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影音網>經濟學人專文:李登輝「日本祖國論」有可取之處vs 對連輕聲細語 對李咬牙切齒
經濟學人專文:李登輝「日本祖國論」有可取之處vs 對連輕聲細語 對李咬牙切齒

[轉載自:自由電子報]

[Tuber ]於2016-05-01 05:50:48上傳[]

 

經濟學人專文:李登輝「日本祖國論」有可取之處

《經濟學人》刊文指出,前總統李登輝的「日本祖國論」史觀直指史實,曝露馬英九政權的大中國民族思維。(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2015-09-04  20:2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於8月29日刊出「歷史的運用」(The uses of history)一文,內容指出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日前提出「日本祖國論」史觀後,引發總統馬英九砲轟,這種現任總統砲轟前總統的罕見現象,恐因李登輝的史觀直指史實,曝露馬英九政權的大中國民族思維。

「歷史的運用」一文指出,李登輝以親身經歷還原史實,至少是一部份當年台灣人心目中的祖國言論,卻引發不同立場反對者情緒炮火攻擊。《經濟學人》指出,原因恐是李登輝的歷史觀點有其可取之處。

文章說到,從1895年馬關條約清朝把台灣割讓日本,到國民黨內戰敗亡到台灣,直到今日的120年間,中國未曾實質統治過台灣。而李登輝擔任長達12年的台灣總統,卸任元首後因支持台灣脫離中國,遭國民黨驅逐排斥。

為此,國民黨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李登輝離開國民黨,只是走掉一位「老糊塗」,然而這位國民黨眼中的「老糊塗」,卻坦率直指史實,曝露馬英九政權「難堪日本,取悅中國」的靠攏大中國民族主義思維。

此一現象可證明,即便是客觀歷史事實本身,往往會引發野火燎原的對立怒火。一直到今天,「國家認同」、「史實還原」等諸多問題,仍是台灣社會難解的危機與痛楚。

專文也說到,政治人物往往將「歷史議題」運用在政治場域,藉以協助鞏固其統治權,因此歷史性政治宣傳多不可信賴。且亞洲國家並非都像中、韓兩國般強烈反日,東南亞多數國家早已跟日本密切往來,為了因應中國的崛起,他們將日本視為可以合作的結盟國。

=========================================

對連輕聲細語 對李咬牙切齒

記者曾韋禎/特稿

馬英九總統昨終於在連戰傳出赴中出席閱兵後的第三天,親自「輕聲細語」地說出「不宜」二字。相較於前總統李登輝道出親身的歷史經驗,馬在當天就「咬牙切齒」地砲轟「出賣台灣、羞辱人民與作踐自己」,總統府還屢發聲明追打,一副不依不饒的架勢。

兩相對照,馬似乎把一九四五年以前的舊日本當成首要敵人,為此動員所有國家資源去追殺那個時代台灣人的歷史記憶。然而,對於正拿一千八百顆飛彈朝向台灣、在國際社會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台灣、從來就未曾放棄併吞台灣的中國,馬卻徹底無視,對前副總統去檢閱中國可能會用來攻擊台灣的武力,除新聞稿、柔聲規勸外,什麼都沒有。難怪連只當是搔癢,照樣依約前往。

這充分暴露出馬的深層心態,相較於中國,日本是永遠的敵國,以臥薪嘗膽的意志,強迫整個台灣陪他一起仇日。

馬不斷強調抗日的歷史事實。但台灣在七十年前身處中華民國的對立面,也是歷史事實。最近出版的《空襲福爾摩沙》就顯示,當年以美軍為首的盟軍,不斷出動轟炸機隊空襲台灣,且在盟軍反攻菲律賓前,襲台機隊多由中華民國境內的桂林、柳州、成都機場起飛;書中一張朝向嘉義火車站的空拍照顯示,舉目數百公尺的範圍內,盡為斷垣殘壁,沒有一棟完好的建築物,受害的不只有日本人,多是無辜的台灣人。

如果台灣當年有參與對日抗戰,怎會成為盟軍的空襲目標?因為歷史,台灣與中國有截然不同的二戰經驗;但馬身為總統卻從不尊重屬於台灣人的記憶,只想拿大中國史觀去覆蓋這一切。

馬對中國充滿孺慕之情,不管中國如何打壓、欺凌台灣,總都能逆來順受;就算是因為連戰與胡錦濤的安排,才讓台灣被迫接受「宗主國模式」參與世衛,也能沾沾自喜

=======================================




Advertisements