-30毫米,体重330-700克。嘴较长而粗钝,颈长,脚较粗短,体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色型。黑色型较常见,体羽清一深灰色并具短冠羽,近白色的颏在野外清楚可见。白色型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头及颈狭窄。与其他鹭的区别为腿偏绿色且相对较短,嘴浅色,习性也不同。虹膜黄色;嘴浅黄;脚绿色。
栖息于海边,一般单独或集成小群活动。主要以鱼类、虾、蟹、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在岩棚上产卵。巢筑于小岛大砾石下的石堆上。每年4-6月繁殖,每窝产卵2-5枚。东亚和西太平洋沿海并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在中国也有分布。
(概述图参考来源: [1]
中文名
岩鹭
拉丁学名
Egretta sacra
别    名
太平洋礁鹭东方礁白鹭
外文名
Pacific Reef-egret
Eastern Reef Egret
Pacific Reef-Egret
Pacific Reef Heron
Reef Heron
岩鹭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    纲
今鸟亚纲
亚    种
2亚种 [2]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9
保护级别
无危(LC)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3] [8]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岩鹭是一种中型涉禽放雄组,体长60照挨说-75厘米、嘴长70捉承旬判堡付-86毫米、翼展25-30毫米、尾长91-98毫米、跗蹠72-77毫米;体重330-700克。嘴较长而粗钝,颈长,脚较粗短,体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色型。 [4-5]
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岩鹭
岩鹭
白色型全身的羽毛洁白无瑕,脸部裸露的皮肤为黄绿色,眼睛和嘴通常为黄色,脚为黄绿色,趾为黄色,繁殖期间头后部和前颈下部生有长的披针形饰羽,背部有长的蓑羽,但仅抵达尾羽的基部台道道。冬季头部、背部和前颈的悼叠凶艰饰羽消失。它与体羽也是白色的白鹭黄嘴白鹭等难以区别,只有嘴较为粗厚,直到先端才变细的特点较为突出,不象白鹭或黄嘴白鹭的嘴那样逐渐变细变尖,另外它们还有两点主要的不同:一是岩鹭的脚较为粗短,胫下部裸露的部分少,飞行时脚超出尾羽的部分也少,而白鹭和黄嘴白鹭的脚较为细长,胫下部裸露得多,飞翔时脚远远超出尾羽的外面;二是白鹭和黄嘴白鹭背部蓑羽均超过了尾羽的端部,而岩鹭则仅达到尾羽的基部。 [4-5]
黑色型全身羽毛主要呈暗石板灰色或者蓝灰色,颏和喉部有一白色纵纹,头后、前颈下部和背部邀料在繁殖期有长的羽饰,眼黄色,嘴灰褐色或灰,上嘴尝放通常较下嘴暗,脚黄绿色或灰色,趾黄色,这种色型的岩鹭与其他鹭类区别起来就很容易了。 [4-5]

近种区别

播报
编辑
岩鹭
体量
体长60-75厘米,体重330-700克
雄性体重840-1100克,雌性625-1025克;雄性体长897-981毫米,雌性820-855毫米
特征
嘴较长而粗钝,颈长,脚较粗短,体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色型。黑色型较常见,体羽清一深灰色并具短冠羽,近白色的颏在野外清楚可见
全身羽毛洁白;眼黄色;嘴黑色;面部及周眼皮肤呈绿色;跗蹠和脚黑色。背上、肩上披有蓑羽,长超过尾部,生殖期后蓑羽消失
图片
岩鹭
大白鹭

栖息环境

播报
编辑
岩鹭是典型的海岸鸟类,而且是一种留鸟,主要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岛屿和沿海海岸一带,尤其喜欢栖息在多岩礁的海岛和海岸岩石上。生活于海岸边的红树林内、泥滩、海滩、潮汐河流和小溪,倾向于避开沙质海岸或那些岩壁陡峭的海岸。 [4]
虽然主要是沿海物种,但是岩鹭有时会稍微向内陆方向发展,在那里它可能会栖息于浅滩地、湖边和远离海岸的田野。 [4]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岩鹭是一种有高度领地意识的物种,大多单独活动,有时成对或以家族为单位聚小群活动,占领一小片礁或海岸。通常只在岩岸出现,常停立于海边岩石上或飞跃于浪花间,贴近海面飞行。只有非繁殖期才偶尔四处游荡,这也是它与其他鹭类在习性上的区别之一。大多在白天活动,但以黄昏时分活动更为频繁。性情羞怯,孤独好静,不易接近,除了繁殖期外,常常单独活动,多在沿海边的岩礁上静静地觅食或者缓慢地走动,有时也伫立在较为隐蔽的水边岩礁上,身体呈驼背状,长时间站着不动。活动时通常极为小心谨慎,常常轻轻的、无声无响地移动和觅食。有时也在低空中飞翔于岩礁与浪花之间,飞行时颈部也缩成“S”形,两翅鼓动缓慢,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但当它受到威胁时,也能飞得相当快。 [5]
该物种通常以缓慢的移动脚步的方式进行狩猎,具有独特的深度蹲伏姿势,周期性地站立和直立以扫描猎物,或者快速追赶猎物。它们也会用脚搅动水来打扰潜在的猎物,有时还会在岸边的树叶下搜寻或搜索。一些研究表明,两种色形的岩鹭在其栖息地选择和摄食行为上可能略有不同。白天和夜晚都会进食,其摄食时间取决于潮汐。当食物充足时,它们可能偶尔会以群体的形式进食,并且在夜间也可能以小群居住,有时与其他物种混群栖息。饮食主要由小鱼和蟹组成,也吃昆虫、软体动物甚至蜥蜴,也吃鸟卵。 [4]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分布于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缅甸、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泰国、东帝汶、汤加、越南。 [3]
游荡:瑙鲁。 [3]
岩鹭分布图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海岛岩壁缝隙和平台上,或树上或低矮的灌木上。通常成群而又较为分散的在海岛岩石上营巢。巢较简陋,由枯枝和草茎构成呈盘状。每窝产卵2 5枚,卵为淡青色或淡绿色,大小为42-48毫米×32-35毫米。 [5]

亚种分化

播报
编辑
岩鹭(2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岩鹭太平洋亚种
Egretta sacra albolineata
G. R. Gray, 1859
2
Egretta sacra sacra
Gmelin, 1789
[2]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3]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 [7]二级。 [6]

种群现状

岩鹭没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因为它们有一个庞大而广泛的物种数量,而这个种群并未被认为处于衰退状态。 然而,在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数量可能已经在经历一些局部下降。 [4]
对岩鹭的潜在威胁包括人为干扰,包括栖息地碎片化,船只交通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