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徹也32歲早逝 畫作2年大漲371%

留下217幅作品 許多怪異玄幻 詭靜悲鬱 令人不敢看第二遍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2年7月8日,蘇富比香港舉辦「當代策展」拍賣會,拍賣行與全球頂級奢侈品電商頗特女士合作,推出新一期的當代策展。

運輸帶上的男人 壓克力木板

此拍成交51件,成交率91%,包括買家應付酬金在內的總銷售額36,104,040港幣,其中編號6011,一幅日本藝術家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1996年作品《運輸帶上的男人(The Men On A Belt Conveyor)》,壓克力木板,145.7×103.2公分,背面款識,釋出者購自新加坡,估價550萬〜750萬港幣,在愛好超現實主義藝術買家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806.4萬港幣(約台幣3080.7萬元)成交。

小時候看畫展 立志要當畫家

石田徹也(1973年-2005年)出生於靜岡縣燒津市,母親是家庭主婦,父親是燒津市議會議員。石田最早接觸藝術在1981年,當時立陶宛裔美國社會現實主義者本·沙恩的插圖在燒津展出。沙恩的幾件作品描繪了歷史性的1954年幸運龍事件,其中一艘金槍魚船上的日本漁民暴露在附近美國軍方進行的核彈試驗的放射性塵埃輻射中。沙恩對核爆炸的巨大蘑菇雲進行了堅定客觀的黑白描繪,這激發了石田想成為像本·沙恩一樣的畫家的願望。

同臉、痛苦、絕望、疲憊

石田的作品大都以黑色、灰色和淺藍色為主的柔和色調,傳達出一種不祥和陰鬱的感覺。男孩和男人通常是主要科目,每個人都有一個特定的角色:高中和大學水平的學生和白領 工薪階層。他們的臉幾乎總是一模一樣,每個人都傳達著痛苦、絕望或疲憊的感覺。超大、高度自然主義的身體融入破舊的機械、市政結構和消費品。作品經常被描述為「卡夫卡式」,因為石田經常將人類、動物和昆蟲的身體結合在一起。

迷惘的一代 與個人主義鬥爭

收藏家賴世民說,石田對日本從1991年-2001年的經濟衰退十年,敏銳觀察強烈地影響了繪畫的內容和主題,作為「迷惘的一代」的成員,石田的個人生活與他的畫作有著內在的聯繫。他的父母和學校官員不斷向他施加壓力,要求他在學術考試中取得高分,並在視覺藝術領域之外獲得有報酬的工作。石田對替代職業缺乏興趣,加上社會限制,導致石田與他的個人主義作鬥爭,並從不拘一格的主題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靈感。

2005年,舉行了一場個展後,石田徹也死於一場火車碰撞事故,關於石田徹也的死,網路上一直流傳著兩種不同聲音,有的人認為他是自殺,也有的人認為只是意外。

賴世民:石田畫作 大漲三倍

賴世民說,石田以其對 20 世紀末和 21 世紀初日本城市生活的超現實主義描繪而聞名。2006年香港「亞洲當代藝術」秋拍會上,石田已故畫作《無題2001》,布面油畫,130.5×190.3 公分,以高出估價的十倍約台幣297.9萬元成交。2008年,《無題2001》再次出現在拍場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石田的這幅畫作大幅升值三倍,創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約台幣1107.9萬元成交紀錄。

石田徹也《無題》布面油畫,130.5 x 190.3cm,2001年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